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断句 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5/30/2013
13、用斜线“/”为下列文段断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 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 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读书 / 始读未知有疑 / 其次则渐渐有疑 / 中则节 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 疑渐渐释 / 以至融会贯通 / 都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
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
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
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
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亲士》) 答案: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 / 故能大 / 圣人者 / 事无 辞也 / 物无违也 / 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曰 /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 反 / 复往 / 又不受 / 使 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 人则献之 / 奚为不受 / 曾子 曰 / 臣闻之 / 受人者畏人 / 予人者骄人。
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 ①即使国君对我有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 惧吗? ②曾参的话,足够用来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答案: 宋人或得玉 / 献诸子罕 / 子罕弗受 / 献玉者曰 / 以 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 故敢献之 / 子罕曰 / 我以 不贪为宝 / 尔以玉为宝 / 若以与我 / 皆丧宝也 / 不 若人各有其宝
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 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 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答案: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 归亦 捧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富人见之 / 坚闭门而不出 / 贫 人见之 / 挈妻子而去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惜乎。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断句与翻译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巩固练一、【2017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15分)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

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

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

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

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

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板为中兵参军..。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

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

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

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

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考查题型: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湖南省的断句题通常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练习(一)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练习(一)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1.【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文言文阅读(20分)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

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

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

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

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

象升击却之。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象升以是有能兵名。

八年,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

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

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

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

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

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又言:“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

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

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

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

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

遂战。

夜半,觱篥声四起。

旦日,骑教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象升死时,年三十九。

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

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

(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B.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C.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共刃/遂仆D.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断句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断句答案

●断句练习11.董叔将娶于范氏。

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文尊韩,诗尊杜,犹登山者必上泰山,泛水者必朝东海也。

然使空抱东海、泰山,而此外不知有天台、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胜,则亦泰山上之一樵夫,海船上之一舵工而已矣。

学者当以博览为工。

3.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4.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6.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024高考专区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2024高考专区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程婴对各位将士说:“我程婴没本事,不能抚养赵氏孤儿,谁能够给我一千两金子,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的所在。

”各位将士都很高兴,答应程婴的要求,并派兵跟随程婴攻打公孙杵臼。

“婴”的谓语为“不肖”,否定副词,所以在“肖”后面断开,排除A、D。

“喜”和“许”都是作“诸将”的谓语,构成不同的句子,中间要断开,排除A、B。

故选C。

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币万两。

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武安君”为专有名词,封号名,不可断开,排除BD;“相印”为“受”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参考译文:(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

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

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

他挑着书橐,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

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了几十本书籍找到祖师鬼谷子的《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

每当疲倦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大腿,鲜血直流到脚背上去,他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币万两。

高考语文断句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断句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断句练习题(含答案)断句是高考语文常考的重要题型,做掌握断句技巧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断句练习试题,请考生认真学习。

高考语文断句练习一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

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来之有也”。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参考答案1.(6分)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缮/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

“//”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6分为止。

2.(6分)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

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48】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游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恂奇.融才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殣.相望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灭无赀.之躯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圣贤不坠.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外出学习(2)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3)饿死的人(4)估量,引申为“高贵”(5)放弃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关键点:“据”“刎”“所以”、状语后置)(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关键点:“以为”“宜”“寝”“从”。

“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参考译文】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

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

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外出学习,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

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

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

”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

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

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

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

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

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

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

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

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

遂策罢。

岁余,拜.尚书令。

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

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

帝不从,而迁升侍中。

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迁太尉。

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穷案.其奸案:____________(2)景壮.玄意壮:____________(3)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厚:____________(4)冀为驰檄.救之檄:____________(5)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素:____________(6)岁余,拜.尚书令拜:____________(7)没.入财贿没:____________(8)复以疾.罢疾:____________【答案】(1)查究(2)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3)推重(4)文书(5)平素,向来(6)授予官职(7)没收(8)疾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2)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

【参考译文】桥玄,字公祖,是梁国睢阳人。

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到了梁国,桥玄谒见周景,伏地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任命他为部陈从事的官职,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

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遣他到陈国去。

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羊昌向来为大将军梁冀所推重,梁冀急发文书救羊昌。

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

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桥玄从此出了名。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升为司空,转任司徒。

桥玄素来与南阳太守陈球有矛盾,自己在三公之位后,便推荐陈球做廷尉。

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上疏,援引国家出现的众多灾祸来弹劾自己。

于是被免职。

一年以后,被拜为尚书令。

当时太中大夫盖升与皇帝有旧恩,以前做南阳太守,贪污数亿以上。

桥玄奏请免去盖升之职并将他关押起来,没收其贿赂所得,皇帝不同意,反而提拔盖升为侍中。

桥玄称病免职,拜为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

几个月后,又以病罢免,任命为太中大夫,回到家中就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从语法结构来看,“上下相循”是主谓结构,相对完整,应断开,排除A、B两项;“当其势之偏重也”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能断开,排除C项。

]【参考译文】我听说治理能够成功的原因,就像流水一样是自上而下的。

朝廷公正,用的官员就贤明;官员贤明,下面办事的胥吏就不敢做道德败坏的事。

革除流弊,是自下而上的,胥吏办事不枉曲法令,官员就不会做错事;官员不做错事,推而广之,朝廷里就不会有不好的政治措施了。

从上到下相互循环,那么从古至今的变化就都在其中了。

如果政治措施发生了偏移,即使是圣明的君主贤能的丞相也不能把它纠正过来,让政令施行的时候不那样犯错;如果能像那样上下循环地匡正政令,天下就不会得不到好的治理了。

过去天下人做官的方法是一样的,虽然这个人不一定非常有才干并且贤明,但是他熟悉政事有二三十年的经历,最少也要十多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52】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A[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比如“至”,从前文分析,“至”是指军队到了夔州,由此判断“至”的主语是“师”,“至”后要停顿,故排除B、C 两项;再如“夺”,其宾语是“桥”,往前分析,“夺”没有主语,但有状语“先”,由此判断“先”的前面和“桥”的后面要停顿,故排除D项。

]【参考译文】当初,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岸上设有三道栅栏,江两岸排列着炮具。

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距长江封锁三十里,下船从陆路前进,首先夺下这座桥,然后又牵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