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偶像郭德纲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站稳脚跟郭德纲的励志故事

站稳脚跟郭德纲的励志故事

站稳脚跟郭德纲的励志故事站稳脚跟郭德纲的励志故事郭德纲,一个从贫苦家庭中走出来的普通人,用他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相声演员和文化名人。

他的励志故事鼓舞着无数人,不仅仅是他的艺术才华,更是他顽强不息的精神。

这是一个关于郭德纲励志故事的描写,通过叙述他的成长经历,展示他的聪明才智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励志的力量,鼓励读者亦步亦趋,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郭德纲的出生地是中国河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生活贫苦使得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也懂得了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

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聪明智慧,继承了他父母的幽默天赋。

他总是能用一些机智的说话和有趣的故事来逗乐周围的人。

虽然郭德纲的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却从未减退。

他经常看电影和听相声,对这些艺术形式着迷不已。

他在学校里也总是表现出类似的才华,在班级的文艺演出活动中,他总是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给观众带来欢笑。

同时,他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里辛勤地练习相声和学习表演技巧。

由于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梦想的追求,郭德纲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决定考入北京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戏剧表演。

然而,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他并不能轻易实现这个目标。

他积极参加各种才艺比赛和演出,为自己筹措学费。

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感动了一位知名导演,得到了一次演出的机会。

他出色的表演获得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而且慷慨解囊的导演也为他提供了资助,让他成功进入了理想的学院。

在学院期间,郭德纲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他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他还积极参加实践演出,拓宽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随着他的才华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他逐渐获得了更多演出的机会。

他凭借着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风格在相声界崭露头角,渐渐被观众所熟知和喜爱。

然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郭德纲也经历过许多挫折和考验。

有人嘲笑他的家庭背景,有人不认同他的表演风格。

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反而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

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

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有很多关于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看看的,那么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篇1:郭德纲1995年,郭德纲来到北京,做起了“北漂”。

青塔、大兴,哪里的房子便宜他就住在哪里,只要一有演出的机会他就争取。

他找到一个小京剧团,对方答应每月给他1000元,“最起码有钱吃饭了”。

但戏唱了两个月,他一分钱都没有拿到,找对方理论,得到的答复是:“要钱就接着唱,不干也可以走人,但之前的2000元也别想拿到。

”郭德纲只好接着唱。

有一天,演出晚了,公交车没了,他打不起车,就从市区徒步走了20多公里,回到大兴的出租屋。

还有一次,他刚上出租车却发现自己没带钱,想用自己的手表抵车费,结果被司机赶下了车。

很多年以后,已经大红大紫的郭德纲在网上看到了这个如今已是他粉丝的司机的道歉视频,他感慨万千:“如果不是这哥们儿的道歉,我真不记得有这事了。

”刚来北京那会儿有多穷呢?有一次郭德纲生病了,没钱买药,就把身上仅有的一台BP机卖了10块钱,买了消炎药就着馒头吃。

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篇2:李念因为电视剧《蜗居》,“海藻”这个名字火了。

演海藻的演员李念,也是从小城市只身来到大城市的,北漂生活也是从租房开始:在四环外租了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那感觉真是‘小小一间房,四面都是墙’,太偏了,坐公车也不方便,还要担心自己第二天的生活费能不能赚到,能不能交房租”。

李念差一点被房东赶出去。

“租的房子永远都是别人的,哪天房价涨了,房东觉得房子可以卖了,就让你快点搬走,随时有种会被扫地出门的感觉”。

她每天的生活就是面试,也找到些跑龙套的角色,“就是女五号那种,戏不多,但是全程得跟着,不能做别的工作,还可能要自己坐火车连夜赶过去”,算下来,根本就挣不到钱。

因为对花钱没计划,在最艰难的时候,李念的银行卡里一分钱都没有。

中国当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篇3:孙红雷演员孙红雷出道前曾经在夜总会做领舞。

郭德纲生平

郭德纲生平
提到相声,那就不能不提一下现在相声界的一位风云人物——郭德纲。这位草根艺人,评介着自己出色的表演,在几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受到全国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那么他的表演之路是什么样的人,可能很多的钢丝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那么就与大家一起来聊一下郭德纲的生平。
自幼学习评书,曾演说《杨家将》、《生69岁生日时,拜金文声先生为师、义父。
1998年与相声名家范振钰合作,2000年与张文顺先生合作,2002年与于谦合作。曾与张永久、王世勇、杨进明、李菁、徐德亮等多位相声演员合作。2006年举办德云社十周年庆典相声晚会。
2003年在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上与搭档于谦合作,以相声《你好北京》获组委会特别奖。
2004年拜师相声名家侯耀文。至2005年德云社已成为着名的实力派演出团体,并上演节目达600余段。2005年加入其师傅侯耀文所领导的中国铁路文工团。
2006年12月20日在津举行隆重盛大的拜师仪式,与于谦、李菁、高峰同时拜金文声为师。
他的弟子包括闫云达(之前收的第一个徒弟,现为大师兄)、何云伟(已退出德云社)、曹云金(已退出德云社)、潘云侠(已退出德云社)、张云雷(已退出德云社)、岳云鹏、孔云龙、朱云峰、栾云平、赵云侠、于云霆、(于谦之子)、李云杰(相声师承为杨进明,跟郭德纲学的西河大鼓)、刘云天(刘云天拜郭德纲为师学的是评书,相声是拜的孟凡贵为师)、陶云圣(陶阳)、宁云祥(张文顺的外孙)、杜鹤来、曹鹤阳、郭鹤鸣、刘鹤春、阎鹤祥、张鹤文、李鹤林、李鹤彪、刘鹤英、韩鹤晓、张鹤伦、高鹤彩、张鹤君、姬鹤武、啜鹤雄、吴鹤臣、孟鹤堂、杨鹤通、梁鹤坤、钟鹤轩、张鹤峰、李根(是郭德纲西河门下的徒弟)。
2009-2010,郭德纲从艺20周年,系列活动。
2009岁末,德云社在三里屯开了分店,同时“郭家菜”开张。

郭德纲的名人故事

郭德纲的名人故事

郭德纲的名人故事郭德纲,广东佛山人,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导演、编剧和制作人。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相声功底被誉为相声界的“一哥”。

本文将为你讲述关于郭德纲的一些名人故事,展现他在演艺界的辉煌历程和卓越贡献。

1. 梦想成就了他1958年,郭德纲出生在一个相声世家。

父亲是一位从事相声表演的艺人,而母亲则是一名特级演员。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郭德纲小时候就对相声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相声演员,为此他努力学习相声和京剧,并在青年时代勤奋练习和不断探索。

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郭德纲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他曾经遭遇过舞台失利和观众的冷嘲热讽,但郭德纲并没有放弃。

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和锻炼,总有一天会成功。

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相声界的一颗明星。

2. 创造了相声新风格郭德纲以其独特的相声表演风格而闻名。

他将传统相声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注入了大量的幽默和个性,开创了一种新的相声风格。

他的表演不仅富有传统相声的特点,还融入了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讽刺和思考,让相声艺术更加贴近时代和观众。

郭德纲还善于创作和改编相声剧目。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将经典故事和人物重新演绎,为观众呈现出耳目一新的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深受观众的喜爱。

3. 打破世俗观念相声界一直以来都有一些规范和世俗观念束缚着。

然而,郭德纲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打破了这些束缚,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他敢于挑战和突破传统,尝试新的表演方式和元素。

他的舞台形象和服装设计一度引起争议,但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让他在相声界树立了独特的地位。

郭德纲还敢于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包括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和对权威的质疑。

他的观点和态度引起了广泛讨论,也为相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4. 传承相声文化作为相声界的代表人物,郭德纲一直致力于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他通过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向观众介绍相声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相声的兴趣。

郭德纲经典励志故事大全

郭德纲经典励志故事大全

郭德纲经典励志故事大全人生就像水珠,经过不懈努力可以穿透石头,虽然穿过那石头不是一时间的事,但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关于郭德纲励志故事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关于郭德纲励志故事精选(一)郭德纲,著名相声演员,关于相声,跑到街上去问,十个人里有八个会提起郭德纲。

他也是德云社的创始人,如今我们看他光鲜亮丽,是谁能想到,当年他在学艺时受过多少苦楚,不得不说,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

8岁投身艺坛,曾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

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辗转于梨园,兼工文丑与铜锤行当的经历,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郭德纲的回忆,刚出道那会儿,自己给别人当狗,别人都不要,因为在北京没有关系,没有后台,所以这个稚嫩的年轻人根本无人问津。

他说:当年最惨的时候,台下才一个观众,自己都快要崩溃了。

最失落的时候,一个人在街头,望着点点繁星的路线,留下来自己在北京的第一滴眼泪。

04年于谦加入德云社,05年开始和于谦正式搭档,于谦在圈内多年,几乎没有什么恶评。

两人搭档,也算是一桩美谈。

于谦并不占德云社的股份。

只拿工资和分红,但在当时,也算是帮着郭德纲支起了一大家子。

有人说郭德纲资历不够。

确实,他还年轻。

昨天小编在和一位网友争论这个问题,我说郭德纲的贡献便在于他让年轻一代,如若没有他,或许相声还是没有这么高的知名度。

抛开一切不论,他确实促使了相声更好的传承。

关于郭德纲励志故事精选(二)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

不久,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别人都早早回到温暖的家,而他仍旧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反复练习新学的段子,直到练得嗓子有些嘶哑,舌头不住地打颤才停下来。

朋友们看不下去了,私下劝他,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嘛,至于这么拼命吗?朋友们的心意他领了,但他仍旧拼命地记录、背诵、练习各种各样的传统段子。

曹云金 郭德纲小作文

曹云金 郭德纲小作文

曹云金郭德纲小作文说起曹云金和郭德纲,那可真是相声界曾经备受瞩目的一对师徒。

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让观众们看得是眼花缭乱。

想当年,曹云金初入郭德纲门下时,那真是满怀憧憬和期待。

郭德纲呢,也是尽心尽力地传授技艺,期望能培养出一位相声界的新星。

那时的曹云金,就像一块璞玉,等待着被雕琢成器。

郭德纲对他的教导可谓是细致入微,从相声的基本功,到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亲自示范,耐心讲解。

还记得有一次,曹云金在练习一段绕口令时,总是说不利索,舌头就像打了结似的。

郭德纲没有生气,也没有不耐烦,而是坐在他身边,一句一句地带着他说,还不断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来,这功夫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

” 那温和的语气,关切的眼神,让曹云金心里暖暖的,也更加坚定了要学好相声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云金逐渐崭露头角,在舞台上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粉丝。

他的表演越来越成熟,郭德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每次曹云金演出结束,郭德纲都会给他指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那认真的模样,就像是一位严师在雕琢一件即将完成的艺术品。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知从何时起,师徒之间出现了裂痕。

传言四起,有的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有的说因为性格不合。

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外人也只是雾里看花,难以分辨清楚。

只记得有一次演出后台,气氛异常紧张。

曹云金和郭德纲不知因为什么事情起了争执,声音越来越大,周围的师兄弟们都吓得不敢吭声。

曹云金的脸色涨得通红,郭德纲也是一脸的严肃。

“师傅,我觉得我付出这么多,得到的却太少!”曹云金大声地说道。

郭德纲皱了皱眉头,回应道:“云金啊,这行的规矩你不是不懂,哪能一步登天呢?”两人互不相让,那一刻,曾经的师徒情仿佛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这之后,曹云金离开了德云社,师徒之间的矛盾也被摆在了台面上。

网上各种言论铺天盖地,支持郭德纲的,指责曹云金忘恩负义;支持曹云金的,说他追求自己的发展无可厚非。

名人草根化现象中的身份--自我

名人草根化现象中的身份--自我
间 ,成 为一 种席 卷而 来 的传 媒 景 观 与文 化 潮 流 。网络 、 电视 、报 纸 等各 种 媒
体 都将 名人 / 草 根 作 为 一 组 词 组 来 使 用 ,名 人 派/ 草 根 派 、名 人 博 客/ 草 根 博 客 、名 人文 化/ 草 根 文化 ,数 不 胜数 。在 名人 / 草 根 的 一 系列 文 化 现 象 中 ,名 人 草根化 趋 势最 为引 人注 目,其表 现主 要有 二 。 ( 1 )名 人构 成 的草根 化 。近年 来 ,草根 名人 迅 速崛起 ,成长 为可 与精 英 、
封面 ;2 0 1 2 年央视龙年春晚的宣传语就将 “ 草根”与 “ 大腕” “ 偶像”相提 ;
并 论 ,将 草根 达 人作 为 吸引 观众 的一 大卖 点 。
( 2 )名人战略的草根化 。一个百姓 的声音很小 ,但亿万草根的声音却能
汇聚 成春 雷 。就 连胡 锦涛 和 温 家宝 都 开 始 重视 草 根 的意见 ,三 番五 次 地 与 网
微 观 层 面来考 察这 一 现象 ,就 会 生 发 出一些 新 的认识 。名 人 与草 根 可 以看 作

改变导致文化 的变迁这一角度人手 ,一次再一次验证麦克卢汉的名言 “ 媒介 i
两 个 不 同的社 会群 体 ,但 群体 也 是 由个 体组 成 的 ,而名 人 草根 化 这 一 潮 流也 是 由具体 的人 物 言行 和事 件 等 一点 一 滴 汇集 而成 的 。所 以 ,本 文 拟从 个体 出 发 ,从 个 体对 自我及身 份 的认 同层 面 对名人 草 根化进 行 微观 的打 量 。
友 在 线交 流 。对 于其 他名 人 来 说 ,草 根 更 是具 有 颠 覆 性 的力 量 ,它 不 仅 能捧

郭德纲以“德”为纲?

郭德纲以“德”为纲?

德 仅仅从其 ” 上说, 艺“ 郭德纲可以称之为相声演艺界的 “ 传奇” 一一他曾经作为 ” 草根“ 帽声的代表 他曾经 在舞台上激情四射地讥讽不良现象. 曾经不断刷新自己的 “ 他 讵场” 记录
他 的 存 在 盘 活 ” 了相 声 界 当年 的沉 寂 . 相 声 速一 传 统 血艺 形式 重 新 找 回了 观众 。 让
如蛀女 ” 等词来谩骂记者更是引起 广大 媒体和社会^士的关注和攻击, 整有网
民嘲 笑 其 是 无德 无 良无 耻 的 ” 无 “ 三 艺人 。 娱 乐 界 艺 人 失 德 事件 时 有发 生 .此 次郭 德 纲事 件 更是 增 添 了人们 对艺 人 ” 道 德 的怀 疑 , 人们 在 欣 赏 艺 人 的 ” ”的 艺 同时 也 呼 吁 其 德 ” 端 正 , 的 只有 真 正 能 做 到德 艺 双 馨 的艺 人 才 能真 正 成 为 那 些
悍业 。
这 些 年 . 们 一 直 都 在 呼 吁 艺 人 德 艺 双 馨 ” 也 许 有 人 认 拽 , 为艺 ^ 之 所 以称 之 为 ” 艺^” 因为 其 向 公众 展 示 的 更 多的 是 其 是 “ “ 德 乎显 得 并 不是 那 么 重要 。 不 满其 德“可 以选 择 艺 , 似 若
CuU 文看 LR 化台 TE
圈地门“ 波再起 , 风 本可置身事 外的郭德纲因为支持其徒弟殴打 记者一事使其成为众媒体的 “ 箭靶”. 在
博 客 上 发表 文 章 力 挺 其 弟 子和 采 用 “ 不
“ 粉丝” 中的偶像。
演风格。2 0 年底, 05 在网络与媒体的相
互作 用 之下 , 郭德 纲 借 势风 云 突起 , 借 凭 着 自己 多年 的磨 打 锤 炼 , 跃成 为现 _ 一 夸 相 声界 演员 之 中的倥 佼 者 之一 , 是 相声 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根偶像郭德纲·郭德纲语录·等离子电视,我也弄一个,找朋友给我攒一个。

一面墙那么大!大电视,摩托罗拉牌儿的!……看着看着没人了,电视出声音:您所收看的电视不在服务区!我是一有钱人。

今天后台,就我开车来的,他们都走着来的,天津那几位老先生,打上礼拜二就开始走了。

不过我那车啊,最近有点毛病,提速有点儿慢。

开始呀,我以为是化油器脏了呢,一检查啊才知道,是脚蹬子掉了……人来的不少啊,我很欣慰。

感谢各位的光临。

待会儿散场都别走,吃饭去。

谁去谁掏钱。

听相声二十,起哄一万六。

再笑加钱。

相声界冒出一个“鬼才”2005年冬,相声界冒出了一个“鬼才”,成为从白领丽人到蓝领的哥甚至文化界资深人士争相追捧的对象,他的演出火暴程度绝不亚于超女演唱会,这个人就是郭德纲。

郭德纲来自天津,若干年前来到北京组成了相声民间社团——德云社,目前以在天桥乐剧场演出居多,票价仅为20元。

演了十多年,虽说观众越来越多,订座越来越难,不过唯独2006年初,郭德纲才受到众多媒体的追捧,突然在京城窜红。

1月11日、12日、25日,郭德纲率领德云社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了京城10年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剧场专场,结果一票难求,场场爆满,12日晚的演出创下返场22次、20多万人在新浪网视频直播同步观看的单场纪录,到了25日,观众热情依旧,3个小时的演出一直持续到午夜才结束。

在中华相声网上,网友们称郭德纲是“郭猛士”—一个拥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相声能力的猛士,而喜欢他的粉丝们自称是“钢丝”。

郭德纲火暴的原因是什么?观众对他的追捧到底会持续多久?他对当代相声有什么影响?天桥的新艺人居住在菜市口米市胡同的刘大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他年幼时在天桥看演出的情景。

那时候是天桥地兴盛时期,各地的艺人在这里摆地摊,张口就是生意。

在天桥可以看到相声大师侯宝林、快板艺人高凤山、“北京琴书”艺人关学曾、拉洋片艺人“筱金牙”、杂技艺人“飞飞飞”和“赛活驴”……天桥一带,曾经是曲艺最繁盛的地方,平民的乐园,高手的舞台。

如今,刘大爷隔三差五地去天桥,为的是听一下午郭德纲的相声。

郭德纲生活在民间,表演在民间,20元就可以笑一下午,快乐永远都不是廉价的。

如今已经是一票难求了,每到周末下午,天桥乐茶馆都是人声鼎沸,很多人排队几个小时,可能连一张站票都买不到。

要想订包桌的票,需要提前10天。

有人开玩笑说,就差有挂票了,有挂票人都得满了。

2005年11月5日,郭德纲回到天津,开办自己的相声专场演出。

衣锦还乡,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天津大礼堂座无虚席,很多北京的“钢丝团”赴天津看演出,恰逢那天有雾,高速封路,这上百号人又坐火车去天津。

2006年1月11日、12日,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在解放军歌剧院举行新年相声大会,从7点半一直演到凌晨,返场多达22次,最后一次返场时,郭德纲激动地对在场的观众喊出:“只要你们愿意,我可以永远说相声——说到死!”“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总是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

事实上,2006年以来,郭德纲的名字反复被媒体和喜欢相声的人提起,听郭德纲说相声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郭德纲的生活也开始有了很大变化:每天都有媒体采访,最多的时候有9家媒体同时采访,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要和记者聊天,每天都和不同的记者说着类似的话,讲着相同的北京往事,以前的艰辛,如今的想法……只有回到家才能稍微放松些。

郭德纲的家在大兴的西红门,三居室的房子是他2004年买的。

屋子整洁,陈设不多,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客厅的两个柜子里也装满戏冠,郭德纲说,他家里有全套的戏服,随时可以登台唱戏。

没事的时候,郭德纲就上网,看看自己的论坛,和网友交流。

他把自己走过的路整理了一遍,写一些文章连载到网上,名字叫《我是郭德纲》。

郭德纲实在是太忙了,说相声、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出差、办公司、排练、各种大大小小的杂事……在北京的每一天,郭德纲都把一天当成三天用,很多人都怀疑他怎么有那么多的精力,做这么多事情。

郭德纲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去酒吧、不去KTV、不逛街,有车可是还不会开车,平时出门老婆就是司机。

相声就是我的命,除了相声还是相声。

平时喜欢听戏、看书,什么书都看。

不认识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明星,很多人都是在主持电视节目的时候才认识的,像什么杜德伟呀、梁咏琪呀,很多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觉得特别奇怪,经常很诧异地问我:啊,你连他都不知道?那些娱乐明星怎么大腕儿跟我没有关系,在我这个行当里面,我就是大腕儿!”漫漫进京路郭德纲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他考试来到北京,进入总文工团的说唱团,做了一名演员。

那时候他最好的朋友叫洪子,也就是后来成名的洛桑,洛桑后来因为酒后驾车导致车祸身亡。

在西单附近的东京畿道10号,郭德纲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那时候的日子青涩又悠闲。

后来,他回了天津。

因为厌倦了在天津群艺馆的工作,1994年,郭德纲又一次进京。

他胸怀大志,想在北京有一番作为,觉得自己认识很多曲艺圈的朋友。

他四处访旧友,但是这一次让他领略了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人情冷暖,原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指望。

郭德纲住在大栅栏一个旅馆里,15元一个床位,旅馆里住满了小贩、旅客,屋子里阴暗潮湿,臭烘烘的。

郭德纲穿着一双新鞋,从民族宫走到前门,再走到大栅栏,脚上磨了很多泡。

一周之后,他又一次懊恼地回到天津。

在天津,郭德纲做生意,做什么都赔,于是在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来到了北京。

那时候他还年轻,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梦想着成大腕儿、当笑星,无奈自己走投无路,进入不了那样一个名利圈。

郭德纲自信不会被饿死,他身上有功夫,会唱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会说评书、说相声,并不是随便票一把,而是可以穿上戏服,打上脸登台献艺的那种。

在北京,他又做过生意,倒卖过服装、家具,可是在生意场上,郭德纲依旧失败,还被一个朋友骗得身无分文。

挣钱养活相声郭德纲虽然热爱相声,但是来北京并没有指望说相声生存,他出过书,做过电视导演、编导、编剧、主演、主持,策划过曲艺晚会。

他说在电视上看见一些相声段子,他自己都不愿意看。

他说相声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一天在大栅栏,他在一家茶馆里看见台上有一个小孩说相声。

心里痒痒,于是也上台说了一阵儿,后来就经常在这里说相声了。

再后来,他慢慢形成了一个想法:把相声带进剧院。

于是成立了“德云社”,德云社的前身叫“北京相声大会”,最少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在大栅栏的广德楼演出,张文顺先生先来一段单口相声,郭德纲再来一段单口相声,接下来是对口相声,三个人轮番上阵,苦苦支撑几个小时的演出。

而那时,台下的观众也稀稀拉拉,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张文顺先生在台上说单口,台下的那个观众手机响就接电话,张先生也就停下来,等他接完电话再说。

寒冬腊月,郭德纲和自己的社员在广德楼外面说大鼓,敲敲打打,发传单,招揽客人,而那时天又降下大雪,在雪中,郭德纲显得那么无可奈何。

别人是指着相声挣钱,郭德纲是挣钱养活相声。

他做主持,做编剧,当导演,做文化公司,挣的那点钱,全搭给相声了。

以前在广德楼,一个月搭进八九千元,是正常的事。

日子总是要一天一天地熬过来的,而如今郭德纲坐在宽敞的家中谈论那些北京往事已经有些淡然了。

像每一个来北京寻找梦想的年轻人一样,郭德纲的辛酸故事可以成为每个北京寻梦人的范本。

北京生活日复一日的忙越是到年根岁末,郭德纲越忙。

在2005年12月27日这天,他早上八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自己的论坛。

前天的演出很多人没有买到票,一些观众有怨言,他要看看观众的说法,然后考虑一下解决方法。

九点钟出门,去解放军歌剧院。

他们将要举办一场相声演出,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边吃边接受两家媒体的采访,一直聊到下午两点多钟。

然后又去了西城区政协,很早之前就答应给他们说相声。

下午,匆匆地赶回大兴,和一个客户谈论春节期间的演出事宜。

然后回家,在家里再接受记者的采访。

第二天,他要回天津,他不会开车,需要安排接送。

第三天,他要去合肥,录制电视节目,要提前订下机票,安排人送往机场。

周六上午回到北京,下午还要在天桥乐茶馆演出节目,需要敲定演出的具体细节,节目安排。

而《不完全相声手册》的全国巡演,也越来越近,元旦期间的专场演出也需要提前准备,接下来就到了春节,无休止的演出,没完没了的琐事。

郭德纲在这些琐事的包裹中,没有被淹没,因为他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相声的缘故。

郭德纲说北京这座城市带给他最大的感觉是家,他每次回天津,都觉得很别扭,感觉不是回家,而是做客,一旦回到北京,汽车刚过五环,就觉得心里踏实了,觉得到家了。

在北京的十几年,“我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城市里了,反把他乡作故乡”。

当然,因为父母都还在天津,郭德纲会经常回天津,有时候也会把父母接到北京住上一段时间,可父母都不习惯,还是觉得在天津好,街坊邻居的都熟。

但在郭德纲眼中,与天津相比,北京更加大气,大环境更好,很多曲艺行的人都说:成名在天津,赚钱在北京。

刚来北京的时候,郭德纲在燕黄榆演出,有一次夜场散时已经是11点多了,末班公共汽车已经没有了,郭德纲身上只有两块钱,又不能露宿街头,只能走着回大兴黄村。

郭德纲说:“走到玉泉营的时候,那里正在修路,很不好走,我需要爬上一个大大的土山,才能绕过去;走到新发地,已经很晚,我又饿又冷,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门口有卖包子的小贩,我花了最后的两块钱买了两个包子吃;我继续走,我朝前面看,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等最后回到黄村,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

后来,每次郭德纲开车经过西红门桥,总会朝路边看看,对身边的朋友说:“这条路我以前走过!”郭德纲和传统的相声界一直保持着一种隔绝的态度,走着民间路线。

他平时很少和传统相声界的人在一起,他说:“因为我不喝酒,那些饭局我也不参加,反正他们看着我也烦,我看着他们也烦,索性就不见了,图个清静。

”很多人把郭德纲誉为“相声界的草根英雄”,而他自己认为:“说我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其实我更加认同我的一位知己好友给我的称号:&lsquo:雅痞&rsquo:。

”郭德纲说:“这10年来最大的感触是世态炎凉。

为相声,10年来我经历了太多,也付出了太多,相声就是我的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