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7.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与年龄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小华今年10岁,比小亮大3岁,小亮今年几岁?”引导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小华年龄的3倍等于小亮年龄的2倍,他们各是多少岁呢?”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求解方法等进行总结。
2.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和求解方法,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信心。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及求解方法。
(1)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理解方程中未知数、常数和等式的含义。
(2)一般形式:ax+b=0(a,b是常数,且a≠0),教师通过实例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强调a≠0的条件。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的一元一次方程?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整洁、规范。
2.对于选做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挑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3.完成作业后,请认真检查,确保解答正确。
4.对于作业中的疑问,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通过方程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节,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学生在小学认识方程和本册第3章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2.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学案【习得】建立方程数学模型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探究问题2:由上面得到的式子:40+5x=100; (1+147.30%)x=8930; 2[x+(2x-5=21; 2x-5=19.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知识整理】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种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整式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意义和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案例教学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假设小明有3个苹果,每天吃掉1个,问5天后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从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为: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求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
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阅读章前图内容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
(大约1分钟)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
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
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出自《希腊诗文选》(The GreekAnthology)第 126 题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效果:学生对丟番图的故事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他的年龄是多少呢?教师借机也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求解丟番图的年龄呢?紧接着呈现内容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提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这些亮点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不等式、有理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小学方程的基础上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能清楚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本文使用Wor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打印,使用方便。
在上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有关本节课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方面,由于提前预习,因此学生展示的比较好,知识点也能讲清楚,但是学生展示时的语言不是很简练、逻辑思维有点混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让学生给别人讲解知识点和习题,而且可以二次讲解,看第二次能否比第一次更简洁、更清楚。
课堂中,由于我的感染力不够,课堂气氛稍显沉闷,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好,他能及时的回答问题,并且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有个别学生主动性不强,思想容易抛锚,可能是由于课堂内容中不能吸引他们,在这方面我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尽量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游戏、小比赛、笑话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小组之间的监督互学,这样确保不会有学生不听课。
再有就是本节课后续内容衔接不太好,习题之间衔接显得生硬,在这方面指导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习题层层递进,这样就一层一层深入,课堂就更有深度。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它严谨、简洁,富含逻辑。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了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和简单的代数知识,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一元”和“一次”的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
3.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理解不透,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学习动机
2.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线性结构,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如关键词、公式和步骤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层次感;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进度同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标题为“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激发兴趣:通过对比学生解决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更简便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一元”和“一次”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2.形式推导: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强调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5.1 认识方程 教案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 认识方程1.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2.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到由算式到方程式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重点: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 方程的识别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1)2x -3=7;(2)8+5=13;(3)2m -3n =0;(4)2+5x ;(5)x +2>3.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1)2x -3=7,(3)2m -3n =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属于方程;(2)8+5=13中不含有未知数,不是方程;(4)2+5x 不是等式,不是方程;(5)x +2>3不是等式,不是方程.故选C .方法总结: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3y =5B .x 2-x +2=0C .3x -5=4x +1D .1x-x =1 解析:紧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A 中含有两个未知数;B 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D 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故选C .方法总结:识别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不能仅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去判断,必须先化简保证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类型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方程(m +1)x |m|+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 .m =±1B .m =1C .m =-1D .m ≠-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指数为1,系数不等于0,所以⎩⎨⎧|m|=1,m +1≠0,解得m =1.故选B .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字母的值.探究点二:检验方程的解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并写出检验过程.(1)x =2; (2)x =3.解析:将未知数的值代入,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即可判断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解:(1)将x =2代入方程,左边=8,右边=11,左边≠右边,故x =2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2)将x =3代入方程,左边=13,右边=13,左边=右边,故x =3是方程5x -2=7+2x 的解.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探究点三: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 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 .1.2×0.8x +2×0.9(60+x )=87B .1.2×0.8x +2×0.9(60-x )=87C .2×0.9x +1.2×0.8(60+x )=87D .2×0.9x +1.2×0.8(60-x )=87解析:设铅笔卖出x 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 支铅笔的售价+(60-x )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 +2×0.9(60-x )=87.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最后列方程.三、板书设计认识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叫作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2、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阅读章前图(P129-131)
1、含有的式子,叫做等式.
2、用把或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
也是代数式.
3、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5、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
1.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减5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2.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告知学生本章的学习任务:学习本章内容,你将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
(二)探究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1.情景剧: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
小明: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不信。
小明: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彬:21
小明:你今年13岁。
小彬心里嘀咕:他怎么知道我的年龄是13岁的呢?
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 , 所以得到等式 .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 cm ,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cm ,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 ?
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 ,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 + 5 x = 100
3.甲、乙两地相距 22 km ,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 ,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 ,可以得到方程:
6112222=+-x x 4. 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 8502m ,长和宽之差为 25 m ,这个操场的长与
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 ,那么长为(x + 25) m .可以得到方程5850)25(=+x x
归纳: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并且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哦!(1)方程的判断必须看两点:一是它是否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2)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要看是否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1.并且一定不是分式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三.应用
1. 例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 “√”,不是的打“x”。
(1)、-2+5=3 ( ) (2)、3χ-1=7 ( ) (3)、 m=0 ( ) (4)、χ﹥3
( )
(5)、χ+y=8 ( ) (6)、 2a +b ( ) (7)、 2χ2-5χ+1=0( ) (8) 2
r s π=
( )
2.例2
()()()()()4个D个 C个 B个 A有( )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下列各方程:321.23812⑥12⑤
5
3241④032③1②1①142x x x x x x x x y x =-=+=-=---==+ 3. 完成随堂练习2题:
*4.例2. .0422的值及方程的解是一元一次方程,求若m m x m =+-
解: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m-2= ,所以m=
再把m= 代入原方程,可得 ,解出x=
5.例3(P131随堂练习1) 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 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四.小结
1.本节给出了四个知识点: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的解(根).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
3.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其步骤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关键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列方程时,首先要审清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等量关系,把未知数设一字母表示,然后把未知数看作是已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列方程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如“……是……的几倍”;“……是……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五、检测 填空题:
1、在下列方程中:①2χ+1=3; ②y 2-2y+1=0; ③2a+b=3;④2-6y=1;⑤2χ2+5=6;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有 。
2、x=-2 (填是或不是)方程3x-6=x —3 的解。
3、方程(a+6)x 2 +3x-8=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二、根据条件列方程。
(1)某数x 的 与1的和是3. (2)某数a 的4倍等于某数的3倍与7的差.
(3)把某数y 增加20%后比这数的80%大5.
(4)小颖的爸爸今年44岁,是小颖年龄的3倍还大2岁,设小明今年x 岁,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
六.拓展:
4
1
1.如果2
5-m x=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
2.一桶油连桶的重量为8千克,油用去一半后,连桶重量为4.5千克,桶内有油多少千克?设桶内原有油x千克,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3. 3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3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求父子今年各是多少岁?设3年前儿子年龄为x岁,则可列出方程:______ ____
4.
().
1
2
2
3
2
32的值
,求代数式
的解为
的方程
已知关于+
-
-
+
=
-a
a
x
x
a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