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李建民教授中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患者 对激 素 治疗无 效或 抵抗 (SANS)。最 新 指南定 义 内 ,常先 困脾 ,而是 脾 阳不振 ,运 化无 权 ,水 湿停 聚 ,发
激 素抵 抗其 为糖 皮 质激 素 (泼 尼松 i mg·kg~ ·d~, 为尿 少 、水 肿 、腹 水 等 病 症 ,《素 问 ·六 元 正 纪 大 论 》 或 相应 剂 量 的其 他类 型 的糖 皮 质 激 素 )治疗 16周 无 说 ,“湿胜 则 濡 泄 ,甚 则 水 闭 腑 肿 ”。热 为 阳邪 ,易 夹 效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 的时间确 风 、夹湿侵袭人体 ,热邪与风 、湿交织在一起 ,犹如油
定 方 面 ,经 历 了一些 变 化 ,新 近 的指 南根 据 RCT 的研 究 结果 ,统 一 为 l6周 J。诊 断难 治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时 要 排 除感染 、依 从 性 差 、血 栓 形 成 等 影 响 临 床疗 效 的 因素 。
难 治 肾病综 合 征 西 医 多 在 应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的 基 础 上联 合 环磷 酰胺 、环 孢 素 A、他 克莫 司 、吗替 麦 考 酚 酯等 ,即使患者病情 能在临床上缓解 ,也 带来 了肝损 伤 、骨髓 抑 制 等严 重 的 不 良反 应 ,严 重 影 响 了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李 建 民教 授 多 年 来 一 直 致 力 于难 治性 肾 病 综合 征 的 中 医药 治 疗 研 究 ,从 本 病 的病 名 、病 因 病 机 、治疗 体会 的多方 面进 行 着 手 ,提 出了分 期 论 治 ,扶 助 正气 ,清 利湿 热 、活血 化瘀 及 综 合 指 导 的五 项 总则 。 为广大临床患者带去了福音 ,现将老师的经验总结梳 理 如下 。
以下几种 :对激素治疗有效但停药 2周后复发且反复 鼻 ,外 合 皮 毛 ,故 风 、寒 之 邪 来 犯 ,首 先 犯 肺 ,肺 失 宣
骆继杰教授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基础上同时补 阳。《 医宗金鉴》 ……意不在补火 , 云“ 而在微微 生 火 , 即生 肾气 也 ” 。难 治 性 肾 病综 合 征 患 者, 当出现腰 膝酸 软 , 头晕耳 鸣 , 疲乏 力 , 神 易外 感 , 口 干舌燥 , 或兼 有 面 目及下 肢轻 度 浮肿 等气 阴两 虚 之症 时, 皆可应用本方治疗 , 骆老临床使用该方疗效显著。
医 , 国老 中 医 药 专 家 学 术 经 验 传 承 高 级 师 带 徒 专 皮 1 , 全 0g 茯苓 1 , 0g 泽泻 1 , 由六 味地 黄汤 加益 母 5g 即
家。骆老从 医 5 0余年 , 学术造诣深厚 , 临床经验 丰 富, 擅治内科疑难杂病 , 尤其在治疗难治性 肾病综合 征方 面有显著 疗效 。 难 治性 肾病 综合征 是 指激 素抵 抗 、 素依 赖 或反 激 复发作 且不 能耐受激 素 的副作 用 , 而难 似 继续 用 药 的 原发性 肾病综 合征 。其成 因 主要 与 肾脏 病理 类 型 、 激 素使用与撤减不规范 、 感染 、 高凝状态与高脂 血症等 多方 面综 合 因素 相关 。难 治 性 肾病 综 合 征 在 临 床极 为常 见 , 由于 年龄 、 体 、 理 类 型 、 因 、 素 病 诱 病程 、 发 并 症 的不 同 , 因而 患者 的 临床 表 现 错 综 复杂 , 致病 程 导 迁延 , 肾病科 的难题 之 一 。骆 老认 为对 难 治性 肾病 是 综合征 的治疗 必需认 清 以下 几方面 。
2 紧 扣病机 。 注重加减
骆 老认为 “ 肾病 多虚证 ”故难 治 性 肾病综 合 征 的 ,
主要病机 是 本 虚标 实 , 虚 之 根 在 于 肾 虚 , 为 肾 的 本 因 《 素问 ・ 阴阳应 象 大 论 》 治病 必 求 于 本 ”这 是 日“ , 功能活动 的 核 心是 主 藏 精 , 只有 藏 精 正 常 , 气 充盈 中医治 疗学 的最 高 原则 。骆老 在 临 床 论 治 难治 性 肾 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验案1例

络达 阳 。处方 : 白芥 子 3 g 白术 1 g 茯苓 1 g 川 0, 5, 8, 芎 1 g 甘 草 6 , 夏 9 , 皮 6 , 柏 , 术 0, g半 g陈 g黄 苍 9, 枝 3 。 g桂 g
血 藤 各 1g 蝉 蜕 、 5, 防风 各 1 g 炙 麻 黄 8 生 甘 草 2, g,
5 。 煎服 , 1剂 。同时 予 雷公藤 多 苷 片 2片 , g 水 日 每
天3 ; 次 潘生 丁 1 0 , 天 3次 。 药 1 0 mg 每 服 4剂 , 浮肿
较 前减 轻 , 精神 转 佳 , 尿蛋 白仍 ( ) 原 方加 生 晒 但 卅 。
B 1/ 0 P 1 0 7 mmHg 。尿常 规 : 白( ) 2 h尿 蛋 白 蛋 卅 ,4
定量 4 8 。血 生 化 检 查 : 蛋 白 2 g L, 固 醇 .g 白 6/ 胆
服药 4剂后 , 寒肢 冷 明显好 转 , 畏 穿衣 同 常人 。
继 服 3 而愈 。 剂 嘱其 服 用参 苓 白术散 以善 其后 。 一 年 后 随访 , 康无 恙 。 健 讨 论 : 例 患者 形 体 一 般 , 苔 黄腻 , 沉 滑 , 本 舌 脉 乃 为湿 热阻遏 , 阳气 不得宣 达 所致 。故 笔者 重用 白 芥 子 、 夏 辛 温利 气 , 半 温运 皮 里 膜外 之痰 湿 ; 陈皮 、 川芎、 桂枝行 气 活血 通 阳 , 畅气血 ; 和 白术 、 茯苓 、 甘 草 健 脾 渗湿 , 以绝 痰 源 ; 柏 、 术 清热 燥 湿 , 热 黄 苍 湿 除 , 自通 , 通 阳伸 展 , 络 络 药证 合拍 , 痼疾 获 愈 。 例3 .患 者 , , 2岁 。2 0 年 8 6日就诊 。 女 4 04 月 患 者周 身冷 凉 , 四肢 尤甚 , 盛 夏 未 能减 去 厚 衣 已 逢 6 年余 。 多方 求 医诊 治 , 温 补壮 阳一类 方药 , 不 服 效 显 。查 形壮 体丰 , 冷肢 凉如 冰 , 怠懒 言 , 身 倦 食少 纳 呆 , 质淡红 , 白厚 腻 , 舌 苔 脉沉 滑 。 属痰 阻经 络 , 证 阳 气 被 遏 。治 宜 化痰 通 络 , 脾 达 阳 。处 方 : 运 白芥 子 3g 白术 1 g 茯 苓 1 g 川 芎 1 g 桂 枝 , 草 0, 5, 8, 0, 甘
中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述评

3 云南 省中 医医 院 .
云南
昆明
6 02 J 5 0 ]
[ 要] 近年 来 , 医治疗难 治性 肾病综合 征 , 摘 中 主要 立足 于脏 腑 阴阳气血 , 基本 上是辩 证施 治 、 方治 疗和 中 专
西 医结 合 治 疗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治 疗 . 累 了 大 量 的 经 验 , 得 了较 好 疗 效 积 取
湿浊 、 湿热瘀 血 、 等 , 疗 时 配 合 清 热 祛 湿 、 血祛 风 治 活 瘀、 祛风之 品。 张氏 对 本 病 水 肿分 为八 种 治法 。宣 肺 利水用 麻黄 连翘 赤小豆汤 合五 皮饮加减 。清热 利水 用 龙胆泻 肝汤 加减 。攻下逐 水用 疏凿饮子 加减 。行气 利水用 导 水茯苓 汤加减 。化瘀 利水用 桂枝茯 苓饮 合五 皮饮 加减 。健脾 利水用 防 已黄芪汤 合五皮饮 加减 。养 阴利 水用猪 苓 汤加 味 。温阳利 水用真 武汤加 味 。除此 外认 为还要 注意 控制 感染 、 凝 消 肿 和提 高 血 浆 白蛋 抗 白。师 氏0 总结 贺 志光 教授 治疗 本 病经 验 主要卷 第 2期
张宁教授从命门学说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名医经验荟萃·张宁教授从命门学说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杜 华① 张 宁①△ 闫 璞①①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 100700)△ 通讯作者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指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抵抗、不能耐受、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
因其病情复杂,常迁延难愈,可加快肾小球的损害,更易从微小病变转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乃至球性硬化,最终走向终末期肾病(ESRD)。
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重大意义,中医药在该领域可以发挥一定优势。
张宁教授从事肾病方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治疗RNS上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命门学说对RNS形成系统认识,尤其是在使用激素的不同阶段的有独到的诊疗体会,临床疗效明显,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命门火衰、真阴虚损是主要病机命门一词,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命门者,目也”,指我们的眼睛或睛明穴。
到了《难经》认为“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将命门视为独立脏腑,为命门学说的形成奠定基础。
后代医家多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
其中明·张景岳对命门学说有较大贡献《景岳全书》“坎卦内奇而外偶。
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
一以统两,两以包一。
是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将肾归属于命门,并认为命门内含元阴元阳“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内经》认为“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肿病关键在肾,肾调节水液失衡,聚水为肿。
而肾属命门,命门内含元阴元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若命门火衰,肾阳衰微,失于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而水肿;若真阴亏损,阳无以化,肾失滋养,关门不利则为水肿。
对于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素体真阳不足,或真阴虚损、生火无源,或因为激素“邪火”耗散真阴真阳,导致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液,尤其肾关不利,导致水肿。
周锦教授治疗慢性肾病血瘀证经验总结

2
病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其对慢性肾病的治疗有独到
周老受清代名医叶天士“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
见解。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肾病主要以激素和免疫抑
理论启发,在慢性肾病的辨治要点上提出,要抓住肾
制剂为主,病情多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周老认为,慢
[2]
病中的三个关键病理要素——“虚”
“瘀”
“湿”
。其中
性肾病的治疗在重视西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中医,应
“瘀”指血瘀证,其治疗也是肾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
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提高本病
个内容。根据古今对肾病血瘀证的认识,周老提出对
的整体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周老,现将周老对慢性肾
于肾病血瘀证的诊断,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来看
病血瘀证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内血栓样物质沉积,肾
水乃成”,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则言“血
小静脉血栓,以及毛细血管闭塞、瘀血,或胞外基质积
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唐容川《血证论》亦提出“瘀
聚,球囊粘连,瘢痕形成,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肾小
血化水,亦发水肿”。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肺脾肾
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纤维性新月体,球周纤维化等,
肉眼血尿,伴腰痛,前往当地医院查尿常规提示尿蛋
白(++),尿隐血(+++),尿红细胞 10~15 个/高倍视野,
住院予中西药治疗 1 个月余,疗效不明显,后前往上级
医院经肾穿刺确诊为 IgA 肾病(系膜增殖型),此后多
脉弦滑且数,且肾活检为 IgA 肾病(系膜增殖型),病理
多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系膜增生、硬化、粘连的受累
难治性肾病中医辨治的体会

f 1 e Mo a s R e s n M, o e . rmau e o ain f i r .e i 3 d r e - u h e J n sGSP e tr v ra al eF  ̄ - u
ln trl1 6 ;1 : 0 61 a d S ei 9 7 8 44 —4 .
内蒙古中医药
v ra al r . se ndGy e o ,1 6, 7: 0 65 ain fiu eOb tta n c l 98 6 6 4- 5.
『] 2 徐苓 , 赵衍, 葛秦生. 围绝经期的流行病 学调查. 生殖医学杂志,
1 9 , 1: 3 9 3 2 f1 2 .
16 1
卵巢 局部 还 存在 着 一个 多 因子 调节 系 统或 网络 , 以旁 分 泌 、 自分 泌形 式参 与调节 卵巢 周期 性 优势 卵泡 选 择 、 卵 、 激 素合 成等 , 排 性 并通 过对促 性腺 激素 受 体 的调控 , 响其 对 卵 巢 的作 用 。卵巢 功 影 能 的正常 发挥是 在各 个 系统 相互 协 调严 格 控制 下 的 , 这 一过 程 若 中的任 何 一个 环节 受 到破 坏 都 有可 能 造 成 卵巢 功 能 失调 甚 至 卵 巢早衰。 这引导我们思考仅为卵巢局部障碍而垂体以上水平反应 正常的P F O 。应 该说 ,O 是 研 究 卵巢 功 能局 部调 节 因子 的一 个 PF 极 好模 型 。 另一方 面 , 凋亡 与 卵巢 早衰 发病 机理 的关 系 , 极 细胞 是 值 得关注 的 问题 。 总之 , 巢早 衰 的病 因机 理复 杂 且仍 尚待研 究 。西 医对 此病 卵 的治疗 多采 用激 素替代 疗 法且 疗 效不 明显 , 用 大 。在对 卵巢 副作 早衰 机理 的不断 研究 中 , 虑 如何 发 挥 中 医药 以及 中 医养生 饮食 考 来 防治卵巢 早衰 , 我们 中 医学 者 值得 研究 的课 题 。 是
刘新主任医师治疗难治性肾病经验

肾病综合 征的高血 黏状态最为 突出 , 栓的形成 多 血
以血液黏滞度 的明显增高为前奏。临床 上多见肾病综 合征 患者并发静脉血栓 , 这与血液黏滞度增 高有关 。另外 , 强的 松 也可缩短凝血 时间 , 诱发高凝状 态 。肺脾气 虚之表现为 全 血黏度增 高, 主要是 由红细胞表面 电荷减少引起 ; 。 肝 肾阴
之感染的统一。如上焦湿 热者 , 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 、 急慢 性扁桃 体炎 、 咽炎 、 喉炎 以及 皮肤 炎、 、 、 疹 疮 斑等 , 药用黄 芩、 白鲜 皮、 羌活 、 半枝 莲、 公英 、 蒲 蚤休 、 孺莶草等 : 中焦湿 热者, 有急、 常 慢性 胃炎 、 腺炎 , 胰 药用黄连 、 海金 砂、 茯苓、 薏苡仁 、 苍术 、 兰 、 佩 车前 子、 冬瓜皮 等 ; 焦湿热 者 , 下 多有
,
四盆倔囡四
刘 田 刘 新z j, I
赔 瞻回 缉验
1 甘肃 中医学 院中西 医结合 系, 甘肃 兰州 7 0 0 ; 广东省 中医院珠海 医院 3 0 02 摘 要 刘新主任 医师认 为, 治性 。 为本虚标 实之证 , 难 肾病 难愈 者 , 在治疗 时首 当祛瘀 ; 于病情缠绵者 , 当 对 首
水液代谢紊 乱, 致水液潴 留, 而 即成 水湿之邪 , 复感外 邪入 里化热 , 或服激素 而致 阴虚 火旺, 或利尿伤 阴助 火, 皆可酿 致湿热 ; 另一方面 , 肾病 患者素体虚弱 , 热之邪亦可乘虚 湿 而入, 留为害 。 稽 总之湿热 内蕴是肾病病程迁延的重要影响 因素 , 染常是 肾病 综合征 易复发的原 因, 感 பைடு நூலகம்此 , 要提 高疗 效, 必须 防治感染 。治疗湿热是非常重要 的环节 , 但又十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瘀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2-12-12T13:35:39.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光超[导读] 中医学则认为瘀血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瘀论治本病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李光超(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经正规使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激素抵抗),或半年中复发2次或一年中复发3次以上(频繁复发),或足量激素可使病情缓解,一旦激素减量则复发(激素依赖)者[1];以水肿、蛋白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
该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激素使用耐药,且多数已加用免疫
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但疗效不佳,同时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治疗颇为棘手,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深入研究,证实静脉血栓为其“难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学则认为瘀血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瘀论治本病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肾病综合征与血瘀证的关系
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之“水肿”范畴,水肿与瘀血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曰:“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瘀结而肿也”。
《金匮要略》水气篇曰:“血不利则为水”,认为水肿是由瘀血内停所致的。
唐容川《血证篇》曰:“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阐明了水血同源,水血常交互为患。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
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
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水肿与瘀血互为因果,水肿日久,肾阳衰微,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行受阻,血为之瘀结;反之,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诱发和加重水肿病情,形成水肿—瘀血—水肿的病理环节。
近年来,随着对血瘀证的深入研究,许多临床医家都十分重视瘀血和水肿的关系,并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水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肾气虚弱或肾阴肾阳的不足,必然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血液凝滞,聚水而为肿。
特别是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之后,使阴虚更甚或兼夹湿热,使水瘀互结加重,形成瘀血水肿而顽固不消。
2 肾病综合征血瘀证的病理基础
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肾小球疾病多伴有高凝血症及血粘度增高,从而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而加重肾脏的病理损伤;高凝血症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对于肾小球疾病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这些表现将尤为突出。
肾病综合征严重低蛋白血症,肝脏代偿性加速合成白蛋白,同时加速合成其他蛋白,造成体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紊乱;过度利尿使血液浓缩;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灯多种原因使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虽然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血浆浓度不低,但到达肾脏组织的药物浓度有限,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患者血液存在着“浓、粘、凝、聚”的特点,血液高凝状态程度常与本病的严重性和活动性相平行[2]。
而活血化瘀中药能扩张肾脏血管,改善肾血流量,保护肾脏,抗炎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凝,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清除免疫复合物,抑制增殖性病变,抗排斥反应等作用。
对瘀水交阻之患者,采用活血祛瘀行水之法治疗正是阻断了瘀血和水肿交互为患的病理环节,使得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则水肿易除。
3 活血法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临床应用
随着肾病综合征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家在应用活血法治疗本病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
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脾肾两虚多见;实证除瘀血外,还可有湿热、热毒、痰浊等。
瘀血既可是本病的病理产物,也可是致病因素,其贯穿于本病发病的始终。
故在治疗本病时,常常于活血药中配与益气、滋阴、温阳、健脾益肾、清利湿热、清热解毒、化痰泄浊等药。
梁如庆[3]等应用益肾健脾活血法(黄芪、益母草、山药、玉米须、葫芦瓢、三七、白术、茯苓、海马、巴戟天、砂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黄健[4]等应用滋阴降火益气活血法(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桃仁、红花、丹参、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益母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0例,总有效率为86.7%。
孟兆君[5]等在标准疗程的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利水方(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淫羊藿、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
朱辟疆[6]等在激素或环磷酰胺基础上加服清利解毒活血汤(知母、黄柏、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鳖甲、猪苓、茯苓、蛇舌草、半枝莲、连翘、蒲公英、益母草、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泽泻、阿胶、黄芪、甘草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3例,总有效率89.0%,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张德武[7]应用温阳活血行水法(方药:熟附片、白术、茯苓、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车前子、益母草、白芍、蛇舌草等)为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5例,治愈14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88.89%。
周莹[8]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渗湿之法,自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南星、蝉衣、丹参、益母草、蛇舌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4例,总有效率为85.7%。
王晓星等以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蛇舌草、半枝莲、石韦、黄芪、丹参、桃仁、鬼箭羽等)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0例,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4 结语
有临床研究分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1.病理类型难治、2.存在各种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3.激素吸收障碍、4.激素治疗不规范等;其中静脉血栓占12.73%。
临床上的相当一部分对激素不敏感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抗凝、降脂治疗后转为激素敏感型[1]。
但长期使用抗凝药有组织器官出血,过敏反应,皮疹,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西医之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属于中医学之“瘀血”范畴,针对本病而言,血栓为其难治性的原因之一,故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于活血化瘀药于对抗血液高凝状态有着较为客观的疗效;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当归、川芎、广郁金、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怀牛膝、鬼箭羽、鸡血藤、三七、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等;另外,中药尚能拮抗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类药物的副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伍秋霞.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65例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08-109.
[2]徐祖祺.NS血液高凝状态及处理[J].实用儿科杂志,1990, 5(1):8-9.
[3]梁如庆,林开亮,梁德,等.益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8):30-31. [4黄健,贾祥胜,周丽娅.滋阴降火益气活血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0例 [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1):752-753.
[5]孟兆君,于克波.补肾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05-1206.
[6]朱辟疆,邱建军,刘永平,等.清利解毒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3例[J].中医杂志,2011,6(52):65-67.
[7]张德武.温阳活血行水法为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5例[J].广西中医药,1999,22(3):20-21.
[8]周莹.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2例[J].陕西中医,2000,21(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