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手机充电器

合集下载

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1]

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1]

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摘要: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设计。

了解手机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确定相关参数和电路图。

关键字:隔离变压器频率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可燃性自由跌落湿热试验工作原理工作流程1 前言(李洋)1 电路设计思想从手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控制出发,用220V 交流电通过配置的内置储能锂电池对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

电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流程图2 电路设计方案充电芯片选用美信半导体公司的锂电池充电芯片,这款充电芯片具有很强的充电控制特性,可外接限流型充电电源和P沟道场效应管,能对单节锂电池进行安全有效的快充。

其最大特点是在不使用电感的情况下仍能做到很低的功率耗散,且充电控制精度达0.75%;可以实现预充电;具有过压保护和温度保护功能,其浮充方式能够充至最大电池容量。

当充电电源和电池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接通电源将启动一次充电过程。

充电结束的条件是平均的脉冲充电电流达到快充电流的1%,或时间超出片上预置的充电时间。

所选用的充电芯片能够自动检测充电电源,在没有电源时自动关断以减少电池的漏电。

启动快充后打开外接的P型场效应管,当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门限时进入脉冲充电方式,充电结束时,外接LED指示灯将会进行闪烁提示。

电路工作原理内置储能电池的充电及其保护电路其中包括:LED显示、热敏电阻,电流反向保护。

ADJ引脚通过10kΩ的电阻与内部1.4V的精密基准源相连接,当ADJ对地没有连接电阻时,电池充电电压阈值为缺省值:VBR =4.2V;当需要自行设置充电阈值时,可在ADJ引脚与GND间接一精度为1%的电阻RADJ,阻值由式(1)确定:RADJ=10kΩ/(VBR/VBRC-1) (1) 由图3可知,充电阈值为4.1V,可得RADJ=410k做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需先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其工作原理。

分析一个电源,往往从输入开始着手。

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

(完整word版)电子制作课程项目手机电池简易万能充电器

(完整word版)电子制作课程项目手机电池简易万能充电器

手机电池简易万能充电器的原理与制作目前市场上面充斥着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手机电池万能充电器,这里暂且不讨论这些万能充电器的充电效果如何,以及是否有损电池寿命等问题,因为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使用这类万能充电器为手机电池充电.这些充电器虽然电路简单、成本低廉,但其内部大都采用了一个小型的开关电源电路,对于初学者而言,若能亲自动手组装一个手机万能充,并绘制其电路、剖析其原理,不失为入门学习开关电源原理的一个好途径。

这里介绍两款廉价、简易的手机电池万能充电器,该类充电器在市面上随处可见,价钱从4元到10几元不等,可以联系相关小厂购买电路散件套件,价格也仅为4—6元,如图1所示。

一. 跑马灯指示型万能充图2为该款跑马灯指示型万能充电路原理图,本电路完全根据实物绘制整理。

图2 跑马灯指示型万能充(一) 电路组成 从原理图中可知,该万能充实质就是一个小型开关电源电路,整个电路大致可分图1 廉价的手机万能充电器为以下几个部分: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开关振荡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稳压输出电路、自动识别极性及充电电路、跑马灯充电指示电路等。

(二)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当充电器插到交流电源上后,220V交流电压经D1半波整流、C1滤波,得到约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

由 Q1、T1、R1、R3、R4、R5、C2等元件组成的开关振荡电路将直流转换为高频交流,振荡过程如下:通电瞬间,+300V电压通过启动电阻R1为开关管Q1提供从无到有增大的基极电流I B,Q1集电极也随之产生从无到有增大的集电极电流I C,该电流流经开关变压器T1的1—2绕组,产生上正下负的自感应电动势,同时在T1的正反馈绕组3-4中也感应出上正下负的互感电动势,该电动势经R3、C2等反馈到Q1的基极,使I B进一步增大,这是一个强烈的正反馈过程:I I B↑在这个正反馈的作用下,Q1迅速进入饱和状态,变压器T1储存磁场能量。

此后正反馈绕组不断的对电容C2充电,极性为上负下正,从而使Q1基极电压不断下降,最后使Q1退出饱和状态,T1 1—2绕组的电流呈减小趋势,T1各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全部翻转,此时T1 3—4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极性为上负下正,该电动势反馈到Q1的基极后,使IB进一步减小,如此循环,进入另一个强烈正反馈过程,使Q1迅速截止.随后C2在自身放电及+300V对它的反向充电的作用下,又使Q1基极电压回升,进入下一轮循环,从而产生周期性的振荡,使Q1工作在不断的开、关状态下。

usb手机充电课程设计

usb手机充电课程设计

usb手机充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USB接口的基本原理,掌握USB手机充电的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描述不同USB充电线的类型及特点,了解其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3. 学生了解手机电池类型、充电原理及充电过程中的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分析USB手机充电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电路连接。

2. 学生能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测USB手机充电线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USB手机充电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环保观念,让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USB接口原理:介绍USB接口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接口标准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安排:1课时2. USB手机充电电路:分析USB手机充电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关键元件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安排:2课时3. USB充电线类型及特点:讲解不同类型USB充电线的结构、性能、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安排:1课时4. 手机电池及充电原理:介绍手机电池的类型、充电原理及充电过程中的安全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安排:2课时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USB手机充电电路连接、检测及故障排除。

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安排:3课时6. 安全与环保:强调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环保观念,提倡节约用电。

模电课程设计—手机充电器

模电课程设计—手机充电器

郑州科技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手机充电器学生姓名 x x x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学号2012470xx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xx完成时间 2014年月日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也有不利的一方面,消费者每当更换一个手机就必须更换原配充电器,或者是原配充电器遗失或损坏后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充电器,所以必须抛弃手机或者寻找原配充电器,但是花很多的钱。

手机配件的不完善逐渐成为国产手机被消费者厌恶最多的问题之一,致使国内手机的销量下降。

在2003年,深圳市海陆通电子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通用型手机充电器——万能充,让海陆通公司始料不及的是,这个看似简单但外观独特的充电器却获得市场的热销。

“第一次推出的几十万批量试单,三天内全部售完,完全出乎在我们的预料。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至此万能充电器逐渐成为人们充手机的主要工具,方便快捷。

以前一个手机要对一个原装充电器,因为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有的人半年就换一台手机,一个老百姓平均使用的充电器十个八个,对社会的有限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但是万能充发明出来后,一个充电器基本可以满足全家人使用。

所以说对节约社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这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创新性的里程碑式的产品,有效地推动了充电器标准化的进程。

一个小小充电器不仅改变了海陆通公司的命运,也改变了数以千万中国手机用户换手机一定要换充电器的束缚,给手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录1设计的目的 (1)2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2.1设计的任务 (1)2.2设计的要求 (1)3设计方案与论证 (1)3.1 设计的方案 (1)3.2万能充的原理方框图 (2)4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 (3)4.1元器件的选用原理 (3)4.2总体电路图 (5)5单元电路 (7)5.1变压器 (7)5.2二极管 (8)6硬件的安装与调试 (9)6.1硬件的安装 (9)6.2硬件的调试 (9)7总结 (10)参考文献 (10)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1)附录2:元器件清单 (11)1设计的目的1.1增加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己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尽可能早的步入社会。

课程设计简易充电器

课程设计简易充电器

课程设计简易充电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易充电器的基本电路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简易充电器中各元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计算简易充电器中电能的转换和损失。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原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充电器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简易充电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电路故障排查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学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能够意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科技制作课程,结合电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科技制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路基础知识: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 充电器工作原理:整流、滤波、稳压等基本电路组成及其功能。

- 电能转换与损耗:能量转换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2. 实践操作:- 简易充电器电路设计:根据理论知识,设计适合的充电器电路。

- 电路搭建:使用面包板或PCB板,搭建简易充电器电路。

- 性能测试:运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量工具,对充电器性能进行测试。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回顾电路基础知识,讲解充电器工作原理。

- 第二阶段:设计简易充电器电路,进行电路搭建。

- 第三阶段: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数据,优化电路设计。

4. 教材关联:- 教科书第四章:电路分析与应用。

- 教科书第五章: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手机充电器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手机充电器

1.课程设计题目手机充电器。

2.设计内容及要求电子设备一般都需要直流电源供电。

这些直流供电除了少数直接利用干电池和直流发电机外,大多数是采用把交流电(市电)转变为直流电的直流稳压电源。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手机种类众多,也导致手机充电器也是多种多样,本设计设计并制作一套手机通用锂电池的充电器。

充电器的简单工作过程如下:交流输入电压经电容降压,二极管整流桥整流后变成直流电,经隔离二极管和滤波电容对手机充电,随着充电时间的增长,电池两端的电压也升高,通过分压器将此电压引入基准电压比较器,其中三个比较器带三个指示灯,分别指示充电的状态,当三个灯全亮时,表示充电已满。

通过以上的工作过程描述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手机实用充电器电路。

技术要求:能够顺利为锂电池充电,有必要的显示、保护功能,充电电压4.2V,充电限制电压4.5V。

工作要求:独立设计充电器方案,根据个人的方案,购买所需要的元器件和电路板,独立设计并调试正常,要求总投资不得高于15元。

3.设计题目分析从设计题目上可以看出设计的主体要求是将市电变换为符合要求的直流电源,整体上应该有降压、整流、滤波、恒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降压电路可以用最简单的变压器完成,将220V电压变为10V左右的低压,为了让优化波形使其更加稳定可采用滤波电容去除高频干扰。

手机通用的锂电池充电电压为4.2V,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恒压源电路。

充电电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电的时间,过高的电流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可靠地恒流源来保证充电的时间和手机的使用寿命。

当上述条件都具备时对于不同容量的手机电池充电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一个不以时间为参考的充电完成信号,我们可以根据电池两端的电压是否达到标准电压来判断是否充满电。

4.方案论证及比较4.1 方案一本方案采用的是现行手机充电器的通用电路,主要是由开关电源和充电电路组成的。

电路图如下。

图4-1原理图制作成功后该充电器能自动识别电池极性,自动调整输出电流使得电池达到最佳充电状态,可保护电池延长电池寿命。

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电子信息工程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手机,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也越来越普及。

然而,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相信有很多人曾经遇到手机没电却没有地方进行充电这种情况,从而引起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手机“应急”充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无污染的新生能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若能以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基础,设计出成本低廉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直接完成太阳能辐射到电能转换,必然会为个人移动通信带来极大的方便。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本次设计,就是利用太阳能,通过设计电路,太阳能由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成电能,经过升压电路、稳压电路、充电电路后达到手机电池充电要求,直接为手机电池充电。

做到只要有阳光光照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为手机充电。

主题1 、手机充电器的发展自从有了手机,就有了手机电池充电器,充电器也是随手机以其搭配购买的。

最初的充电器搭配是两个,既传统的“两电两充”,其中一个是与手机插接的直冲,另一个是装入电池的座充。

直冲与座充充电时对充电电压要求不一样,直冲的输出电压时 5V,座充的输出电压是 4. 2V。

充电电流一般都在 100- 500mA之间。

而由于手机品种繁多,充电接口和电池大小不一,导致充电池各不相同,一旦充电器损坏或遗失,就很购买到相配的充电器。

针对这种情况,万能充电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万能充电器是通过调整输出电源接触点,用夹钳夹住电池已达到给不同大小的手机电池充电的目的。

但该充电器也有几个缺点,每次充电都要调整触点,对位比较困难,触点与电池接触容易松动脱落。

国际上针对充电器的质量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开始对充电器做出各种规范,我国也从2007 年 6 月开始对手机充电器执行统一接口的新标准。

手机充电器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手机充电器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手机充电器设计报告题目:手机充电器设计指导老师:翟永前专业班级:电子信心工程专业12级组别:第六组组长:曹广振团队成员:王沛、索彬、赵小芳、曹广振院系名称:通信信号学院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摘要】随着手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手机电池充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充电器种类繁多,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单片机参与处理和控制的充电器才能称为智能充电器。

该设计利用51单片机的处理控制能力实现充电器的智能化,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具有预充、充电保护、自动断电和充电完成报警提示功能。

该设计包括了六个功能模块:·单片机模块:实现充电器的智能控制,如自动断电,充电完成报警提示。

·充电过程控制模块:采用专用的电池充电芯片实现对充电过程的控制。

·光耦模块:控制通电和断电,在电池充满电后及时关断充电电源。

·充电电压提供模块:将一般家用交流电压经过变压器、电压转换芯片等转换为5V直流电压。

·电压测试模块:利用AD转换把充电电池两端的电压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C51程序:单片机控制电池充电芯片实现充电过程的自动化,并根据充电状态给出有关的指示。

【关键字】单片机、电压转换、MAX1898、智能、充电器【目录】一、设计综述 (4)二、基本方案 (4)三、软硬件设计 (5)四、软硬件仿真 (13)五、测试 (13)六、设计体会 (14)一、设计综述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单次使用时间预充电过程密切相关,锂电池是手机最为常用的一种电池,它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比、能量体积比,具有记忆效应,可重复充电多次,使用寿命较长,价格也越来越低。

锂电池对于充电器的要求也比较苛刻,需要保护电路,为了有效利用电池容量,须将锂电池充点值最大电压,但是过压充电会导致电池损坏,这就要求较高的充电精度。

而大部分充电器多采用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法,在电池充满后如果不及时停止会使电池发烫,过度的充电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

一些低成本的充电器采用电压比较法,为了防止过充,一般充电到90%就停止大电流快充,而采用小电流涓流补充充电,这样就使充电时间增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设计题目手机充电器。

2.设计内容及要求电子设备一般都需要直流电源供电。

这些直流供电除了少数直接利用干电池和直流发电机外,大多数是采用把交流电(市电)转变为直流电的直流稳压电源。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手机种类众多,也导致手机充电器也是多种多样,本设计设计并制作一套手机通用锂电池的充电器。

充电器的简单工作过程如下:交流输入电压经电容降压,二极管整流桥整流后变成直流电,经隔离二极管和滤波电容对手机充电,随着充电时间的增长,电池两端的电压也升高,通过分压器将此电压引入基准电压比较器,其中三个比较器带三个指示灯,分别指示充电的状态,当三个灯全亮时,表示充电已满。

通过以上的工作过程描述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手机实用充电器电路。

技术要求:能够顺利为锂电池充电,有必要的显示、保护功能,充电电压4.2V,充电限制电压4.5V。

工作要求:独立设计充电器方案,根据个人的方案,购买所需要的元器件和电路板,独立设计并调试正常,要求总投资不得高于15元。

3.设计题目分析从设计题目上可以看出设计的主体要求是将市电变换为符合要求的直流电源,整体上应该有降压、整流、滤波、恒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降压电路可以用最简单的变压器完成,将220V电压变为10V左右的低压,为了让优化波形使其更加稳定可采用滤波电容去除高频干扰。

手机通用的锂电池充电电压为4.2V,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恒压源电路。

充电电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电的时间,过高的电流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可靠地恒流源来保证充电的时间和手机的使用寿命。

当上述条件都具备时对于不同容量的手机电池充电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一个不以时间为参考的充电完成信号,我们可以根据电池两端的电压是否达到标准电压来判断是否充满电。

4.方案论证及比较4.1 方案一本方案采用的是现行手机充电器的通用电路,主要是由开关电源和充电电路组成的。

电路图如下。

图4-1原理图制作成功后该充电器能自动识别电池极性,自动调整输出电流使得电池达到最佳充电状态,可保护电池延长电池寿命。

充电饱和时七彩灯会自动熄灭。

当接入电源后,通过整流二极管VD1、R1给开关管Q1提供启动电流,使Q1开始导通,其集电极电流Ic在L1中线性增长,在L2中感应出使Q1基极为正,发射极为负的正反馈电压,使Q1很快饱和。

与此同时,感应电压给C1充电,随着C1充电电压的增高,Q1基极电位逐渐变低,致使Q1退出饱和区,Ic开始减小,在L2中感应出使Q1基极为负、发射极为正的电压,使Q1迅速截止,这时二极管VD1导通,高频变压器T初级绕组中的储能释放给负载。

在VT1截止时,L2中没有感应电压,直流供电输人电压又经R1给C1反向充电,逐渐提高Q1基极电位,使其重新导通,再次翻转达到饱和状态,电路就这样重复振荡下去。

这里就像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那样,由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向负载输出所需要的电压,在C4的两端获得9V的直流电,供充电电路工作。

在充电电路中Q2与CH(七彩发光二极管)组成充电指示电路。

R7与PW(红色二极管)组成电池好坏检测及电源通电指示电路。

Q4、Q5、Q6、Q7组成自动识别电池极性的电路。

当充电端1接电池的正,端2接电池的负时,充电回路是电源的+、Q5(发射极)、Q5(集电极)、端1接+ 、Q7(饱和)、端2接-;当充电端2接电池的正,端1接电池的负时,充电回路是电源的+、Q4(发射极)、Q4(集电极)、端2接+、Q6(饱和)、端2接-。

即可完成自动极性的识别,保证充电回路自动工作。

4.2 方案二本方案是前期分析的具体实现,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电路图如下。

图4-2 原理图该电路有四部分组成电源输入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充电指示电路组成。

电源输入电路由电源变压器T、整流桥堆D1,D2,D3,D4和滤波电容C组成。

恒压电路由电阻R1、R2、电位器RP1、晶体管V1、精密稳压基准源IC组成。

恒流电路由晶体管V2、电阻R3、电位器RP2。

充电指示电路由晶体管V3、电阻R4、R5和发光二极管VL组成。

交流电220V电压经过变压器T(二次侧电压9V)、整流桥、滤波电容C后,产生8.1V 的直流电压。

该电压经过恒流电路恒压电路处理后对电池充电。

同时V3导通,VL发光。

随着电池两极板电压的升高充电电流将逐渐减小。

当电池电压到达4.2V时,R1上电压降低使V3截止VL熄灭,提醒用户充电结束。

综上所述,为了使设计要求更好地实现,最后选择方案二。

5.单元电路设计5.1 整流滤波电路图5-1电源输入部分变压器源边是220V交流电,二次侧电压为9V经过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就变为了直流电,DE电压为8.1左右,滤波电容是为了滤除交流成分。

在实际购买原器件时为了降低成本和焊接方便购买的是集成整流桥堆,规格是2A、50V。

5.2 恒压电路在这边部分电路中使用了TL431。

TL431是TL、ST公司研制开发的并联型三端稳压基准,其突出优点是封装简单(型如三极管)、参数优越(高精度、低温漂)、性价比高(民品1.3~1.5元/只),是作为电压基准的良好选择。

其电压调节范围为2.5V~36V。

本方案中的接法类似于下图(b)调节电位器RP1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这也正是本方案的一大优点,可以做到电压连续可调,这样不仅可以为手机电池充电还可以作为电源为其他电子芯片、元件供电。

图5-2 TL431原理图图5-3 恒压电路BC电压可以被精确的调整到一个值,再经过V2的CE管压降就得到充电电压。

5.3 恒流电路图5-4 恒流源流经B 点的电流经过三极管V2,1013被放大,最终提供给手机电池。

调节RP2可以调节基极电流,由公式Ic Ib β= (4.3)就可以由IB 调节整个充电电流的大小。

5.4充电提示电路图5-5 充电提示电路当充电结束时电池阳极电压接近4.2V,此时R1上的电压降低,使得V3截止,VL熄灭。

此时电池并没有充满而是进入恒压充电方式,在恒流充电阶段,电池充到70% 的总容量时通常需要约30% 的充电时间,而在恒压阶段用70% 的充电时间仅能充30% 的总电池电量。

这是由于电池具有内部电阻。

电池内部电阻越低,电池充电时间就越短。

为了保证电池能够充满可在VL熄灭后继续充电1~2个小时,当充电电流降至100mA 以内时则应停止充电。

这使得本方案有了一个缺陷,当二极管灯灭时不能说明电池已经充满,需要特别说明否则一般用户会自然的认为充电结束而致使电池充不满。

6.仿真及结果仿真电路使用ISIS 7 Professional仿真软件,仿真结果与设计完全要求一致。

实现充电电压4.2V。

7.组装调试的内容7.1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7.2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组装时选用的是11*8cm的PCB电路板,变压器独立放置。

一句电路图从左至右从中间到两边依次焊接。

由于变压器独立放置所以将变压器安排在最后焊接。

为了焊接的方便和减少电线的使用在焊接过程中尽量使用引脚连接,最后只使用了三根导线。

为了连接充电器的方便使用了一般万能充都采用的夹板和引针,这样可以很好的固定手机电池。

调试分为两部分,电压的调试和电流的调试。

首先是调节RP1的电阻值使得充电电压为4.2V再调节RP2的电阻阻值使得充电电流为200mA。

调试时将万用表接入夹板两引针再调节相应电阻使各参数达到要求。

8.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优缺点8.1本方案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设计制作是结合之前学习积累的实际引用,具有典型性,设计思路简单,易于初学者接受,所用元器件都是常用的,达到了设计任务中的要求可以安全的给手机充电器充电。

本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充电结束时没有明确的信号,尽管有二极管指示灯但是不能准确的反应充电的饱和程度,当然这也是本方案简单的一个原因。

变压器的体积、重量、价格都是本方案中排名第一的,与方案一中的高频变压器相比差距很大,高频变压器体积小,在价格上与使用的变压器相比相差十倍之多。

8.2改进意见及其他设想在自动断电功能方面需要有所改进,先进行恒流充电再进行恒压充电当电流达到饱和时发出提示信号并且自动断电,目标是智能化自动化。

9.设计心得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可谓收获颇丰,完整一套设计做下来,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真的没错,实践也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使我们对自己的课题做到课外的了解与相关知识范围的扩大。

记得自己开始时对自己的课题仅存在课本上的了解,到后来自己学会了两套仿真的软件multisim 与ISIS 7 Professional,还包括制作PCB板的Protel 99 SE软件,实际上光是这几套软件的熟练的掌握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想,课程设计仅仅是我们对自己专业走向实践道路的一个开端,今天的一个电路板不仅不会是我们电子设计的终结,相反它将我们引入一个电子创新的世界。

人生的每次成功总是伴随着无数默默辛勤的汗水,独立将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完整地做下来,这对平时缺乏动手能力的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我的机会。

在查阅广泛的资料又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及老师的指导后,课程设计得以圆满完成。

课程设计中,考验人最多的是在对自己实际电路的调节上。

每次的调节既要做好理论的分析,又要做好实物的检测。

在不断地修改方案不足中,我们逐步地缩小了仿真与实际电路的差距。

当看着自己手中最后的电路板,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我想:不论最后的实物是否完美,只要我们抱着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在历经一个真实的学习制作之后,我们都是一种成功。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所学知识的升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1]党宏社.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与电子实训.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附录:附录1 主要元器件清单附录2 原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