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扁鹊

合集下载

历史解密扁鹊是兄弟三人中医术最差的,为何名气却是最高的

历史解密扁鹊是兄弟三人中医术最差的,为何名气却是最高的

扁鹊是兄弟三人中医术最差的,为何名气却是最高的扁鹊有两个哥哥,兄弟三人之中,扁鹊的医术是最不济的,那么历史上为何没有留下二位哥哥的名字,扁鹊却如此有名呢?扁鹊约公元前407年出生,于公元前310年被人谋害身亡,本姓姬,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别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

扁鹊之所以称自己为卢医,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卢国人。

由于卢国过小,在史书上很少见于记载,所以世人大多不知。

现今卢国都城遗址在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一处。

少时的扁鹊曾在一家客馆做过帮手,也正是在这里结识了长桑君,扁鹊从他那里习得了医术。

公元前361年开始,扁鹊开始了在诸侯国间行医的生涯。

首先来到的是赵国,因为当地重视妇女,所以扁鹊做了妇科医生,声望第一次显现。

后路经齐国,被齐恒侯召见。

期间扁鹊多次劝说齐恒侯内患疾病,不治会成绝症,奈何齐恒侯不听。

待到扁鹊走后,齐恒侯病重不治而亡。

后扁鹊来到周洛阳,听闻当地敬老,就做了五官科医生。

扁鹊最后的一次行医地点是秦国咸阳,因为他的医术高明治好了秦武公的腰疾,使得秦武公想重用扁鹊。

这让武公身边的庸医嫉妒生恨,他便派了杀手将扁鹊杀害了扁鹊遇害后,其徒弟虢国太子前来花重金将其首级运到神头村葬下。

扁鹊收有十名弟子,他们分管医学中各种门类,曾随扁鹊四处行医。

扁鹊生前开创性地提出了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就是后世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在他之后针灸一门以逐渐成为了独立的极具价值的门类。

扁鹊还著有《内经》和《外经》,可惜现在都已经失传,现今的《难经》只是他人借扁鹊之名写的。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扁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神医,也是第一个史书上有记载的名医。

扁鹊师从当时的名医长桑君,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扁鹊周游列国,将自己的医术造福于百姓,被当时的世人奉为神医。

那么,神医扁鹊到底是哪一个朝代的人呢?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根据时间来推算,扁鹊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扁鹊原名缓,姓姬,由于他医术高超,在当时的声望很高,于是当时的百姓们就用上古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扁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

神医扁鹊的民间故事

神医扁鹊的民间故事

神医扁鹊的民间故事中国古代的医学史上,扁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

传说中的扁鹊是一个天才医生,他深谙医术,善于诊断,活着的时候治愈了无数病症,死后更是成为了神医,被后人称为“神医扁鹊”。

在民间,很多与他相关的故事流传至今,下面详细描绘其中的几个故事。

一、神医扁鹊优逸的生活有一天,扁鹊外出游玩,路过一处美丽的山林,他被山林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所吸引。

于是,他就在那里盘坐下来,静静地欣赏周围的一切。

这个地方风景秀美,远离城市喧嚣的嘈杂声,让他能够好好的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正当扁鹊沉浸在美景的时候,一个人悄悄靠近他,对他说:“扁鹊医生,您可真厉害啊!”扁鹊开口回答:“只不过是一些医术罢了,与那些医德高尚的大夫相比,我也不值一提。

”扁鹊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自信,即便是谦虚也不能掩饰他的逸才本质。

对他而言,医学可以是一种乐趣,而且不需要耗费力气,因为他早已将医学变得轻而易举。

二、扁鹊惊人的医术有一个跟扁鹊同行的医生来拜访他,跟他研讨一下医术,但是,这个医生并不是什么好人。

他心中嫉妒扁鹊的才华,决定跟他比拼一下,看看自己的医术是否还有优势。

于是,这个医生就拿出了一只小鸟。

他说:“扁鹊先生,我听说你的医术很神,那我就来个挑战吧。

我请你,给这只小鸟治病。

”扁鹊看着那只又小又脆弱的鸟儿,便问那个医生这只鸟的病症是什么。

那个医生调皮地回答道:“这个小鸟的病症藏在心里,我敢打赌,你筛选出来的诊疗方案都会失败的。

”扁鹊悠然自得的笑了笑,说:“病在心里?没问题。

”接着,他连刮带挂地抽出了几个叶子,这些叶子在他的口中用力嚼碎后,他吐出来,用手轻轻地水滴般地滴向那只小鸟。

那只小鸟很快就开始恢复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小鸟就让扁鹊成功的治愈了。

三、扁鹊爱民的故事除了医术高超之外,扁鹊还具有一颗爱民的心,他喜欢救助身处困境的百姓,尽自己所能来让人们避免病痛的折磨。

传说有一次扁鹊经过一座村庄,他看到很多人正在高声商量着什么。

他好奇地问他们正在谈论什么,村民告诉他,他们的酋长生了重病,医生们尽了全力也无法治愈。

名医扁鹊的真正名字是什么

名医扁鹊的真正名字是什么

名医扁鹊的真正名字是什么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医生,他妙手仁心,为当时的百姓解决了无数的疑难杂症。

其实,扁鹊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那么扁鹊的真名是什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扁鹊本命,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名医扁鹊的本名是什么扁鹊姓姬,秦氏,名缓,又名越人。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扁鹊可能有两个名字,一是秦越人。

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有一篇名为《扁鹊仓公列传》,根据里面的说法,扁鹊是渤海郡郑人,姓秦,名越人。

二是卢医。

这个说法的由来是根据《史记正义》的,扁鹊是卢国人,又被当时的世人称为卢医。

因为我们离扁鹊所在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相关资料也较少,扁鹊的本名有迹可循的只有以上两种说法。

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原来只是一个帮贵族管理客栈的人,但后来有幸遇到了长桑君并拜他为师。

长桑君一直居住在扁鹊所管理的客栈中,其他人都认为长桑君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扁鹊却不这么认为,他一直很尊敬长桑君。

有一日,长桑君拉住正在工作的扁鹊,悄悄的问他说:“我已经很年迈了,我一直想要找一个人来继承我的衣钵,那么你愿意当我的徒弟吗?”扁鹊沉思了一会,很庄重的答应了长桑君的请求。

就这样,扁鹊就成功的拜当时的名医长桑君为师了,尽得其真传。

中医大师扁鹊祠在哪里扁鹊在习得精湛的医术之后,并没有只在老家渤海郡为人诊断病情,后他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行医旅程。

期间被扁鹊医治过的平民百姓和王公贵族不计其数,因而扁鹊的名声也就此传开,直到被奉为神医。

在扁鹊被人杀害后,世人对他的崇敬愈加增加,后世特意为他建造了扁鹊祠用以供奉他。

扁鹊祠座落在河北省的任丘市北部十五公里的莫州大庙,边靠白洋淀,现在的药王庙是一九九二年建成的,东西八十米,南北二百五十米,占地将近三十多亩。

现在主体部分是扁鹊祠、奶奶殿和最前的山门构成的,主轴的两边建有配殿用以放置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神医的雕像。

整个建筑群气势雄伟,长廊飞檐、镏金砖瓦无不彰显着历史的沉重和气派。

每到佳节庙会时节,香客云集,甚是旺盛。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名缓,字越⼈,⼜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

由于他的医术⾼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们借⽤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科,名闻天下。

秦太医李醯[xī,.醋;酰的旧称]术不如⽽嫉之,乃使⼈刺杀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本名秦缓字号越⼈?卢医所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时间公元前407年去世时间公元前310年主要成就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法代表作品《难经》(传世)、《内经》擅长中医药⼈物⽣平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缓,字越⼈,尊称扁鹊,号卢医。

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医学家之⾸。

扁鹊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尽传其医术禁⽅,擅长各科,开始⾏医⽣涯。

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

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遍游各地⾏医,擅长各科,通过望⾊、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

并带领弟⼦到各地⾏医,因其医术⾼明,被当时⼴⼤⽼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后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李醯嫉妒,派⼈把他杀死。

少年拜师扁鹊年轻时做⼈家客馆的主管。

有个叫长桑君的客⼈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个奇⼈,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他来来去去有⼗多年了,⼀天叫扁鹊和⾃⼰坐在⼀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我年⽼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说:“好吧,遵命。

”⾏医诸国公元前361年之后,秦越⼈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原属陕西,今河北邯郸市)当地⼈民很重视妇⼥,所以他便做带下医(妇科医⽣)。

人教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扁鹊治病》课文原文:从前,有个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

他仔细地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如果不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不相信,说:“我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

”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蔡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己有病。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肠胃里,再不治疗,就危险了。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

蔡桓公觉得很奇怪,派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病在皮肤上,用热水敷一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汤药还可以治好;但是,病一旦深入骨髓,我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只好逃跑了。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但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扁鹊治病》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始终不信,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法医治的故事,寓言式地揭示了防微杜渐、及时诊治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塑造了扁鹊这位聪明、细心、负责任的医生形象。

他能够准确判断蔡桓公的病情,并多次提醒他及时治疗,体现了医者的高尚职业精神。

其次,蔡桓公的形象则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物。

他对扁鹊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这种盲目自信和忽视健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最后,课文通过蔡桓公的悲剧,告诫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对于疾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递了珍视生命、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重要观念。

扁鹊的名人故事

扁鹊的名人故事

扁鹊的名人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

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

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

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

”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

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

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

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

”桓公不信这话。

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

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

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

”桓公仍不相信。

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

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

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

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

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

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

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

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

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

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

”桓公这时后悔莫及。

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

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

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
摘要:
一、扁鹊的生平简介
二、扁鹊的医术成就
三、扁鹊的故事及其启示
四、扁鹊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
正文:
【一、扁鹊的生平简介】
扁鹊,姓秦,名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卒于公元前31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足迹遍布黄河流域,擅长内科、外科、针灸等,被誉为“神医”。

【二、扁鹊的医术成就】
扁鹊精通医术,擅长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他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为我国古代医学奠定了基础。

他还精通针灸,发现了经络学说,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

此外,扁鹊还擅长外科手术,曾成功治疗虢太子误服有毒食物的病症。

【三、扁鹊的故事及其启示】
扁鹊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扁鹊见蔡桓公”。

这个故事讲述了扁鹊多次提醒蔡桓公治疗病症,但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而最终病故。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及时治疗疾病,珍惜生命。

此外,扁鹊的故事还启示我们要尊重医学,尊重医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

【四、扁鹊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
扁鹊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医术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医圣”。

他的著作《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虽已散佚,但其所创立的医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扁鹊的事迹和成就,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扁鹊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的医术和故事传颂千古,成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扁鹊的传说故事

扁鹊的传说故事

扁鹊的传说故事摘要:一、扁鹊的生平简介二、扁鹊的医术成就三、扁鹊的传说故事四、扁鹊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被誉为神医的传奇人物——扁鹊。

他的事迹流传千年,为后人所敬仰。

本文将从扁鹊的生平简介、医术成就、传说故事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四个方面,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位神医的风采。

扁鹊,姓秦,名越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家族传统的医学熏陶下,扁鹊勤奋好学,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他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各个领域,还能运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扁鹊的医术可以说是神奇至极,因此声名远播。

扁鹊的医术成就斐然,他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了无数生命。

据史书记载,扁鹊曾治愈过齐桓公、赵简子等诸侯王的疾病。

他在诊断病情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并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得以康复。

扁鹊还提倡预防医学,强调“治未病”,这一观点在我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扁鹊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扁鹊四次劝告蔡桓公治疗疾病,但蔡桓公因为固执己见,不相信扁鹊的医术,最终病入膏肓,不幸身亡。

这个故事不仅彰显了扁鹊的高超医术,还传达了尊重医学、珍惜生命的道理。

扁鹊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医术和学说被后世医学家视为瑰宝,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扁鹊还是针灸学的鼻祖,他的针灸技术为后世针灸医生所传承。

此外,扁鹊的名字已成为医学的代名词,被誉为“医圣”,他所倡导的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医者前行。

总之,扁鹊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医术和事迹传颂千古。

他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历史上的名医扁鹊一.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二.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战国时代名医。

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

《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

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

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生平简介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

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

学医于长桑君。

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

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

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

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

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

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

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

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

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

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

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

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

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

”果然,5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

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

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

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

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

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

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

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

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

”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

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

由于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

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药水平和医药特点。

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

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

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

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

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

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

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

桓侯仍不予理睬。

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

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

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

《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

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

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

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

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

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

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

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

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

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

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

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

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

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

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

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扁鹊对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

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

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

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扁鹊庙现存墓冢高约1.67米,墓围周长约50米。

石碑1通,穹顶,通高1.32米,碑座高0.35米,镌刻文字漫漶,可辨识“大观元年三月□日杨□信□□重□收扁鹊墓”字样。

大观元年(1107),为目前发现扁鹊墓最早者。

墓旁有石羊1对。

古槐1株,树围根部粗4.24米,高约20米,树中空,据称树龄已超过2000年,树根右方新生幼槐,粗近30厘米。

在墓东有扁鹊祠,祠内存碑最早者为明万历庚子(1600)《重修扁鹊祠记》,碑云“祠宇时久”创始年不详。

扁鹊祠分东西二庙,西庙为早,面中条,近王官谷瀑布,风景优美。

清代多次重修。

雍正八年(1730)《重修扁鹊庙记》始将“祠”改为“庙”。

可惜西庙在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战火所毁,仅存石狮1对及碑碣3通。

东庙保存较全,有正殿、献殿。

正殿暖阁中有泥塑扁鹊坐像,左右两侧侍立司药、司书男女童。

东西两垛殿塑二药王坐像,旁侍司药、司书男女童,均保存较好。

扁鹊像施彩沥粉贴金,龙袍玉带,坐龙首椅上,面目慈祥庄重,面形方圆,广额方颐,有宋塑遗风。

扁鹊以其精湛的医术、医德深受百姓爱戴,从而受到历代祭祀。

扁鹊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扁鹊传说——“良医治未病”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