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集锦
五年级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词语的掌握1.掌握一些基础词语的书写和读音,如常见的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2.学习认识和掌握一些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和形异词。
二、词语的造句和词语搭配1.学会运用所学词语进行造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掌握一些固定的词语搭配,如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动词和副词的搭配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三、语法知识1.学习掌握基本的字词和句子的语法规则,如名词的单复数变化规则、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规则等。
2.学习掌握中心词和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如主谓关系、主谓宾关系等。
四、阅读理解1.学习阅读文章的技巧,如提前预测、略读和精读等。
2.学习运用上下文的线索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学习提取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并进行总结概括。
五、写作技巧1.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2.学习合理运用连接词和过渡语,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段落衔接自然。
3.学习提高书写规范,包括字迹工整、符号使用规范等。
六、作文写作1.学习构思和提炼写作素材,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学习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和段落。
3.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如插入描述、对比描写等,来提升文章的描写力。
七、修辞手法1.学习运用五个感官来描写事物,以丰富文章的描写内容。
2.学习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以上只是五年级语文必备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汇总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汇总一、词语解释1. 字义:文字的意义。
2. 声韵:字的发音音节。
3. 偏旁部首:构成汉字的一部分。
4. 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字。
5. 假借字:音形母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
6. 同音字: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
7. 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8. 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语。
二、词语搭配1. 主谓搭配:主语与谓语的搭配关系。
2. 定语搭配:修饰名词的词语与名词的搭配关系。
3. 状语搭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语与之搭配的关系。
4. 表语搭配:与系动词搭配的词语关系。
5. 宾语搭配:与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搭配的词语关系。
三、成语解释1. 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意义。
2. 典故: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引用。
3. 义项:成语的不同解释或用法。
四、课文阅读技巧1. 理解主旨: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猜词义: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
3. 分析结构:理解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4. 注意细节:把握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信息。
五、古诗词鉴赏1. 五言绝句:古诗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
2. 七言绝句:古诗的一种形式,每句七个字。
3. 对仗:古诗中用词、句式上的呼应。
4. 韵律:古诗中规律的声韵变化。
5. 感悟:通过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六、写作技巧1. 主题句:段落中表达主要思想的句子。
2. 分类句:将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分类的句子。
3. 连接词:用于连接不同观点或情节的词语。
4. 衔接词:用于连接上下文的句子和段落。
5. 表达方式:通过比喻、描写等方式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七、阅读理解1. 理解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 排序题:根据事件顺序进行排序。
3. 判断题:判断句子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
4. 推理题: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
5. 归纳题:总结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或信息。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的汇总。
希望这份资料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无论是练习题还是课文阅读,通过对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一、《春》1. 词语解释•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表示清明时节,万物生长;•回荡:指声音在空间中反复回旋的情景;•锣鼓: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喜庆、舞蹈等场合;•踏青:表示游玩、旅游等活动。
2. 重点句子•“小草吐绿,树木抽芽,大地好像涂了一层新颜料。
” 这句话中的“吐绿”、“抽芽”、“涂了一层新颜料”既描画了大自然的喜庆景象,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不断更新的气象。
•“青青的草地上,一群群像颗颗翠宝石的颜色鲜艳的露珠在闪光。
” 这句话中的“一群群”、“颗颗”、“颜色鲜艳”、“闪光”等描绘方式都非常形象,用词生动,令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气息。
二、《小蝌蚪找妈妈》1. 词语解释•蝌蚪:是蛙类动物的幼体,通过蜕变之后变成青蛙的阶段;•游来游去:形容水中物体不断地上下、左右移动;•山涧:山谷中的溪涧,通常伴随着清澈的溪流和葱郁的林木。
2. 重点句子•“小蝌蚪找妈妈,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
” 这句话中的“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描绘了小蝌蚪的不安和迷茫,让读者感同身受。
•“小鱼没有妈妈,但是它要帮助别人。
” 这句话中的“没有妈妈,但要帮助别人”表明了小鱼的善良和勇敢,也启迪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行动力。
三、《饺子馆》1. 词语解释•酥脆:形容食品的口感,酥表示食品的松脆,脆表示食品的硬脆;•描绘:用文字、画笔等表现物体、景象的特征和形象;•咕嘟咕嘟:形容食品在沸水中翻滚沸腾的声音。
2. 重点句子•“辣妹子端来一盘热腾腾的麻辣烫,配上一碟酥脆的花生米。
” 这句话中的“热腾腾”、“酥脆”、“花生米”等细节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食物的味道和风味,也让人对美食心生向往。
•“庆祝大师傅的寿星,一大桌饺子向大师傅提前致敬。
” 这句话中的“庆祝”、“寿星”、“饺子”等元素融汇在一起,通过描写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呼唤人们热爱生活,珍惜食物,享受美好时光。
四、《辣椒》1. 词语解释•辣椒:是一种调味品,有刺激性味道,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烹饪;•勇往直前:形容人的思想和行动具有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辣味:通常用来形容食物味道,表示辛辣、刺激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每单元必背知识

以下是五年级语文每单元必背知识,仅供参考:第一单元1. 《春日》宋代朱熹2. 《咏柳》唐代贺知章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5. 《梅花》宋代王安石6. 《凉州词》唐代王之涣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8. 《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9. 《竹里馆》唐代王维10.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11. 《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12.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1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14. 《题临安邸》宋代林升15. 《游子吟》唐代孟郊16. 《短歌行》三国曹操17. 《长歌行》汉乐府第二单元1. 《白桦》现代叶赛宁2. 《天窗》现代茅盾3. 《童年的发现》现代费奥多罗夫4. 《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5. 《晏子使楚》战国晏婴6. 《将相和》西汉司马迁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现代罗伯特·E·韦尔斯8. 《人物描写一组》现代作家们9. 《刷子李》清末著名作家冯骥才10. 《自相矛盾》战国韩非子11. 《田忌赛马》战国列御寇12. 《跳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第三单元1. 《搭石》现代刘章2. 《将心比心》现代姜桂华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现代杏林子4. 《珍珠鸟》现代冯骥才5. 《白鹭》现代郭沫若6. 《落花生》现代许地山7. 《桂花雨》现代琦君8. 《鲸》现代梁实秋9. 《松鼠》法国布丰10. 《小狮子爱尔莎》现代乔伊·亚当逊11. 《珍珠鸟》现代冯骥才12. 《捅马蜂窝》现代冯骥才13. 《宝葫芦的秘密》现代当代童话作家听故事的孩子王葆。
小学语文五年级知识点

1.词语的意义辨析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
-形音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的辨析
-助词、连词和副词的辨析
-各种词类中词语的辨析
2.成语、俗语和谚语的理解和运用
-常见的成语、俗语和谚语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俗语和谚语的故事和典故
-成语、俗语和谚语在文章中的应用
3.词语的用法
-各种词类的使用规范和特点
-动词的时态变化和语态变化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代词、冠词、介词的使用规范和特点
-数词、量词的使用规范和特点
4.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理解-讲究语言音调和语言韵律的写作技巧
-描述、叙事、议论等文章体裁的写作技巧
-开头、结尾和段落过渡的写作技巧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阅读理解和写作
-阅读短文、图文等材料并进行理解和分析
-提炼文章主旨和总结文章要点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判断正误等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6.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
-各种古代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了解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儿童文学作品等
-阅读和分析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
7.口头表达和语言规范
-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注意发音和语调的规范
-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
-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培养
以上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文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一、基础词汇1. 词的构成:字的结构、声旁、形旁、偏旁部首、字义的初步理解;2. 同音字和异形字;3.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4. 词语辨析:近义词、修辞词;5. 词语的运用:前缀、后缀、词根的使用及意义理解。
二、基础句法1. 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的基本理解;2. 句子的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辨析;3. 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动宾关系、动补关系、定状结构的理解;4. 句子的基础修辞:倒装句、省略句、对句等;5. 句子的连接与衔接:连词、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三、古代文化1. 四书五经中的名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礼记》、《周易》、《诗经》、《春秋》的精读;2. 古代诗词鉴赏:《古诗十九首》、《古文观止》、《文选》等;3. 古代文化和传统节日的了解: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四、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问、寻找关键词、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等;2. 阅读时的基本理解:主旨大意、细节把握、推理判断等;3. 阅读材料的题目解答: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五、写作能力1. 议论文的写作:观点陈述、论据提供、结论总结;2. 叙事文的写作:人物描写、事件递进、结尾概括;3. 说明文的写作:事物特点介绍、步骤分析、标点符号运用;4. 诗歌创作:意境营造、押韵技巧、修辞手法。
六、修辞手法1. 形容词的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2. 动词的运用:拟声、借代、双关、反问等;3. 名词的运用:具象、抽象、转喻等;4. 句式的变化:省略、倒装、对偶、重复等。
以上是五年级语文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节日,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
希望孩子们能够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五年级语文每单元必背知识

五年级语文每单元必背知识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与书写1.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认识古代文字的构造和书写方法。
3.学习常见的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
第二单元:作文写作1.掌握作文的基本步骤和写作要素。
2.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3.熟悉不同题材的作文写法,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第三单元:古代诗词欣赏1.了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流派。
2.学会分析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意象。
3.掌握经典古代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1.学习理解和分析现代文的基本方法。
2.掌握现代文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阅读并理解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现代文文章。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1.掌握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来解答问题。
第六单元:写人写事1.学习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来写人写事。
2.掌握不同人物特点和事件发展的描写方法。
3.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第七单元:修辞描写1.学会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2.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功能和作用。
3.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第八单元:文章写作1.掌握文章写作的结构和篇章布局。
2.学习使用段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
3.提高文章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九单元:寓言故事1.了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特点。
2.学习分析和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哲理。
3.掌握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思想和道理。
第十单元:古代故事1.认识古代故事的流传和影响。
2.学习理解和解读古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掌握古代故事的背诵和解读技巧。
第十一单元:名著导读1.学习分析和理解名著中的经典段落和情节。
2.掌握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作品内容。
3.了解名著的作者及其代表作。
第十二单元:修辞与感情1.理解修辞和感情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2.分析和欣赏修辞和感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运用修辞和感情来提高写作的表现力。
五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字词部分。
1.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泊:bó(停泊)、pō(湖泊)- 卷:juǎn(卷起)、juàn(试卷)- 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2. 易错字。
- “璧”(完璧归赵),不要写成“壁”。
- “衰”(衰老),中间部分是“口”字加一横。
- “诲”(教诲),与“悔”(后悔)区分开。
3. 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
- 喧闹 - 吵闹、汲取 - 吸取、商量 - 商议。
- 反义词。
- 清澈 - 浑浊、柔软 - 坚硬、喧闹 - 安静。
二、句子部分。
1.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太阳像个大火球。
”本体是“太阳”,喻体是“大火球”,比喻词是“像”。
- 拟人:“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把“秋雨”当作人来写,具有了人的动作“吹起”。
- 排比:“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 修改病句。
- 成分残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删去“通过”或者“使”)- 搭配不当:“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把“改进”改为“提高”)- 语义重复:“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删去“大概”)三、课文内容部分。
- 作者林海音。
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
文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表达了作者窃读时矛盾的心理。
- 作者是英国的尤安·艾肯。
课文中作者表明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会选择书作为伴侣的原因,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作者许地山。
这篇课文借物喻人,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文中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集锦
(一)关联词
1、关联词语的意义
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五年级语文知识点
……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
3、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
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二)修改病句
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
(三)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
好象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样
成了……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3、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4、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5、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7、对偶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四)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五)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