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认识有机化学学案 鲁科版

合集下载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章 有机化学(含选修)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选修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章 有机化学(含选修)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选修
实验步骤:
在装有分馏柱、温度计的100 mL烧瓶中,加入45 mL 10%的H2SO4、10 mL(0.25 mol)甲醇和12 mL(0.125 mol)叔丁醇,混合均匀。投入几粒碎瓷片,加热至烧瓶中的温度达到75~80℃时,产物便慢慢被分馏出来。调整热源,控制分馏柱柱顶温度为(51±2)℃,分馏,收集产物。分馏时间约为1小时,当顶端温度明显波动时停止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备过程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硫酸在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中作催化剂。(2)结合实验步骤知,图中E位置的仪器起冷凝的作用,应用直形冷凝管。(3)本实验中,分馏柱的作用是提高产品的纯度,同时使反应物冷凝回流,提高转化率。馏出物水洗后,用分液的方法将醚水混合物分离。(5)实验的产率= ×100%= ×100%=85%。(6)本实验中用10%的硫酸作催化剂,假设改为70%的浓硫酸,那么叔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会发生消去反应,甲醇也会被浓硫酸氧化,这些副反应都会使产率降低。
②核磁共振氢谱
(3)有机物分子不饱和度的确定
化学键
不饱和度
化学键
不饱和度
一个碳碳双键
1
一个碳碳叁键
2
一个羰基
1
一个苯环
4
一个脂环
1
一个氰基
2
命题点1常见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1.(2019·专家原创)实验室可以用甲醇和叔丁醇为原料制备甲基叔丁基醚:(CH3)3COH+CH3OH(CH3)3COCH3+H2O。实验装置如下图。
(2) ,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3) ,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认识有机化学学案 鲁科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认识有机化学学案 鲁科版

专题认识有机化学【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5》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1节认识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4、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二. 教学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命名简单有机物。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4、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三. 重点和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结构特点。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是: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特点。

五. 知识要点:1、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____________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____________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的____________来分类。

2、按碳的骨架分类3、决定化合物____________性质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叫官能团,烯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炔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官能团的名称:5、烷烃的命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____________。

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___________,“3CH -”叫做____________,“32CH CH -”叫做____________。

7、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____________来命名。

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示。

例如:4CH 叫____________,125H C 叫____________。

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____________来表示。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专题讲座6有机推断与合成的突破方略教学案鲁科版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专题讲座6有机推断与合成的突破方略教学案鲁科版

有机推断与合成的突破方略(1)“――→光照”这是烷烃和烷基中的氢原子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a.烷烃的取代;b.芳香烃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c.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

(2)“――→Ni △”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与H 2的加成。

(3)“――→浓硫酸△”是a.醇消去H 2O 生成烯烃或炔烃;b.酯化反应;c.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的反应;d.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4)“――→NaOH 醇溶液△”或“――→浓NaOH 醇溶液△”是卤代烃消去HX 生成不饱和有机物的反应条件。

(5)“――→NaOH 水溶液△”是a.卤代烃水解生成醇;b.酯类水解反应的条件。

(6)“――→稀硫酸△”是a.酯类水解;b.糖类水解;c.油脂的酸性水解;d.淀粉水解的反应条件。

(7)“――→Cu 或Ag △”“――→[O]”为醇氧化的条件。

(8)“――→Fe ”为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反应条件。

(9)溴水或Br 2的CCl 4溶液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

(10)“―――――→O2或或”“――→[O]”是醛氧化的条件。

2.根据试剂或特征现象推断官能团的种类(1)使溴水或Br 2的CCl 4溶液褪色,则表示该物质中可能含有结构。

(2)使KMnO 4(H +)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或为苯的同系物等结构。

(3)遇FeCl 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

(4)遇浓硝酸变黄,则表明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5)遇I 2变蓝,则该物质为淀粉。

(6)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新制银氨溶液加热有银镜生成,表示含有—CHO 。

(7)加入Na 放出H 2,表示含有—OH 或—COOH 。

(8)加入Na 2CO 3或NaHCO 3溶液产生气体,表示含有—COOH 。

3.根据性质确定官能团的位置(1)若醇能氧化为醛或羧酸,则醇分子中应含有结构—CH2OH;若能氧化成酮,则醇分子中应含有结构CHOH。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学案 鲁科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学案 鲁科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元素周期表【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5》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常见的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 教学目的1. 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 重点和难点1. 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2.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 分析具体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2.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有机化合物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化合物。

五. 知识要点1. 加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般情况下,能与含碳碳双键的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与含碳氧双键、碳氮叁键的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炔烃中的碳碳叁键能与上述所有的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3. 取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消去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5. 发生消去反应时,反应的产物与试剂的类型密切相关,从醇分子中脱去水制烯烃时,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脱水剂;欲从卤代烷中脱去卤化氢时,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等碱性试剂;欲从邻二卤代烷中脱去卤素单质时,常选用_________等试剂。

6. 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鲁科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鲁科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认识有机化合物【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1. 有机物2. 甲烷、有机物的性质3. 烷烃、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二. 教学目的1、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3、了解甲烷的结构,认识同分异构现象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4、会书写1~4个碳原子烷烃的结构式、结构简式,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

三. 重点和难点1、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2、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 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2.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3.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

4.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

五. 知识要点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紧密关联。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

本节内容是以甲烷结构和性质为例初步介绍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

(一)有机物和烃1. 有机物(1)概念: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

(2)元素组成: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氧、氮、硫、磷及卤素等。

2. 烃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组成最简单的烃为甲烷。

(二)甲烷1. 分子组成及结构甲烷的化学式为:4CH 。

其电子式为:H C H H H⋅⋅⨯⨯⋅⋅⨯⨯,结构式为:H C H |H H|——,结构简式为:4CH 。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构型,碳原子位于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顶点,四个H C —键完全相同。

2.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填“大”或“小”),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3. 化学性质甲烷在通常情况下性质较稳定,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鲁科版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鲁科版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1.Cl 2的物理性质Cl 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Cl 2,密度比空气的大。

提醒:(1)实验室里闻有毒性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2)Cl 2泄漏时,应逆风向高处跑。

2.Cl 2的化学性质及应用(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钠反应:2Na +Cl 2=====点燃2NaCl(有白烟生成)。

②与铁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生成棕红色烟,溶于水得黄色溶液)。

③与铜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生成棕黄色烟,溶于水呈蓝色)。

(2)与非金属反应①与H 2反应:H 2+Cl 2=========点燃或光照2HCl ,②与P 反应:2P +3Cl 2=====点燃2PCl 3,PCl 3+Cl 2=====点燃PCl 5。

(3)与水反应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OH ++Cl -+HClO 。

①新制氯水的粒子成分有三分子为H 2O 、Cl 2、HClO ,四离子为H +、Cl -、ClO -、OH -。

②氯水保存:棕色试剂瓶中,冷暗处放置。

③次氯酸(HClO)的三性a .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不能单独存在,只存在溶液中。

b .强氧化性⎩⎪⎨⎪⎧漂白性杀菌、消毒c .弱酸性(比H 2CO 3弱)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化学方程式为NaClO +CO 2+H 2O===HClO +NaHCO 3。

[深度归纳] 氯水的多重性注意:(1)氯水中因HClO 见光分解,随着HClO 的消耗,最后成为盐酸,故久置氯水酸性增强,无漂白性。

因此,氯水要现用现配。

(2)Cl 2尽管有较强的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Cl 2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鲁科版(1)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鲁科版(1)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1.化学科学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化学科学①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②特征:a .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b.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类、比较以及模型和假说等方法。

2.钠的物理性质(1)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2)密度:ρ(H 2O)>ρ(Na)>ρ(煤油)。

(3)熔点:低于100 ℃。

(4)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5)传导性:可导电、导热。

3.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Cl2、H2O 、H +等失去1个e -Na+(1)与非金属反应⎩⎨⎧O2⎩⎪⎨⎪⎧常温:4Na +O2===2Na2O 点燃:2Na +O2=====点燃Na2O2Cl2:2Na +Cl2=====△2NaCl(2)与H 2O 反应:2Na +2H 2O===2NaOH +H 2↑。

实验探究:Na 与H 2O(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与乙醇反应:2Na +2C 2H 5OH ―→2C 2H 5ONa +H 2↑。

(4)与酸(HCl)反应:2Na +2HCl===2NaCl +H 2↑。

(5)与盐(CuSO 4)溶液反应:2Na +2H 2O===2NaOH +H 2↑,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4.钠的制备、保存与用途(1)制备: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

(2)保存: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3)用途5.焰色反应(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2)实验步骤①烧:实验开始时,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②蘸、烧:将铂丝(或铁丝)蘸取需要检验的试样,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第53讲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复习目标] 1.培养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培养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一)工业流程题的结构(二)流程图中主要环节的分析1.核心反应——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关注箭头的指向:箭头指入→反应物,箭头指出→生成物。

(1)氧化还原反应:熟练应用氧化还原规律判断产物,并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

(2)非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物质性质和反应实际判断产物。

2.原料的预处理(1)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等。

水浸与水接触发生反应或溶解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2)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

(3)审题时要“瞻前顾后”,注意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的前后联系。

3.常用的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1)调节溶液的pH。

常用于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①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②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溶液、氨水等。

(2)控制温度。

根据需要升温或降温,改变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3)趁热过滤。

防止某些物质降温时析出。

(4)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4.常用的分离方法(1)过滤:分离难溶物和易溶物,根据特殊需要采用趁热过滤或者抽滤等方法。

(2)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认识有机化学【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5》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1节认识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4、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二. 教学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命名简单有机物。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4、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三. 重点和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结构特点。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是: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特点。

五. 知识要点:1、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____________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____________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的____________来分类。

2、按碳的骨架分类3、决定化合物____________性质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叫官能团,烯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炔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官能团的名称:5、烷烃的命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____________。

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___________,“3CH -”叫做____________,“32CH CH -”叫做____________。

7、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____________来命名。

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示。

例如:4CH 叫____________,125H C 叫____________。

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____________来表示。

例如:3617H C 叫____________。

8、125H C 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习惯命名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系统命名法给烷烃命名时注意选取____________作主链(两链等长时选取支链____________的链),起点离支链____________开始编号(主链两端等距离出现不同取代基时,选取____________一端开始)。

相同取代基____________,支链位置序号的和要____________,不同的取代基____________的写在前面,____________的写在后面。

六. 注意: (一)(二)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即含有碳原子数目最多的链为主链,并按照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2、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例如: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例如,异戊烷的系统命名方法如下: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2、3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要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例如:以2,3-二甲基丁烷为例,对一般有机物的命名可图析如下: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小结: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位,定支链;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5、命名时注意特殊问题。

编号时,左右一样近,从左边编号:2,3,3-三甲基丁烷 从右边编号:2,2,3-三甲基丁烷 正确的是:2,2,3-三甲基丁烷。

(取代基代数和最小) 再如:命名(1):2-甲基-4-叔丁基己烷 命名(2):2,2,5-三甲基-3-乙基己烷 正确的是:命名(2),因为取代基要尽量简单,支链要尽可能的多。

总结:命名原则,“长”、“近”、“简”、“多”、“小”。

(三)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烃基一般用“R -”表示。

如果这种烃是烷烃,那么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烷基。

如3CH 叫甲基,32CH CH 叫乙基,它们都属于烷基。

特别提醒:①烷基组成的通式为1n 2n H C +-,即烷基通常是指一价基。

②当烃基含碳原子数较多时,可能存在异构现象,如323CH CH CH --的一价烃基有---223CH CH CH 和33CH H |C CH --两种不同的结构,它们分别叫做正丙基、异丙基。

③烃基是烃分子的组成部分,但它不能独立存在。

④要按下面的例子掌握写烷基电子式的方法。

⑤基、根和离子的异同。

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叫做基,带有电荷的基叫做根,对根需要指明,其为某离子时,则称为某根或某根离子。

例如:4CH 甲烷 3CH -甲基42SO H 硫酸-24SO 硫酸根或硫酸根离子。

【典型例题】例1. (2006全国II )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分析:考查的是碳链异构。

需要注意的是烷烃分子中乙基不能出现在第2位上,否则主链上不是5个碳原子而是6个碳原子。

如:符合题意要求的同分异构体为:答案:A例2. 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分析:H O ||C H --含有官能团H O ||C --,应属于醛。

、OH O ||C CH CH 2--=含有OH O ||C --,属于羧酸。

含有酚羟基,属于酚。

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

52H C O O||C H ---含有OR O ||C --(酯基),属于酯。

答案:例3. 有机物正确的命名是A. 3,4,4-三甲基己烷B. 3,3,4-三甲基己烷C.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D. 2,3,3-三甲基己烷分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看出,最长的碳链含有6个碳原子。

若从左端为起点编号,则3CH -的位号分别是3,3,4;若从右端为起点编号,则3CH -的位号分别是3,4,4。

本着取代基位号之和最小的原则,应从左端为起点编号,故B 项正确。

答案:B例4.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类别 羟基 氢氧根 电子式 电性 存在答案:类别 羟基氢氧根电子式电性 电中性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例5. (2006全国I )萨罗(Salol )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31013O H C 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1)根据图所示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种。

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在稀NaOH 溶液中,1mol 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 NaOH 发生反应; 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图中的A 。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D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 mol 。

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2LO a ,并生成22cLCO O H bg 和(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列出x 的计算式。

分析:(1)根据31013O H C 中各原子的数目可知黑色球为碳原子,灰色球为氧原子,白色球为氢原子,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一个羟基和一个酯基。

(2)验证酸性强弱利用强酸能与弱酸盐反应制弱酸的原理,实验装置可如图所示:(3)水杨酸分子式367O H C ,结构简式,根据要求能发生银镜反应必含醛基,可联想羧酸、酯与羟基醛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应含两个羟基。

由于只生成两种一氯代物,因此苯环上羟基必对称,可得与两种。

(4)由A 与2H 反应生成B 只多了两个氢原子,因此只有醛基被加成变为羟基,A 和银氨溶液反应是氧化其中醛基生成C ,酸化后生成的D 应是含两个羟基的羧酸,因此B 和D 发生酯化反应。

(5)由C 守恒,知n 64.22cx ,4.22c )x n (6x 7-==-+等物质的量的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消耗等量的2O ,生成等量的水,所以:183bn ,18b n 3;4.227a n ,4.22a n 7⨯==⨯==。

代入上式可得: 9b 4.22c x 4.227a 64.22c x -=⨯-=或答案:(1)(3)2酯化反应(写取代反应同样给分)(若选用作为A 写化学方程式同样给分) (5)①O H 3CO 7O 7O H C 222367+−−→−+点燃O H 3CO 6O 7O H C 22266++点燃②4.22c)x n (6x 7=-+故n 64.22c x -=(或9b 4.22c x 4.227a 64.22c x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