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

合集下载

说明文可分为

说明文可分为

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为两大类: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

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2、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外,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动形象。

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四.课内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方法。

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五.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

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

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

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1。

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2.概括方法: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注意: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七.理清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

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

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注意: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决定的。

同一篇文章整体、部分可有几种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八.划分段落层次:1.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

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2.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三篇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三篇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三篇篇一: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

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2023年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说明文: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

2023年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说明文: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

2023年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说明文: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梳理一、基本概念(一)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主要分两类:1.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

这类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这类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

如《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揭开害羞之谜》等。

(二)说明内容1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

有形状、性质、功用等多方面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有外部显露的,也有内部蕴含的。

2二、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概述1.以填空题或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2.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筛选、整合。

3.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

4.以表格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根据说明内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解题思路题型如何把握说明对象?①从标题入手,许多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如果标题中不包含说明对象,也可在文中寻找常出现的名词性词语。

②抓关键句。

说明文开头常会引出或提出说明对象,结尾常会对本文说明内容作总结,圈划这些关键句,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说明对象及相关特征。

③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有时并无标题,中心句也不明显,那就得认真阅读文章(语段),逐段(逐句)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题型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①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②阅读全文,借助“中心句”把握每段的大意。

③梳理文章思路结构。

④归纳、总结出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和“局部特征”,或全文围绕说明的事理。

题型如何把握这类选择题?①准确找到四个选项所对应的文本区域。

②认真比对选项的表述和文本表述的差异(如放大概念,缩小概念,混淆概念,也有一些选项无法找到明显的文本语句与之比对,需要在准确把握文本意思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题型如何回答题型(1)这类试题通常会以如下形式进行考查:A.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知识

2012西城二模说明文
绿色建筑的特点:节约资源且 具备可持续性、回归自然 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判断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建筑是
不是绿色建筑,并结合材料内容具体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一】 建筑材料使用由当地的秸秆合成的砖,硬度强,对人体无害, 可以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负担。夏天,通过雨水回收 系统,用储存的雨水来浇灌花木。冬天,使用手机智能开关 来控制供热,离家的时候,把供热开关关掉,回家前半小时, 用手机启动供热,能省1/3的能源。 【材料二】 摩天大楼采用高价全玻璃墙,透光性好,室内温度较高,所 有房间即使在春秋季节也要开空调降温。楼前铺设了大面积 绿色草坪,建造了大型喷水池,景观优美,每天用自来水灌 溉草坪,维持喷水池运转。长期下来,物业不得不为高额的 水费买单,以致影响大楼及附属设施的正常使用。
2013年昌平期末“影壁” 18.从全文看,说一说文章②③两段不 能互换位置的理由。(2分) 其一、第②段内容与第①段中影壁出现早 和式样多的特点相对应,而第③段的内容 与第①段影壁成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这 个内容相对应。其二、第③段又与后面的 ④⑤两段联系紧密,④⑤两段对影壁固化 为传统建筑重要构件的原因进行了具体说 明。因此②③两段不能互换位置。
2013年西城二模第一段内容概括:
①近年来我国摩天大楼发展的现状和原因 ②摩天大楼存在的安全隐患
③引出下文对防风问题的说明
又如:
2012年朝阳一模答案:速度、危害
1、概括内容常用词有:特征、位置、 历史;规模、作用、影响、危害、结果; 现状、步骤、发展、趋势、变化;方法、 过程;评价、总结、赞美…… 2、注意说明对象+角度(特征)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蛛丝的神奇(概括本段 内容,有时候有两个以上的内容,如2013 年海淀一模、西城二模——课件第13页) ②引出下文对蛛丝奥秘的说明。(引出下 文的内容概括) 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作 用套语,有时作为采分点)

事理说明文的范文事理说明文范文例文初中(优秀10篇)

事理说明文的范文事理说明文范文例文初中(优秀10篇)

事理说明文的范文事理说明文范文例文初中(优秀10篇)有关事理说明文的篇一说明对象包括事物和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看题目,不少题目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2、抓总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说明方法的考查一般就是句、段、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判定。

这可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作出判断,同时要注意前后提示语,如举例子常用“例如”“比如”等词,打比方常用“好似”“好像”等词。

需要指出的是,每篇说明文,或每一段文字都不会只单纯地使用一种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中心句是在说明文文段中起着揭示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

它在文段中出现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出现在段首,二是出现在段中,三是出现在段尾。

了解这种规律,对于准确判断中心句就不会有困难了。

有中心句,就必须有对其作用具体说明的支撑句。

这种支撑句,往往采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解说。

它与中心句的关系是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

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主要从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方面去拟题。

答题时一般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二是词语或句子所涉及的`方面在说明语言上总的作用。

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或句子,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准确(如用了一些推测的语法、约数、概数等),实际上正是语言准确、严密的体现。

①说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多少有些保守:实际上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

②自达尔文写出《进化论》以来,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生命起源于富有营养的水。

“进化”是一个必须从水底开始的过程,因为早期的地球没有保护性的臭氧层,水为生命提供了免受紫外线辐射的重要保护。

③水不仅是创造生命的液体,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

⑤水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沸腾的温度取决于气压。

海拔越高,水的沸点越低。

说明文体知识点

说明文体知识点
⑴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
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 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⑵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如《大自然的语言》、《云南松怕冷的秘密》、《细菌与安全》
四、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风格,说明文可分为: ⑴平实说明文 (语言朴实)
地说明了
形象化地描摹事物,具体、生动说 明了....事物....特征。
事物的 特征。
九、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被介绍(说明)的事物
十、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对象特征(根据内容全面概括)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
①看题目(不少事物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②抓段首的总括句,结尾的总结句,每段的中心句,过渡句(好多说明 文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顺序常用时间名词,多是说明 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②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依次进行说明。(从从外到 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到近……)(如《故宫博物院》)
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 排说明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从现象到本质、从主 到次、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如《苏州园林》)
(相当于先分段、概括段意之后用“首先”“接 着”“然后”“最后”之类的词语连接起来。)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说明文阅读01:了解说明对象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说明文阅读01:了解说明对象

01 了解说明对象【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二、答题方法。

1.明确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以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解答即可,注意开头和结尾的总括句或总结句。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软硬、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

找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方法有:①看题目。

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

②从分析材料入手,抓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

这些句子大都放在题目、篇首或段首。

③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通过研读文章,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

三、答题举例。

1.茅以升《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说明对象是文章的题目——中国石拱桥。

它具有的特征是:形状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及物候现象”“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观测的意义”。

这篇文章是事理说明文,不存在对象的特征,只是说明了某一事理。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屋檐上的神兽风中的思绪①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代建筑的屋檐上立着一排形状各异的小兽,它们被称为脊兽。

这些脊兽总是蹲在翘起的檐角上,向着天空的方向。

它们还有一个很形象的别称:走投无路。

因为已经驻扎在檐角的最前端,再走一步,就会掉下屋顶。

②唐宋时期屋檐上的脊兽仅有一枚兽头,到了清代形成了骑凤仙人在前的“脊兽队列”。

中国屋脊上的神兽,除了实用功能以外,还多了装饰与标示等级的作用:以故宫的脊兽为例,清朝时期,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用九个脊兽;皇后寝宫坤宁宫用七个脊兽;妃嫔的东西六宫用五个脊兽;某些配殿则用三个,甚至一个脊兽。

说明文阅读专题一——说明对象及特点

说明文阅读专题一——说明对象及特点

说明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对象与特征【考情梳理】【考点精讲】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题型一: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内容【设问形式】①概括文章围绕××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某事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③说明对象为什么具有××特征,请说明原理。

④概括某段段意。

(1)抓位置根据位置可以快速找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具体位置:题目、开头段、段首句、结尾段。

(2)巧概括概括说明内容或原理,往往需要划分相关段落层次,然后依次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层意,最后将层意综合,概括出说明内容或原理。

【注意事项】可以根据分值判断概括答案要点的数量。

题型二:分析标题作用或妙处【设问形式】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本文标题有什么好处?【解题思路】题型三:给文章拟写标题【设问形式】①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②拟写小标题。

③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拟标题或为某段补写中心句。

【典例展播】(2019年·黑龙江绥化)阅读《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回答20-23题。

(8分)①年底的网络售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橙子;鱿鱼、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有一些确实难以分辨。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②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

③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

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这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

这种测试目前主要分四类:④图形验证码:又叫主流验证码,开始只提供静态的图片,比较容易被某些软件识别;后来变成动态的验证码图片,使得识别器不容易讲识哪一个图层才是真正的验证码图片。

这种验证码的防垃圾注入几乎..可以达到100%,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同时它的动画效果可以多达百种,所以还可以增强网站页面的美观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两种事物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可列确数或约数)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说明文阅读(二):说明对象概括法一、直击考点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

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说明对象概括法(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2.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

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

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

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

例外:《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注: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

【例1】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

【例2】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例3】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例1】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一 1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例2】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分析】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三、真题解析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

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

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

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

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

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

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第①段从____________、行政区域、___________、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析】第1题考查把握“西部概念”的四个特征,根据题目干中提示并结合第一段内容可推断,答案为:地理位置、土地面积。

第2题考查对第二段内容的感知,以及所举事例说明的事理。

从第三段过渡句,可推知“脚步”是指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后半题答案为本段的中心句: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第3题考查从整体上把握事把握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根据第三段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可简要概括为:历史悠久和资源丰富。

四、本讲知识点总结说明对象概括法(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1.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2.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标题着眼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五、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助教师父亲的话不错,先生的不高兴,果然是病了的缘故。

这三天来,先生告假,另外有一位助教师来代课。

那是一个没有胡须的像孩子似的先生。

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可耻的事:这位助教师,无论学生怎样说他,他总不动怒,只说;“诸位!清规矩些!”前两日,教室中已扰乱不堪,今天竟弄得无可收拾了。

那真是稀有的骚扰。

先生的话声全然听不清了,无论怎样晓谕,怎样劝诱,学生都当做耳边风一样。

校长先生曾到门口来探看过两次,校长一转背,骚扰就依然如故。

助教师一个一个地去禁止他们,或是捉住他的手,或是拉了去叫他立壁角。

可是仍旧无效。

助教师没了法,很和气地和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这样?难道一定要我责罚你们吗?”说了又以拳敲桌,用了愤怒而兼悲哀的声音叫:“静些!静些!”可是他们仍是不听,骚扰如故。

勿兰谛向先生投掷纸团,有的吹着口笛,有的彼此以头相抵赌力,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了。

这时来了一个校工,说:“先生,校长先生有事请你。

”先生现出很失望的样子,立起身匆忙就去。

于是骚扰愈加厉害了。

卡隆忽然站起来,他震动着头,捏紧了拳,怒不可遏地叫说:“停止!你们这些不是人的东西!因为先生好说话一点,你们就轻侮他起来。

倘然先生一用脱力,你们就要像狗一样地伏倒在地上哩!卑怯的东西!如果有人再敢嘲弄先生,我要打掉他的牙齿!就是他父母看见,我也不管!”大家不响了。

这时卡隆的样子真是庄严:堂堂的立着,眼中几乎要怒出火来,好像是一匹发威的小狮子。

他从最坏的人起,一一用眼去盯视,大家都不敢仰起头来。

等助教师红了眼进来的时候,差不多肃静得连呼吸的声音都听不出了。

助教师见这模样,大出意外,只是呆呆地立住。

后来看见卡隆怒气冲冲地站在那里,就猜到了八九分,干是用了对兄弟说话时的那种充满了情爱的声气说:“卡隆!谢谢你!”3课后作业①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