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者:金德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是取得共识的定论。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有特定的理论渊源,都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哪些方面继承、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本文尝试初步回答这一问题。

一、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表现在这一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上:有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石,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有一脉相承的理论纲领,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

有一脉相承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以培植理论的生长并注重以理论指导人民群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有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宽广的眼界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样也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开敞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进程,不断地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新的生命动力。

这一逻辑进程的起点和落脚点是实践,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正是这一实践使理论由天国降到人间,由“头脑中发明出来”变成为“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8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又是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生,应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求而生的。

这个重要思想是解渴的,解渴就在于能抓住所有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能满足实践对理论的渴求。

马克思毛概完全版

马克思毛概完全版

马克思含义3个组成部分和3个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哲学问题和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d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意识的起源本质及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起源证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要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以实践为基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运动观时空观: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形式: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主要指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邓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科学发专管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这样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到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1948年在《在晋媛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三农: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最全)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最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哲学篇一、导论 (2)二、唯物论 (4)三、辩证法 (7)四、认识论 (12)五、唯物史观 (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22)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2)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2)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3)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3)五、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24)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4)七、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6)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7)九、资本积累 (29)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29)十一、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31)十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32)十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3)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34)一、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34)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4)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36)四、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7)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8)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8)最新版马原哲学篇全知识点总结,按照高中哲学生活分块整理,既包含高中生高考必备矛盾分析法原理+论述,又融入大学生期末必考知识点“时间和空间”、“和谐”、“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等,无论你是马原摸鱼一学期,期末周摸黑在学习,还是刻苦听课17周,还是满脑空空,我以本人期末马原4.0的绩点向您保证,此文档将保你假期无忧!当然,空有文档还不行,还需要您抓紧摸黑复习呀!期末加油!!!一、导论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理论,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理论,更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完整系统。

这一科学体系的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由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这两个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指导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分析。

其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方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指导着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等。

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彻底解放人类的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指出了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提出了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

最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践论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哪些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哪些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哪些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次做了一个完整而又鲜明、统一而又准确的理论整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

这一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从时代特征上看,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现时代的大趋势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有新的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时代发展变化,依据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解决了在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的问题。

从实践基础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实践为基础,以解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提炼,把概括的理论升华为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自己。

从历史经验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把他们已经提出但没有展开的思想加以拓展和升华,并从理论深化的高度对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作更深层次的揭示和理论概括。

从理论前提上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不仅一脉相承,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且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也必将在新的探索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仅提出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可能性。

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暴露以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创造了条件;同时,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使得从理论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发现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可能;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下,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不能解决的理论课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了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剖析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状况,科学地阐明了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三)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古典经济学是新兴资产阶级对落后的封建主义作斗争的重要理论武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起了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纲要

马克思主义纲要

马克思主义纲要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列宁所:“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菲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19世纪上班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注意的出发点和归宿。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自身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他是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其次,它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和杜绝教条主义与经验。

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总结过去,分析现在,科学地思索未来的动态。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