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ppt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优秀课件全集(398张)

随堂训练
3.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 升 高温度之比是1:5, 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3:1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 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 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完成这个表格。
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 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 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随堂训练
3.关于物体的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得越快, 内能越大 B.物体被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 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D.物体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课堂小结
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字母c表示
随堂训练
1.烧杯中装有酒精, 现用去一半, 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
量中, 发生改变的是( )A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详解精品PPT课件

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 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量程(测量范围)。
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会读: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
2、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 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 度较慢方便计时;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 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3、问题探究: (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 提示: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
3、《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v s
•实验过程:
t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
通过的路程S;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根据公式:v s 算出平均速度。
t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
(2)利用实验数据,如何计算小车通过斜面后半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后半段路程: t3=t2-t1;再用公式
s2 v2
s通; 过后半段的时间: 计2s2 算得出。
t3
(3)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 提示: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
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
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会读: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
2、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 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 度较慢方便计时;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 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3、问题探究: (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 提示: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
3、《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v s
•实验过程:
t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
通过的路程S;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根据公式:v s 算出平均速度。
t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
(2)利用实验数据,如何计算小车通过斜面后半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后半段路程: t3=t2-t1;再用公式
s2 v2
s通; 过后半段的时间: 计2s2 算得出。
t3
(3)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 提示: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
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全

实验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 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质量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 吸收相同 的热量多。 水吸热能力强。
小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
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一、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
蒸汽机车 火电站的汽轮机
蒸汽机车
喷气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二、汽油机 1.构造
火花塞
进气门 活塞
连杆
气缸 排气门
曲轴
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
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
汽 油
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
和 空
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 气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分子运动)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 希腊数学家希罗于 1 世纪发明 的汽转球,但它只不过是一个玩 具而已。
瓦特在前人的启迪下,对蒸 汽机作出一系列重大改进,在工 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 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
其实,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 烧开,推动壶盖,从而发明了蒸 汽机,是一个善意的杜撰。
求: t0 =?
解: 由Q吸=cm(t - t0)得 (t - t0) =Q吸/cm
质量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 吸收相同 的热量多。 水吸热能力强。
小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
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一、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
蒸汽机车 火电站的汽轮机
蒸汽机车
喷气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二、汽油机 1.构造
火花塞
进气门 活塞
连杆
气缸 排气门
曲轴
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
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
汽 油
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
和 空
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 气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分子运动)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 希腊数学家希罗于 1 世纪发明 的汽转球,但它只不过是一个玩 具而已。
瓦特在前人的启迪下,对蒸 汽机作出一系列重大改进,在工 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 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
其实,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 烧开,推动壶盖,从而发明了蒸 汽机,是一个善意的杜撰。
求: t0 =?
解: 由Q吸=cm(t - t0)得 (t - t0) =Q吸/cm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2. 力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第七章 力 第二节 弹力
复习提问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
1、对物体施加力时,会使物体发生 形变;
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 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反作用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压路机
施力
接触 受力
物体
? 物体
不接触
地球对苹果的万有引力
磁铁对小球的磁力
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引力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小结
物体发生形变
1.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2.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A )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
2、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力的方向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 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力的作用点
打台球时,力 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都很重要
3.力的示意图
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精品PPT课件

练一练
1.从图片可以看出,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之间存在缝隙,那为什么金不容易被压缩呢?你有 什么办法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缝隙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练一练
2.小明看到气象播报中提到可吸入颗粒物非 常微小,于是他就想到,用可吸入颗粒物进入空气 中来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是很好吗?他把这个想法 告诉给小英,可小英说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你认为 小明的想法对吗?若是不对,错在哪里?
1.用火烧
用温度更高 热
2.太阳晒
的物体使铁 传
使铁丝
4.用手焐
丝温度升高 递
温度升
高
3.用手搓
5.在地上摩擦 温度升高的
做
6.用锤敲
过程,往往
功
伴随着运动
7.反复弯折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
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分子如此之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 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
象,叫做扩散。 实验观察1 气体扩散现象
气体扩散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观察2 液体扩散现象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固体间的扩散现象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 会变黑,用笤帚扫都 扫不干净。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光年: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 000光年。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千米: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约5 200 km,南北约 5 500 km。
米: 姚明的身高是2.26 m。 毫米: 学生刻度尺的最小一格是1 mm。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三) 课件 (共44张PPT)

(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
(6)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如 下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次,原因是 。
30
解析
31
针对训练
【例4】孙楠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5Ω、15Ω和 2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由实验数据可以 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2
实验二、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 规律
方法与步骤: 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电压。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13
实验七、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14
实验七、电热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 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法”。
22
解析
①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故选AD ②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材料和长度一定.故选AC ③本实验中采用的是物理学法中的控制变量法. 故答: (1)D; (2)C; (3)控制变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归类PPT课件

液体的质量m / g
8.0
16.2
19.8
31.8
液体的体积V / cm3
10.0
20.0
30.0
40.0
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密度(利用浮力)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玻璃杯、石块、细线、
水 实验过程:
1、用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1 2、用测力计测出石块浸没水中的重力G 2 表达式:ρ石=G1ρ水/(G1-G2)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 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 法).方法是_2_格__处_挂__3_个。钩码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 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 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寻_找__杠__杆__平。衡的普遍规律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 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 还需要用到_刻_度_尺;
(2)比较图中代号为_A、_B_、_C_的三个图,可得 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相等;
(3)比较E_、_F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 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越_大_;比较A、 D、E三个图,可以看出:液体_的_压_强随_深_度_的增_加。而增大
位小数)
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 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小__于_乙 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图16
如图17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第14章第1节热机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ppt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 第1节 热机
新课引入
学习目标
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体会内 能的利用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新课引入
思考与讨论
蒸汽火车的动力装 置通过燃烧煤带动
火车向前行驶
现代汽车需要经常加 火箭一般靠燃料燃烧
“油”,才能让车持 排出高温高速燃气来
内燃机
汽油机 ——用汽油做燃料 柴油机 ——用柴油做燃料
一种内燃机剖面图
知识讲解
四缸发动机
知识讲解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甲 吸气冲程:乙 压缩冲程:丙 做功冲程:在压缩 丁 排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 进气门和排气 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 进气门保持关
排气门关闭, 门都关闭,活 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 闭,排气门打
知识讲解
汽油机
乙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 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问:压缩冲程中压缩的是什么?压缩到最后会 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 物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一个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知识讲解
汽油机
丙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 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 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 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活塞向下运动,塞向上运动, 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 开,活塞向上
汽油和空气的 燃料混合物被 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推 运动,把废气
混合物进入汽 压缩。
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 排出汽缸。
缸。
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知识讲解
汽油机
甲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 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
• 第1节 热机
新课引入
学习目标
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体会内 能的利用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新课引入
思考与讨论
蒸汽火车的动力装 置通过燃烧煤带动
火车向前行驶
现代汽车需要经常加 火箭一般靠燃料燃烧
“油”,才能让车持 排出高温高速燃气来
内燃机
汽油机 ——用汽油做燃料 柴油机 ——用柴油做燃料
一种内燃机剖面图
知识讲解
四缸发动机
知识讲解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甲 吸气冲程:乙 压缩冲程:丙 做功冲程:在压缩 丁 排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 进气门和排气 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 进气门保持关
排气门关闭, 门都关闭,活 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 闭,排气门打
知识讲解
汽油机
乙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 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问:压缩冲程中压缩的是什么?压缩到最后会 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 物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一个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知识讲解
汽油机
丙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 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 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 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活塞向下运动,塞向上运动, 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 开,活塞向上
汽油和空气的 燃料混合物被 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推 运动,把废气
混合物进入汽 压缩。
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 排出汽缸。
缸。
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知识讲解
汽油机
甲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 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