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合集下载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精选全文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效,采用节能技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优化设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利用非传统能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被视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

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利用电力驱动电机转动车轮的汽车,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完全消除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电动汽车的电能可以通过电池储存,也可通过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来获得。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能效更高,性能更稳定,维护成本更低。

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市场上有多款成熟的电动汽车品牌,如特斯拉、比亚迪等。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将传统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的汽车,其主要优点是既可以使用传统燃油发动机提供动力,也可以使用电动机进行驱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效率比传统汽车高,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目前,丰田、本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

3、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氢气和氧气在氢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从而驱动车辆的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减少了传统汽车排放的废气和噪声,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汽车。

目前,丰田、本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氢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汽车能源消耗量占全球总能耗量的20%左右,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节能技术研发的目标是提高汽车的能效,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降低汽车的运营成本。

1、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指在保证汽车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汽车重量的技术。

轻量化技术可以通过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手段来实现。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愈发凸显,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指采用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燃油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新型动力总成技术,它利用电池储存电能,并通过电机驱动车辆前进。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无尾气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满足日常通勤和城市出行的需求上也日益成熟。

而混合动力汽车则是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结合,利用两种动力源相互协调工作,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而燃料电池汽车则是通过氢能源来提供动力,不仅零排放,还具有高效能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有望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节能技术应用除了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汽车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轻量化设计、动力总成优化、车辆智能化等方面。

轻量化设计是指在不影响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车辆自身的重量,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结构设计,从而降低车辆的能耗和尾气排放。

动力总成优化则是通过引擎、传动系统、底盘等部件的优化设计,提高整车的燃油利用率和动力性能。

而车辆智能化则是通过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的精准控制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节能技术的应用将有效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实现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的前景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缓解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职业素养 (3)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4)四、教学实施 (6)(一)课时分配建议 (6)(二)教学方法建议 (7)五、实施保障 (7)(一)教学内容组织 (7)(二)教学条件 (8)1.师资条件 (8)2.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8)3.教学资源 (8)(三)考核与评价 (8)六、其他 (9)(一)编制单位 (9)(二)编写依据 (9)(三)适用范围 (10)《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技能技术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学时/学分:48/3.0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他汽车类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主要帮助学习者认识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和汽车相关其他节能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能够认识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能够知道汽车领域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激发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习者的节能环保和创新思维意识。

本课程建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课开设在第2学期,汽车类其他专业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建议课安排在第5学期学习。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汽车构造》、《车间安全及常用工具设备使用》等专业基础课,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后续开设的课程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PDI检查与维护保养》、《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服务顾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根据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在教育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中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紧跟汽车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以适应行业新需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翼4(下)0引言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传统汽车能源主要以汽油为主,汽油是石油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汽车的污染问题已经被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将具备极大潜力。

1发展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逐渐加剧,各国也逐渐重视起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就是重视能源转型。

以汽车工业为例,全球汽车保有量在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持续上升,这加剧了石油的消耗过程,可能会超过60%。

加上石油供应不太稳定,国际油价起起伏伏,这也使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有巨大推广意义。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氢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气动力、混合动力汽车等类型。

其中,混合动力汽车以日本汽车企业生产的为主,技术相对成熟,且在日本、欧洲与北美市场反应良好;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燃气动力汽车等各项关键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在部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汽车新能源技术2.1汽车氢动力技术氢动力技术是很多汽车品牌推崇的理想节能技术之一,该技术主要是强化对性能较好储气装置的应用,可以对多层复合金属材料进行中空设计,在维持液态状态的同时储存氢气燃料,使生产成本更加可控,也无需扩大机械内部结构空间。

如果氢动力技术趋向成熟,则汽车最终的污染排放物是水,可以真正实现污染零排放,体现了无污染的特征,彰显了汽车技术的环境友好型发展趋势。

2.2电力驱动技术纯电动车核心可以利用电力驱动,实现对各装置的控制,在驱动动力上以车载电源为主,应用电机完成对车轮的驱动。

以电力驱动技术为主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气污染,而且电机在振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噪声,从而避免对人体产生的噪声伤害。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降耗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降耗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降耗技术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汽车能源消耗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因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和经济性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新能源汽车节能降耗技术则是从多个方面来提高汽车能源利用率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降耗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的优化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是指电池组、控制器、电机和变速器等组件构成的系统。

电池组是储存电池能量的关键单元,因此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可持续性。

目前市面上的电池种类繁多,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金属氢电池等,优化电池组的选择和设计可大大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

其次,电动汽车的控制器也是电能的传输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器在能量传输方面,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来减少电能的损耗,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能量控制方面,可采用能量回收技术,将能量回收到电池组中,以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

二、轻量化设计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采用大量轻量化材料和设计,例如降低车身重量和风阻系数等。

轻量化可以减少动力系统的负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增加汽车的运行里程。

同时,轻量化设计也可以降低运行噪音、提高加速性能和刹车性能,为驾驶者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三、智能化驾驶系统具有自主驾驶系统的车辆将自动规划最佳路径和使用率,降低能量消耗并提高节能效率。

自动驾驶车辆使用智能化传感器和通信工具,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

自动驾驶车辆配备了自动刹车装置,带有自动停车和启动功能的系统,能够在停车等待时关闭电机以节省燃料。

随着智能化层次的逐步提高,将为节能降耗技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空气阻力是经济车的一大挑战,电动汽车因其结构特点并不需要具备冷却功能,因此在车身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减少空气阻力。

有研究表明,降低车身的风阻系数可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采用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可以降低车子的风阻系数,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降耗技术是不断发展的,除上述四点外还有更多的技术手段正在研究和实践中。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

程等优势。
燃料电池技术发展
02
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性
能和可靠性。
燃料电池产业链
03
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加注站等关键环节。
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
采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 源,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混合动力技术分类
包括轻混、中混和重混等不同类 型。
混合动力系统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调 整气门开闭时间,提高进 气效率。
变速器节能技术
自动变速器技术
通过自动化控制换挡,提高换挡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双离合变速器技术
提高变速器传动效率,减少动力损失。
液力变矩器技术
通过改变传动比,实现动力的平稳传递。
车身轻量化节能技术
高强度材料应用
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 ,减少车身重量。
研究方法与结构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新能源与 节能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论文结构
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方法与结构、实验设计与测 试、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等。
02
汽车新能源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01
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可实现零排放、高效率、长续航里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加强基础研究
为了突破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的技术瓶颈,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
究,如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探索。
02 03
跨学科合作
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化学、物理、机械 、电子等。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整合各领域优势资源,加速技术创新和 产业转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教案 (一)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教案 (一)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教案 (一)本教案针对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设计,通过国内外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概述,融入汽车能量管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思路,强化学生节能意识及技术应用能力。

本教案以汽车新能源发展历程为线索,围绕节能技术与环保意识,构建起完整的学习体系。

一、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概况,掌握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车用电机及电控技术等原理和技术,把握新能源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汽车能量管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思路,掌握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的能量流转,运用汽车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培养学生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提供基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1)新能源汽车简介(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 车用动力电池技术(1)电池的基本概念(2)电池的组成和改进(3)常见车用动力电池技术3. 车用电机及电控技术(1)电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电机类型与特点(3)电机控制方法与技术4. 新能源汽车各个系统结构组成(1)先进传动系统(2)动力蓄能与制动回收(3)辅助驱动系统(4)车载电力系统5. 汽车节能技术与环保意识(1)汽车能量管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思路(2)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流转及热力学关系(3)汽车节能及环保技术的新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表、实物等辅助教具,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和技术。

2. 安排参观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体验,加深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和认识。

3. 研究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挖掘新能源汽车潜力,探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和应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考核方法1. 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课堂问题解答、互动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

2. 个人作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及技术概述等作业,占总成绩的40%。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使用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动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技术。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类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

纯电动车采用电池储存能量,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

混合动力车则是同时搭载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两种动力形式的协同工作实现节能减排。

燃料电池车则利用氢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

二、节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应用1. 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于电池技术的发展。

当前,锂离子电池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

同时,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在不断研发中,有望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

2. 高效电机技术: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效率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

目前,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电机类型。

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

3. 能量回收技术:新能源汽车通过能量回收技术将制动能量、滑行能量等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到电池中,实现能量的再利用。

这不仅可以延长续航里程,还可以减少对制动片和刹车系统的磨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有助于实现动力系统的最优化调度与管理。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统和智能充电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充放电调度,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5. 轻量化技术:减少车辆质量是新能源汽车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车辆能耗,提高续航里程。

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节能与环保技术的优势1. 减少尾气排放: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尾气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4 –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6期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
世界著名的美国汽车行业杂志Wardsauto公布,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

这些极速增长的以传统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在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能够缓解石油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是实现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新能源汽车,顾明思义就是汽车的动力来源使用非常规的能源,或者是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使用常规的能源。

新能源汽车有燃料电池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1 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技术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车辆的节能、低排放等特点引起了汽车界的极大关注并成为目前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是当前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共同提供。

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类形式。

混合动力汽车车上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内燃机车发电机组。

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一般由内燃机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单元传到电池,再由电池传输给电机转化为动能,最后通过变速机构来驱动汽车;
二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有两套驱动系统:传统的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

两个系统既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单独工作驱动汽车;
三是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在于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各有一套机械变速机构,两套机构或通过齿轮系,或采用行星轮式结构结合在一起,从而综合调节内燃机与电动机之间的转速关系。

1.2 纯电动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利用电力驱动及控制装置来完成既定的任务。

电力驱动及控制装置是由电源、驱动电动机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等组成,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利用电机驱动车轮运转的过程。

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部件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难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三个要求上。

要想在较大范围内应用电动汽车,要依靠先进的蓄电池经过10多年的筛选,现在普遍看好氢镍电池、铁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

相比内燃机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都十分有利。

其次,电动机产生的噪声较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电动汽车的结构简单,运转部件较少,保养与维修方便。

1.3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

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目前各大汽车品牌广泛追逐的氢动力技术主要是在车体中采用性能极好的储气装置、其能够对多层复合金属材质进行中空设计,同时使得用予储存氢气动力技术所使用的氢气燃料,能够保持在液态情况下,并且不增大体积和生产成本,也不用增加机械结构的空间。

氢动力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的研制和运用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广泛推崇。

美国通用汽车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
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姚冬梅
(广西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研发汽车新能源和实现汽车的节能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对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应用趋势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新能源;动力汽车;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6-0044-02
姚冬梅: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始做氢燃料电池驱动技术的研究,现在更是将氢能源汽车作为远期目标。

1.4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作为21世纪重点提倡的环保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太阳能来驱动,实现碳零排放,众多国家都努力研发太阳能汽车。

目前,太阳能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的两个方面:一、作为驱动力;二、用作汽车辅助设备的能源。

太阳能能够把太阳光变成电能,从而制造出光电池,安装在太阳能汽车上,就能够驱动汽车,这种汽车就是新的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主要贡献是能够有效降低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太阳能汽车正逐步走向成熟。

著名教授吴小平谈到,大约需10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实现汽车局部使用太阳能,而太阳能汽车的真正来临,至少要30年以上。

1.5 “可燃冰”的探测
世界各国努力寻找新能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近几年来,比石油、煤的燃烧值高数倍的深藏在海底的“天然汽水混合物”晶体,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晶体被称为后石油时代能源的“可燃冰”,前年“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项目。

“可燃冰”是呈无色透明,带有笼状的冰结晶体。

由于常温下能够释放出天然气,因此又称为“天然气冰”或者“固体瓦斯”。

它是一种能量极高的物质。

近年来,在我国的西海北部已勘探发现大量的“可燃冰”。

钻井“可燃冰”的样本已具有一定的难度,开采利用难度更大。

因为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化物,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大量释放甲烷,而一旦不能掌控其释放过程,就可能酿成灾难。

所以开发“可燃冰”必须十分小心谨慎,才能够实现人们对新能源给予的新希望。

2 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建议
2.1 不断深入改进传统汽车工业的产品
传统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前身,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别是重要的零部件等方面的研发仍旧远远赶不上世界汽车强国。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应努力研究,尽可能地改进传统汽车的弱势。

要将传统汽车的研发、创造和改进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结合起来,真正理解汽车发展的未来方向,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共同进步。

传统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潜力非常巨大,不断发展节能更加明显的、更加环保的传统汽车,特别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的指标达成。

传统汽车在发动机方面,有专家认为还有20%的提高和改善余地。

在另外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对传统汽车的各种技术进行设计和提高,来达到减少汽车能耗和排放的效果。

2.2 加强国内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掌握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品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创新更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大量的投入,加强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努力将资金和人力资源有效整合,采取产、学、研集成模式,实现自主创新。

例如可以对燃料电动车技术进行基础理论创新,采用天然汽或者生物质能作为汽车的燃料。

天然气具有极高的使用性能和燃料的清洁性能,同时天然气的存储量十分丰富。

而生物质能主要是指生物柴油和乙醇等。

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作为汽车的燃料。

2.3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提倡和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不仅要实现对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且要鼓励国内的企业到国外去注册专利或者购买专利。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汽车新能源研发和基础教育的投入,因为基础教育意义深远,它能够为我国的汽车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知识储备。

3 结束语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

而由此带来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汽车行业仍需要努力研发新的技术和燃料替代品,实现汽车的节能效用,并减少汽车尾气的负效应,从而促进汽车领域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进步。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我国突破传统汽车技术的屏障,与全球汽车强国接轨的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推动力,实现汽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汽车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力争跨入世界汽车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史永基,高雅利,王宇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1]
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07):24-27.
李大胜,吕明,石怀荣.径向嵌套式湿式双离合器设计方[2]
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02):11-13.
尤堂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3]
导,2012(20):176-176.
– 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