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其解答模式一、文体基本常识小说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式进行刻画。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特点。

情节包含开端、发展、和结局四个部分,也可以称为序幕和尾声。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涉及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和景物等,后者则涉及历史背景、社会情态和人际关系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以及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小说线索:对于叙事类小说,要分析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人的所见所感等;对于抒情类小说,要关注感情依托物和某种感情的发展变化;对于状物类小说,要关注主要物品和情感等。

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直接揭示线索。

有时候通过在文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反复出现来显示线索。

分析概括感情变化:理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阶段,寻找“过程和阶段”中“显示”或“暗示”感情(态度)变化的词句,抽取关键词语概括。

二、有关语言赏析的题型描绘类:常见提问方式包括: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者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通常是不能。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对象和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了不好的效果。

或者不能,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者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例如,XXX的《鼎湖山听泉》中,“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不能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常见提问方式包括: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通常是不能。

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或者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例如,《荷包蛋》中,“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中的“想占便宜的人”和“占不到便宜”不能调换,因为它们是递进关系,表达了人们贪小便宜最终吃亏的道理。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01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02揣摩人物形象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如何阅读长篇小说中的情节发展

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如何阅读长篇小说中的情节发展

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如何阅读长篇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如何阅读长篇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在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长篇小说,而在阅读长篇小说的过程中,情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帮助初中一年级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长篇小说中的情节发展。

一、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在阅读长篇小说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小说要素,如主题、人物、背景、时间和地点等。

了解这些要素可以为我们理解情节发展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二、抓住故事的起承转合情节发展是一个由起承转合组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能够抓住故事的起点、发展、转折和结局。

1. 起点:起点部分一般会引起人物之间的冲突或者给出一个问题,开启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我们可以仔细阅读起点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开头,从而更好地理解后续情节的展开。

2. 发展: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情节会逐渐向前推进。

我们可以关注人物间的互动、事件的发生以及情感的变化等,从而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线。

3. 转折:转折点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部分,它决定了故事的走向。

在转折点发生之前,我们可能会对故事的发展有一些预期,而通过转折点的出现,故事会有意想不到或者出人意料的变化。

注意捕捉转折点的发生以及作者如何处理这个转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故事的发展。

4. 结局:结局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最后部分,它给出了一个故事的收尾和答案。

我们可以回顾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思考作者在结局部分给出的答案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及为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结局。

三、注意细节和隐喻的运用在阅读长篇小说的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

这些细节和隐喻往往能为情节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层次和意义。

1. 细节描写:作者通常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环境氛围等细节,来增加小说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我们要仔细阅读这些描写,思考作者通过这些细节希望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者寓意。

2. 隐喻运用: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以达到表达特定情感或者意义的目的。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
一、预读
1.预读题目和段落标题,了解大致内容。

2.预读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话,抓住主旨。

3.预读描写性的句子和段落,了解人物特点、环境背景等信息。

二、理解
1.分析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掌握故事的逻辑关系。

2.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掌握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分析作品的结构,如主题、中心思想等。

三、鉴赏
1.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特色,如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雄辩激昂等。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读者的启示和意义。

四、交流
1.和同学朋友一起讨论作品的看法和感受,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验。

2.参加课堂或校内的读书分享会,与他人分享阅读的心得和感悟。

3.利用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和书评,与更多读者进行交流
和讨论。

五、拓展
1.阅读其他类似类型的小说,扩大阅读广度,提升阅读水平。

3.阅读相关的背景知识,扩展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

六、勤于思考
1.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停下来思考故事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启示。

3.思考作品中的问题和疑惑,寻找答案并加以解决。

以上是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的详细技巧,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说。

阅读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希望你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

小说阅读【常见的小说考点及答题技巧】技巧:1、人+事+果(适用于一句话概括事件或情节题);2、起因+经过+结果(适用于概括比较复杂的事件)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题型一般是要求补全情节,近年来多用填空形式,因此答题前首先要先分好层次)技巧:插入了……内容,补充交代了……,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念,技巧:123技巧:特点,注意:1、归纳时用词要尽量准确;2、“结合原文”时要举例(引用或概括);3、结合主题来揣摩人物特点;4尽量答完整。

作用分析:1、扣主题;2、次要人物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3、线索人物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全文事件、人物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参看考点三——线索的作用)。

技巧:运用……描写,用了“××”“×××”等词语,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谁在……情况下的……心情(感情、性格、精神特点),突出了……(扣主题)。

技巧:1、用第一人称;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3、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

技巧:梳理情节,注意起伏变化,分好阶段层次......。

......,提炼关键词句技巧:1、突出景物(环境)……特点;2、渲染了……气氛;3、烘托了人物在……情况下的心情(性格、情感);4、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技巧: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作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人物在……情况下的心情(性格、情感),揭示……(主题)。

阐述观点题须做到这四步:亮观点+谈理由(还可引名言)+联实际(有时题目还要求结合阅读体验)+作总结。

【过关训练】翻浆的心毕淑敏①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②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③“你找死吗?你!你个小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④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人物1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及作用一、正面描写1. 肖像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语言描写:①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动作描写:使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性格等。

4.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 细节描写:①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烘托、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

它们的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技巧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从分析人物关系入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

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态度。

6.借助作者的议论或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分析。

答题模式:……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

……具有以下性格特点:①……②……③……四、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情节是否有推进作用?2.对主题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导语:初中的小伙伴知道语文小说阅读技巧都有什么呢?以下是为大家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比照: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照、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提醒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记叙类文章:答复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答复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答复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在古代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衬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比照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掌握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如何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如何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如何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初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阅读技巧对于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而言至关重要。

掌握这些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下面将从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技巧。

一、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在阅读小说时,理解情节是了解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小说情节的技巧:1. 通读全文:在开始阅读小说前,建议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主题。

2. 注意关键词语:故事中可能会有一些关键词语或线索,学生在阅读时要留意这些词语,对于理解情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时间词(如“过去”、“现在”、“未来”)、地点词(如“家”、“学校”、“城市”)及描述人物心情或行为的词语等。

3. 分析故事结构:一般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学生可以将故事的情节按照这四个部分分析,了解每个部分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进而准确理解情节。

4. 归纳故事关键事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有助于他们全面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并能更好地记忆和复述故事内容。

二、准确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是读者将自己代入故事情境中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技巧:1. 注意人物的外貌和性格描写:小说中会对人物的外貌和性格进行描写,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描述,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人物形象。

也可以通过绘画、插图等方式将人物形象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情感代入法: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代入人物的情感和境遇,想象自己处于故事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更容易准确理解人物形象。

3. 角色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不同人物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思考方式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态,以揭示和理解人物形象的更多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推荐阅读:高一语文小说阅读技巧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作文:诗歌《老师》二年级语文日记100字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开心的暑假初中语文作文700字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