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重交大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重交大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英文: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课程负责人:二、学时与学分:48+16学时, 3+0.5学分三、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四、课程教材:邵毅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五、参考书目: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李朝辉、杨新桦主编.汽车新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倪计民.汽车内燃机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节能原理与措施是我院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汽车节能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以及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

2.掌握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4.掌握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

6.掌握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

7.掌握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1.概述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节能概述,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主要途径2.替代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3.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概述,影响汽车发动机节能的因素,提高充量系数的技术,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汽油机燃油喷射与点火系统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发动机其他节能技术4.汽车底盘节能技术汽车传动系与发动机匹配,自动变速器,超越离合器,制动能量的回收5.汽车车身节能技术车身造型,车身结构轻量化,电动汽车6.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发动机燃油的合理选用,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汽车齿轮油的合理选用,汽车润滑脂的合理选用7.汽车运用节能汽车选用与节能,汽车操作技术与节能,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节能,轮胎的选用,汽车发动机调校与节能,汽车维护与节能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必修的职业技术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掌握相关关键技术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一)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一定的检测和维修;3.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维护;5.掌握驱动电机及其他电动、电控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各种动力混合方式;7.掌握天然气汽车的性能特点;8.了解其他替代燃料汽车的性能;9.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特别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高压电、易燃品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维修的安全和质量;10.能够检查修复后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状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11.能够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弃液体及损坏的零部件。

(二)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三)方法能力1.能够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2.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不断积累汽车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训16学时。

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单元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国产电动轿车重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职业素养 (3)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4)四、教学实施 (6)(一)课时分配建议 (6)(二)教学方法建议 (7)五、实施保障 (7)(一)教学内容组织 (7)(二)教学条件 (8)1.师资条件 (8)2.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8)3.教学资源 (8)(三)考核与评价 (8)六、其他 (9)(一)编制单位 (9)(二)编写依据 (9)(三)适用范围 (10)《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技能技术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学时/学分:48/3.0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他汽车类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主要帮助学习者认识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和汽车相关其他节能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能够认识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能够知道汽车领域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激发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习者的节能环保和创新思维意识。

本课程建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课开设在第2学期,汽车类其他专业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建议课安排在第5学期学习。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汽车构造》、《车间安全及常用工具设备使用》等专业基础课,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后续开设的课程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PDI检查与维护保养》、《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服务顾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根据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在教育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中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紧跟汽车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以适应行业新需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替代能源汽车课程教案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替代能源汽车课程教案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替代能源汽车课程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和醇类燃料的理化特性、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的主要类型、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醇类燃料在发动机上的燃用方式、醇类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参数选择、醇类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及面临的技术难题,氢的制取与储存,电动汽车的发展优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蓄电池的主要性能特点、电动机的主要特性以及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组成及主要性能特点。

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的性能评价。

本章重点: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和醇类燃料的理化特性有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的性能评价。

本章难点:电控喷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液化石油气汽车蒸发调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同工况下混合气浓度的实现,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工作过程。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天然气汽车一、天然气汽车概述天然气汽车主要成份是甲烷,其主要理化特性见表2-1二、天然气汽车的类型(-)按储存天然气的压力和形态分类1、压缩天然气汽车天然气以高压气态储存,工作时经降压、计量和混合后进入气缸。

2、常压天然气汽车天然气以常压气态储存,但运输存储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基本被淘汰。

3、液化天然气汽车天然气以液态储存,其体积仅为标准状况下的1/625 4、吸附天然气汽车(二)按燃料的组成与应用分类1、单燃料汽车2、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3、CNG.柴油双燃料汽车(三)按燃料供给的方式分类(1)机械控制式天然气汽车(2)机电联合控制式天然气汽车(3)电控式天然气汽车(开环和闭环)三、压缩天然气汽车(一)压缩天然气供气专用部件结构及原理1、负压输出的减压调节器基本原理:高压天然气经过天然气滤清器后,进入到常闭式高压电磁阀,以控制供、断天然气。

30-1-汽车新能源技术教学进度表与教学大纲360课时

30-1-汽车新能源技术教学进度表与教学大纲360课时

课程:汽车新能源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教学进度表360课时汽车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本课程简介】:新能源技术课程是一门为了紧跟当今汽车市场发展速度与技术革新所衍生出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为新能源车辆认知、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新能源车辆技术基础的学习与新能源车辆部件检测、故障分析、整车保养等的相关技能。

【本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高压电的基本概念和如何正确规范高压安全防护和新能源汽车高压检测工具使用方法。

2、掌握新能源汽车常见的电器原件基本结构原理与相关检测3、掌握新能源汽车交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与相关检测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和现状5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部件检测、故障分析、整车保养等。

【本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检修工具使用及安全规范第一节:工具的组装和各种检测仪表使用【本节教学目标】: 1熟悉绝缘工具的认知、组装使用2掌握各种检测仪表的认知使用3掌握绝缘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绝缘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各种检测仪表用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绝缘工具及检测仪表【教学内容】:一、绝缘工具的认知与正确使用1、绝缘工具的认知、组装使用2、绝缘工具组装使用二、各种检测仪表的认知使用1、检测仪表的认知2、检测仪表的正确使用【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绝缘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各种检测仪表使用方法。

【本节作业】:1、叙述常见的高压绝缘工具都有哪些?第二节:绝缘帽、绝缘手套、绝缘服、绝缘鞋的使用、高压安全防护【本节教学目标】: 1熟悉高压电的基本概念与高压电对人体的危害2掌握高压安全防护的方法【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高压电正确规范安全防护的方法难点:高压电的基本知识与安全防护的方法【教学内容】:一、高压电的基本认知及高压电对人体的伤害1、高压电的基本概念、类型2、高压电对人体的伤害3、高压电正确规范安全防护的方法二、安全防护用品的认知和使用方法1、绝缘服正确使用2绝缘鞋正确使用3绝缘手套绝缘鞋正确使用4护目镜正确使用【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是高压电及高压电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防护高压电【本节作业】:1、叙述高压电对人体的危害2、叙述常见的高压绝缘工具都有哪些?第二章:电学基础第一节:电路基本原理,电阻、电容、电感原理及相关测量【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电路基本组成与原理2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原理及相关测量【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基本原理,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原件原理及相关测量难点:电路基本原理,电阻、电容、电感等结构原理的认知【教学内容】:一、电路基本组成与原理1、组成2、工作原理二、电阻、电容、电感认知、原理、测量1、电阻的类型、应用、检测2、电容的类型、应用、检测3、电感的类型、应用、检测【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及电阻、电容、电感类型、应用、检测【本节作业】:1、叙述电路的基本组成2、叙述如何对电阻、电容、电感检测第二节:单项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原理及相关检测【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单项正弦交流电路原理及检测2掌握三相交流电路原理检测【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单项/三相交流电路原理及相关检测难点:单项/三相交流电路原理的认知【教学内容】:一、单项正弦交流电路原理及检测1、单项正弦交流电路原理的认知2、单项正弦交流电路的检测二、三相交流电路原理及相关检测1、三相交流电路原理的认知2、三相交流电路相关检测【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1单项正弦交流电路原理及检测2三相交流电路原理及检测【本节作业】:1、叙述单项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原理2、叙述三相交流电路基本原理第三节:磁场与变压器原理及相关检测【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磁场与变压器原理及相关检测2掌握变压器相关检测方法【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变压器原理及相关检测方法难点:磁场与变压器工作原理【教学内容】:一、磁场形式与原理二、变压器原理及相关检测方法1、变压器结构原理2、变压器相关检测方法【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磁场与变压器的原理2变压器检测方法【本节作业】:1、叙述变压器的基本原理2、叙述变压器检测方法第四节:电动机的类型、原理、检测【本节教学目标】:1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测2交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测【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机的结构原理与相关检测难点:电机的结构原理的认知【教学内容】:一、电动机的类型二、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测1结构组成2工作原理3检测方法三、交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测1、结构组成2、工作原理3、检测方法【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测2 交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测【本节作业】:1、叙述直流电机的结构组成与原理2、叙述交流电机的结构组成与原理第五节: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原理2掌握:二极管、三极管检测方法【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管的类型、结构原理与测量难点:晶体管的结构原理与测量方法【教学内容】:一、晶体管的结构原理1 半导体二极管结构原理2 半导体三极管结构原理3 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二晶体管的测量方法1、半导体二极管测量方法2、半导体三极管测量方法3、基本放大电路测量方法【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晶体管的结构原理2 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本节作业】:1、叙述二极管作用与原理2、叙述三极管作用与原理第六节:交流—直流变换(逆变器)原理与认知【本节教学目标】:掌握:逆变器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逆变器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相关检测难点:逆变器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内容】:一、逆变器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1 逆变器结构与组成2 逆变器逆变工作原理二逆变器相关检测1、逆变器输入电路相关检测2、逆变器内部电路相关检测3、逆变器输出电路相关检测【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什么是逆变器2 逆变器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相关检测【本节作业】:1、叙述什么是逆变器及逆变器内部组成2、叙述逆变器故障判断方法第三章:新能源汽车概述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本节教学目标】: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本节教学重难点】: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学内容】: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3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4纯电动汽车5混合动力汽车6燃料电池汽车7氢动力汽车【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和新能源汽车的类型【本节作业】:1、叙述新能源汽车的的定义2、叙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优缺点第二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本节教学目标】: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本节教学重难点】: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教学内容】: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1 环境污染对人类对社会的危害2 能源的短缺对人类影响3 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影响【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本节作业】:1、叙述环境污染对人类对社会的危害2 、叙述能源的短缺对人类影响第三节: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本节教学目标】:掌握: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本节教学重难点】:掌握: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的现状【教学内容】: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的现状1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2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二、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1美国2日本3德国【本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本节作业】:1、叙述美国、日本、德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2、叙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的现状第四章: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第一节: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本节教学目标】:掌握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本节教学重难点】:掌握串联式混合动力控制策略与主要部件检测。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教案 (一)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教案 (一)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教案 (一)本教案针对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概述课程设计,通过国内外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概述,融入汽车能量管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思路,强化学生节能意识及技术应用能力。

本教案以汽车新能源发展历程为线索,围绕节能技术与环保意识,构建起完整的学习体系。

一、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概况,掌握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车用电机及电控技术等原理和技术,把握新能源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汽车能量管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思路,掌握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的能量流转,运用汽车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培养学生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提供基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1)新能源汽车简介(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 车用动力电池技术(1)电池的基本概念(2)电池的组成和改进(3)常见车用动力电池技术3. 车用电机及电控技术(1)电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电机类型与特点(3)电机控制方法与技术4. 新能源汽车各个系统结构组成(1)先进传动系统(2)动力蓄能与制动回收(3)辅助驱动系统(4)车载电力系统5. 汽车节能技术与环保意识(1)汽车能量管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思路(2)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流转及热力学关系(3)汽车节能及环保技术的新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表、实物等辅助教具,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和技术。

2. 安排参观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体验,加深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和认识。

3. 研究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挖掘新能源汽车潜力,探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和应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考核方法1. 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课堂问题解答、互动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

2. 个人作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及技术概述等作业,占总成绩的40%。

《新能源汽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新能源汽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15级《新能源汽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新能源汽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

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本课程推荐教材:《新能源汽车》臧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41287—8,本课程课时为76课时。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

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3。

熟悉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1 新能源汽车概述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1.电动汽车2。

气体燃料汽车3。

生物燃料汽车4。

氢气汽车5。

醚燃料汽车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管理方式§1-2 汽车工业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一、汽车与能源二、汽车与环境§1-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教学建议:1。

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2.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与计算要讲清楚,并与后续各章中新能源汽车构造第二章天然气汽车教学要求:1。

了解天然气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熟悉天然气汽车主要类型、应用和结构;3.认识天然气汽车的优点;4.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教学内容:§2-1 概述一、车用天然气二、天然气汽车的类型1.按燃料状态分类2。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一)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环境污染恶化、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石油矿产资源匮乏等全球性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传统汽车产业与这些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两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给能源和环保带来空前的压力。

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能源清洁、无污染物排放等优势从概念走向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车辆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它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背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机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简单介绍了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理论等;另外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目录,该课程既包含新能源汽车已经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也包含了最新发展的一些高新技术,为学生对新能源汽车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目标
(1)了解汽车新能源的特点及评价方法;了解天然气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2)了解液化石油气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了解醇类燃料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3)了解二甲醚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了解氢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了解及其他新能源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1)学校提供完善实训场地(2)教室应有多媒体设备(3)实训和理论应当同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2、课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3、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4、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5、课程负责人:邵毅明二、课程地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是我院为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节能的基本原理,各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各种节能技术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节能知识。

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与现今汽车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方面,除了在基本节能原理进行引导分析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汽车节能技术的理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一)基本教材邵毅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二)主要参考资料1、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崔胜民主编.新能源汽车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陈礼璠、杜爱民、陈明. 汽车节能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熊云.汽车节能技术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6、李朝辉、杨新桦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张滨友.汽车燃料和润滑剂.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简晓春、杜仕武.现代汽车技术及运用.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朗全栋、董元虎.汽车运行材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0、陈军、袁华堂.新能源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蔡凤田等.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2、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北京:北京交通出版社,200113、邵毅明.压缩天然气汽车改装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4、张铁柱、张洪信.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5、傅立敏著.汽车空气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李卓森主编.现代汽车造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7、王文伟,毕荣华编著.电动汽车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四、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掌握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汽车节能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以及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

2.掌握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4.掌握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

6.掌握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

7.掌握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六、课程的主要内容:1.概述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节能概述,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主要途径2.替代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3.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概述,影响汽车发动机节能的因素,提高充量系数的技术,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汽油机燃油喷射与点火系统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发动机其他节能技术4.汽车底盘节能技术汽车传动系与发动机匹配,自动变速器,超越离合器,制动能量的回收5.汽车车身节能技术车身造型,车身结构轻量化6.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发动机燃油的合理选用,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汽车齿轮油的合理选用,汽车润滑脂的合理选用7.汽车运用节能汽车选用与节能,汽车操作技术与节能,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节能,轮胎的选用,汽车发动机调校与节能,汽车维护与节能七、课程学时计划《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学时计划(建议表)章节及知识点课时分解总课时第一章绪论 31介绍汽车节能的含义、新能源汽车的含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汽车节能的评价指标 1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汽车节能的主要措施 1第二章替代能源汽车82天然气的主要理化特性,天然气汽车的主要总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天然气汽车的性能特点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理化特性,天然气汽车的主要总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性能特点2甲醇和乙醇的主要理化特性,醇类燃料在汽车上的使用途径,使用醇类燃料对汽车结构参数的要求,燃用醇类燃料对汽车性能的影响1氢气的主要理化特性,氢气的来源,氢的储存方式,燃用氢气汽车的性能特点2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发现现状及趋势第三章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8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发展概况,影响汽车发动机节能的因素 11气门正时气门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多气门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介绍典型的可变进气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2稀薄燃烧技术的含义、节能的原理,主要的稀薄燃烧技术。

缸内直喷技术的主要特点,典型的缸内直喷发动机结构和控制策略1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节能的主要原因,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压力控制结构及工作原理1介绍闭缸技术、发动机起\停系统、自动变速器控制、风扇控制等节能技术2讨论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汽车发动机节能的最新技术,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述,并组织学生讨论。

第四章汽车底盘节能技术 41汽车传动系与发动机合理匹配节能的原因,传动系速比范围、速比间隔的选择、主减速器与变速器的合理匹配。

1综合液力变矩器与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无级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无级变速器在汽车在的使用途径。

1超越离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超越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使用方式。

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主要途径及工作原理。

1讨论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汽车底盘节能的最新技术,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述,并组织学生讨论。

第五章汽车车身节能技术 21车身造型的变迁,汽车车身造型对空气阻力的影响,降低汽车空气阻力的措施。

1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车身轻量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TWB、TRB的主要特点,主要轻量化材料的特性。

第六章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 31汽油、柴油主要的性能指标、燃油合理选用对节能的影响,合理选用燃油应该遵循的原则1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指标,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合理选用发动机润滑油的原则与方法1齿轮油、润滑脂的主要指标、分类,合理选用齿轮油、润滑脂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汽车运用节能 41能源政策与智能交通的影响、汽车的选购、汽车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与节能1汽车在行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合理使用与节能、自动变速器的合理使用与节能轮胎对汽车节能的影响,轮胎的合理选用,汽油发动机调校与节油 1发动机调校与节油,汽车正确维护与节能 1八、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按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70%,课堂讨论占10%,课程作业占10%,课堂纪律和回答问题占10%。

大纲制定者:邵毅明大纲审定者:王志洪《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制定时间:2011年11月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负责人:邵毅明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课程分类:专业课课程类型:必修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实验学时:16 实验学分:0.5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及任务与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加感性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了解常用检测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国家相关标准,掌握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具体技术指标、技术参数;学会分析汽车结构及各组成部分对能耗的影响,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备注1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电控发动机总体认识及检测实验通过对电控发动机的总体认识,熟悉发动机各传感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参数,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并具备常用检测仪器的操作能力。

2验证型必修2柴油发动机喷油泵特性实验测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供油特性,掌握喷油泵特性试验原理及方法2设计型必修3电控发动机喷油器清洗及性能检测实验通过对喷油器了解,熟悉检测喷油器密封性、雾化性、动态流量范围等参数的基本方法。

2验证型必修4发动机速度特性实验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不变的条件下,测出发动机不2验证型必修同转速下的有效扭矩、有效油耗率、耗油量等参数;掌握汽油机速度特性的试验、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能正确分析实验用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5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在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条件下,测出不同负荷下的有效油耗率和小时耗油量等参数;掌握汽油机负荷特性的试险、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能正确分析实验用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2综合性必修6自动变速器总体认识及检测实验通过对自动变速器结构的总体认识,熟悉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

2验证型必修7汽车燃料经济性能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直接挡加速油耗、等速行驶油耗、多工况油耗实验2综合性必修8汽车加速性能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汽车最高车速、最低稳定车速、直接挡和起步连续换挡加速实验2设计型必修三、教材(讲义、指导书):《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实验教程(整车性能与汽车底盘部分)》,张军、王志洪编,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发动机性能与汽车电器部分)》,斯海林、王志洪编,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四、考核方式:分散考试。

不能以出勤情况替代考核。

评分比例:课堂组织纪律、考勤占20%,实验报告占30%,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考核占50%。

五、使用说明:实验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同步进行。

大纲制定人:斯海林大纲审定人:王志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