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握一把月光高林瑜①因子,清池荡漾。
月光像盛开的花朵落在肩上。
白天聚拢在心中的那些困顿杂芜,变得轻如柳影。
②月光银粉般朗润轻泻,澄澈清凉,在心田上,舒展着,荡漾着——没有喧哗和浓艳,也没有炫目和缤纷。
清灵寂然,透着股禅味儿。
它圈了或缺了,都是生命的美质,是一种精神涅槃。
月光是孤独的,不炽热,不局促。
宁和静慢,给人神圣和安宁。
这样的时刻,最适宜一个人去寻找自己,抚慰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自己。
③月,散着澄黄的光,走在残缺的路上。
月,是天之心。
它的圆润与鲜亮其实永远不会缺的。
缺的,是人自己的心。
而我眼中的这轮月,不是缺了,只是一点黑暗与荒凉暂时遮蔽了它罢了。
哪怕数日后,它彻底被黑暗湮没。
它依旧是圆的。
无须伤恨、怨叹、忧愤。
我曾见过被风暴裹挟的无垠稻田。
风在狂翻,所有稻穗,竟齐齐隐入风暴的方向,起伏,旋舞。
当阳光再次照耀,所有的稻穗又昂起头,蓬蓬勃勃。
有时屈就,就是抗争:就是用沉重的付出,去隐忍。
是啊,月,为下一次圆润,也必须承受渐渐深入的残缺和幽暗。
④月光,是一种淡淡的甜,轻浥心尘。
我突然想起一些历史的月光。
那枚赤壁的月,使苏子领悟乾坤风云,超然世外:那片春江花月,使王若虚丰获旷古的哲理;那轮松间明月,使王维坚守一生的恬淡;那朵菊篱月辉,使陶渊明隐去忧....这月,一清至骨,让人想起“真水无香,真人无名”这几个⑤月光,是洁净幸福的花朵,让人在迷醉中领悟人生:生命如月,当圖时就圆,当缺时就缺吧。
它或亏或盈,或黑或明,质本圆满。
月亦如人,或乐或忱,或梦或醒,心清自安。
世间百态,纷纭莫测,不完美。
绿意是给春天的,饱满是给夏天的,安详是给秋天的,清寂是给冬天的。
而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我曾想。
⑥月光,是我的乡愁。
常让我心存怀恋。
【A】那月的光影。
像一片扬花的麦子。
像一垅吐须的玉米,像一畦莱蔬吧。
让我想起村口的石碾、井台,屋后的杏树、槐树,篱边的一簇簇芒花。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土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顆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各题。
林中地上并没有生长什么草,小树上丛生的枝权没有一根向外蔓延,也不弯曲垂下,也不向横的方面伸展。
所有草木都笔直伸向洋面。
没有枝条,没有叶带,不管怎么细小,都是笔直的,像铁杆一般。
海带和水藻,受到海水强大密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沿着垂直线生长。
而且这些水草叉是静止不动的,当我用手分开它们的时候,一放手,它们立即回复原来的笔直状态。
这林子简直就是垂直线的世界。
(1)本短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是________。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答案】(1)海底两万里;凡尔纳;法国(2)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解析】【分析】(1)结合“所有草木都笔直伸向洋面。
没有枝条,没有叶带,不管怎么细小,都是笔直的,像铁杆一般。
海带和水藻,受到海水强大密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沿着垂直线生长。
”得出出自《海底两万里》。
然后结合识记《海底两万里》相关文学常识填空。
作者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时,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如:第一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
结果遇到了土人围攻。
第二次: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
第三次:是冰山封路和章鱼袭击。
故答案为:⑴海底两万里;凡尔纳;法国;⑵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土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顆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完成问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裴鸽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
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
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
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
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
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
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
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
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
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
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
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
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雨,又是雨。
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
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
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批注《骆驼祥子》精彩文段。
回到车厂,他懊睡①了两天。
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
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
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域,可是变成了走兽②。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骆驼祥子》)①祥子为何“懊睡”?②请从孙侦探、车夫老马、虎妞三个人物中选取其一,谈谈他(她)在样子从“人”到“走兽”这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①因为小福子死了。
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在昏昏沉沉中开始了反思,他坚守的人生信念崩塌了,从这以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②孙侦探:孙侦探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骗走了祥子的钱,祥子生计成了问题,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因而只好重新回去拉车。
虎妞:虎妞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从装怀孕骗婚到变态的情欲最后难产死亡,她的死迫使祥子卖了自己的车给她办丧,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倒谷底。
这对祥子的打击是一-步步的加深,也是祥子从“人”到“走兽”的主要影响人物。
车夫老马: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预示着祥子的未来,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让祥子认清了现实,想到未来的自己,慢慢地心里失去希望。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对《骆驼祥子》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阅读和积累概括答题。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小涵就用这种方法阅读《骆驼祥子》,当他读到下面这个片段时,在旁边作了如下批注。
(2)小涵在批注中提出了“拉车夫”作为书名有何好处的疑问,根据你对全书的阅读理解,帮他解答困惑。
【答案】(1)①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
②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③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2)①标题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
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展开故事情节。
③以此为题更能凸现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
【解析】【分析】(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第一次,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以拉散座的方式,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但刚拉半年,连人带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大兵抓去,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第二次,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拉车攒钱,想再买一辆车,这次采用了以在杨家和曹家拉包月的方式。
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第三次,祥子还是想再买辆车,结果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拉散座。
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
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
(2)祥子本身就是一个人力车夫,“拉车夫”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描写了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拉车夫”的书名概括了文章故事情节;“拉车夫”点明了祥子处于社会底层的身份,更能凸现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
故答案为:⑴①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
②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③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⑵①标题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
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展开故事情节。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珠光宝气聂鑫森北阙云从公家的文物商店退休十年了。
只可惜老伴五年前过世。
而儿子早去了太平洋彼岸,找了个洋媳妇,他的日子自然过得有些落寞。
他试着去美国探过亲。
可听不懂洋话,看不懂电视,真比坐牢还难受。
他赶忙回到了这座江南的古城。
儿子儿媳很通情达理。
劝他就地解决找个老伴。
北阙云动心思了。
半夜里醒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到底不是个办法,是该找个伴了。
他开始注意起周围的动向,很快就发现他住的这个社区,每天清早都有不少老头老太太在锻炼身体。
他马上到街市去置办了各种设备,接着,就一头扎进这些团体,有滋有味地练起来。
还没等到北阙云的枪口找到准确的目标,却有目标撞到他的枪口上来了。
那天早晨,练完了太极剑,他正坐在一个石椅上休憩,蓦地旁边扬起一阵风,一个老太太坐在身边了。
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
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
还没等他说话,老太太朝他稠稠地一笑,说:“对不起,我坐一下。
”北阙云说:“不要紧,你坐。
你好像不住在这个社区?”“嗯啦!”声音很好听,有一点媚。
答话的时候,老太太转过了脸,身子再慢慢转过来,穿的居然是浅黑低领T恤衫。
北阙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我叫西门珠。
你呢?”“北阙云。
从前在文物商店做事,早退休了。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呢?”“我怎么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北阙云觉得她很调皮,很有趣。
他想找个什么话题和老太太聊一聊,但一时竟找不到。
突然,他看见老太太脖子上戴的一串珍珠了,每颗都很圆,珠色因受潮而发黄,但最下面的那颗珠子很大,估计有一钱来重。
他马上断定,这串珠子是野生的东珠,且是老珠,只可能是有身份的人家流传下来的。
重到一钱的大东珠,价钱恐怕在几十万元以上了,但这颗大东珠值不了这个价。
北阙云有好话题了,他说:“西门珠,你这串珍珠不错,只可惜不会养护,都发黄了,那颗大珠子里都有胎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人物描写正面、侧面概括、细节描写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时间、地点、背景环境描写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心理社会环境③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A、人称运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六、小说的标题及作用1、理解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A、线索,贯穿全文B、点明主题永远的蝴蝶[台湾]陈启佑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缨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地点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片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缨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我终生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满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缨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缨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缨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缨子结婚。
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缨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3.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作用是什么?(2分)4.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和对情人的无限眷恋。
文中表露“悔恨”情绪最鲜明的一句是哪句?(1分)5.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什么?(2分)6.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分)A.缨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寄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
B.“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表现“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空潦的心境。
C.把缨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缨子长得像蝴蝶的外貌。
D.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爱缨子。
二、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土豆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
其实,体重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土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控制体重的食物。
②人们之所以把土豆划入发胖食品的行列,是认为土豆淀粉含量太高。
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
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食物中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而其中大部分应该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碳水化合物。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③土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而且,土豆的含水量很高,每百克高达78.6克,配合膳食纤维,食后令人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这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
数字最说明问题,100克的蛋糕可产生能量437千卡,而100克土豆只产生能量77千卡。
④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土豆淀粉中有1/4是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提高饱腹感。
同为主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为323,即使时下备受推崇的全麦产品也只有151。
⑤抗性淀粉,又叫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也较缓慢。
抗性淀粉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同时也会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排出量,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抗性淀粉也叫抗酶解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使葡萄糖在体内缓慢释放,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量。
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发挥土豆高饱腹感的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土豆使人发胖,那只有一个途径一一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汉斯·费希尔博士曾这样说:“放心大胆地吃吧,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而是油脂、乳酪、甜食和冰淇淋。
”⑦所以,吃土豆最好煮食、蒸食、炖食、烤食,这样土豆纤维中所含的淀粉粒子就被分解而不会渗入人体。
如果在烹调土豆时加入了油脂,一定要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以保证一日当中的总脂肪不会超标。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第二段“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该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本文请你解释,为什么说马铃薯不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答案】(1)逻辑顺序(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联系内容可知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回答。
此句结合语境可知“左右”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
答题模式是:划线部分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这段话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内容,通过⑥⑦段可得到吃土豆发胖的原因。
故答案为:(1)逻辑顺序(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科学。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调”絮语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
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