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粘蛋白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 mu is 膀 胱 癌 诊 断 、 疗 中 应 用 的 研 究 报 道 。 cn 在 治
基 因 家 族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是 其 多 态 性 ( oy r p lmo—
pi , hs m) 即中央 区外显 子 中含有 数 目不 等的连 续 重 复序 列 ( TRS 。 。研 究 证 明 mu is 因 多 态 VN ) c 基 n 性是 一种 典型 小卫 星序 列 的多 态性 : 由重复 单 位 即 数 目从 数 次 到 数 百 次 不 等 的 VNT S引起 。结 构 R
粘蛋 白( cn ) 位 于 上 皮性 细胞 表 面 的 一 mu is 是 类 糖蛋 白 , 不同 的上皮 性 肿瘤 中出 现不 同 的蛋 白 在 表 型和基 因 表达 . 有 多 种 生 物 学功 能 , 肿 瘤 的 具 在
2 ma is cn 的主 要 生化 特征 mu is cn 粘蛋 白是 大量 糖 基 化 的高分 子 量 的糖 蛋 白, 子量> 2 00 0 由多种 上 皮 细胞 产 生 。其 分 0 0 , 共 同结构 特征 : 主要 由核 心蛋 白 区的 多肽 链 和外 ① 周糖链 组 成 : 糖链 以 0 糖 苷键 与 核 心蛋 白区上 ②
心 蛋 白区 含 有 P TS区 , 富 古 T r S r 脯 氨 酸 即 h 、 e ( r) P o 三种 氨基 酸 , 三种 氨 基 酸 占肽 链 氨 基 酸 含 这
量 的 2 ~5 , 区域 含有许多 连续 重 复多肽链 0 5 该
膀胱癌实验诊断进展

膀胱癌实验诊断进展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之一,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仍是目前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技术,前者是有创检查且检查费用较高,后者的敏感性低。
因此,研究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膀胱癌无创诊断新技术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及其复发监测是迫切需要的,现已发现多种具有重要诊断作用的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其中部分已用于膀胱癌的筛查。
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膀胱癌实验诊断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
在欧洲其发病率约为1/万~3/万,在美国每年新增膀胱癌患者50 000多例,每年因该病引起死亡人数多达12500例:在我国膀胱癌也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老年人,但中年患者也占相当多的份额。
在国内外膀胱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较高与吸烟、环境污染、通讯、化学致癌物有关,其中吸烟和职业接触芳香胺是目前已知的两个主要的膀胱痛危险因素。
膀胱癌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80%以上为无浸润的浅表性癌,初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70%。
由此可见,膀胱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有利于其早期治疗,而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又有赖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另外,由于膀胱癌治疗后的复发率极高,其跟踪监测也迫切需要有效的、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
目前,临床上用于膀胱癌诊断手段主要有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被视为目前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它可提供直接视觉信息及肿瘤组织分期分级的依据,具有较高特异性。
但该检查耗时、费用较高、有时需要麻醉,对原位癌敏感性较差,且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道损伤、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此外,该检查侵入性大,给许多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带来痛苦和麻烦,也不能用于膀胱癌的筛查。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另一种目前用于诊断膀胱癌的常规方法,其优点是无创伤,特异性高、非侵入性,克服膀胱镜检查的缺点,但其检出率因受多因素的影响。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课题申报书一、课题背景和意义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它的高发率和复发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且其治疗效果有限。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难题,如高复发率、轻微效果以及有害的副作用等。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标志物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有望找到更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并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鉴于此,本课题旨在探索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膀胱癌的常见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情况,探究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 探索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发新的早期诊断方法。
3. 研究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机制,并分析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4. 验证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该课题的目标是:1. 筛选出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深入研究其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模型,并验证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3. 发现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样本收集与分析:收集大量膀胱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检测常见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情况。
2. 分子标志物筛选和验证:通过高通量技术如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筛选出可能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异常表达。
3. 多组学综合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筛选出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多组学综合分析,确定其与膀胱癌的关联性。
4. 靶向治疗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机制,探究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作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评估预后,因此膀胱癌肿瘤标志物一直是泌尿外科的研究热点。
笔者就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膀胱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一位,在美国的发病率为第5位,是人均治疗费用最高的肿瘤之一。
近十年间,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膀胱镜检是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侵人性检查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且费用较高;尿细胞学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易产生假阳性。
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有提高诊断准确性,协助疾病风险评估,监测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进展的潜力。
目前,BTA、NMP22、FDP等临床应用已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现将热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1.1 BTA(膀胱肿瘤抗原)膀胱肿瘤抗原又被称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可干扰补体途径,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肿瘤。
膀胱肿瘤与膀胱的基底膜相接触,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底蛋白与基底膜表面蛋白受体结合,进而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基底膜破坏,产生的基底膜碎片进入膀胱后聚集产生BTA。
BTA的常用检测方法为BTAStat和BTATrak。
一项针对BTA与膀胱肿瘤关系(大小、分期、分级、发病类型、生长方式)的分析发现,随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BTA检出水平升高,多发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发肿瘤,且初发肿瘤明显高于复发肿瘤。
有学者对3733例膀胱癌患者相关文献行Meta分析发现,BTAStat对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中等,还不能代替尿细胞学检查,也不能单独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为无创性膀胱癌诊断的可选方法之一。
BTA检测主要缺点是易随尿液状态的改变而出现假阳性,如浓缩尿、血尿、行侵人性检查及经BCG治疗后。
美国FDA已批准BT-ASrat、BTATrak应用于膀胱癌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但是目前BTA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膀胱镜检查。
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专 家 讲 座
・
膀 胱癌 尿 液肿瘤 标志物 的现状和研究进 展
吴亦 硕 姜吴文 丁强 2 0 0 0 4 0) ( 复旦 大 学附属华 山医院泌尿 外科 上海
摘 要 目前膀胱癌诊断和随访 主要依 靠尿 细胞 学检 查、影像 学和膀胱镜相结合的方法 ,但影像 学检查无法 明确诊 断 ,膀胱镜检 查属有创操作 ,尿脱落细胞 学检 查的灵敏度低 。近年来很 多尿 液 中膀胱肿瘤标 志物被 发现并应 用于临床 ,
KEY W ORDS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 u mo t r ma r k e r s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在世 界范 围 ,膀胱癌 的发病 以男性 为主 ,其发病率 居男性肿瘤发病率 的第 7位 , 死亡率居男性肿瘤 的第 9位 ,
也相 对较低 。因此 ,后来 出现 了第 二代膀 胱肿瘤抗 原检
测 试 验 ,包 括 B T A s t a t 和B T AT R A K,这 两 种 方 法 是
测方法 是众多研究者追求 的 目标 。一个好 的膀胱癌尿液肿 瘤标志物应 当具有高灵敏度 、高特异度 、相对经济 、可以
长期随访 的特点并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创伤 。 目前 ,已
i n f o r ma t i o n o f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t h r o u g h u r i n e . At p r e s e n t t h e r e a r e ma n y b l a d d e r t u mo r ma r k e r s f o u n d a n d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c l i n i c .
miRNAs及其靶基因在膀胱癌诊治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因膀胱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诊断和易转移、易复发的特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
目前学术界致力于开发膀胱癌的有效检测途径,但限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只能应用费用昂贵的膀胱镜检查和敏感性低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
临床诊断的局限性使许多患者在诊断出病症时癌细胞早已发生转移,因而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接受不到充分治疗。
当前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及相关分子共同参与所致,此过程涉及多种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1]。
因此,从分子水平上识别膀胱癌的病因和病程已成为当前膀胱癌临床治疗的关键。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小miRNAs及其靶基因在膀胱癌诊治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高小俊1,2,林芳1,2,杨沁之1,2,陈果3综述罗茂1,2审校1.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泸州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药物研究中心(泸州646000);3.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泸州646000)【摘要】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包括基因表达变异、蛋白降解和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
微小RNAs(miRNAs)是由19~24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型非编码调控RNA,识别靶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的互补靶位点,在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
大量涉及miRNAs的膀胱癌研究表明,miRNAs通过下游特定靶标的差异表达间接参与细胞过程,例如修饰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和分化。
因此,miRNAs可用作癌症表型的预后、治疗及发病前筛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本文综述了膀胱癌中miRNAs分子靶基因的研究进展,揭示了膀胱癌中miRNAs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探讨了检测体液中miRNAs诊断膀胱癌的可能性,为将miRNAs作为诊断与治疗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见解。
泌尿系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除了上述 3种 , 目前研究 较多 的尿路 上皮肿瘤 瘤 标 还 有 :纤 维 蛋 白原 降解 产 物 (D 1 F P 、端 粒 酶
fe mea1 T l rs、基 质铁 蛋 白酶 ( o MMP 、C F A 1 1 ) Y R 2— 、 人膀胱癌抗原 fB 1 U C、细胞角蛋 白 2 、S rin 0 uvv 、组 i 织多肽特异抗原 (P ) A H ae等。几乎所有瘤 T S、H — A s 标均能在尿中检测到。与尿细胞学 比较 的研究表 明 ,
影 响检测结果。
核 基 质 蛋 白 2 2
癌 ,在行 保存 器官手 术后 大 多数 病人 (0 8 %)将 复
发。因此 ,术后随访 ,并 及时发 现肿瘤复 发极为重
要。多年来应用 的主要 随访手段 有尿脱落 细胞学检
查结合膀胱镜检查 。膀 胱镜检查属 有创性检 查 ,对 病人造成痛苦并有 可能 造成感染 ;尿细胞 学检查敏 感性差 ,在膀胱 癌诊 断和 随访过 程 中易造成 遗漏 。
达或低表达f 低分泌或 释放 ) 的分子 , 即分子标 志物 或 生物标志物 , 主要用于肿瘤诊断 、 肿瘤预后判断 、 治疗 后随访、 化放疗敏感性判断等 。近年来 , 泌尿系肿瘤标 志物 的研究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为主 , 以下就膀胱癌 和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做 一介绍 。
白 (C Hr) h F p。在体外 细胞培养 中 ,多个膀胱癌 细胞 株分泌 h F r ,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和其他上皮细 C Hp
法 为定量 E IA检测法。研究认 为 N 2 LS MP 2对尿路上 皮 癌的特异性为 7 %,敏感性为 7 %。但 实际应用 3 1 中其特异性较文献 报道 的低 ,因为泌尿系结 石 、炎 症 、血尿等均可能造成假 阳性结果。
膀胱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胱癌 患者 生 存 率 高 于 非 突 变 者 。P a n d i t h等 的研
究表明, 在 非肌 层 浸 润 性 膀 胱 癌 中 , F GF R3突 变 与
细胞 增殖 标志 物 在 增 殖 的 细胞 中表 达 , 对 于 细
胞 的生长 趋势 有重 要 的监测 作用 。
基 因 产 物 在 细 胞 核 内 蓄 积 。 p 5 3基 因 突 变 后 细 胞 增殖 失控 , 对 判 断患者 的预 后起 着重要 作 用 , 可 作 为
不同, 个体 差 异 明显 , 所 以找 到 与膀 胱癌 进展 、 复发 、 转 移 相关 的分 子标 志物 显得 尤 为重要 。分子 标志 物 可对 肿瘤 的行 为学 ( 病 理分 期 、 组 织 学 分级 ) 进 行 分 层, 指 导 医生采 用合 理 的治疗 方 案 。 目前 , 已有一 批 存 在 于血 液 、 组 织 中 的膀 胱癌 分 子标 志物 被证 实 , 其 中有些 已被应 用于 临床 的预 后判 断 。本 文选 取 了近 几 年相 关 的研究 性 文 章 , 对 与 膀 胱 癌 的生 物 学 行 为
程, 同一类 型肿瘤 的 患者 , 内在 f a i n 及发 病 条件有 所
肿瘤 细胞 的增 长是 癌基 因 的促进 与抑 癌基 因 的 抑 制 相互作 用 的结果 。抑癌基 因保 护 细胞不 通过 各 种 途 径 向癌 转 化 。癌基 因通过 使 正常 基 因产 物过 表 达, 或 者表 达一 种功 能异 常 的蛋 白质 , 从 而使 抑癌 基 因通过 失活 机制 致癌 。 1 . p 5 3基 因 : p 5 3是 一 种 细 胞 周 期循 环 调 节 物 , 在 细胞 周期 的调 节 、 DNA 的损 伤及凋 亡通 路 中起着 重要 作用 。研 究表 明 , 突变的 p 5 3基 因在 癌症 的发 生 中有 着重要 作 用 , 且 对 膀 胱癌 根 治 术 后 患者 预后 评 估 的精 确 性 高 于 p R B 、 p 2 l 、 p 2 7基 因 ] 。在 超 过 5 0 %的膀胱 癌病 例 中有 p 5 3基 因 的 突 变 , 突变 p 5 3 基 因 的寿命 比野 生 型增 加 了一 半 , 使 突 变 后 表 达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癌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陈玲综述李旭审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西安市710061)
摘要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易复发, 如能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患者生存状况将会明显改善。
目前用于临床膀胱癌检测的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MP22、Survivin、HA- HAase、BTA, UBC、TLMA、CD44V6、L- selectin、MCM5、p27、MSI、FB/FDP、VEGF、BGA、integrin、centrosome 等。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膀胱癌, 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它们最有价值的潜在作用是监测膀胱癌复发和筛查有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的患者, 并且几种肿瘤标志物的合理联合应用将成为诊断膀胱癌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膀胱肿瘤肿瘤诊断肿瘤标记生物学
Advancements in Bladder Cancer Marker sCHEN Ling1, LI Xu2Corresponding author: LI Xu, E- mail: lixu56@1Onc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2Med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Bladder cancer is a common type of tumor in the urinary system. Its inc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it has a highrate of recurrence. I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can b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earliest stages, the survival rate canbe improved. Curre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mainly focused on NMP22, Survivin, HA- HAase, BTA, UBC, TLMA,CD44V6, L- selectin, MCM5, p27, MSI, FB/FDP, VEGF, BGA, Integrin, and centrosomes. These standard tumor markershav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for bladder cancer of different stages or types. These markers are helpful for monitoring bladdercancer recurrence and for screening patients with irritation symptoms of the bladder and haematuria. Combinations of some of these tumor markers are valu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Keywords Bladder cancer; Neoplasm; Diagnosis; Tumor marker; Biological
膀胱癌为我国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肿瘤标记物检测是无创性、易行性的检测膀胱癌的方法。
本文对目前正在或有可能用于临床上膀胱癌检测的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作一概述。
1 核基质蛋白2
2 ( nuclear matrix protein22,NMP22)
细胞核形态改变部分是由于核基质改变造成的。
膀胱癌细胞内的NMP22 至少比正常细胞高25倍, 而且这些物质在细胞凋亡时以19- 300KD 裂解片断或复合体的形式释放到尿液中。
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患者进行膀胱镜复查的同时进行NMP22 检测表明, 进行尿液NMP22 检测可预测膀胱癌的复发[1]。
2 Survivin
IAP (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基因—Survivin的表达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 仅在G2 /M 期表达。
Survivin 与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细胞耐药等有关[2] , 根本机制为Survivin可通过多种调控机制, 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家族因子活性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Smith 等[3]最先应用简单的一步法抗体反应的Bio- Dot 微滤过检测系统检测尿中存活素, 同时用RT- PCR 和Westernblot 验证, 结果44例膀胱肿瘤患者中存活素表达均阳性, 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为95%。
3 透明质酸与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 andHyaluronidase , HA- HAase )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透明质酸片段的分子量大小随肿瘤分级的变化而变化, 透明质酸片段越小, 肿瘤分级越高。
研究表明, 肿瘤细胞能激活基质成纤维细胞合成高水平透明质酸, 多数膀胱癌患者尿透明质酸水平在500ng/mg 尿蛋白以上。
不管肿瘤级别高低, 平均透明质酸水平都增高3~7 倍, 而透明质酸酶仅在较高级别膀胱癌才增高4~7 倍。
透明质酸试验对各级别膀胱肿瘤的敏感性相似。
提示其为检测低级别膀胱癌的一个可靠的非侵入性方法, 透明质酸酶试验则更多表明肿瘤为中度或高度恶性。
透明质酸对G1 级膀胱癌较敏感, 而透明质酸
酶对G2、G3 级肿瘤更敏感。
单独透明质酸试验和透明质酸酶试验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84%~92%。
二者联合试验敏感性更高, 且对各期膀胱癌有相同的敏感性。
用HA- HAase 监测膀胱癌复发的研究显示, 有40%~60%的阳性检出病例在3~6 个月后复发, 因此, 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HA- HAase 试验阳性可能是病情将复发的一个征兆。
4 膀胱肿瘤抗原( bladder tumour antigen, BT A)
BTA是膀胱肿瘤生长过程中释放进入膀胱中的复合物, 与肿瘤的阶段与分级有关。
改良BTA试验包括两种: 免疫印迹试验和BTA TRK 法, 可检测人补体因子H 相关蛋白, 在体内仅由人膀胱肿瘤细胞产生, 其结构和功能与人补体因子H 相似, 可干扰补体途径从而阻断宿主对外来或异常细胞的溶解, 使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形成生长优势。
5 人膀胱癌抗原(Human urinary bladder cancerantigen, UBC)
UBC 实质为膀胱肿瘤来源的细胞角蛋白片段8和18[4]。
细胞角蛋白(CKs) 是一类蛋白质的多基因家族, 在体内形成不溶于水的中间片段, 该片段具有上皮来源的细胞特异性。
从不同的上皮组织里, 存在20 种不同的CKs, 进一步可分为1 型(CK9- 20) 和2型(CK1- 8) 。
细胞角蛋白是上皮分化的标志, 而且通过一种特异的细胞角蛋白的表达, 可确定一种细胞类型。
在尿液中存在正常尿路上皮来源的和尿路上皮肿瘤来源的特异的细胞角蛋白片段, 因此可作为膀胱肿瘤的潜在瘤标。
Gacci 等[5]报道UBC 与膀胱癌的早期复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