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明排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说明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3)2.1工程地质 (3)2.2水文地质条件 (3)3降水目的及施工重难点 (4)3.1降水目的 (4)3.2降水特点及应对措施 (4)4井点降水设计 (7)4.1降水井构造 (7)4.2降水井位布置 (7)4.3降水井深度 (8)5降水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8)5.1降水井施工及运行措施 (8)5.2基坑外降排水及主要技术措施 (13)6降水运行管理组织机构及运行措施 (15)6.1降水运行管理组织机构 (15)6.2降水运行措施 (15)6.3建立地下动态监测网 (16)6.4降水维护措施 (18)6.5降水井的后期处理 (19)7降水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19)7.1降水井性能差的处理措施 (19)7.2降水井数量不足的处理措施 (19)7.3降水井深度不够的处理措施 (19)7.4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 (20)7.5降水引发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20)7.6雨季暴雨防治措施 (21)8降水保证措施 (22)9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23)9.1安全生产 (23)9.2文明施工 (23)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2)遵守、执行业主有关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有关工期、质量的目标要求。
(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编制,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规范》GB50345-20103.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4.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技术规范》JGJ120-20125. 《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116. 《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基坑降水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基坑深度约为5米4. 施工单位: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 施工工期:90天三、降水工程特点分析与对策1. 降水目的: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不超过基坑底面,防止基坑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
2. 工程特点分析:(1)地下水位较高,需进行降水工程;(2)基坑深度较大,降水效果需保证;(3)周边环境复杂,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降水对策:(1)采用明沟加集水井降水;(2)设置降水井,进行深井降水;(3)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降水效果。
四、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责任,进行技术培训。
2. 材料准备:采购所需的降水设备、材料,如水泵、排水管道、集水井等。
3. 施工机械准备:准备挖掘机、吊车、搅拌车等施工机械。
五、降水井施工方法1. 施工前,对降水井位置进行测量,确保位置准确。
2. 挖掘井口,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 设置集水井,收集降水井中的地下水。
4. 连接排水管道,将集水井中的地下水排至指定地点。
六、监控量测1. 对降水井深度、降水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 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如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
3.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七、施工进度安排及资源配置1.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工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项目,位于XX地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深度约为XX米。
为确保基坑开挖期间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需进行降水施工。
二、降水目的1. 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基坑开挖期间边坡稳定;2. 防止基坑底板及地基土体产生过大沉降;3. 减少地下水对施工机械和人员的影响;4. 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地下结构安全。
三、降水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以下降水方法:1.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明沟,将渗入基坑的地下水汇集至集水井,通过排水泵将水排出。
2. 轻型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轻型井点,通过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3. 喷射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喷射井点,通过喷射井点将地下水抽至地面。
4. 电渗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电渗井点,通过电渗作用,改变地下水流动方向,降低地下水位。
5. 深井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深井井点,通过深井井点将地下水抽至地面。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2)准备施工设备,如排水泵、井点管、电线等;(3)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检查和验收;(4)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2. 施工步骤(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设置明沟,明沟宽度应大于1米,深度应大于0.5米;2)在明沟底部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直径应大于1米,深度应大于2米;3)安装排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排出。
(2)轻型井点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布置轻型井点,井点间距应大于2米;2)将井点管插入井点,井点管应埋入土中0.5米;3)安装排水泵,将井点管中的水排出。
(3)喷射井点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布置喷射井点,喷射井点间距应大于2米;2)将喷射井点管插入井点,喷射井点管应埋入土中0.5米;3)安装排水泵,将喷射井点管中的水排出。
(4)电渗井点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布置电渗井点,电渗井点间距应大于2米;2)将电渗井点管插入井点,电渗井点管应埋入土中0.5米;3)安装电渗设备,进行电渗降水。
基坑明排降水方案(完成版)

降水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二O—三年四月目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基本情况11.2工程地质条件12.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23.明排降水方案23.1.明排、集水井布设及做法24. ............................................................................................................ 施工准备及部署54.1施工准备54.2施工部署55. ............................................................................................................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56. ............................................................................................................ 保证工程安全的技术与组织措施66.1安全管理66.2降水工程安全保证的技术与组织措施67.工程工期目标及保证工期的技术与组织措施7.1工程工期目标77.2保证工期的技术与组织措施78. ............................................................................................................ 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79.工程成品保护措施810.文明施工81.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1.2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层具体组成如下:本工程原地貌形态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标高15.54—22.03m,地貌类型为剥蚀缓坡—剥蚀堆积缓坡。
工程地质条件:场区第四系厚度小到中等,主要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上更新统洪冲积层组成,基岩主要为燕山晚期粗粒花岗岩、穿插分布细粒花岗岩岩脉和煌斑岩岩脉。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三篇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三篇篇一: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XXXXX工程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企业名称: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水文气象 (4)四、施工总目标 (4)五、降水处理方案 (5)六、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5)1、施工准备 (5)2、井点安装 (6)3、抽水 (9)七、施工应急措施 (10)八、临时用电、用水 (11)九、质量保证措施 (11)十、安全保证措施 (14)十一、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十二、附图附表 (17)一、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广东省有关施工规定。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4.广东省转发建设部[20XX]213号文件,关于“深基坑工程”的通知5、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
6、本企业现有的劳动力、技术、机械设备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
7、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XXXXXXX工程建设地点为XXX市中区大道北侧,横岭路南侧,总建筑面积为7687.18㎡,其中地下为487.97㎡,地上为7199.21㎡,建筑基底面积为1027.65㎡。
该工程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局部九层,建筑高度为28.60m。
2、结构概况:本工程主体结构局部地下室采用平板筏基,基底标高为-5.500(-4.950,-5.700)m。
根据地质报告基础持力层为第○11、○12层粉质黏土或第○22层强风化片岩,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ka=300kpa和fka=400kpa。
主体结构无地下室部分采用独立拄基,基底标高为-5.500(-1.800)m。
根据地质报告基础持力层为第○12层粉质黏土,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ka=300kpa。
(完整版)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三、降水设计计算⋯⋯⋯⋯⋯⋯⋯⋯⋯⋯⋯⋯⋯⋯⋯⋯⋯⋯⋯⋯⋯四、施工部署⋯⋯⋯⋯⋯⋯⋯⋯⋯⋯⋯⋯⋯⋯⋯⋯⋯⋯⋯⋯⋯⋯⋯五、施工工艺⋯⋯⋯⋯⋯⋯⋯⋯⋯⋯⋯⋯⋯⋯⋯⋯⋯⋯⋯⋯⋯⋯⋯六、施工计划⋯⋯⋯⋯⋯⋯⋯⋯⋯⋯⋯⋯⋯⋯⋯⋯⋯⋯⋯⋯⋯⋯⋯七、各项保证措施⋯⋯⋯⋯⋯⋯⋯⋯⋯⋯⋯⋯⋯⋯⋯⋯⋯⋯⋯⋯⋯八、附图索引⋯⋯⋯⋯⋯⋯⋯⋯⋯⋯⋯⋯⋯⋯⋯⋯⋯⋯⋯⋯⋯⋯⋯2 23 8 9 11 11 14基坑降水方案(调整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场地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满春康居三期西临规划路,北临北塔路。
B区,东临友爱中心路,南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基坑特征及本地施工经验等,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大口径水泥管井,整体连续抽水的方法,以疏干基坑地下水,降低水位,为基础施工创造条件。
二、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地层分布: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四层:除上部填土层外,其下土层为第四系堆积物,各层土质分层情况及厚度详见地质勘探报告。
2、水文地质概况:本工程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实测稳定水位埋深 3.2~5.7米之间(以孔口原始地坪始计),平水期稳定水位标高1105.00米左右。
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地下水补给以周边沟渠侧向径流渗透补给为主,大气降水补给次之,其动态类型属黄河侧补蒸发径流型。
水位变化幅度为0.5~1.0米。
经现场钻井实测水位在1103.5~1105.00之间。
地下水控制方法与使用条件渗透系数方法名称集水明排土类降水深度(m)水文地质特征(m/d)7~20 5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真空井点0.1~20.00.1~20.0 单级<6、合级>20降水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喷射井点管井<5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1.0~200 >5针对该场地地下水类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设计采用管井降水方案,达到疏干基坑目的,将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以下0.5~1.0m。
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最终版

配水干线工程基坑降水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建设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工程地质条件 (1)二、编制依据 (1)三、工程部署 (1)3.1工期目标 (1)3.2施工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计划 (2)3.3劳动力投入计划 (2)3.4施工布置 (3)四、基坑降水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4)4.1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 (4)4.2降水计算 (5)4.3降水井布置图及排水措施 (9)4.4降水监测与管理 (10)4.5排水措施 (11)4.6常见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1)五、安全文明施工 (12)5.1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12)5.2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3)5.2.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13)5.2.2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13)5.2.3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13)5.2.4防汛措施 (14)5.3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4)5.3.1文明施工目标 (14)5.3.2文明施工创建措施 (14)5.3.3施工现场规范管理 (14)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5)6.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目标 (15)6.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15)6.3制定环境保护、水污染措施 (16)6.3.1水的保护 (16)6.3.2保护道路两旁的植被 (16)6.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6)七、项目风险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18)7.1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8)7.2应急救援流程 (19)7.3应急报告流程 (19)7.4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20)7.5地面下沉监测及应急处理 (20)7.6雨污水管的渗漏及应急处理 (20)7.7吊装应急预案 (21)7.8塌方的安全应急预案 (21)7.9施工现场触电应急预案 (21)7.10应急设备、物资 (23)7.11应急响应 (23)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本期建成通水后的服务范围主要解决主城区的用水需求。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和工程技术手段,保障基坑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一项工程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坑支护、降水和土方开挖的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总用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地势较为平坦。
工程范围包括基坑支护工程和土方开挖工程。
二、基坑支护施工方案1.基坑支护类型选择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现场情况,本工程选用混凝土梁支撑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
混凝土梁支撑主要用于边坡和基坑周边的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用于基坑内侧的支护。
2.支护材料和设备选择(1)混凝土梁支护:选用C30混凝土作为支护梁的材料,并采用大型混凝土搅拌机进行配制和搅拌。
搅拌时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
(2)喷射混凝土支护:选用C40混凝土作为喷射混凝土的材料,并采用喷射混凝土设备进行施工。
设备要具备稳定的供料和喷射能力,以确保施工质量。
3.支护施工工序(1)安全措施:在施工期间,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人员。
(2)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挖掘进行基坑开挖,开挖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基坑边坡支护:先进行边坡绿化,然后在边坡上进行混凝土梁支护安装。
支撑梁的间距和尺寸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基坑内侧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要在边坡支护完成后进行。
先进行基坑内侧的喷射混凝土施工,再进行基坑底部的施工。
三、降水工程方案1.降水方式选择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本工程选择排水井和泵排水的方式进行降水。
排水井和泵站的位置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
2.设备和材料选择(1)排水井:选用钢筋混凝土井筒作为排水井的材料,并进行适当的防渗处理。
(2)泵:选用大流量、高压力的泵进行泵排水,确保排水效果。
3.降水施工工序(1)开挖降水井: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在基坑周边开挖降水井。
(2)井底防渗处理:在井底和井壁处进行适当的防渗处理,以保证井筒的稳定和排水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明排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主要情况 (1)
1.2 工程施工条件 (1)
2.施工安排 (1)
2.1 施工目标 (1)
2.2 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2)
3.施工进度计划 (2)
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
4.1 施工准备 (3)
4.2 资源配置计划 (3)
5.施工方法 (4)
5.1 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及集水坑 (4)
5.2 基础坑内的排水 (7)
5.3 基坑回填后降水措施 (9)
6.进度保证措施 (12)
6.1 组织管理措施 (12)
6.2 工期的奖罚措施 (13)
7.质量保证措施 (13)
8.安全保证措施 (14)
8.1 安全保证体系 (14)
8.2 作业队负责人安全职责 (14)
8.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5)
附图 (16)
基坑明排降水平面布置图(底板施工前)基坑明排降水平面布置图(底板施工后)
1.工程概况
1.1 主要情况
工程名称华西证券总部综合办公楼及附属工程项目 B 区
建设单位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成都万安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管理单位成都万安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四川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成都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安监单位成都市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安监站1.2 工程施工条件
1. 基坑底有明水
由于基坑为中风化岩石层原因,设计的降水井不能满足降水要求,基坑底有明水出现。
由于基坑石方开挖时施工时,特别是人工捡底后更是不允许水的浸泡,因此本工程
基坑施工时还需对基坑底明水进行处理。
2. 地下室周边回填后仍需降水
基坑降水工作在主体施工完成及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工程完成后方可停止,由于基坑为中风化岩石层原因,设计的降水井不能满足降水要求,因此应确保地下室基坑回填后还能降水。
2.施工安排
2.1 施工目标
1 进度目标随同主体工作完成
2 质量目标达到合格标准
3 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发生
4 环境目标无噪音挠民和扬尘污染投诉
2.2 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1. 针对基坑底有明水的措施
本工程采用截、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截即是在沿地下室基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
再间隔50m 设置集水坑,并在集水坑内放置污水泵(出水口径φ70 )将水抽出基坑。
地下室基坑底周边的排水沟底比地下室周边挡土墙条形基础捡底完成后的面低
600mm ,如排水沟的宽度占了挡土墙条形基础位置,最后采用C15 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独立基础、核心筒等基坑内出现明水时应设置排水盲槽和集水坑,将明水通排水盲
槽引入集水坑后,采用污水泵(出水口径φ70)循环排水,最终将水抽到基坑周边的集
水坑内。
2. 针对回填后仍需降水措施
确保地下室基坑回填后仍能降水,因此先在排水沟内用人工先填直径50mm 的卵石层,深度为排水沟底至地下室挡土墙条形基础顶面,用于过水,再在卵石层上铺一层土
工布后再回填,集水坑内填直径50mm 的卵石层,并在集水坑内设置内径为300mm ,壁厚30mm 水泥滤管接到基坑顶自然地面以上400mm ,水泵改放到滤管内。
3. 施工进度计划
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天数
1 排水沟及集水坑施工15 天
2 排水盲槽施工35 天
3 基坑底明排水降水(底板施工前)120 天
4 基坑底明排水降水(底板施工后)540 天
注:以实际发生的为准。
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4.1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工长和班组长熟悉基础施工图纸。
(2) 熟悉图纸后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同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
2.现场准备
(1) 材料已进场,临时设施完备。
(2)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4.2 资源配置计划
1. 机械需求计划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备注
1 自升式塔吊 1 台QTZ80 6013
2 自升式塔吊 1 台QTZ80 5013
3 自升式塔吊 1 台QTZ63 5010
4 切割机 6 台手持式
5 运渣车 2 辆密闭式
6 污水泵20 台出水口径φ 70 抽水用
7 斗车20 辆人工转材料用
2. 劳动力需求计划
序号类别人数备注
3.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1 塔吊司机 6 人
2 塔吊指挥 4 人
3 转运工人 20 人 普工
4 降水维护工人
9 人 技工 5 砌筑工 15 人 技工 6 抹灰工 10 人 技工 7
其
他
5 人
普工
1 水准仪
DS3-Z 2 台 2 经纬仪 TDJ6 1 台 3 全站仪 BTS-812CLA
1 台 4 卷 尺 5m 5 把 5 钢 尺 50m
1 把 6
分贝仪
1 台
5.施工方法
5.1 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及集水坑
1. 布置及安排
(1) 沿地下室基坑底四周设置 500mm 宽的排水沟,并间隔 50m 左右设置 800mm × 800mm ×1000mm 的集水坑,共计
12 个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污水泵
(出水口径φ
70)将水抽到坑顶。
排水沟和集水坑均采用
M5 水泥砂浆 Mu15 页
岩砖砌筑, 20mm 厚 1:3 水泥砂浆抹面。
(2) 排水沟和集水坑石方采用人工凿除,凿除的石方同剩余石方一起外运出场。
(3)
排水沟与集水坑的布置见
“基坑明排降水平面布置图(4) 由于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出水点多,需要反复移泵,清理疏通临时水沟,根据
2013 年10 月至今的前期明排降水经验,基坑明排降水时每日按 3 班,每班至少安排 3 个工人(技工)对排水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清理疏通临时水沟、移泵);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改为每日按 3 班,每班至少安排 2 个工人(技工)对排水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
2. 排水沟做法
基坑底排水沟剖面图
3. 集水坑做法
基坑底集水坑平面图
1-1 剖面
2-2 剖面
3-3 剖面
4. 基坑明排降水管网
排水系统中,核心筒处的各泵采用DN75 塑料管排水管,将水抽到周边排水沟内;
地下室基坑底周边集水坑内的各泵支管采用 DN75 焊接钢管,采用 DN150 的焊接钢管
作为排水管网的主管(设置于基坑顶) ,主管与支管之间通过法兰联接,主管沿地下室 基
坑边
线
成环形
布
置
,
主
管走向见“ 基
坑明排降
5.2 基础坑内的排水
由于本工程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属弱透水层,基础在施工过程会有很小的明
水,遇明水垫层施工固难、防水层无法施工,因此必须将明水排除。
根据我公司在 A 区
的施工经验,采取如下措施: 1. 在基础垫层浇筑后, 在基础垫层浇筑内人工凿 50mm ×50mm 的排水槽, 排水槽
在凿前先用切割设置先对两边边线切割。
排水槽从基础中线向两边对称布置,间距≤ 1500mm ,最边上排水槽距基础边线 50mm ,通过排水槽将表面小明水引入集水坑内抽掉。
排水槽上盖 100mm 宽的 1mm 厚镀锌铁皮 (在距工地 35Km 的五金市场购买,购买后采用货车运回工地 ),形成排水盲槽, 表面再做防水找平层。
排水盲槽的做法如下图“排水盲槽大样图 ”所示: 排水盲槽大样图
2. 独立基础相对较小, 因此就在两面中间各设置一个积水坑, 积水坑尺寸为 300mm
×300mm ×300mm, 积水坑在浇筑基础混凝土时用基础混凝土回填,独立基础坑内抽水
泵不固定,移动抽水。
独立基础的排水盲槽及积水坑的布置见“
独立基础的排水盲槽及积水坑的布置图 ”所示。
3. 核心筒的筏板的“排水盲槽”的设置原则同独立基础,但由于核心筒筏板基础深度 大,水量会更多,因此考虑每栋楼核心筒下方都设置 2 个集水坑固定抽水,集水坑的位置应
是标高
较
低
的
地
方
,
以
便
集
水
,
平800mm ×800mm ×1000mm ,集水坑在浇筑基础混凝土时用基础混凝土回填,核心筒的
筏板基础坑内固定集水坑内的抽水泵在基础混凝土浇筑时也不取出。
独立基础的排水盲槽及积水坑的布置图
5.3 基坑回填后降水措施
1. 本工程的降水需在主体施工完成及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工程完成后方可停止,但
地下室周边的回填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就需进行。
由于本工程基底为弱透水的页岩,因
此前期施工降水井降水无明显的效果,现在的降水已靠在基坑底周边设置的明排水沟和集水井抽水进行。
2. 为了确保地下室回填后仍能降水因此,在地下室基坑回填前应先对地下室基坑
底周边的排水沟和集井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先在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内用人工先填直
径50mm 的卵石层,深度为排水沟底至地下室条形基础顶面用于过水,再在卵石层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