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可修改打印

2020年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可修改打印
2020年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可修改打印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xx年月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满姣

一、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4、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内容:

以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为主,提高学生美育方面的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扩大学生视野,接触手工各方面的实践,丰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在绘画手工操作、图案各方面提高兴趣,进行新的学习和创造。具体分成四个学习领域——(一)造型与表现: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2)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3)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4)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5)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要求:

以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为主,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了

解并掌握各项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

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及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表

课序课题课时

1 哆啦美 2

2 家乡的古建筑 2

3 小记者 2

4 搭建框架 2

5 水墨动物 2

6 布艺温馨 2

7 飞行梦工厂 2

8 快乐陶吧 2

9 水墨画风景 2

10 诗情画意 3

11 皮影 2

12 青花瓷 2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镇平全兴双语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李乐敏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五 年 级 上 册 美 术 教 》 案 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真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内容。 ,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 1.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3.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4.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 5.学习浅显的彩墨画知识和技法。 6.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 正确执笔.运笔与运墨的方法。 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 1.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体会审美情趣。 2.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三.主要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课外拓展方法 ( 1.积极拓展课后内容,如《安全标识》《民间木雕》《彩色的世界》……渗透 相关课外知识,增加文化内涵。 2.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前知识的积累,在信息积累的过程中了解课堂内容。 五.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江南民居_浙美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江南民居_浙美版【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 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 〔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例如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 〔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 〔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

苏教小学美术五上《第5课风景如画二》word教案

五年级美术“风景如画(二)”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风景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装饰风景画的创作练习,也就是在学生风景写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己写生的风景作品为素材,或结合现有图片进行想像创作,完成一幅夸张、色彩丰富的风景装饰画。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画的异同,了解风景装饰画的艺术特征。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以风景写生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变形的装饰性的风景画。 3、感受装饰画的艺魅力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掌握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的装饰方法创作生动和谐的装饰风景画。 教学准备: 教师:风景写生画,装饰性风景画等。 学生:风景画写生,水彩,水粉颜料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组风景写生画作品和装饰性风景作品,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说说,哪一幅作品形象更突出,色彩更丰富,画面更富有想象力。 2、揭示课题。 二、讨论比较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感受到: 在形象上,写生风景画忠实于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比较、变形的手法,强化景物的特征。 在色彩上,写生风景画多依托依照客观景物本身的色彩作画,装饰风景画不受对象本身的色彩限制,色彩多主观、浓烈、想像大胆、参差分明,多以画面色彩的和谐为目的。 在艺术手法上,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现实,装饰风景画多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强化主观感受。 三、欣赏感受 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欣赏民间的艺术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欣赏以前学生的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育学习文章】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真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 、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过写生,认识一些透视现象。 3、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4、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5、学习浅显的彩墨画知识和技法。 6、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正确执笔、运笔与运墨的方法。 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体会审美情趣。 2、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三、主要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课外拓展方法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 第1课 我栽种的植物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学生有 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2016年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8分) 1、童谣和童画,将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地融为一体。 2、 ______ 、______ 、______ 被称为三原色。三间色:______ 、______ 、______ 。 3、对比色:红色——()黄色——()蓝色——() 4、墨分五色,即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杭州城市起源的见证—— ___ 。 6、敦煌石窟现存有壁画彩塑的洞窟共______个。 7、中国传统门饰内容上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古杂宝等。 8、适合纹样包括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 9、门饰以______ 技法为主。北方______为多,南方则以______、______为主。 10、色轮里______的色彩为类似色,______的色彩为对比色。 11、类似色在同一环境货画面配合时产生______、______的感觉,对比色则会产生______、______的色彩效果。 12、敦煌石窟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个石窟,其 中 ________ 最大。 13、宋代画家()的《溪山行旅图》,成功的运用了()和()之间的 ()关系,画中的山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显得很小。 二、我会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的,装饰手法繁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3、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是世界篮球赛男、女团体赛最高奖项。() 4、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 5、飞天因为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又称“香气神”。() 三、我会选:(每空2分,共12分) 1、右图的作品名称是() A、《指墨柳塘双鸭》 B、《登高》 C、《睡猫图轴》 D、《小猫图》 2、右图的作者是() A、张大千 B、潘天寿 C、齐白石 D、徐悲鸿 3、下面这幅画是()的作品,是中国画里的什么表现方式() A、张大千 B、龚贤 C、张择端 D、花鸟画 E、泼墨画 F、指墨画 4、给下面的颜色找找对比色 红---()蓝---()紫---() A、灰 B、绿 C、橙 D、黄 5、捏泥巴的方法有()。 A、搓、揉、压 B、剪、撕 C、画、贴 6、以下中国画哪幅是表现唐太宗接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美术知识点复习

精品 文档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 ④题款:瘦金体 3.工笔画《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工笔画《双喜图》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写意画《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 坎坷的感触 9.写意画《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写意画《丛竹图》①作者: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11.写意画《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2.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墨虾》 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完整

教学设计 课题色彩的对比教研类型造型·表现授课(备)教师张静科目美术授课(备)时间年级五年级教学任务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能在色环上找到对 比色。 过程方法 运用色彩对比的知识进行表现,并能运用三种合适的 方法(改变面积、改变纯度、用分割线)使色彩对比 和谐。 情感态度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教学难点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与搭配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1.老师今天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出示一些大家常见的字或词,例如:冷——热,暴雨——细雨……) 2.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出示两张图片,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为什么第学生游戏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 生答:对比现象。 学生第一张与第二 张对比识别。 师生互动,激发 兴趣

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呈180度的两个颜色为对比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找一找: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从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为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看书,观察色相 环,找出相对的颜色 边说边学,自主 学习 三、思维拓展: 怎样能使对比色和谐呢? 1、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 2、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3、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分隔色 块。 学生动手尝试 四、布置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再动手创作。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色彩的世界_浙美版

色彩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练习调色 2、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欣赏观察自然界、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在自然界、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准确区分 2、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能应用于创作表现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1)欣赏一张有丰富绿色层次的图片,找一找有多少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样的色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2)小结:仅仅绿色就有这么多丰富的层次,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2、深入感知(1)师生一起寻找这些绿色的关系和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2)通过引导与谈论,了解类似色调的关系和特点类似色:柔和、悦目、平静(3)欣赏对比色调的图片,师生交流探讨这样的色调带来的感受教师引导小结:对比色:强烈、耀眼、跳跃(4)两两相对的颜色距离很远,我们称之为“对比色”。比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给人醒目、强烈、跳跃的感觉(5)分辨课件中四幅图片的色调,哪些是类似色,哪些是对比色? 3、技法探究环节(1)在班级中寻找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例如:学生的着装色彩;衣服和红领巾的色彩关系;教室窗帘和班级装饰的色彩关系等(2)调色练习:教室实物投影示范对比色调的调色,或请学生上台尝试小结:色彩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景物,你观察到了吗?(3)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色或对比色的物品,但是要学会合理搭配(4)欣赏马

【51页精品】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参观和旅行 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 2、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 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照片,图片,范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愉快的假期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 二、新授: 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示范) 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单幅画,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四、评析学生作品 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 教学反思:

课题妙用纸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材料和机会,只要经过自己的想象力就能创造出奇妙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1.对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进行充分利用,结合纸盒的外形和色彩自由大胆地联想,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创作。 2. 能依物联想并通过合作,运用各类废旧材料和美工工具,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搜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废纸盒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备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图片欣赏 2、欣赏大师作品 3、欣赏学生作品 二、新授: 1.手工操作运用方法:(切、挖、插、接、剪、贴) 2.注意事项: 使用美工刀、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刀尖对着他人;不使用时,把刀片收进壳里,把剪刀合拢。 3.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 观察纸盒并试着组合、拼接,研究设计纸盒的造型制作大体形, 4.利用组合、拼接、粘贴等方法制作大体形制作细部 5.利用各类小纸盒或其他材料添加细部进行加工 6.采用色彩绘制或彩纸粘贴等方法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搜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废纸盒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备用。通过加工、粘贴、拼装做出各种造型。 可以用快干胶、胶带纸等来粘接。 利用纸盒的形状进行联想和创作,还可以适当添加其他一些材料来完善作品。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 美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353398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五 年 级 上 册 美 术 教 案 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真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 1.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过写生,认识一些透视现象。 3.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4.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5.学习浅显的彩墨画知识和技法。

6.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 正确执笔.运笔与运墨的方法。 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体会审美情趣。 2.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三.主要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课外拓展方法 1.积极拓展课后内容,如《安全标识》《民间木雕》《彩色的世界》……渗 透相关课外知识,增加文化内涵。 2.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前知识的积累,在信息积累的过程中了解课堂内容。 五.教学进度表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冷色调的画和暖色调的画》教案

第十二课:冷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前一课和后一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冷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并创作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画。 冷色调的风景画就是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点。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对色调的理解不会太难,但要调出一种色调里丰富的层次变化,会有一点困难,故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辅导。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冷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揭示色调的概念。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 (4)讨论自己的创作构思。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调出了不同的冷色?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冷色调风景的感受? ●你画的冷色调风景好看吗? 第十三课:暖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 1 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过程: 1 、欣赏: ( 1 )出示课题 ——“ 万绿丛中一点红 ” 。 ( 2 )比较 : 相同的主体 , 不一样的背景 , 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 2 、发现: ( 1 ) 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 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 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 , 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

这就是对比了 . ( 2 )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 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 3 )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 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 4 )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 、实践: ( 1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 2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 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 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教学反思: 第 2

色彩的和谐 教学过程: 1 、引导欣赏: ( 1 )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 2 ) 出示课题 ——“ 色彩的和谐 ” 。 ( 3 )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 、目标发展: ( 1 )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 —— 黄绿 —— 绿 红紫 —— 紫 —— 蓝紫 黄橙 —— 橙 —— 红橙 ( 2 )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 家居图片 B 、 生活图片 C 、 建筑图片

2019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2019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老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老街风光。 (2)小结:老街,是一幅绝佳的江南风景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悠悠老街。 2.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3.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5.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6.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7.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的画纸。 (教师)课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

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

Unit 1单元知识 单词 1.bear熊 2.forest 森林 3.there(与 be 连用)有 4.house房子 5.soup 汤 6.just right 正合适 7.room 房间 8.hard 硬的 9.soft 柔软的10.afraid 害怕的11.in front of 在前面12.her 她(宾格)13.help 救命14.beside在旁边15.between在中间16.really 真正地17.then 然后18.find 找到,发现19.their 他们的 词组 1. in the forest 在森林里 2. a beautiful house一座漂亮的房子 3. in the house 在房子里 4. hungry and thirsty 又饿又渴 5.some soup一些汤 6. on the table在餐桌上 7. too cold 太冷8. too tired 太累 9. in the room 在房间里10. too hard 太硬 11.too soft 太软12. just right 正合适 13. be afraid 害怕14. three bears三只熊 15. in front of her 在她前面16. a glass of milk 一杯牛奶 17.have a cold得了感冒18.put on your coats穿上你们的外套 19.in China 在中国20.have some cakes吃些蛋糕 21.in the kitchen 在厨房里22.in the fridge 在冰箱里 23.between the windows and the door在窗户和门之间 24.find their cousin 找到他们的表弟25.three bowls of soup 三碗汤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3533989.html,e and say 过来说27.in the glass 在玻璃杯中 28.in Western countries 在西方国家29.in the living room 在客厅里 句型 1.There is a house in the forest在.森林里有一个房子。 2.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在.桌子上有一些汤。 3.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her在.她前面有三只熊。 4.This soup is too cold.这汤太冷了。 5.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金发女孩在森林里。 6.What a beautiful house!=How beautiful the house is!多么漂亮的房子! 7.She is hungry and thirsty她.是又饿又渴。 8.There aren’tany cakes here.=There are no cakes here这.儿没有一些蛋糕。 9.You can have some cakes你.能吃一些蛋糕。 10.Bobby cannot(can’t) see any cakes in the fridge. 波比看不到冰箱里有蛋糕。 Unit2 单词 1.student 学生 2.show around 带参观 3.classroom教室 4.second第二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好看的装饰画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好看的装饰画2016-01-05发布105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1、色彩明度渐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能力。 2、初步了解色彩明度的表现方法。 3、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明度渐变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用明度渐变的方法绘制自己设计的图案。 教学准备 范画、水粉颜料及作画工具。 预习要求 1、预习课本内容。 2、准备好水粉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将一杯有颜料的水不断加入白颜料。问: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启发学生了解认识明度渐变。 二、精讲探究 1、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在晚上分别穿上黄衣服和蓝衣服,哪一种衣服会更引人注目?交警在晚上值勤时为什么常常穿黄色、橙色的衣服? 组织学生讨论,认识色彩的明度。 2、师:不同色彩,其明亮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3、让学生比较一组色彩的明度,增强对色彩明度的认识。 橙色与黄色,黄色与紫色,红色与蓝色,普蓝与湖蓝,翠绿与草绿。 4、演示在一种色彩里分别加上白色和黑色,让学生比较色彩的明度。很显然,加入白色后色彩明度增强,加入黑色后色彩明度降低。 5、欣赏书上的明度渐变范例,让学生感受色彩明度渐变的形式美。 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色彩是怎么调出来的? 6、小结:只要逐渐加入白或黑,任何一种颜色都能产生明度变化,形成有序的明度渐

7、示范指导学生调配渐变的色彩。 (1)、设计图案。 (2)、调色、涂色。 注意点: a、加入白色的比例要适当,加少了与前面的色彩没有区别,加多了与前面的色彩反差有不大,且不利与调配后面的渐变色。加入黑色要少,量多了分不出层次。 b、设计的图案要简洁。 8、投影展示几个图案构成形式,供学生参考。 三、练习展评 布置作业:试一试在颜色里不断加入黑色或白色,感受渐变这种色彩构成形式。做一个色彩构成练习(完成铅笔稿)。 作业要求: (1)用水粉颜料制作。 (2)设计的图案要简洁,一般有四套色就行。 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展评部分作业,小结本课。 四、反思拓展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水粉颜料,水粉笔,水,调色盘,抹布。 板书设计: 1、色彩明度渐变 明度:各种色彩明暗的程度 加白明 渐变色彩 加黑暗 1、色彩的明度渐变 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