最新整理《刑事诉讼法》教案.docx
刑事诉讼法教案

刑事诉讼法教案刑事诉讼法教案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4.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5.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6.刑事诉讼的程序。
7.刑事诉讼的证据。
8.刑事诉讼的法律责任。
三、教学方法9.讲解法:通过讲解法律条文和案例,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0.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加深对刑事诉讼的理解。
1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并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12.实践操作法: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
四、教学资源13.教材:教材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内容。
14.教辅材料:教辅材料应包括案例分析题库、习题集等。
15.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为4课时,每课时为45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16.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7.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课时)。
18.刑事诉讼的程序(2课时)。
19.刑事诉讼的证据(1课时)。
20.刑事诉讼的法律责任(1课时)。
六、教学评估21.学生对刑事诉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
以上就是一份刑事诉讼法教案的示例,当然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刑事诉讼法学教案

第六章管辖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序
第5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的概念,管辖的原则及管辖的范围。重点账务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的内容。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管辖概述,立案管辖,审判管辖
教学重点: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
教学难点:管辖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
第一节管辖概述
第二节立案管辖
第八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
第九节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第十节审判公开
第十一节犯罪嫌颖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第十二节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第十三节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第十四节依照法定情形不追诉原则
第十五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0
第七章回避
0
第八章辩护与代理
2
第九章刑事证据制度
2
第十章强制措施
2
第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
2
第十二章期间和送达
0
第十三章刑事诉讼的中止、终止
2
第十四章立案
2
第十五章侦查
2
第十六章起诉
2
第十七章第一审程序
2
第十八章第二审程序
2
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
0
第二十章执行
0
第二十一章审判监督程序
0
第二十二章刑事赔偿程序
讨论、作业和思考:
(1)简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组织?
(2)谈谈你对审判委员会的认识?
(3)如何理解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授课题目: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教案

刑事诉讼法教案一、教案背景刑事诉讼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适用要点,对于日后的法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原则和主体组织机构的职责。
3. 理解刑事证据的分类和规则,以及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4. 了解刑事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a. 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作用。
b. 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的立法事件。
2. 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原则和主体组织机构的职责a. 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等。
b.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主体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3. 刑事证据的分类和规则,以及证据的收集与运用a. 刑事证据的分类,如指控证据、辩护证据等。
b. 刑事证据的规则,如证据排除规则、证据保护规则等。
c. 证据的收集方式和运用方法。
4. 刑事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a. 刑事处罚的种类,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b. 刑事处罚的适用原则,如罪刑相适应原则、从轻处罚原则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概念和原则。
2. 问题讨论:设计一些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播放:播放相关法律案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刑事诉讼程序和证据的收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和讲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和总结1. 以小组讨论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2. 将学生的讨论和解答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依据,以及后续教学的参考。
3. 结合课后作业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刑事诉讼法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计划与资源准备1. 教学计划:a. 第一次课: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时间:60分钟)。
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特制定本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2. 培养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刑事诉讼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2.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立案制度- 侦查制度- 起诉制度- 审判制度- 执行制度3.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侦查程序- 起诉程序- 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4.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 证据的种类和证明标准-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5. 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制度-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辩护人的辩护方式和辩护策略6.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与人- 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7. 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制度- 管辖的概念和种类- 管辖的确定和变更8.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和解除条件9. 刑事诉讼法中的羁押制度- 羁押的概念和种类- 羁押的适用程序和解除条件10. 刑事诉讼法中的期限制度- 期限的概念和种类- 期限的计算和延长四、实践教学方式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刑事诉讼法的实践过程。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了解司法机关的运作和刑事诉讼法的实际应用。
4.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辩论、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一、实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理刑事案件基本程序,重点掌握刑事案件立案、强制措施适用、侦查等环节的内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基本知识办理常见刑事案件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养成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及时效意识。
二、实训教学的原则和要求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要求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恰当,程序合法,法律手续完备。
三、实训教学的方法——综合模拟演练法一是准备。
一方面要准备好办理盗窃案件所需的法律文书、印泥、实训印章、立卷材料和相关物品等;另一方面要选用合适的场所作为模拟刑警大队办公室,并按相关要求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
二是分组,定角色,定职位,熟悉任务程序。
分组,将一个区队每个班(10-15人左右)分为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及办案民警四个小组;定角色,就是在一个班选出3名学生扮演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角色,选出2名学生扮演保安的角色,选出1名学生扮演被害人的角色,其余学生扮演办案民警的角色;定职位,就是在签字审批时每个区队区队长要履行公安局局长的职责,各班班长要履行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责;熟悉任务程序,各班班长要组织本班学生明确各自扮演角色的任务,进一步熟悉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
四、实训教学案例——盗窃案简要案情:3名犯罪嫌疑人乘学生上课期间,用电话卡捅开一学生宿舍门锁,窃得笔记本电脑两台,手机两部,现金500元,总计价值12000余元。
3名犯罪嫌疑人盗窃得手离校时,被校门口的2名值班保安询问发现,遂将两名嫌疑人扭送到公安机关,一名嫌疑人脱逃。
五、实训实施的步骤和具体内容组织实施的步骤:第一步:扮演民警的学生进入模拟刑警大队办公室,与此同时扮演犯罪嫌疑人的学生秘密进入学生宿舍实施盗窃,其他角色也进入各自的位置。
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

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刑事诉讼法中各种程序性规定的适用条件和规定。
3.学会对刑事案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刑事诉讼法是刑法的补充,是司法机关对刑事违法行为进行审判和判决的指导性法规,重要的刑事案件都需要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本部分主要讲解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适用范围、基本程序和流程。
2. 刑事诉讼法程序中的各种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诉讼程序十分复杂,涉及到起诉、立案、审查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等多个环节。
本部分详细分析和解读了刑事诉讼流程中的主要环节和各种规定,例如裁判管辖、起诉检查、举证、调查取证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核心内容。
3. 刑事案件分析和评价刑事案件结案后,我们需要对案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审判结果是否公正、合法。
本部分主要介绍如何对刑事案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刑事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PPT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核心内容和具体规定。
2.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法庭、庭审录像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3. 辅导教学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重难点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测试和结合个人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刑事诉讼法核心概念和规定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刑事案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刑事诉讼法法律法规书籍和电子文献;•制作的教案、PPT、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模拟法庭、庭审录像等实践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部分课程总时间为10周,每周2次,每次2小时。
七、教学设备和工具•讲台、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PPT和教学文献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模拟法庭和各种教学资源。
刑事诉讼法教案

刑事诉讼法教案教案标题:刑事诉讼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程序和流程。
3. 熟悉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和规定。
4. 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案例。
教学内容:1.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3. 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阶段和程序要求。
4.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和保护。
5. 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程序和判决执行。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案例或图片等引起学生对刑事诉讼法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作用。
知识讲解:1. 介绍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其在维护社会公正和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性。
2. 解释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公开性原则等。
3. 分别介绍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阶段和程序要求,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
4. 详细讲解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和保护,包括证据的种类、收集方法和使用规定。
5. 阐述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程序和判决执行,包括审判的程序要求、判决的执行方式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件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件中涉及的刑事诉讼法条款和规定,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
2.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刑事诉讼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刑事诉讼法的改进和完善。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刑事诉讼法条文,了解更多细节和实际案例。
2. 提供一些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刑事诉讼法问题,并撰写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刑事诉讼法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际案例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刑事诉讼法》教案

《刑事诉讼法》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刑事诉讼法学》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法学中有关刑事程序规定,研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及律师等进行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研究有关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理论。
《刑事诉讼法学》有别于《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更有别于其他法学专业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跟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明确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明确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诉讼的不同特点,明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主要特点及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等相关法律的本质。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一、诉讼概念诉讼的概念、特点。
狭义的诉讼和广义的诉讼。
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共同点:有可以引起诉讼的某种事实存在;有当事人;由国家司法机关主持进行并对案件做出处理;一般也会有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依法进行。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依据的实体法不同,进行诉讼所依据的程序法也不相同。
狭义的刑事诉讼与广义的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的性质。
二、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奴隶制社会刑事诉讼法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封建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刑事诉讼法》教案
《刑事诉讼法》教案
关于“辩护与代理”、“刑事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的有关内容
授课人:××*
时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
首先我先对大家说:谈不上是讲课,因为我这几年一直在从事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对刑事检察包括刑法、刑诉法以及与刑事有关的新的司法规定和司
法解释近几年接触的比较少,今天在这也是跟大家共同学习。
希望大家多鼓励,多批评指正。
一、讲一下辩护与代理:
我国的辩护制度作为现代法制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体现诉讼程序的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行辩护制度,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防止办案人员的主观片面性;有利于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利,体现司法活动的公正性,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行使诉讼的教育任务。
那么,辩护人和代理就是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说一下辩护人: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辩护人的范围: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同时,也规定了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依法被
剥夺、限制人(请登陆政法秘书网)身自由的人,和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公、检、法、国家安全、监狱的现职人员、人民陪审员等不能充当辩护人。
在这,我说一下:
虽然刑诉法对辩护人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是依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实体辩护,维护他们的程序权利,为他们提供法律帮助,进行法制宣传等。
但是由于修改后的刑诉法扩大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选择范围,不再限定为近亲属和监护人。
凡是亲戚、朋友都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接受辩护。
就是因为刑诉法扩大了委托辩护人的选择范围,在近些年,使一些接受辩护的人不是能够很好地按照律师职责通过诉讼活动来体现法律的公正,使得辩护士去其真正的含义,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为此,我们自治区高级法院对刑事诉讼中就辩护人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规范。
(公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委托的辩护人要求是由律师资格证的律师才能参加法庭辩护。
那么,没有律师资格证的辩护人不允许充当公诉案件中的辩护人。
)如,前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法律工作者经常忙碌与公检法等部门——
辩护的种类:一是自行辩护,这好理解。
二是委托辩护,就是有人向法院状告自己后就可以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辩护;还有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审查之日起,就有权委托辩护人。
三是指定辩护,指定辩护只适用于审判阶段,被指定的辩护人只能是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
如:聋、哑、盲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