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杂种优势: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2、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

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4、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杂种优势利用中,选育杂交种的基本程序是(选育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制种)。

3、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随机性)、(平行性)和(重演性)等特征。

4、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多倍体的类型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质量性状的是()A 株高B 产量C 花色D 千粒重答案:C2、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A F1 代B F2 代C F3 代D 以后各代答案:A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A 细线期B 偶线期C 粗线期D 双线期答案:B4、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创造新的变异()A 杂交B 诱变C 选择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A 质粒B 噬菌体C 病毒D 线粒体答案:D四、简答题1、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后代会产生遗传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时,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使得杂种后代的性状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从而有可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第二章 通径系数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求X 与Z 的相关。

解:Z125.0)2/1()2/1(44)(=+=XZ R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1、解释下列名词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生物育种专题复习

生物育种专题复习

生物育种专题复习
1. 遗传育种:遗传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原理来改良动植物的一种育种方法。

它是一种精确的育种方法,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细胞的遗传特性,有效地改善物种的性状,达到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2. 育种目标:育种的目标是通过改变物种的遗传特性来改善物种的性状,以达到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3. 育种方法:育种方法主要有自然选择法、人工选择法、种群育种法、联合育种法、杂交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等。

4.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变物种性状的育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添加、删除或改变特定基因的方式来改变物种的性状,从而达到育种目标。

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有一个染色较浅的区域2.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着丝粒的位置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每对同源染色体开始互相靠拢,两两并列在一起,在各对应位点上准确地配对。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5.杂种:杂交所得到的后代。

6.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植物进行交配。

7.测交(回交):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

8.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

9.限性遗传:某些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的表现。

10.染色体畸变:P14711.缺失:一个正常染色体上某区段的丢失。

12.重复:一个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一区段。

13.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

14.品种: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

15.引种: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

16.风土驯化:家畜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7.世代间隔:对个体来说是指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18.品质选配(选型交配):按个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现,即考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进行选配。

19.亲缘选配:考虑交配双方有无亲缘关系。

20.引入杂交(导入杂交):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引入品种来改良其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21.改良杂交(改造性杂交):利用某一优良品种彻底改造另一品种生产性能的方向和水平的杂交方法。

2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间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

23.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他各种群杂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24.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

思考题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从遗传角度看,这两种分裂个有什么意义?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后于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方面相同,而减数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具有影响多种性状作用的现象。

(遗传学p123)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均值的现象。

(育种学p255)3、近交:在畜牧学中,将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的选配方式叫近交。

(育种学p214)4、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上一代到下一代多经过的平均年限)。

(育种学p134)5、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后裔测定。

(育种学p150)6、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所决定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化且只能用度量衡测定的性状。

(遗传学p175)7、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p121)8、保种:就是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

其实质就是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尽量得到全面的保存,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育种学p314)9、伴性遗传:某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的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p134)10、杂合子: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学p113)11、选配: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叫选配。

(育种学p206)12、隐性: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却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叫隐性。

(遗传学p111)13、个体测定:利用个体自身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个体测定。

(育种学p149)14、选择差: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育种学p123)15、平均日增重: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叫平均日增重。

(育种学p90)16、同胞测定: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同胞测定。

(育种学p150)17、克隆动物: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叫克隆动物。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和家畜品质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遗传育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选择、杂交、转基因等方法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等方面对遗传育种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遗传育种学的定义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动植物的优良性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以遗传学为基础,结合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提高动植物的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性状,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2.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指供遗传改良使用的农作物品种、种群和野生近缘种的总称。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包括不同的品种、种系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遗传改良提供了大量的遗传资源。

3. 遗传育种的目标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利用基因的遗传变异,从而提高动植物的遗传性状。

选择是指在种质资源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种群,通过人为的选择和培育,逐步提高种群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是指将父本和母本中的不同基因型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二、遗传变异1. 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在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自然界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动植物的基因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包括单体型变异、种间变异和种群变异。

2. 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变异、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基因的突变、重组和分离等原因,使得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人工诱变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诱发基因的突变或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家畜遗传育种学》复习提纲

《家畜遗传育种学》复习提纲

《家畜遗传育种学》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20分)1、发情2、生殖激素3、激素4、杂种优势5、选种6、数量性状8、杂交9、发情鉴定10、质量性状二、选择题(20分)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B.XY型C.ZW型 D.ZO型 E.XX型2、性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D.芽裂E. 都不对3、家禽中雌性是()A.XYB.XOC.ZW D .XX E.ZZ4、以下哪一个不是细胞膜的作用()A. 保护细胞B. 传递刺激C. 提供能量D. 物质交换5、睾丸的主要机能是()A、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B、具有吸收睾丸液C、有利于精子成熟D、为精子提供营养成份6、卵巢的主要机能是()A、为早期胚胎提供营养B、调节卵巢的机能,导致发情C、贮存、筛选和运送卵子D、卵泡发育和排卵以及分泌雄激素和孕酮7、促进母畜的发情行为,第二性征和雌性动物的乳腺发育,刺激生殖器官发育的生殖激素是()A、孕激素B、雄激素C、雌雄素D、松驰素8、遗传物质主要载体是()A.DNAB.蛋白质C.染色体D.RNA9、以下哪个不是有丝分裂的特点()A、产生两个配子B、分裂一次C、分裂二次D、染色体数目不变10、影响家畜繁殖力最主要因素是()A、遗传B、环境C、营养D、管理11、基因型为AaBb可产生4种配子,下列哪个不是它产生的()A. ABB. AbC. BbD. ab12、各种两性动物中,雌雄比例接近()A.1:1B.1:2C.1:3D.2:113、在减数分裂过程()A.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B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二次C.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D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二次E. 都不对14、遗传物质存在于()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E. 都不对15、哺乳动物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表示方式为()A、XYB、XXC、ZWD、XO三、填空题(20分)1、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育种学概述遗传育种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方法应用于育种改良的学科,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遗传原理和方法,通过不同遗传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再生和遗传育种、种子繁殖等措施,改良和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从而提高生物体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定律、独立组合定律,这三个定律构成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 隐性和显性基因: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有些基因会显现出来,而有些则处于隐性状态。

这种显性和隐性的表现形式是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

通过这些基因的遗传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表现型。

3. 杂合和纯合:在杂交和自交过程中,基因型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杂合就是指由不同的两个纯合子交配,而纯合则是指由同一纯合子自交的过程。

4. 杂交优势和劣势:在杂交后代中,因为来自不同亲本的基因组合,有些会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性状,称为杂交优势,而有些则会表现出比亲本差的性状,称为杂交劣势。

5. 连锁和不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会相互连锁,而有些则是相对独立的。

通过对连锁基因的遗传,可以推测出染色体的连锁关系。

三、遗传改良1. 选择育种:通过对种群中个体的选择,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推进种群中优良性状的积累和传递,达到改良种群性状的目的。

2. 杂交育种: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常用的杂交育种包括杂交猪、杂交鸡、杂交犬等。

3. 突变育种:通过人为诱发或发现天然突变,改变物种的性状,从而获得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突变育种被广泛用于提高生育率、改良产奶量、改良外貌等方面。

4. 组织培养育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细胞,再通过诱导多能细胞分化形成无性系再生植株,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植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形态突变型指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那些突变型。

2.条件致死突变型这类突变型的个体只是在特定条件,即限定条件下表达突变性状或致死效应,而在许可条件下的表型是正常的。

3.半致死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称为半致死突变型。

4.营养缺陷突变型是指某种微生物经基因突变而引起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合成能力丧失的突变型,它们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4.抗性突变型是指一类能抵抗有害理化因素的突变型,细胞或个体能在某种抑制生长的因素(如抗生素或代谢活性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存在时继续生长与繁殖。

5.抗原突变型是指细胞成分,特别是细胞表面成分如细胞壁、荚膜、鞭毛的细致变异而引起抗原性变化的突变型。

6.自发突变是指某种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7.诱发突变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错误,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25.诱发因素或诱变剂凡能显著提高突变率的因素都称诱发因素或诱变剂。

26.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指由于代谢障碍而成为必须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27.温度敏感突变株指可在某一温度下生长而在另一温度下不能生长的突变株。

28.抗性突变株指对某种药物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突变株。

29.正向突变改变了野生型性状的突变。

30.回复突变突变体发生二次突变,并恢复了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状。

31.抑制突变绝大多数回复突变不是原位回复突变,而是抑制突变,即原来位点的突变依然存在,而它的表型效应被基因组中第二位点的突变所抑制。

32基因内抑制突变发生在正向突变的基因之中。

如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

33.基因间抑制突变发生在其它基因之中,产生所谓抑制基因的突变。

34.突变热点突变位点在基因内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许多位点上没有突变型或突变型很少,而在某些位点上突变型很多,其突变率大大高于平均数。

这些位点就称为突变热点35.增变基因是指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整个基因组的突变率明显上升,因此把这些基因称为增变基因36.表型延迟突变所产生的新基因型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必须经两代以上的繁殖复制才能出现。

1.染色质许多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称为染色质2.类组蛋白原核细胞中含有一些DNA结合蛋白,他们与DNA结合后,帮助DNA进行高度折叠。

这些参与DNA折叠的蛋白质叫做类组蛋白3.微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育种的科学4.染色质纤丝在形成染色体的基础上,DNA进一步折叠成每圈6个核小体、直径为30nm的中空的螺旋管结构,为染色质纤丝5.核小体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所组成的颗粒,其核心颗粒是由4种组蛋白组成的8聚体和DNA组成。

6..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突然发生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7基因是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的DNA序列8.倒位指一个染色体的某一部分旋转180度后以颠倒的顺序出现在原来位置的现象。

9.染色体畸变发生在染色体水平的突变称为染色体畸变10.易位指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部分相连的现象11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水平的突变成为基因突变12.倒位指一个染色体的某一部分旋转180度后以颠倒的顺序出现在原来位置的现象。

13.缺失指在一条染色体上失去一个或多个基因的片段,这是造成畸变的缺失。

14重复指在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一段染色体片段,使同一染色体上某些基因重复出现的突变。

8.碱基置换在DNA复制时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代替称为碱基置换9.移码突变碱基对的增减则造成增减变异点以后全部密码及其编码的氨基酸,所以称为移码突变37.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的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38.自发突变是指某些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改变。

突变率非常低。

39诱发突变利用诱变因素提高突变率,使基因发生改变,称为诱发突变。

常用于微生物育种。

40.适应突变是指微生物细胞群体在非致死的选择条件下,延长培养时间时处在不分裂或缓慢分裂的状态下,细胞发生的一种自发突变。

41.基因重组(遗传重组)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的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遗传重组)42.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43. 转化子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

44. 转化因子起转化作用的供体细胞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

45. 感受态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46. 转染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的现象。

47普遍性转导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性转导。

48.完全普遍转导通过重组,供体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产生变异,形成稳定的转导子,这种转导称为完全普遍转导49.流产普遍转导在普遍性转导中,有时转导来的供体DNA不一定都能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产生稳定转导子,更多的则是转导来的供体染色体不能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也不能复制,但可以表达,这种转导称为流产转导。

50.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51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52 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原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

53.接合供体菌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相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54.接合子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

55.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56.有性杂交一般指性细胞间的结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57.体细胞交换在杂合的二倍体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可能发生部分基因的交换,产生各种重组杂合子,产生重组体的过程,称为体细胞交换。

58.单倍体化通过非分离性的连续分裂逐渐从二倍体核失去染色体,最后转变成单倍体,称为单倍体化。

59.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60.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

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61.富集培养富集培养是根据目的微生物的生理特点,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等,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给目的微生物创造一个最适的生长条件,而非目的微生物则不宜生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目的微生物在数量上点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

62.出发菌株用来育种处理的起始菌株63.杀菌率常用杀菌率表示诱变剂的剂量杀菌率=(m―n)/m ×100%m:未被处理菌体长出的菌落数n:被处理菌体长出的菌落数64.基本培养基营养贫乏,氮源由无机物组成,不含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碱基等有机物,只能维持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营养缺陷性菌株不能生长。

65.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一缺陷性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只能满足该缺陷型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

66.完全培养基营养丰富、全面,碳氮源都是一些有机物,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

67.营养缺陷性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

68.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细胞的互相联结、细胞核融合,随后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遗传性状会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现象,产生具有各种新性状的重组体,然后经分离和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生产菌株。

69.原始亲本用来进行杂交的两个野生型菌株叫做原始亲本。

70.直接亲本原始亲本经过诱变以后得到各种突变型菌株。

假设这种菌株是用来作为形成异核体的亲本,就叫直接亲本。

或具有遗传标记和亲和力而直接用于配对杂交的菌株。

71.异核体异核体即同一条菌丝或细胞中含有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核。

72.异核现象当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个细胞或两条菌丝相互联结时,导致在一个细胞或一条菌丝中并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遗传型的核。

这样的细胞或菌丝体叫做异核体,这种现象叫异核现象。

73.准性生殖准性生殖是指真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74.杂合双倍体异核体菌丝在繁殖过程中,偶而发生两种不同遗传型核的融合,形成杂合细胞核。

由于组成异核体的两个亲本细胞核各具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杂合核是双倍体.75.体细胞重组染色体交换和染色体单倍化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有人把它们总称为体细胞重组。

76.体细胞交换体细胞交换是指杂合二倍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交换现象。

77.体细胞分离是指在无性繁殖后的子代中,由于隐性基因同质状态的出现而表现出隐性性状的现象。

78.单倍化是指杂合二倍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借助整条染色体的随机交换而得到单倍重组体或单倍的亲本分离子。

79.分离子杂合二倍体经过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后产生的子细胞,成为分离子。

80.有性杂交一般指性细胞间的接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过程。

81.同核体同一菌丝中只有一种核。

82.菌种退化生产菌种或优良菌种由于传代或保藏之后,群体中的某些生理特性或形态特征减退或消失。

83.质粒是染色体外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多位分子量较小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少数为现状DNA分子。

84表型是基因型的具体表现,它能被观察或测量。

二.问答题1.DNA双螺旋对生命科学的贡献a、标志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b、探索生命奥秘的新成果大量涌现2.遗传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分别是?a.细胞遗传学时期b..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C.分子遗传学时期3生物进化的三大因素是?遗传、变异和选择4.微生物遗传育种的性质、任务性质: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