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放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一个有效的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研究将探讨该框架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
一、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框架设计原则1.全面性: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特征和治疗目标等因素,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放疗计划和风险管理措施。
2.风险评估:框架应该包括对放射治疗计划中潜在风险的评估。
这将涉及到对剂量计划的评估、辐射剂量测量和潜在风险的定量分析等。
3.风险控制:框架需要制定一套风险控制措施,例如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策略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团队合作: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框架应该鼓励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放射治疗技师、医学物理师和护士等相关人员的密切合作。
5.不断改进:该框架应该设有持续改进的机制,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实施方案1.风险评估与分级:放射治疗计划风险评估应从患者身体状况、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案、剂量分配和个人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对放疗计划的模拟和模型验证,可以预测不同剂量分配方案的风险水平,并进行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分级,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
2.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放射治疗计划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剂量计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质量保证策略包括校核剂量计划、验证剂量测量、定期检测设备的性能等。
此外,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放疗技师和相关人员的技术熟练度和专业水平。
3.团队合作与协调:放射治疗计划风险管理需要实现团队合作与协调。
医生、放射治疗技师、医学物理师和护士等相关人员应密切合作,分享信息和数据,共同决策和制定治疗计划。
此外,放射科和其他科室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例如与肿瘤学科、影像学科和内科等科室的合作,以及与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沟通。
放射治疗安全工作制度

放射治疗安全工作制度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射线来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特制定以下放射治疗安全工作制度。
一、放疗设备管理1、设备选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选购具有合格证书和良好性能的放射治疗设备。
在选购前,充分评估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适用性。
2、设备验收新设备安装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验收,包括设备性能测试、防护设施检测等,确保设备符合国家规定和临床需求。
3、设备维护与保养(1)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校准和维修。
(2)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维修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4、设备检测(1)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防护检测,确保设备的输出剂量准确、防护设施有效。
(2)对检测不合格的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二、放疗人员管理1、资质要求从事放射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如放疗医师、物理师、技师等。
2、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放疗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最新的放疗技术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放疗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健康管理(1)为放疗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2)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
三、放疗流程管理1、患者评估(1)放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诊断、身体状况、放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放疗方案,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放疗计划制定(1)由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师共同参与放疗计划的制定,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放射性皮肤病及治疗有关因素分析

2a 体部大于 3a似乎破裂的机会较小 , , 甚至认为剖宫产距前
次时间越长 , 瘢痕 越牢 固 , 其实 并非 如此 。有研究 发 现 术 后 0 5a一1a . 妊娠子宫切 口处有嫩芽组织和普通生长 的纤维 组织 , 术后 2a ~3a子宫瘢 痕肌 肉化的程 度越来越 差 , 并且逐 渐退化 , 瘢痕组织失去 原状态 , 失去 弹性 , 因此在 剖宫产术 后
滴,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如无试产禁忌 , 均可使用催产 素引产 和催产 。
与产科杂志 ,0 2 1 ( ) 28 20 ,8 5 :6 . [ ] 颜建英 , 7 陈文祯 , 崔小妹. 官产后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 ] 实用 剖 J.
妇 产 科 杂 志 ,0 4 2 ( ) 2425 2 0 ,0 5 :6 -6 . ( 稿 日期 :0 70 - 收 2 0 -20 6)
2a一 是子宫切 口愈 合 的最 佳时 期 , 3a 而临床 上对大 于 1 0a
以上者妊娠应高度警惕 。择 期剖宫产 组子宫 不全破 裂 5例 , 其 中妊娠时间距上次剖宫产 均小于 2 a 。阴道试 产失败组 子 宫破裂 5例 , 距上次剖宫产 时间小于 2a4例 。由此 可见 , 剖 宫产后再次妊娠时间 以大于 2a为宜 。子宫 下段剖宫产 为首
~
下段厚度来预测子宫破裂 的危险性 。完成 实验室 检查 , j 产 程开始要备血 。试产要有 经验 的医生进行 观察 , 同时应做 好 剖宫产 的各项 准备 , 以备试产 失败 可立 即手术 , 保母 婴 安 确
全。
[ ] 张丽江 , 山米 , 1 王 屠铮 . 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 方式探 讨[ ] 北 剖 J. 京 医 学 ,9 9 2 ( ) 36 8 19 ,1 6 :3  ̄3 . [ ] 刘朝晖. 2 剖宫产率和适 应证 的分析 [ ] 国外医学妇产科 分册 , J.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034)(副高级)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034)(副高级)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关于放射医学防护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A、时间防护原则B、距离防护原则C、屏蔽防护原则D、主次防护原则2、关于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全部转化为电子能B、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全部转化为原子核能C、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电子能,小部分转化为原子核能D、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原子核能,小部分转化为电子能3、关于γ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透能力弱于X射线B、穿透能力与X射线相近C、穿透能力强于X射线D、穿透能力无法与X射线相比4、在进行放射治疗时,用来精确定位肿瘤位置的体位固定装置是()。
A、激光灯定位系统B、固定床C、模拟定位器D、呼吸门控装置5、关于X射线摄影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射线摄影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B、X射线摄影能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和密度。
C、X射线摄影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和MRI。
D、X射线摄影技术具有放射线辐射。
6、下列哪一项不是放射诊断学中常用于提高对比度的方法:A、放大或缩小影像。
B、使用高对比度的造影剂。
C、使用减影技术。
D、提高X射线管条件,增加射线能量。
7、关于MRI(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MRI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对脑部肿瘤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B. 在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MRI不如CT扫描快速有效。
C. MRI对于显示脊髓病变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脊髓的解剖结构。
D. 使用特定序列如FLAIR,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病变。
E. MRI无法用于检测颅内出血,因为其对血液的敏感度低于CT。
8、在胸部CT检查中,下列哪种情况不是使用低剂量CT扫描的适应症?A. 肺癌筛查B. 胸部常规体检C. 急性肺栓塞的确诊D. 随访已知的良性肺结节E. 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变化9、以下哪项不是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A. 吸入B. 食入C. 皮肤吸收D. 静脉注射 10、下列关于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B. 可用于疾病的预防C. 可用于疾病的治愈D. 可用于药物研发11、关于放射科防护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A、尽量缩短受照时间B、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C、使用铅制保护毯D、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照射12、在放射诊断中,对于儿童患者的剂量管理尤其需要注意。
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优化方法综述

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优化方法综述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手段,它通过应用高能辐射来杀死癌细胞。
然而,放射治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剂量优化方法成为放射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综述将介绍并总结现有的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优化方法。
剂量优化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最小化放射照射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剂量规划算法和策略。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剂量优化方法。
首先是基于解剖学的剂量优化方法。
该方法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比如器官和组织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计划适当的剂量分布。
这通常通过图像扫描技术,如CT、MRI和PET等,获取患者的解剖信息。
然后,利用计算机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和剂量规划,以确定最佳的照射方案。
解剖学导向的剂量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其次是生物学剂量学优化方法。
该方法通过考虑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生物学响应来优化剂量分配。
常用的生物学剂量学参数包括生物有效剂量(BED),肿瘤控制概率(TCP)和正常组织剂量毒性(NTCP)等。
通过结合这些参数,研究者可以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增加肿瘤控制率并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剂量优化方法值得关注。
例如,基于模型的剂量优化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优化治疗计划。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大量患者的数据,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为剂量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技术可以分析海量的医学图像和数据,识别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并帮助医生做出最佳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剂量优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所选择的方法也应是个性化的。
此外,剂量优化方法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目标、设备条件和医生的经验等。
综上所述,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后程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c l c e e e e g b e f ra ay i. 0 o e we e te t d b o v n in lr doh r p f3 Cy f l we y o e td w r l i l o l ss 1 ft m r r a e y c n e t a a it e a y o 6 o o d b l i n h o l t o re c mf r lr d o ea y 41 o e we e t ae y c n e t n a i t ea y a d l t o r e c m— ae c u o o ma a it r p . ft m r r t d b o v n o a r d o r p n a e c u o s h h e i l h s o ma a t e a y at y l s o h mo r p . h o e o a i ai a g d f f r lr d oh r p f r 2 c ce fc e t e a y T e d s fr d o t n r n e r m 6 7 G . e r l td i e h o o 5 - 0 y T ea e h
w t tg I o o —malc l ln a crtetd w t ae c us o oma a itea y Meh d p ・ i s e I fn n s l e u g c n e rae i lt o re e mfr l rdo rp . t o s5 a h a I l h h 1 t nswi tg l o o —malc l ln a c rwee te td wi ae c us o fr lrdo ea y D t i t t sa e l fn n s l e u g c e r rae t lt o re c r oma a it rp . aa e h I l n h n h
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床症 状 。临床 常用米 非 司酮 、丹那 唑 和雄激 素等药 物 。米 式 子宫 全切 +附件切除术 、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子宫
定, 满意 6 1 例, 满意率达到 9 3 . 8 %。治疗期间 , 未发生 明显
不 良反 应 。
能够降低雌 激素和孕激素水平 的药 物 , 来缓解子宫肌瘤 的临 非 司酮 是具有抗孕激素作用 的甾体类药物 , 无孕 激素 、雌激 素 、雄 激素和抗雌激 素的活性 , 可通过竞争 孕激素受体 , 减 少肌瘤 血供 , 来改善 肌瘤 的临床症状 。对于药物 治疗 无效患 者 、肌 瘤较大或者肌瘤生 长迅 速的患者 , 应及 时进行手术治
除子宫肌瘤 的 目的。宫瘤清片是治疗 子宫肌瘤 的中成药 , 主
要成分包括熟大黄 、 土鳖虫 、 蒲黄 、 桃仁、 黄芩 、 地黄 、 枳实 、 水蛭 、牡蛎 、白芍 、甘 草等 。具有活 血逐瘀 , 消症破积 , 养
[ 3 ] 李莉 , 宋静 慧 . 子 宫 肌 瘤 治疗 研究 进 展 . 内蒙 古 医学 杂 志 ,
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雌激素 和孕激素在子宫肌瘤 的发 生和发展 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 以 , 西医药物治疗 时通 常采 用
肌瘤 的生长部位 、大小 、个数 等具体情况 , 对1 0 3 例 子宫肌
用 了 口服米非 司酮联合宫 瘤清片 的中西药结合 的治疗方法 ,
及近绝经年 龄的患者 , 通常采用药 物治疗 。 目前认 为 , 子宫 瘤 患者采取 了有针对性 的治疗措施 。对其 中的 4 4例患者 采 对 其余 的 5 9例患者 和药物治疗 无效 的 6例患 者采用 了手术 治疗 。手术 方式 包括腹式 肌瘤剔除术 、腹式子宫全切术 、腹 全切术和 阴式黏膜下 肌瘤剔除术等 。治疗结果表 明 , 经 中西 药联合 治疗 的 4 4 例患者 中痊愈 1 7例 , 有效 2 1 例, 无效 6例 , 总有效率 8 6 . 4 %。采用手术 治疗 的 6 5例患者 , 术后经疗效判
放射中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放射中级职称试题及答案放射中级职称考试是放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职称的必经之路。
本次试题及答案主要针对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和放射防护学等基础知识点,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能力。
一、单选题1. 放射诊断学中,下列哪项不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A. 适当的X线量B. 适当的X线质C. 适当的曝光时间D. 适当的X线源答案:D2. 下列关于CT扫描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CT扫描可以提供横断面图像B. CT扫描的分辨率高于X线平片C. CT扫描的对比度高于X线平片D. CT扫描使用的是连续X线答案:D3. 放射治疗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要素?A. 肿瘤定位B. 剂量分布C. 照射时间D. 照射角度答案:C4. 放射防护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基本的防护原则?A. 合理使用放射源B.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C. 增加照射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D. 个人防护措施答案:C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X线成像的质量?A. 患者体位B. X线管电压C. X线管电流D. 胶片的感光度答案:A, B, C, D2. 在放射治疗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A. 肿瘤的类型B. 患者的年龄C. 照射剂量D. 照射技术答案:A, C, D三、判断题1. 放射治疗中,总剂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错误)2.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照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正确)3. CT扫描比X线平片更容易发现早期肺癌。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放射诊断学中,数字成像技术与传统X线成像技术相比有哪些优势?答案:数字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能够进行图像后处理,如放大、增强等;减少了胶片的使用,更加环保;便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2. 放射治疗中,如何确定照射剂量?答案:照射剂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以及治疗的目的。
通常由放射肿瘤学家根据临床指南和经验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18T14:23:33.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孙光志
[导读] 设备和摆位误差方面要切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度的外放,避免不确定因素造成保护器官的超剂量照射和靶区逃逸。
孙光志 (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 225300)
【中图分类号】R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030-02
随着放疗设备和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yberKnife、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IMRT、IGRT、BIMRT以及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e therapy,VMAT)等放疗新设备和新技术得以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放疗计划设计是现代放疗的重要环节之一,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在各版本的肿瘤放射治疗学和肿瘤放射物理学等书籍中均有较为详细介绍,但在实际计划设计过程中仍会面对许多问题,以下是本人对放疗计划设计相关因素的一些认识。
1. 靶区勾画及边界外扩
1.1 靶区勾画
1.1.1 确定靶区(GTV、CTV)范围时,要从计划设计的角度考虑,兼顾保护器官与靶区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义治疗靶区范围,分清主次,注重权衡与妥协,在保证重要危及器官剂量限制同时尽可能使高危靶区达到要求剂量的照射,如果靶区过大可能无法得到能满足靶区和保护器官剂量要求的放疗计划时,应适当放弃部分低危临床靶区,使核心靶区能获得理想剂量的照射,防止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使GTV 受照不足及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大幅增加,使患者的治疗获益降低。
当靶区与剂量限定器官有重叠时,放疗医生和物理师相互沟通达成共识。
1.1.2 相邻层面靶区连贯性及靶区边缘毛刺
与的毛刺会导致正常组织受量的增加,CT图像上下层剂量梯度太大也会增加正常组织的受量,笔者利用医科达Xio Ver4.62 TPS对10例胸部患者进行设野比较,6MV X线,机架130°,射野5×5,等中心设于隆突分叉水平椎体前缘处,当X1方向(左肺方向)每增加5mm,左肺V20则增加0.5~1.5%左右,由此可见,靶区边缘毛刺(特别是在射野方向)导致野宽增加会显著增加正常组织的受照。
1.2 计划靶区的外放
1.2.1 靶区及保护器官外放边界定义: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边界外放,受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因素决定。
胸及上腹器官运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肺、肝脏以及胃等,有研究表明,在平静呼吸时肺的运动幅度左右向平均小于0.7cm,上下方向1.3cm,上肺的运动幅度小于下肺,老年心肺功能差的患者运动幅度显著高于平均值[1]。
肿块较大者随呼吸运动的活动度小于肿块小者。
所以在放疗过程中要训练患者尽量平静呼吸,综合肺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肺部肿瘤前后左右方向外放1cm,上下1.5cm,同时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肿瘤大小、靶区位于上肺或下肺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外放范围。
肝脏肿瘤靶区(GTV)外扩到临床靶区(CTV)的范围,文献报道肿瘤边界外扩4mm即能100%包括外侵范围[2]。
对于器官运动较小部位的靶区则更多地考虑系统误差对靶区的影响。
1.2.2 设备和摆位误差方面要切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度的外放,避免不确定因素造成保护器官的超剂量照射和靶区逃逸。
如果有图像引导及呼吸门控等手段,则可以大幅降低因器官运动、摆位误差等因素的边界外放范围。
2.计划设计
2.1 就近设野是计划设计的原则,如靶区与保护器官较贴近时,在二者之间保留适度余量,不能过度紧扣靶区与保护器官,否则可能导致实际治疗中的靶区逃逸和保护器官超量受照,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2.2 射野方向及设野数选择:设野数以奇数为好,对穿技术尽量不要用于根治性放疗。
小靶区,射野数可以用得较多;大靶区,射野数要相应减少[4]。
但考虑低剂量射线对正常组织确定和不确定效应的影响,尽量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和剂量是计划设计的难点,也就是说,用最少设野和最小的跳数,产生符合肿瘤放射物理和临床治疗的放疗计划是对计划设计人员的最大挑战。
2.3 射线类型的选择:在适形计划设计时应根据各射线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和能量的射线,或混合使用不同射线。
如浅表靶区选择4、6MV的X线或电子线,腹盆腔内采用高能量射线优于低能量射线。
对肺等低密度组织肿瘤射线选择,傅卫华等研究指出[3],18MV等高能X 射线虽然比6MV的X线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但是由于侧向电子失衡,高剂量收缩,会导致靶区的剂量覆盖率下降,相同布野条件下18MV 的X射线的靶区剂量亏损比6MV的X线严重,而危及器官的受量情况基本相同,另外,目前有不少正在使用的治疗计划系统没有提供能够有效修正侧向电子失衡的算法。
所以肺部肿瘤最好选用能量较低的X线如6MV等。
本人在TPS上用单野对比6MV与15MV射线对肺V20影响,结果与前人所提结论相符合。
RTOG 91-05建议治疗非小细胞肺癌X线能量选择应在4~12MV。
靶区内有较大空腔者要考虑二次建成对剂量分布的影响,选择能量较低的6MV X射线。
2.4 不同部位计划设计的特点:由于身体各部位解剖结构的差异,设计照射野的特点有所不同,本人有如下倾向。
颅内肿瘤由于前有眼睛,中有脑干、垂体、视神经等,多野非共面,楔形滤板修饰剂量分布,如果靶区复杂,可根据每层靶区与保护器官的关系分野设计。
头颈部施照时由于保护器官多,相互关系紧密,可选择不同能量和类型的射线混合使用,如鼻咽癌、下咽癌、甲状腺癌等,靶区范围大,要做到全而不漏,可选择光子线与电子线混合使用,相互补充。
肺癌设野以避开脊髓向肺门和纵隔方向斜对穿可能会减少肺受照体积同时可包及肺癌的部分淋巴引流区,且纵隔内大血管和气管对射线耐受性要高于肺(包及心脏除外)。
食管癌则要注意食管、椎体和降主动脉之间的区域,调整左后斜野的方向和权重,使剂量分布应包及该区域。
腹部则多采用三野或四野盒式照射。
盆腔以奇数野设计,降低肠道、膀胱等器官的受量,减少处方剂量包及的非靶区体积。
3. 计划评估
在靶区外的剂量分布,要注意受照器官对受照体积和对低剂量射线的耐受量,如脊髓、肺、肝脏、肾脏、消化道、晶体等。
在肺及胸部肿瘤放疗时,对肺评估不仅V20,低剂量的受照也不容忽视,如V5等,有资料表明当V5大于42%时,放射性肺炎(RP)的发生率大于38%[5]。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对肺受照剂量体积限制为V20小于37%,肺V20的定义是指双肺减去重合的CTV后肺组织中接受放射剂量≥20Gy的部分所占百分比。
在上腹部的放疗计划评估中须对肝脏的受照进行评估,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对肝脏组织的限量是60%肝脏<30Gy,上海中山医院曾昭冲认为,当单次剂量大于4Gy就出现肝细胞再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近年多野适形放疗
放射性肝炎发病率高,是因为部分正常肝脏受到较多的低剂量照射,导致受辐射的肝细胞失去分裂增殖能力,而受辐射的肝脏需要1年才能恢复,所以在设计放射野时,务必保留一部分(≥1/3)正常肝组织不受照射[2]。
本人在计划设计时更倾向于后者观点,同样,对肺及肾脏等器官的受照亦持相近看法,保留足够的未受照体积,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需求。
在众多新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的今天,适形放疗技术也应该从更多的细节方面去进一步地精细化,更新放疗计划设计理念如通过分野、小子野、旋转治疗以及射线混合使用等方法的合理选择,能产生更能适合患者治疗的放疗计划。
从而使3D-CRT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兴秀,刘广升,李强,等.呼吸动度对适形放疗射野的影响[J].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73-974.
[2] 曾昭冲, 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 16(13); 961-965.
[3] 傅卫华,胡逸民,戴建荣,等.侧向电子失衡对肺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影响[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4, 23(1); 49-54.
[4] 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 528-530.
[5] Herando ML, Marks LB, Bentel GC, et al. 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toxicity: a dose-volume histogram analysis in 201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51(3). 65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