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对 比 ,选择经济合 理 的方 案 。后 浇带部位 的钢筋一般 不宜断开 ,而应 当地下室 结构超长过 多 ,单靠设 置后浇 带不足 以解决混凝 土收缩 让钢筋 连续通过 ,即只将 后浇带处 的混凝 土临时断开 。有 的工程将后
浇筑 即无缝施工 。但 应注意 ,采用膨胀 加强带 取代部分施 工后浇 二 、后浇带 的施工 施工 中必须 保证 后浇 带 两侧 混凝 土 浇筑 质量 ,防止 漏浆 ,或 混 严 格的技术保 障措施 ,保 证混凝 土原材料 的质量 和微膨胀 剂的配合 比 凝土疏松 。后 浇带两侧 应采用 钢筋支架 钢丝网 隔断 ,并 由结构设计 人
保温 隔热 ,采用 可靠 的、高效 的外墙外 保温 ,并适 当提高外纵 墙 、山 率 ,用 以抵抗后 浇带封 闭后 由剩余 差异沉 降差所 引起 的结构 内力 。为 墙 、屋 面等重要部位 的纵 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 上结构 由于抗震设 计需 减小后 浇带封 闭后 由剩余 差异沉 降差所 引起 的结构 内力 ,尚应采取其 要而设 置 了防震缝 时 ,伸缩缝 宽度应 满足 防震 缝宽度 的要求 。地下室 他措施 ,通常可考室顶 板和处 于室外 地面 以上 的地下 1 . 建筑采 用桩基 或其他 地基基础 处理方 法 ,或补偿基 础 ,尽 高层
式 、上部结构 布置等条件综 合确定 。当地基 持力层 土质较好 ,例如高 毛 ,涂刷界 面剂 ,后浇 带混凝 土应 比两侧 混凝土强度 等级增大一级 , 层 建筑基础做 在基岩层或 卵石层上 ,或采用 桩基 时 ,高层 建筑沉降变 并且 采用掺加 了微 膨胀剂 的补 偿收缩混凝 土浇筑 。
谈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法能设计与施工

程项 目的整体性 、完美性和 使用性 ,才 能达到
提高工程质量的 目的。
I l 7 6
F OR TU ! OR[ 2 Ne W 。 0 02 1
工或堆 放材料 ,限制施工荷载 ,并做好后浇带 两侧 的临时 支护。特 别是 目前很 多工程 中采用
快拆模 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
质量 ,防止 在拆除模板过程 中出现支撑松动 、
() 1 后浇带的接缝形式 必需严格按施 工图施 应设置任结构温 度应力集中部位 ,并应制定 严 移位等现象 ,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 ,后浇带( 的设 计、施工是保证建 缝) 格的技术保障措施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 质量 工 ,施工缝施工时要 用堵头 板,根据接 口形式 在堵头板上装 凸条 。在后 浇混凝 土前要认真进 和微膨胀剂 的配合比准确 ,结构设 计应对地 下 筑结 构整体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 ,目前除执行
实,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 裙房之 间差异沉降的问题 。 二、 后浇带法的设计 三.后浇带法的施工方法 施 工 当建筑 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 在后浇带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 定的伸缩缝最大 间距时 ,可考 虑采用施工后浇 土浇筑 质量 ,防止漏 浆或 混凝土疏松。后浇带 当前,根据 国务院新 发布的 《 混凝 土结构 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 间距。但一般地上 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 钢丝网隔断 ,并由结构设 设计规 范》的要求 ,在建筑 工程施 工中,为 了 结 构 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 响较 大 ,所以伸缩 计人 员确定 两侧断面 形式 。当地下室有防水要 功能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 问的差异沉 缝 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 范限值过多 ,同 求时 ,地下室后浇带 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 降和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 的温度 时应注意加强屋而保温隔热 ,采用可靠的 、高 效的外墙外保温 ,并适 当提 高外纵墙 、山墙 、 应指派专人 负责保持 后浇带内的清洁 ,防止后 应力等问题 ,在适 当增大伸缩缝最 大间距的各 浇带内的钢筋锈蚀 ,或钢 筋被压弯 、踩弯 。在 项措施里 ,在结构施工阶段便采取 防裂措 施是 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 向钢 筋配筋率。当地上结 构 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 设置了防震缝时 ,伸缩 封闭施 工后浇带之前 ,应将 后浇带内的杂物清 国内外十分通用的有效方法 。我 国常用的方法 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 度的要 求。地下富结构 理干净 ,做好钢筋 的除锈工作 ,并将两侧混凝 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另外 ,当建筑物 存在较大 超长的情况较为常 见,除 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 土凿毛 ,涂刷 界面 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 的高差 ,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 可不设置永久 外地面以 卜 的地 下室外墙 受温 度变化影响相对 混凝上 强度 等级增 大一级 ,并可采用掺加 了微 变形缝时 ,如高层建筑主体和 多层 ( 或低层 ) 较大外 ,地下室 内部和 基础结 构在使用阶段受 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 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 来解决施工阶 室内外温度变化影 响较 小,需 解决的主要问题 浇筑时 ,宜控 制其 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 段的差异沉降问题 。这两种施 工后浇带 前者可 是混凝土收缩应 力对结构 的影响。除在施工阶 筑时的环境温 度,并应有专人负责测温 ,做好 称之 为收 缩后 浇带 ,后 者可 称之 为沉 降后 浇 段设置后浇带外 ,应该调 整地 下室顶板及地 F 记录 。后浇带混凝 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 带。 室外墙的配筋 。建议纵 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 护工作。 后浇带施工流程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小于0 5 .%,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 ,一 施 工后 浇带 的封 闭时 间 ,一般 来讲 对于 1 .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要求。 般直径lmm 06 O  ̄1mm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 收缩后浇带 不宜少于两个月 ,通常认为这时候 () 1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 土,应使用无收缩 的 ,宜不大于10 5mm,细而 密的钢筋分布对结 混凝土 的收缩变形 已经完成6%以上 ;对于沉 0 的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 土可以采用膨胀水 构抗裂是有利的。 降后浇带 ,应 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 泥拌制 ,也可以采用掺加具 有膨胀作用的外加 必须指出的是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 间 筑后浇带混凝 土,即要求高 层建筑先施工 、先 剂与普通水泥拌制 。混凝土 的强度至少 与先浇 的混凝土 自收缩 ,它不能解决 由于温度变化 引 沉降 ,以释放 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 间的差异沉 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 起的结构应 力集 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 降 ;或者根据 沉降观测 ,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 2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 土的浇灌时 间应采 些结构 设计者将后 浇带 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 到一定高 度时 发现 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 ,预 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 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 法是错误的 ,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估高 层与裙 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 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 的收 缩完成时间而 当地 下室 结构 超长 过 多 ,单 靠 设罨 后浇 范围之内时 ,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 定。不 同水泥品种 、不 同水 灰比、不同的温度 带不足以解决混凝 土收 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 ,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 ,结构设计者应在 图纸 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 区别其 收缩 完成的时间而 可以考虑采 用补偿收缩 混凝上 ,在适 当位 置设 定, 一股以施工后6 d 0 进行浇灌 ,在工期要求紧 嚣膨胀加强带 。采 用这 种方法 ,不仅可以进一 上 明确提 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 围内不应允许施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

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
留. 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
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 大于裙房基
础埋深至少2 来, 不满足此要求时应I踢 :高层 建筑的稳定性,井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 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 近年来, 复合地基得到了 广泛应用, 复合 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 弹性模量, 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 不论采用 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
适当 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 于
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 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 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 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 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 结构由于扰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食缝时, 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 F 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
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 层落在压缩性 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 小、 地基承载力 高的土层上, 有效地减小 可 高 应该根据建 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 层建筑的沉降量。 础形式, 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 计者应结 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 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 选择经济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 让钢筋连续通过 ,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 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板、底 板均与主楼相连, 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 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
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混凝土规范第9. [ , 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 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
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
浅谈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

浅谈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一、后浇带的设计原理1. 强化结构节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结构节点是承载力和受力性能比较关键的部位,一旦节点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过关,就会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而后浇带的设计原理之一就是强化结构节点,通过在节点部位设置一定的加固材料和施工工艺,来提高结构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2. 加强构件连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连接处也是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裂缝的地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后浇带的设计原理之一就是加强构件连接。
通过在构件连接处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提高连接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从而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补偿施工误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和漏项,比如钢筋错位、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问题,这些施工质量上的缺陷会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而后浇带的设计原理之一就是补偿施工误差,通过在结构某些部位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地修复和弥补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结构的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二、后浇带的施工要求1. 合理选材后浇带所用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和抗弯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一般来说,后浇带所用的材料可以选择高强度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筋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还能够保证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 施工工艺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首先需要对浇捣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科学设计,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浇捣混凝土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工艺,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够充分密实和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出现裂缝和空鼓的问题。
还需要对后浇带的收口处进行合理处理,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度。
3. 质量控制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和验收,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
后 浇带 法施 工措 施
1 . 后 浇带浇筑 的时间
由于后浇带 的类 型不同 ,所以后浇带后浇部分 的混凝 土浇灌的时 间 的, 使两 主体 结构能够衔接 良好 , 从而很好 的将沉降差 问题解 决掉 , 确保 也会不 同。由于混凝土的养护条件 、 水灰 比、 水泥不同 , 所 以要依照混凝土 了工程的稳定性以及 工程的质量 。 收缩完成 的情况来确定后浇带 的浇筑时间。但通常情况下 , 要将混凝土 的
在建设工程 时, 由于要分 开对低层裙 楼和高层建筑进行施工 , 于是 便 难 , 还可 以适 当的增加后浇带 的宽度。 会造成两个主体结构间 出现明显的沉 降差 。然而, 在施工 中使用后浇带能
- _
够将低层 裙楼 与高层建筑暂时性分开 , 待结束主体结构的施工 , 并且绝 大
部分的沉 降量都完成 之后 , 对连 接两主体结构的地方实行混凝土 的浇筑 , 如此便可起到调节低层裙楼 与高层 主楼间的标高差、 时间差 、 压力差 的 目
4 . 混 凝 土 的 选 料 和 浇 筑
对后浇带 中的后浇混凝 土 , 宜 采用无 收缩 的混凝土 , 从而杜 防新 老混 成的扭转 影响也 会增大 。通常状况下 , 假如主楼和裙房组合起来 的总长度 凝 土的接缝 出现收缩 开裂的情况。假如没有收缩混凝土可 以在混凝 土中 和 主楼 长 度 之 比 大 于2 . 5 之时 , 适宜设置永久变形缝 , 或 者 也 可 考 虑 设 置 临 掺入适量 的微膨胀剂 , 或 直接使 用膨胀剂来配制水泥 , 例如矿渣水 泥。重 时的变形缝 , 也就是施工后浇带。 新配制 的混凝 土的等级 强度上要比先浇的混凝土高 。由于后浇带混凝 土
二、 后 浇带 法设 计
1 . 后 浇 带 法 适 用 的条 件
浅谈建筑后浇带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需要而 设置 了防 震缝 时, 伸缩 缝宽 度应 满足 防震 缝 宽度 的要求 。 下 室结构 超 地 长的情况 较为 常见, 除地 下室顶 板和 处于 室外地 面 以上 的地 下室外 墙受温 度变 化影响相 对较 大外, 下室 内部和基础 结 构在使 用阶段 受室 内外温度 变 化影 响 地 比较小 , 需解 决 的主 要 问题是 混凝 土收 缩 应力对 结 构 的影 响 。 对高层 建筑 主体与 裙房之 间是设 置永久 变形缝 , 还是 在施工 阶段 设置沉 降 后浇带 , 该根 据建筑 场 地地 基持 力层 土质 情况 、 础形 式 以及上 部 结构布 置 应 基 等 条件 综合 确定 。当地 基持 力层 土质较 好 , 或采用 桩基 时 , 高层建 筑沉 降变 形 量 较小 , 此时可 考虑采 用 施工 后浇 带将 高层 建筑 与裙 房基 础连 成整 体, 而不 用 设置永 久变 形缝 当地 基持 力层 压缩 性较 高, 且厚 度较 大, 高层建 筑主 体 与裙 房 之 间的高 差悬 殊较 大, 高层 建筑 荷载 较大 时, 由于高层 建 筑与 裙房 之间 的 则 差异沉 降量 较大 , 在采 用 天然 地基 的情 况下 , 以设 置永 久变 形缝 将高 层建 筑 则 与裙房 彻底 脱开 为 好 。 除此之 外, 在施工 前, 工单 位应组 织专业 技术人 员进行 图纸会 审, 施 认真 学 习和掌握 有关 后浇带 的设计 规范 的相关 规定, 析各规 范 的相关条 文对 后浇 带 分 要求的差 异, 充分 利用所 掌握 的设计 规定 和施工 经验 与设计 人员进 行探 讨沟通 争 取达 到 既优 化 设计 又 方 便施 工 的 目的与 效 果。 3奠筑 后 浇带 施 工 3 1 施工准 备 阶段 . 首 先, 通过 设计 技术 交底 消 除设计 和施 工相 关疑 问。在设 计技 术交 底 时, 应与建 设单 位 、监 理 单位 一起就 采用 后浇 带存 在 的疑 问与 设计 单位 人员进 行 探 讨, 而选择 适合 本工 程 的施工 后浇 带接 缝形 式 、 从 后浇 带 两侧混 凝 土接 缝收 口形式 、地 下室底 板 、 筋处 理方 式 、 板 与两侧 混 凝土 接缝 防水 做法 , 时 钢 墙 同 需设计 明确 后浇 带 的宽度 、 间距 、后 浇 带混 凝土 的浇筑 时 间和养 护 时间 等 问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图 1 后浇 带 留置 示 意 图
施 工后 浇带沉降一般沿高层 与低层 连接处在低层裙楼一侧 第一跨 l , 3处附近设置 , 应上 下结 构对齐 , 并 一般不宜错开。《 高 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 J—2 0 )以下简称 )高规》 (G3 o 2 ( 《 第 1.. 21 0条规定 ,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 ~4 1 O 0i n留一道贯通顶板 、 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 , 缝宽不宜小于 8 0n 且宜设置在柱 0 m, I 距三等分 的中间范围内。 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 B 0 1- 2 0 《 ) 500-02 G - 第 91 .3条规定 , . 合理设置有效 的后浇带 , 并有可靠经验 时 , 可适 当增大伸缩缝的间距 , 但不能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 。
科学 之 友
Fed fcne m t r rn ic a u i oS e A e s
21年1月 00 2
浅 淡后 浇 带 的设 计 与施 工
汤建新
( 湖南长沙金 阳建设工程监理有 限公 司,湖南 长沙 4 0 0 ) 10 4
摘 要 : 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 国的大型小区、高层 、超 高层的建筑群 不断涌现 。后浇带越 来越在工程中使 用得 多,其技术复杂和难度也越来越大。 后 浇带既可以解 决大体积混凝 土浇筑中的施工 问题 ,又可解决高低层 结构 的沉 降变形的 协调 , 以及混凝土硬化过程 中的收缩问题 。 后浇带的设 置确 实是解决 了钢筋混凝 土结构在 混凝土强度 增长过程 中因温度 变化 、 混凝土收缩 、 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 间差异沉降等 产 生的裂缝 , 以期达到释放施工期 间大部分 变形、 小约束 力 , 减 避免混凝 土结构 出现 贯穿
浅谈对后浇带设计施工及建议

浇注前 , 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 , 在施 工期 间本跨 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 ,必须待 后 浇混凝土设计 强度达到其强度值 的 7 %后, 5 由上往下 的顺序进行拆除 ,在后浇带浇注混凝 土后 , 要在一定 时间 内进行监测 。 并将数据同整 个沉 降观测记录在案。 总之 , 后浇带( 的设计、 缝) 施工 , 是保证结构 有效连接 的重要环节 ,目前 除执行现有 的规范 规定 的要求外 。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 、 特 点、 作用 , 认真设计 , 精心施工 , 才能保证每个工 程项 目 的整体性 、 完美性和使用性 , 才能达到提 高工程质量 的真正 目的。
计
一
32 1—
的后浇施工缝 , 明确按 “ 应 收缩后浇带 ” 进行设 在墙 头板上装凸条。在后浇混凝土前要进行认 真清理 、 洗刷 、 凿毛 , 对该处 的混凝 土一定要振 2. .3防止混凝土 因温度 变化拉裂 而设置 捣密实 , 1 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标 准。 的后浇施工缝 , 明确按 “ 应 温度后浇带 ” 进行设 尤 其是地下室底板更要注意按要求 去施 工 , 以 提高其结构 自防水能力 , 避免渗水现象 。 计。 3 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 , . 2 应进行设 21 为 防止结 构因温度变 化和混凝 土收 .4 . 顶部应遮盖 , 四周用 『 临时栏杆 或围护 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 应明确按“ 伸缩后 法 防护 , 砌体围护 ,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 积难 以清理与 浇带” 进行设计。 2 按后浇带的类型、工程部位及施工 条 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 、 . 2 跺踏。 3 后浇带后浇部 分混凝土一定要 用无收 . 3 件进行后浇带设计 ,同时在设计 图中附后浇带 缩混凝土 , 有条件 的最好掺人一些早强减水剂 。 详 图 2 . 因后浇带的缝宽 与墙 、 的厚度密切 施工前应试 配比 , 制要 认真 , .I 2 板 拌 精心浇捣密 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建筑物长度超出规范规定而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建筑物长度超出规范规定而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在解决建筑物长度超出规范规定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而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也可设后浇带.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
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
凝土规范第8.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采用这种方法,解决建筑物长度超规范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
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
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
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
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
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
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二、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
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
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
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
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