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骨髓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2021年护士资格外科辅导资料: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021年护士资格外科辅导资料: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021年护士资格外科辅导资料: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病因及病理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病灶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经血流引起的骨膜、骨质及骨髓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见于10 岁以下儿童,多发生在长骨干骺端。

病变处急性感染后形成脓肿,可穿破骨密质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蔓延成
弥漫性骨髓炎、软组织感染或窦道;或继发化脓性关节炎。

若形成大
片死骨,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2.临床表现发病急骤,早期即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患处持续性疼痛及深压痛。

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织中,则
患处明显红、肿,或有波动感;脓液穿破皮肤,可形成窦道;合并化
脓性关节炎时相关节积液和关节红肿等。

发病1~2 周后易病理性骨折。

早期可白细胞增多,血细菌培养可能阳性。

早期局部分层穿刺,若在
骨膜下或骨质内抽出脓性浑浊液可确诊。

X 线片无早期诊断价值,2~
3 周后可见骨破坏表现和骨膜反应。

3.治疗原则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尽早手术引流,患肢制动,
支持疗法。

4.护理观察病情;患肢固定于功能位;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
生素;伤口持续抗生素溶液冲洗和负压引流,直至体温正常;防病理
性骨折;防压疮护理和其他对症护理。

A1 型题
关于急性骨髓炎,以下哪项不准确(E)。

A.常见于10 岁以下儿童B.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C.有寒战高热D.患肢持续疼痛E.检查无压痛。

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1、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

必要时遵医嘱输清蛋白或血浆。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有无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转移性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4、患肢护理:(1)减轻患肢疼痛;(2)尽量减少患肢搬动次数,给予患肢足够的牵引重量,防止感染扩散、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3)早期患肢制动于功能位,适当保持关节活动度;当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时,应开始关节的自主或轻度被动运动。

5、开窗引流、关节冲洗术后的护理:(1)正确连接术后冲洗管及引流管。

注意将高位管接冲洗管,低位管接引流管;(2)保持导管冲洗或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堵塞。

第一个24小时冲洗期间,每2-3小时快速冲洗30秒,防止脓液、凝血块堵塞;以后冲洗过程中管道如有堵塞,应轻轻挤压、旋转两管,快速滴入30秒-2分钟;(3)冲洗液每天2000-3000ml,根据医嘱调节滴速均匀滴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4)冲洗时间一般为1-2周;(5)拔管时应先拔冲洗管,观察1-2天无渗出物后再拔引流管。

6、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7、需手术的患者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骨髓炎护理

骨髓炎护理

骨髓炎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疾病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疾病及疼痛有关。

【术前护理】
1.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对症治疗。

3.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同时制动,减轻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

【术后护理】
1.患肢抬高,保持冲洗管道的畅通。

2.冲洗液瓶上要有明显的外用标记,避免误以为静脉补液。

3.记录冲洗的出入量,保持平衡。

根据手术刮除髓腔的大小而决定冲洗液量,一般为5000~10 000ml/d,持续24小时冲洗。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术后24小时伤口渗血较多,应较快滴入冲洗液,避免渗血凝固或脱落的坏死组织堵塞管腔。

6.如有堵塞、漏液应及时排除,通知医生伤口换药,保持局部及病人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7.持续冲洗一般为2~3周,先拔除入管,用负压空吸1~3日后再拔除出管。

8.炎症消退后,应积极让病人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9.健康教育注意加强营养,高蛋白质饮食。

注意体温的变化,预防复发。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二章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 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二章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 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第十二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化脓性骨髓炎1.病因(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因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常见于儿童长骨的干骺端,经血液循环播散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2)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迁延而来,少数由低毒病菌引起。

病理特点是病灶区域内有死骨、骨性包壳、坏死肉芽、窦道、瘢痕形成,经久不愈,反复急性发作。

逐渐演变为慢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肺炎链球菌B.绿脓杆菌C.大肠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乙型链球菌2.临床表现(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达39℃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儿可烦躁惊厥,严重者发生休克和昏迷。

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进入软组织中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波动感。

(2)慢性骨髓炎:患者多有贫血、消瘦及营养不良。

静止期无明显改变,急性发作期,可有发热、患肢红肿疼痛、压痛明显,局部可见经久不愈的瘢痕和窦道。

窦道的肉芽组织突出,流出臭味脓液等。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血WBC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RBC沉降率加快。

急性骨髓炎最佳取血时间是寒战高热时,应用抗生素之前。

(2)X线检查:急性骨髓炎早期无改变,晚期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和干骺端稀疏,可见死骨形成。

(3)CT:可以发现骨膜下脓肿,MRI有助于早期发现骨组织炎性反应。

(4)核素骨显像:在发病48小时内可发现感染灶核素浓缩,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5)急性骨髓炎局部分层穿刺检查:若抽出脓性混浊液可确诊急性骨髓炎。

4.治疗原则(1)抗感染治疗: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退热后3周内不能停药。

(2)支持疗法:高热给予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3)营养支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等,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4)局部制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固定,减轻疼痛、防止肢体挛缩和病理性骨折。

(5)手术治疗:早期经全身抗生素48 ~ 72小时无效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 6 次。

3、瘘管口周围皮肤颜色,引流的颜色、性质。

4、牵引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5、生命体征、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卧硬板床休息,患肢石膏固定的患者,用软枕抬高患肢 20 ㎝,保持患肢功能位,以防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执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常规及评价标准。

(3)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 6 次。

若体温高于39℃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在 30 分钟内监测体温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在抗生素应用之前,抽血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血宜在高热、寒战时进行。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观察疗效,慎防不良反应,警惕双重感染发生。

(5)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水量达 2500-3000 毫升为宜,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6)确保切口灌注引流的通畅,术后 24 小时内滴入速度要快,冲洗量每日可达 15 升;3 天后滴注速度减慢,每日灌注量为 5 升,7 日后每日灌注量为 3升。

(7)观察冲洗引流的量、颜色。

及时更换冲洗液,防止流空;及时倾倒引流液,防止引流液逆流。

(8)卧床休息,患肢皮肤牵引制动,避免早期下床负重,预防病理性骨折。

(9)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健康教育:加强营养,观察体温变化。

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运动,包括踝泵运作和踝旋转动作,做收缩臀肌、下肢外展和直腿抬高运动,每日 3-5 次,每次 10-15 分钟。

三、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宜采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

2、加强功能锻炼,指导进行踝关节运动。

3、监测体温变化。

4、灌洗引流的观察。

四、注意事项1、体温高热引起惊厥、寒战。

【实用】-骨髓炎的护理常规

【实用】-骨髓炎的护理常规

骨髓炎的护理常规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部位多发生在胫骨和股骨。

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病灶清除术加置管冲洗。

方法是:在髓腔或关节腔内放置灌注管、引流管。

灌注管连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滴入,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瓶.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1病史:儿童常发生磕碰,外伤导致。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伴高热,寒战。

慢性骨髓炎在急性期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演变而成。

1.2 症状:感染局限于骨内时,患区剧痛,肢体不敢活动,局部皮温增高。

如骨膜下脓肿形成后红肿热痛明显,压痛明显。

如脓肿穿破皮肤,体温可逐渐下降,局部形成窦道,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1.3 心理社会反应: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预后,采取的手术等方案及术后康复的了解认知及心理承受能力程度,了解患者对手术及其术后并发症,自我形象紊乱等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对治疗的经济承受能力。

1.4同骨科护理观察要点。

2.护理问题2.1体温过高2.2疼痛2.3焦虑疲乏、恐惧2.4皮肤完整性受损2.5躯体移动障碍2.6潜在并发症3.护理措施3.1术前护理3.1.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适当限制患肢活动,搬动时注意平托患肢,置患肢于功能位,可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预防患肢发生病理性骨折。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水量2500ml--3000ml为宜,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

加强窦道形成的局部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3.1.2 对症处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疼痛,肿胀,邻近关节有无红、肿、热、痛或积液出现。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控制感染,抗生素现配现用,以防降低疗效,按计划滴入,保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

改善疼痛,多于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给予患肢制动,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疼痛,搬动时动作轻柔,减少物理刺激,预防病理性骨折,遵医嘱给予止痛。

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每1~2h更换体位一次,保持肢体功能位。

2.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有无感觉平面上升、呼吸肌瘫痪等症状。

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协助抢救。

4.饮食护理:选择软饭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根据患者需要供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5.基础护理:依据患者需求及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安全护理:根据病情做好跌倒/坠床、压疮的评估及防范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7.管路护理:保持各种导管通畅,无受压、扭曲、脱落。

8.康复护理:感觉训练:可用砂纸、丝绸刺激触觉;温水刺激温度觉;针尖刺激痛觉。

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主动/被动运动。

9.心理护理:应及时给予解释、宽慰,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病情缓解。

【健康教育】
1.告知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2.指导患者多吃酸性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食胀气食物。

3.告知患者及家属膀胱充盈及尿路感染的表现,鼓励每天饮水2500~3000mL,保持会阴部清洁。

4.出院指导:
1)继续坚持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

2)继续遵医嘱服药。

3)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及家属若患者出现肢体麻木、乏力、四肢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卫生资格《初级护师》冲刺复习讲义-髓炎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卫生资格《初级护师》冲刺复习讲义-髓炎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髓炎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化脓性细菌感染后引起骨髓、皮质(骨和骨膜)的炎症,称为化脓性骨髓炎。

一般又分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小儿多发)和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起病急,且有明显的发热、脉快、口干等中毒症状。

当患儿的肢体屈曲、拒按和局部有深压痛时,就应高度警惕该病的可能性。

起病后应将患肢固定在功能位置,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并防止畸形。

必须接受联合、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如果用药3日后体温不下降、症状不减轻,应要求医生调换抗生素。

如仍不能控制感染,应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

对慢性骨髓炎病人则必须消除其顾虑接受摘除死骨等手术治疗。

据报道骨病宁膏对慢性骨髓炎有较好疗效,可以试用。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预后(即病情的发展趋势)有决定性意义。

x 光摄片有确诊价值,但起病2周内往往多无变化,故需2周后再去医院摄片。

痴呆患者用药安全
痴呆患者用药安全护理:
(1)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

(2)痴呆老年人常常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者幻觉、多疑,认为给的是毒药,他们常常拒绝服药,需要耐心解释。

(3)吞咽困难的患者不易吞服药片,要碾碎后溶于水中服用,昏迷和不能吞咽的患者鼻饲药物。

(4)痴呆老人服药后常常不能述说不适,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患者有何不良反应。

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患者,要管理好药品,放到患者拿不到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骨髓炎的护理
来源:文都图书
骨髓炎的症状及其护理方法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察的重要考点,学姐搜集整理了一下之前备考时关于骨髓炎护理的笔记,其基本知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1)急性骨髓炎症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2)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改善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4)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

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找医生及时处理。

伤口分泌物过多,脓血透过石膏,使石膏软化破坏等,应及时更换石膏或开窗更换敷料。

(5)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

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
充他引流。

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上面讲述的骨髓炎的症状及其护理原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察的重要考点。

三月份近了,五月还会远吗?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剩余时间,找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认真研究历年真题,总结归纳,加强练习,成功始于脚下,行动吧,最后建议考生参阅一下张素娟的护士执业资格三本书《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练880题》、《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速记宝典》对你的帮助将会是极大的,加油吧,祝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