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

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伊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

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袒露出了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他开始了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的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概括内容】请你关注文中的人物和主要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内容】华罗庚为什么写信告诉留学生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A.美国虽然繁华,但住久了就会不习惯。

B.他认为留学生们应当回国报效祖国。

C.美国虽然舒适,但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

D.美国虽然繁华,但不如自己的家乡。

3【理解句子】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数学是属于世界的,但是数学家对自己的祖国有深厚的感情B.数学的发展是由许许多多不同国度的数学家一起创造的C.数学是为全世界服务的,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只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4【评价人物】华罗庚的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远远看去,黄河远上天际,一座孤城耸立在万仞高山脚下。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屡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局部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

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屡次说的,“参加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完毕了,但该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

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

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那么。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

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

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

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

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那里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

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信的大意是___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___(2)文中“明星”指的是________,“微尘”指的是________。

(3)陈景润给华罗庚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____。

(4)陈景润在信中写了三层意思,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本文赞扬了华罗庚的哪些品质?【答案】(1):;《;》,;。

;,;,;,;。

(2)华罗庚;计算错误(3)著名的数学家;普通中学青年教师(4)《堆垒素数论》这本书写得很好;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希望能更正(5)谦虚、真诚、实事求是。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理解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理解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理解答案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

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加入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该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

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

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

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

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

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

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

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

阅读短文《名人读书》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阅读短文《名人读书》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阅读短文《名人读书》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名人读书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

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闻一多醉书中”的“醉”字,你是怎样理解的?()A一读书就昏昏欲睡B一看到书就头昏脑胀C一看书就沉迷其中D一看书就让人找不到2对华罗庚猜书的好处,概括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节省很多时间B培养思维能力C提高读书效率D形成懒散习惯3侯宝林为什么要抄书?()A因为他向来勤奋好学B因为他的艺术水平高C因为买不到所要的书D因为他的时间很宽裕4从侯宝林抄书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A要学语言只有读书B不怕困难坚持到底C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明代笑话十分引人5“张广厚吃书”的“吃”字怎样理解才正确?()A在书本上留下嘿嘿的痕迹B用手指舔着唾沫翻书看C反复阅读深入琢磨细细咀嚼D慢慢阅读不急不躁6从高尔基“救书”的举动中你看出什么?()A他的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B书在他的心目中最珍贵C他家里也没有其他可救的人D他在慌乱中随手抓住什么就跑7《名人读书的故事》中的“名人”的共同点是什么?8对文章最后高尔基说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1C 2D 3C 4B 5C 6B 7都爱书,也都爱读书,在他们的心目中书是最重要的。

《华罗庚》课后练习1

《华罗庚》课后练习1

《华罗庚》阶梯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含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戎马倥偬(cōng)B.怠(dài)慢吴筱(xiǎo)元蜚(fēi)声呱呱(gū)坠地C.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金瓯(ōu)聊以慰藉(jiè)D.追溯(sù)置若罔(wǎng)闻商榷(qùe)汪洋咨(zī)肆2.下面语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华罗庚对华林问题和哥德巴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

B.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研究所不断涌现出出类拔粹的人才。

C.每逢遇到待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D.三十多年之后,他已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这本书的菲页他写过一首诗3.下面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A.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B.一大批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深感“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掀起了返城的浪潮。

C.因违法施工被杨广信副市长责令立即停工的亨泰·锦绣园项目对禁令置若罔闻....,工地内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D.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天欧盟的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罗庚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他14岁就失学了,但是什么也没能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

早晨,他早早起来研究数学,晚上很晚才睡,翻看那几本珍贵的数学书。

他经常一面帮父亲在小杂货店干活、记账,一面研究数学。

有时他钻得太入迷了,就把算题的结果当做客人应付的货款写在账单上,往往使客人大吃一惊。

因为经常发生这样莫名其妙的事,父亲气极了,要把华罗庚读的数学书烧掉。

华罗庚死死抱住书不放,一副誓与书本共存亡的架势。

年少的华罗庚就是凭着这样的执著,在数学研究的坎坷道路上不断攀登。

1.我能按要求完成填空。

(1)“誓”的音序是_____________,查字典时部首是______________,除去部首还剩
__________画。

(2)“特别”有两个意思:①表示程度深;②表示与众不同。

“华罗庚小时候家里特别穷”这句话中,“特别”的意思是();“他的这种做法很特别”一句中“特别”的意思是()。

2.我能根据短文的意思,为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A.华罗庚的故事
B.少年华罗庚
C.“小数学迷”华罗庚
3.华罗庚热爱数学表现在那些方面?
解析:
短文从三个事例来表现华罗庚热爱数学。

答案:
1.(1) S言7 (2) ①②
2. C
3.(1)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翻看数学书;(2)在看店帮忙时还研究数学,因为太入迷还经常出错;(3)父亲要烧数学书时拼命保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 灯光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 灯光类文阅读(含答案)

8 灯光1.课外阅读一双黑布鞋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

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

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

他是爬着回来的。

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

“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

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

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

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

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

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

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

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

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

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思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

不认识“庚”,可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 ;
会读“意”,不知文中加点词“大意”中“意”的确切意思,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

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意思;②心愿,愿望;③意料,料想。

“大意”的“意”应取第_______种解释。

3.填空。

(1)陈景润写信时,华罗庚是一位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明珠”指_______,“一粒微尘”指_______。

4.陈景润的信写了哪三层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2.部首广 5画音序 Y yi ①
3.(1)数学家中学教师
(2)《傩叠素数论》一个算错的问题
4.(1)觉得《堆叠素数论》得很好。

(2)发现一个问题计算错了。

(3)希望能更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