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专项 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解答成语题方法

解答成语题方法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

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二)、考纲阐释综观高考成语试题,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性误用和一些一语二用的成语的使用,当然在把握过程中更要考虑语境的限制作用,包括语境的色彩、语意等,切忌先入为主。

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要积累一些常见成语,把握它们的感情色彩。

如:始作俑者、弹冠相庆、邯郸学步、颐指气使、暴虎冯河、处心积虑、无所不为、趋之若骛、买椟还珠、为所欲为、巧舌如簧等是贬义词;叹为观止、有口皆碑、耳提面命、蔚然成风、凤毛麟角、文不加点、不落窠臼等是褒义词;标新立异、惨淡经营、灯红酒绿、苦心孤诣、左右逢源、按部就班、登峰造极等成语褒贬皆可,要考虑具体语境。

2、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

如:脍炙人口、阳春白雪、力透纸背、不落窠臼、天马行空、洛阳纸贵等成语用于文学艺术;耳鬓厮磨、破镜重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用于夫妻之间;青梅竹马用于男女之间;豆蔻年华用于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妙手回春或巧手回春用来指医术;鬼斧神工用来指人的制作技艺高超,但一般指建筑和雕塑;天花乱坠形容人说话;汗牛充栋指书多;美仑美奂形容建筑;明日黄花只表示过时的事物;不吝赐教、鼎力相助用于表敬语境中;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敝帚自珍是谦辞,等等。

3、注意成语与语境意思不可重复。

如“忍俊不禁”已包含“笑”的意思,就不能说“笑得忍俊不禁”;“生灵涂炭”已有“人民”的含义,不可说成“使人民生灵涂炭”。

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

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

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在届中考的语文考试中,成语解题是一道重要的题型。

成语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和掌握。

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是获取高分的关键之一。

那么,该如何成为一名能够熟练解答成语题的语文高手呢?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

一、掌握成语的含义要想正确解答成语题,我们首先需要掌握每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的含义与成语字面上的意思往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语文课本、多看书籍和短篇文学作品以及积累平时生活中使用的成语,来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在掌握成语含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成语联想网络来提高记忆效果,比如“杞人忧天”就可以联想到一位杞人患有严重的忧虑症,总是担心出事情,因而成为后来成语的代表。

二、理解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语文考试中,有很多成语题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成语的具体含义并推断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语文课文,加深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需要注意出现的成语,并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回过头来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注重成语的用法和搭配在解答成语题时,我们需要注重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成语虽然含义凝练,但用法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在学习成语时,需要注重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这包括成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词性、搭配的动词、状语等。

只有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从而在成语题中更加游刃有余。

四、提高做题技巧在解答成语题时,我们需要通过细心分析来提高做题技巧。

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能够区分不同成语之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成语词语的构成方式和常见的语言搭配进行了解,这可以通过做一些语文题训练来提高。

经过不断地训练,我们可以提高从句子中提取成语的能力,并能更好的将成语应用到文章中。

五、多做题,多总结,多练习最后,要想成为一名成语高手,我们需要多做题,多总结,多练习。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2、读笑话,写成语。如:
某君应聘,见表格上有"曾否受到刑事处理'一栏,他大笔一挥:"否'。紧接着这一栏的是"是何缘由'。此君略作沉吟,又填上四个字:"从未失手'。
请用一成语概括:□□□□。
3、选成语,讲〔故事〕。如:
下面是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相关故事。
郑人买履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例:空调机完善无夏(瑕)
①淋浴器随心所浴()
②咳嗽药咳不容缓()
③洗衣机爱不湿手()
④蚊香悄悄无蚊()
二、成语运用。
1、品〔对联〕,填成ຫໍສະໝຸດ 。如: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请依据上联,在下联方格中填写恰当的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XX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4、按要求,填成语。如:
(1)仿照以下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特别的描述,在最终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终一个数。
.10000-0(万无一失)
B.10002-100100100(千方百计)
C.1/100(????)
(2)用一个成语概括以下〔句子〕的内容。
头半碗我连甜也觉不出,羊羔肉挤挤拥拥往嗓子眼跑。后半碗刚吃出点味,倒没了。(????)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预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念的步入考场,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盼望会给大家带来关怀。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一、成语改错。
1、解题策略。
(1)仔细辨析字的音、形、义,一步到位改错。
(2)查找常错字,抓住关键字。

行测成语填空题六大解题技巧

行测成语填空题六大解题技巧

行测成语填空题六大解题技巧(一)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在成语的运用过程之中,应尽量避免成语和语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重复,因为成语本身就蕴含着相当精炼的含义,若不注意将成语与句子语义进行比照,很有可能造成重复。

常见需注意的三种成语语义重复现象:1.句子中已出现了比喻性成分,再使用带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则造成语义重复。

常见的带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有:如坐针毡、如堕烟海、易如反掌、口若悬河、势如破竹。

2。

某些成语本身暗含“令人”、“让人”的意思,句中若出现这两个词语,再使用带有这些含义的成语则会造成语义重复。

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

3.成语中的某个语素已包含句中某方面意思造成语义重复。

上述三种情形,以第三种最为常见,考生需重点掌握。

【例题1】我在读到这些段落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马悦然的形象,他喝着威士忌,________地讲述自己那些________的故事,讲到关键处常常戛然而止,举起空酒杯,用四川话说道:“没得酒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津津有味不知所云 B。

津津乐道跌宕起伏C。

兴致勃勃引人入胜 D。

娓娓而谈老生常谈解析:本题答案为C。

“津津乐道”中的“道”与“娓娓而谈”中的“谈”都含有说话的意思,如填入句中则与后面的“讲述”构成语义重复,故排除B、D。

第二空中,与后文的“关键处”相对应,表示故事吸引人的“引人入胜”更符合句意。

“不知所云”指说者语言紊乱或空洞,这样的故事一般不存在“关键处”。

(二)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题2】中国的节日历来与文学表现密切相关,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节的诗句________,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不胜数 B。

汗牛充栋 C。

罄竹难书 D。

不一而足解析:本题答案为A。

选项中四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成语向来都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之一,可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解答成语题常常是“做题凭感觉,正确看运气”,一副全靠天收的样子。

而平时一说起什么古今异义、褒贬误用、语法欠缺等等就一阵阵头大,以至于不愿多做了解,做起题来就失分严重。

其实,成语题是有规律可寻的。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成语题解答的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全面详析成语解题技巧,轻松掌握满分“神技”!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信很多同学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遇到成语题时会感到比较棘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理解成语的含义成语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用语,具有一定的固定搭配和表达特定含义的特点。

在答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准确地答题。

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听取老师讲解、查阅词典等方式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二、通过上下文推测成语的意义在阅读文本或阅读题目中,有时会出现我们不熟悉的成语,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成语的意义。

如“乘风破浪”的下一句为“会有所得”,我们可以推断出该成语的意思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三、了解成语的古典典故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中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典故。

了解成语的古典典故,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成语,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

在高考中,有时会出现成语配对题或选配成语填空题,了解成语的典故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四、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和语境成语由于是语言中的特殊用语,其使用是有内容和语境限制的。

答题时要根据语境和使用场合准确选择成语,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对于多选题,注意莫听君解语,总结个人使用场合和语境,然后结合题目选答案。

五、注意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与其他词语一样,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很容易混淆。

在答题时要注意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免选错答案。

如“胸有成竹”与“自信满满”的意思相近,但“手足无措”与“从容不迫”则是反义词。

六、辨析成语的正误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或歧义,我们需要在答题时注意辨析成语的正误,以免选错选项。

如“一语中的”与“一语破的”表述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误解。

七、活学活用成语最后,成语不仅是考试中的要点,也是语文学习和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活学活用成语,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例如:[狐假虎威]语出寓言故事,表面义即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义为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

[凤毛麟角]表面义为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实际义为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猫鼠同眠]表面义为猫和老鼠睡在一起;实际义为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2.要了解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有些成语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1)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

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破镜重圆、耳鬓厮磨、藕断丝连等。

(2)用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

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

(3)用于勤奋工作、学习。

如:夜以继日、焚膏继晷、韦编三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孜孜不倦等。

有些成语有一定的适应对象,切不可混淆。

例如:[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而不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炙手可热]用于人,不用于物。

罄竹难书,形容罪大恶极,不用于其他方面。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不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行将就木]只能用于人将近死亡。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者本人。

[气宇轩昂]指精神饱满,只能用于人。

[日理万机]只能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用于普通人。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通常不用作双方打官司。

[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不用作好事。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不用作一般人穷困而死的结局。

[久假不归]意思是久借不还,不用作请长假不回家。

[相濡以沫]指患难中互相救助,不用于平时。

3.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题的答题技巧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对例4中的“秦晋之好”,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

例5“明日黄花”一词出自古典诗歌,“明日”当“第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

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枯萎了。

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的东西,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

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

另外这个词常误作“昨日黄花”。

例6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例7中“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

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类似成语还有:目无全牛守株待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水落石出按部就班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想入非非短小精悍淋漓尽致左右逢源信笔涂鸦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如虎添翼等。

三、色彩不分,褒贬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8、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9、《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例1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集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例8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

把此词加于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

例10“集腋成裘”比喻好东西积少成多,是褒义词;此例用以指“小错误” 积少成多,是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

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类似成语还有:洗心革面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始作俑者粉墨登场无独有偶处心积虑倾巢而出弹冠相庆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目无全牛集腋成裘耳提面命雨后春笋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凤毛麟角等等四、对象不当,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

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

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例11、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12、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13、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例11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例12中“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指金玉之类。

例13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类似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萍水相逢明日黄花汗牛充栋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豆蔻年华行云流水炙手可热多事之秋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脍炙人口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夫娼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呼之欲出信手拈来鸿篇巨制勾画了了烘云托月韦编三绝相濡以沫纵横捭阖含英咀华破镜重圆洛阳纸贵日理万机等等五、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1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15、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例16、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17、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例14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例15“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例16“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

例17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类似的成语还有: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绵薄之力汗马功劳敝帚自珍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门墙桃李敬谢不敏不情之请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信笔涂鸦班门弄斧等;六、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例18、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例19、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20、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例18“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

这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例19“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

例20“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类似成语还有:莘莘学子济济一堂七手八脚多事之秋纵横捭阖日理万机义无返顾丰功伟绩从谏如流无可非议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等七、功能混乱,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

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2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例2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23、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例24、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例21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例22中“瓮中捉鳖” 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例23、24都是把不及物动词“发扬光大”“龙飞凤舞”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宾语,造成了错误。

再比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同心同德地建设四化”“深思熟虑的建议”等。

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受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25、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例26、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例25中“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例26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

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

例27、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