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1 .防 雷 分 区 的 划 分
根据 《 建筑 物 电子 信 息 系统 防雷 技术 规 范》
【 收稿日期]00 0— 3 2 1—30 【 作者简介】 李志刚, 助理工程师, 男,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16 1
李 志 刚 : 能 化 系统 防 雷接 地设 计 智
G 53 3 20 , 直 击 雷 非 防护 区 ( P O 或 直 B 04 — 04 在 L Z A) 击 雷 防 护 区 ( P 0 ) 第 一 防 护 区 ( P 1交 界 处 LZ B 与 LZ ) 应 安装 通过 I 分 类试 验 的浪 涌保 护器 或 限压 型 级
总第 5 9期
Su NO.9 m 5
南 京广播 电视 大学学报
J unl f nigRai TVUnvrt o rao Najn do& ie i sy
21 0 0年 第 2期
NO 2. 0 . 2 1 0
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李 志 刚
( 南京 广 播 电视 大 学 , 苏 南京 2 0 0 ) 江 10 2
防雷分 区 L Z : 如 果需要 再 进一步 减少雷 P 3 电流 和电磁场 , 要再 引入 防雷分 区 。 区实际是 就 此
在信息设 备 的机 箱 内或 专用屏 蔽 室 内。
三 、 统 设 计 系
减 。 区实 际是 建筑 物 此 顶 部 和 上 部 侧 面 未 受
图 =
I网络 中 心 机 房 防 雷接 地 .
坏, 造成 直接 经济损 失 , 响整个 系统 的运行 , 影 还
可 能在微 电子芯片 中 留下隐 患 , 电子 系统 运行 使 不稳 定 和 加 速 老化 ,给信 区 1r1 此 区 中各对 象不会 承受直 击 2Z : 雷 , 雷 电流有所 分 流 。 有屏 蔽 , 但 如 电磁场 会有所 衰 减 。 区实际是 在建 筑 物 内部, 电流分 散到 各 此 雷

智能化楼宇中的接地保护措施

智能化楼宇中的接地保护措施

稳定性
接地保护系统可以有效地 抑制干扰,提高设备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高效性
接地保护系统能够有效地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 少设备的故障率。
接地保护系统的功能
保护人身安全
通过接地保护系统,可以 避免因漏电等原因而引起 的触电事故,从而保障工 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保护设备安全
接地保护系统能够有效地 防止因雷击、电磁干扰等 原因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
为了防止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害,将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
静电产生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它们会带电,这就是静电。例如,当我们穿衣服时,衣服与身体摩擦会产生静电。
静电消除
通过接地线将静电导入大地,可以消除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环境的湿度和减 少摩擦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变压器
变压器是接地保护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能够将高电压转换成 低电压,以满足设备的工作电压
要求。
配电柜
配电柜内装有各种电气开关和保护 设备,负责将电能分配给各个用电 设备。
电气设备
如UPS、空调、照明等设备,都需 要通过接地保护系统来确保其安全 可靠运行。
接地保护系统的特点
01
02
03
安全性
接地保护系统能够有效地 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 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接地保护是建筑物内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
接地保护的重要性
1 2 3
保障人身安全
接地保护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气事故发生时的高压 电反击和电击事故,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人身安 全。
防止设备损坏
接地保护能够防止电气故障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 备造成损坏,从而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更换成 本。

浅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置及维护

浅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置及维护
附 近地 区而 在 电力 线上 产生 较 强 的感应 电流 )沿 电力线 进
入 机房供 电系统 , 防雷 器前 加装 断路 器 1 。 只 电源第 二级 ( C 级) 浪涌过 电压保 护 器装 于 中心 机房所 在的 配 电箱处 . 护 保 器 与 配 电箱 总开 关 输 出 端 的 L 、 2 L 、 线 对 电 源 P l L 、3 N E并 接 ,用 来 防止从 一 级 防雷器 过 渡后 剩 留 的雷 电流 威胁 值及 住 宅 小 区智 能 化 系统 的 防雷 接 地 十分 重 要 , 论 是 智 能化 中心 机 房 , 是通 讯 网 不 还 络 设备 及 终 端 设 备 都 离 不 开 系统 的 防雷 接 地 。 区智 能化 系统 是 由千点 万线组 成 的音 小 频 、 频 通讯 网 络 , 果接 地 不合 格 , 视 如 系统 就 会 出现杂 音 、 串音 . 频 图像 出现 晃影 . 重 视 严 电力 网的波 动 、浪 涌 和人 为操 作等 过 电压 沿供 电线侵 入本 楼 的用 电设 备 , 护器前 加装 断路 器 1只。 保 接地 。机 房 除使用 直 流电 源 的计 算 机设备 外 。 还大 量使

限 公 司
的要求 时 ,为保 证 电子 设备 免 受浪 涌过 电压和 雷 电 电磁 脉 冲的破 坏 , 根 据 实际 情 况加 装 浪 涌过 电压保 护器 (P , 应 S D) 做 到既 不影 响设 备 的正 常工 作 ,又 将浪 涌 过 电压 限制在 相 应设 备 的耐 压等 级范 围 内。 () 2 中心 设备供 电系统 防雷 及浪 涌过 电压 保护 。由于 电
接 地 系统 。
东 控 制 集

/ 、 ^


、_ 一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规范手册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规范手册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规范手册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住宅小区的智能化设计已成为现代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化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小区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还能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为了确保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手册。

二、智能化系统的分类及功能(一)安全防范系统1、门禁管理系统通过门禁卡、密码、指纹等方式对小区出入口、单元楼出入口进行管理,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进入。

2、视频监控系统在小区公共区域、重要通道、停车场等位置安装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和录像存储,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周界防范系统利用电子围栏、红外对射等设备,对小区周边进行防护,防止非法入侵。

4、访客对讲系统实现访客与住户之间的可视或语音对讲,确认访客身份后允许其进入。

(二)物业管理系统1、车辆管理系统包括车辆出入管理、车位分配、停车收费等功能,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设备监控系统对小区内的电梯、水泵、供电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3、物业管理软件实现物业费收缴、报修处理、投诉管理等功能,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信息通信系统1、宽带网络系统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接入,满足住户的上网需求。

2、有线电视系统提供丰富的电视节目资源。

3、无线通信覆盖系统确保小区内手机信号的良好覆盖。

(四)智能家居系统1、家庭安防系统包括烟雾报警器、燃气报警器、门窗传感器等,保障家庭的安全。

2、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实现灯光的远程控制、场景模式切换等功能,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3、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对空调、电视、热水器等家电进行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三、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一)可靠性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性能,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二)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系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领先水平,满足住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实用性系统的功能应符合小区的实际需求,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维护和管理。

电力配电网的防雷接地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 叶宇

电力配电网的防雷接地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 叶宇

电力配电网的防雷接地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叶宇发表时间:2018-12-21T17:15:25.4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叶宇[导读] 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下电路极易出现雷电放电问题,即带有正负电荷的雷云相遇在一起,两块云的空气绝缘失去作用后产生了闪电现象。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摘要:新时期发展下,各种电气设备、智能产品出现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供电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能源逐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如果没有了电,那也就没有了当前的美好生活。

因此,配电网的运行质量不仅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还具有高空化、大型化、分布广的特点,为了实现最初的目标效果,优化配电网设计,提高配电网的防雷接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配电网;防雷接地;设计问题;措施1雷击类型及雷击过电压对配电线路的危害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下电路极易出现雷电放电问题,即带有正负电荷的雷云相遇在一起,两块云的空气绝缘失去作用后产生了闪电现象。

此时如若雷云过低且附近没有异种电荷的雷云,那么雷云就会对地进行放电。

当放电作用于电力系统时,就会产生过电压问题。

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遭受的雷击过电压主要有直接雷击、雷击侵入波、感应雷电反击过电压几种形式。

直接雷击过电压是雷云直接对电力设备进行放电,当雷击电流流经这些设备时会对流通路径的阻抗产生一定的冲击电压;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是直接雷击流经电路产生的电荷对其流经路径上设备造成的损害;感应雷过电压是当线路附近发生闪电时,导线上会自动感应出与之电荷相反的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与雷电电荷之间相互综合成自由电荷流经电路产生的过电压。

因为配电箱线路长时间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发生雷害事故,所以要想做好雷害事故的有效预防与处理,就必须要对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发生雷害事故的原因及地点进行归纳、整理。

电力设备跳闸是雷电事故引发的常见现象,有时还会造成局部线路的停止供电,甚至发生火灾事故,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议智能化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和措施

浅议智能化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和措施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6)S120037203浅议智能化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和措施蔡晓丽(柳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柳州 545006)摘 要:通过对几种常用接地系统的介绍和比较,选出适合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并对其所应采取的各类接地措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与分析,对智能化建筑应采用的接地系统与接地措施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 键 词:单相负荷;电位基准点;TN 2S 系统;N 线;PE 线;PEN 线中图分类号:TU 856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蔡晓丽(2),女,广西柳州市人,柳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0 引言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其相应的布线系统等。

从已建成的大楼看,各层顶板、底板、侧墙、吊顶内几乎都被各种布线布满。

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易于受到雷击的部分。

因此对智能化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密、可靠。

智能化建筑的所有系统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甚至关系到建筑物内仪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和人群的生命安全。

尤其智能化建筑内有众多昂贵设施,一旦发生接地事故,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做好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1 几种常用的接地系统随着智能建筑的用途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

90年代后,大量智能化建筑针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以下针对几种常用的接地系统进行阐述。

111 TN -C 系统又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保护线P E 与中性线N 合并为P EN 线,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

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可使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浅谈在智能化楼宇管理中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在智能化楼宇管理中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在智能化楼宇管理中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智能化楼宇管理中,强电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需要进行优先考虑的,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一个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

标签:强电系统;智能化楼宇;设计;楼宇管理智能化楼宇的强电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系统、照明系统、供电系统、插座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等。

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和设计,对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智能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电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着重对智能化楼宇管理中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分析。

1 供电方案及负荷等级智能化楼宇如果中断供电,那么将会影响到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严重的甚至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所以应该为一级负荷。

当然,如果楼宇的规模较小,不会因为中断供电而造成重大影响的,则可以为二级或三级负荷。

供电系统需要通过相关供电部门的审批,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与相关供电部门协商确定供电方案。

如果采用一级负荷,那么供电需要有两个独立的高压电源,分段运行10kv 高压母线,这样一来,当有一路电源系统由于维修或故障等停电时,则由另一路高压电源进行负荷运行。

在0.4kv的低压系统中,母线分段运行,以两台变压器为一组,当其中一台变压器进行维修或发生故障等情况时,通过母线联开由另一台带动负荷运行。

在发生故障的变压器恢复供电能力后,自动断开母联开关。

为了防止两路高压电源同时断电,应该设有发电机,主要用于断电时供电。

在智能化金融楼宇中,为了进一步避免两路高压电源或发电机短路造成的断电影响到大厦中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运行,需要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具体规模、设备的具体分部等等情况,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或者是分散供电方式。

在保证供电不中断的同时还要保证输出电压能够自动稳压、稳频。

同时,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保证电源的质量,要符合以下相关规定:(1)不大于±0.2HZ的频率变化。

某酒店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12.机房工程及防雷接地等系统方案

某酒店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12.机房工程及防雷接地等系统方案

第十二章機房工程及防雷接地等系統12.1 概述浙江XXXX大酒店弱電機房共有2個,一層西側為監控和消防機房,主要佈置安保監控、背景音樂等系統,機房面積約為80平方;五層為通信及電腦網絡機房,它也是我們所設計的重點,機房內佈置電腦網絡設備、配線架機櫃、程式控制交換、話務管理、衛星機房、UPS機房以及智能化服務中心等。

根據國家對弱電機房的要求,浙江XXXX大酒店的機房按照C類機房進行設計。

其中重點考慮五層的電腦網絡機房,一層的機房主要考慮靜電地板、應急照明、雙電源以及UPS系統的設置,其中UPS系統是從五層UPS機房引出5KW作為其後備電源。

五層網路機房除上述功能外,還要求考慮機房的供電、接地、消防、裝修、靜電處理等要求,裝修可由專業公司統一裝修。

中心機房位於一層的通信機房,面積為80平方,根據功能區分可以分為網路中心、通信中心、UPS間、監控中心、數字電視機房、配線區及管理值班間。

其中UPS 間、網路中心二者之間應有分割,便於管理與操作。

房間的分割也應根據功能區進行劃分。

UPS間採用隔音輕鋼龍骨石膏板(中間採用石膏棉)隔離,並設置不同的進出通道,網路中心內的隔斷採用透明玻璃隔斷完成(玻璃隔斷下方1.2M為輕鋼龍骨石膏板)。

12.2 設計原則參照國家機房設計標準C級標準設計。

12.3 設計依據在電腦機房設計中必須遵循國家以及相關行業的標準規範執行。

《電子電腦機房規範》GB 50174-93《電腦場地技術條件》GB 2887-89《電腦站場地安全要求》GB 9361-88《電腦機房用活動地板技術條件》GB 6550-86《浙江59號關於加強電腦資訊系統防雷減災的通知》《電器裝置安裝工程施工以及驗收規範》GBJ 232-82《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JGJ/T16-92《建築與建築群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T50311-2000《建築與建築群綜合佈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T50312-2000《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GBJ 116-8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以及驗收規範》GB50116-92《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 5619312.4 方案設計機房建設是整個弱電系統最後的集中場所,它應該體現科學、有序、合理、方便的總體佈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摘要针对建筑中弱电系统越来越庞大的现状,以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为例,介绍了防雷接地系统、建筑物的防雷分区及分级保护。

重点介绍了等电位接地技术。

提出了不同供电接地系统的防雷方案,以供电气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化;防雷;接地设计
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十分重要,不论是智能化中心机房,还是通讯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都离不开系统的防雷接地。

智能化系统是由千点万线组成的音频、视频通讯网络,如果接地不合格,系统就会出现杂音、串音,视频图像出现晃影,严重时可造成通讯网络阻断,更不能保护智能化系统线缆设备的安全。

1防雷分区
为了更好地运用各种防雷措施,合理地分配各自承担的雷电能量,将需要保护的空间按雷电电磁脉冲严酷程度分为不同层次的防雷区,进而对于在各防雷区的入口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配置提出防雷分区的划分。

防雷区LPZOA:此区中各对象会承受直击雷,从而流过全部雷电流,雷电磁场并未衰减。

此区实际是建筑物顶部和上部侧面未受避雷针(网)保护的部分。

防雷区LPZOB:此区中各对象不会承受直击雷,但雷电电磁场并未衰减。

此区实际是建筑物顶部和上部侧面避雷针(网)保护范围之内的部分。

楼内没有屏蔽的窗口附近的空间也属此区,此区以避雷针(网)及接地装置进行防雷。

防雷区LPZ1:此区中各对象不会承受直击雷,但雷电流有所分流。

如有屏蔽,电磁场会有所衰减。

此区实际是在建筑物内部,雷电流分散到各引下线。

现代建筑的钢筋结构就是一种屏蔽。

此区的主要防雷措施是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

防雷分区LPZ2: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少雷电流和电磁场,就要进一步引入防雷分区。

此区所需防雷措施根据保护对象的需要而定。

此区实际是在楼内的某个防雷和防电浪涌要求特别高的计算机房、通讯机房或监控室。

进一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要求采用机房屏蔽和次级电涌保护器。

防雷分区LPZ3:如果需要再进一步减少雷电流和电磁场,就要再引入防雷分区。

此区实际是在信息设备的机箱内或专用屏蔽室内。

2中心机房防雷接地设计
2.1防雷
1)中心机房设备防雷浪涌过电压及接地保护。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弱电电子设备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也越来越低,因此,耐过电压能力也就降低。

当电子设备受到浪涌过电压的袭击时,遭受破坏和受干扰影响的几率大大增加。

电子设备的引雷通道主要有电源系统、网络信号系统、天线和馈线系统、独立接地系统。

合理的屏蔽和接地是减少浪涌过电压对人身及设备伤害的根本前提和途径。

对此,当建筑物和进出建筑物的各种线路的屏蔽和接地措施达不到保护相应的电气及电子设备的要求时,为保证电子设备免受浪涌过电压和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应根据实际情况加装浪涌过电压保护器(SPD),做到既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又将浪涌过电压限制在相应设备的耐压等级范围内。

2)中心设备供电系统防雷及浪涌过电压保护。

由于电力线是分布最广且为远距离架设的传输线,在传输途中受到直击或感应的雷电电磁脉冲的几率极高,故应对其进行全面防护,对机房所在的供电回路进行两级保护。

电源第一级(B级)用高能量防雷器,安装于电控室内,与总配电柜内供给机房的供电回路总开关输出端的Ll、L2、L3、N线对电源PE并接,用来防止电力线在引入的传输途中受到直接雷击或感应到未经衰减的雷电流(雷电击中附近地区而在电力线上产生较强的感应电流)沿电力线进入机房供电系统,防雷器前加装断路器1只。

电源第二级(C级)浪涌过电压保护器装于中心机房所在的配电箱处,保护器与配电箱总开关输出端的Ll、L2、L3、N线对电源PE并接,用来防止从一级防雷器过渡后剩留的雷电流威胁值及电力网的波动、浪涌和人为操作等过电压沿供电线侵入本楼的用电设备,保护器前加装断路器1只。

2.2接地
机房除使用直流电源的计算机设备外。

还大量使用380/220V交流电的各种电气设备,如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空调设备、机柜上的风机等,所以,机房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接地,各种接地线应采用绝缘导线从共同地极主干线上单独引入机房,专线专用,严禁不同地线混用,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1)直流工作地。

计算机及微电子设备大部分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使同一系统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的工作通路具有同一“电位”参考点,应将所有设备的“零”电位点连接于一个接地装置上.可以稳定电路的定位,防止外来干扰,即称为直流工作接地。

弱电微电子设备直流工作接地电阻的大小、接法及接地之间的关系,应依不同系统要求而定,一般要求电阻不大于1Ω,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2)交流工作地。

交流工作地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在计算机系统的交流设备中,交流工作地的实施就是将中性点用绝缘导线串联起来接到配电柜的中线上.然后用接地母线将其接地,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Ω。

机房中心交流工作地由UPS输出配电箱统一采用专用地线,使工作电源的零地电位低于网络设备的技术要求,交流工作地由地极主干线上单独引入机房。

3)安全保护地。

安全保护地的作用就是在绝缘被击穿时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机房内的安全保护地是将所有机柜的机壳用数根绝缘导线串联起来,再用接地母线与大地相连。

活动地板下采用BV6铜芯线,间隔1.2M纵横交错与地板撑脚焊接,构成静电后再接至接地汇流铜排。

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同一接地点由地极主干线上单独引入机房。

4)防雷保护地。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防雷采用两级电源防护.防雷保护器设置在电源配电箱内对电源线进行保护。

信号防雷采用一级防护信号将信号接人机房端直接防护。

由于防雷安全要求高,防雷接地线采用BVR50铜芯线直接从大楼防雷接地极处接入,主要是把雷电电流由受雷装置引接到接地装置。

为消除机房内设备间接地电位差及静电散流,宜于在机房静电地板下和地面上刷绝缘漆。

用20mm×1.0mm铜带按间距1200mm×l200mm编成网格,形成等电位面,网格与接地体连接,静电地板支架与等电位体连接,利于静电散流泄放,并于设备附近设置接地排一套。

将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架金属外壳及进出机房的金属管道、桥架线槽、金属门窗、通信电缆金属屏蔽层和光缆的金属加强芯等铜芯线就近接于K12接地排上,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及设备的正常工作。

3维护与保养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年进行一次测量。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防雷器利用元件老化测试仪进行一次检测,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发现防雷模块显示窗口出现红色时要及时处理。

设备遭受雷击后应对损坏情况进行调查。

4结束语
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供电系统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智能化系统的防雷就显得尤其重要。

现代防雷体系是在分析雷害途径的基础上,划分不同层次的防雷区域,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统筹安排,综合治理,极大地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