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合集下载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作者:姚选民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13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崛起的势头愈发强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亦成为客观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而在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却未出现类似发展态势,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时空性亟需回应的理论问题。

科学回答这一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波澜壮阔实践的经验总结,必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一基本前提,而且源于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以来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实现了本土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其在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外学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壮大,首先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得到了社会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科学途径。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能够有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系列方法和工具,并得到了社会实践的印证。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不仅作出了总结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科学结论,而且它更是一个科学体系,提供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

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与各个历史时代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不仅仅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它来自于实践,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客观真理是一元的。

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不同,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当今世界的理论虽然有许多种,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

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然把谬误同真理混为一谈,其结果,绝不是为当代中国发展寻找什么新的理论支持,而是否定、消解真理的指导作用。

这种思潮的泛滥,必然动摇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进而动摇我们的整个事业。

.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3.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4.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5.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党史理论知识测试

党史理论知识测试

党史理论知识测试21.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A.阶级性普适性B.阶级性时代性C.人民性普适性D.人民性时代性22.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B.四位一体五个全面C.五个全面四位一体D.四个全面五位一体2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为主线。

()A.转变发展方式B.优化经济结构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转换增长动力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从严治党C.全面发展经济D.全面可持续发展25.树立()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A.创新B.科技C.人才D.技术26.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A.战斗力B.斗争力C.战争力D.硬实力2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A.“九二共识”B.反对“台独”C.一个中国原则D.和平统一29 .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 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 A.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B.精神懈怠危险、 封闭僵化危险、脱离群众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C.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官僚主义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D.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 腐化堕落危险31.坚决防止和反对 (),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特征。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特征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

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

儒学范围内的实事求是主要指治学态度和方法,但当时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

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应该坚持。

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9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认识,并深入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发挥其对现实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主要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作为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这种科学性体现在:第一,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几种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他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到的改造事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再次,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简述马克思主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与创造性。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2)在现代生产当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其次,从科学理论道新产品的试制成功周期越来越短。

再次,科学技术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的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

4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式?答:关系: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然申明为工人阶级服务;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呢?首先因为它是科学。

科学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必然会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科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是世界的本质和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因为如此,它有最大的普遍适用性,就时间、空间来说,它的历史跨度和覆盖面都是最大的。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比较,它的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某些具体结论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贯穿其中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相对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植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发展着的学说,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的体系。

它在创立时,吸收了人类优秀思想之精华;它在创立之后,仍保持有继续吸收人类新的优秀思想的内在机制。

运动、发展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不运动不发展就失去了生命力。

真正的科学都处在动态过程中。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整个物质世界,认识宇宙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包括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它区别于以往哲学学派的突出之点,是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自满自足”、“以不变应万变”,是对这个学说的形而上学的曲解,是会窒息其生命力的,因而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还因为,这种哲学学说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于工人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且以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己任,所以它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哪里?自然科学是用来解释自然的,社会科学是用来解释社会的,自然和社会都是客观存在,能把客观规律近似地描述出来就是科学,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应用自然科学实现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目的,这样的自然科学就为大家所公认,而在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中,由于社会本身是人构成的,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在社会改造中利益被剥夺的阶级就不会承认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是真理是科学,反而会把一些宗教迷信说成真理,把一些伪理论伪科学说成理论和科学,反动阶级永远不会承认社会科学真理,社会真理总是在进步阶级手里,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永远不会得到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承认的,但人民会承认他,越来越多的大多数人会承认他。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剩余价值理论里马克思的资本论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研究商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资本主义,发现了商品价值里面的剩余价值,发现了资本剥削和积累的秘密,发现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资本论的煌煌巨著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

资产阶级极力否定剩余价值理论也否定不了,就在于剩余价值理论的严密的科学性。

拉萨尔主义,修正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企图用什么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偷换剩余价值理论偷换不成,也在于谬论终究取代不了严密的科学理论。

现代精英用鼓吹“价值”的手法,偷运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终究也也掩盖不了剩余价值理论的真理光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基,因此,现代精英或者是极力想颠覆剩余价值理论,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但实在是狂犬吠日蚍蜉撼树,如何能推得动剩余价值的理论大厦?或者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随意地栽到别的不相干或次要的词句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却不讲剩余价值理论,力图淡化和边缘化剩余价值理论,但剩余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份量实在是太重了,象一座大山一样挪移不开。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辩证唯物主义里,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里马克思以前的哲学都不是彻底的科学,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哲学才摆脱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论成为彻底的科学;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更是充满着唯心主义(至今历史唯心主义仍然是精英的历史观)的迷信,历史上,科学社会学没有哲学立足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以后,才给真正的社会科学以哲学的立足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

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

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

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

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
人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

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