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关于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7篇

关于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7篇关于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2、了解青春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3、知道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调节情绪、心理问题的方法。
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事情,理解课本知识,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愉快的度过青春期,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进一培养学生互助、协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讲的青春期的概念,以及青春期发育的三个阶段,进而向学生点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心理活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恩格斯曾把它誓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让学生发言说出心理健康应该是什么样的(健康的情绪是会制怒与忌愁,笑对青春。
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原则性和自制力。
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健康的心理特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让学生分别从智力水平、心理状态、情绪控制、人格塑造、人际关系、学习水平几个方面分组探讨它们的心理特征,老师巡回指导。
经过激烈兴奋的讨论之后,学生达成共识。
针对正确率高的小组给以鼓励和表扬。
老师点评出健康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智力正常,在学习,生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心理状态——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情绪控制——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人格塑造——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人际关系——与老师、家长和伙伴的关系和谐,能做到互助互动,合理解决冲突,知道如何决绝。
学习水平——动机明确、态度积极,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
二、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这是一组心理测验题,请凭直觉考虑你的选择。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班会教案3篇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班会教案3篇在学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将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这一时期并获得理想的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班会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班会教案篇1班会目的:一、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确异性交往的需要青春期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二、引导学生树立前党的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并用以知道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
班会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班会过程:一、班主任老师讲故事1、通过薄伽丘《十日谈》中的一则故事,引入话题“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小结: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10、12岁~~~16、17岁)是青少年社会的重要时期,要经历躯体和身体的心理上的急剧变化。
2、影响生长的物质主要是人的脑垂体前叶的五种激素(即五种荷尔蒙),其中的两种---促黄体酮生长激素(LH)和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产生性腺,他们可使男女产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而激素产生的效应显而易见-----异性相吸。
3、歌德有诗“青年男子谁个不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 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某中学组织同学外出野餐。
第一天,老师让女男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
第二天,老师让同学男女合席而食,则出现了另一番风情:男生个个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
小结:男、女同学表现出想与异性交往的行为是一种自然而然正常的现象,适当的异性交往是必要的,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二、心理剧表演“收到一封烫手的信”情景一:一男同学收到信,在同伴中炫耀。
情景二:一女同学收到信(写信的男生她看不起),在教室中当场把信撕了。
情景三:一女同学收到信以后,对写信人不做任何答复。
讨论: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封信,你将会怎么办?三、小结:异性交往的原则原则一、注意交往的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在异性的集体交往中,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则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教案(7篇)

青少年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教案(7篇)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活动二: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的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
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
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淫画等感到刺激。
教后记: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3篇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1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2、了解青春期特点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教学过程:1、学生交流,自己现在和小时侯的身体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
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
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
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
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
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
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转载于: :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3篇)。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7篇】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7篇】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女孩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懂得青春期的保健常识3、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经过了三步曲4、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特征5、了解早恋的危害及预防二、教学重点1、认识女孩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懂得青春期的保健常识3、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特征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你们告别了童年风月,进入了黄金般的青春时代。
这时期,你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有了月经,嗓子变尖、胸脯变丰满、骨盆变宽、突然长高等等,现同时,你们又感到心理也起了微妙的变化,有一种来自身心内部的噪动和不安,关注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在悄然萌生。
这时期的女孩心事多了,多得别人猜来猜去也猜不着;这时期的女孩爱照镜子,有时一照就是一小时;这时期女孩上课有时发呆,思绪不知飞到哪时去了;这时期女孩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密秘,喜欢把自己的小秘密写在日记里去了。
一初中女孩写到:“近来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和男同学呆在一起,看小说、看电影也看爱情的描写,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否健康、正常”,又另一高中女生写到:“每当下课时,我总希望看见隔壁班上某某男生的身影,他宽宽的肩膀,匀称的身材,在学生会干部中是少有的多面手――绘画、音乐、主持、足球等,他都有出色的表现,也有领导才干,很想有机会与他交谈”。
那么多身体的变化,微妙的心理感受,带来那么多捉摸不定的东西,你们不解、你们惊奇,搞得你们晕头转向。
女孩,不要头晕,现在我们把这些捉摸不定的东西拿来检阅一番,细细地审察,最后驯服这新的身体。
你们要认识到:你们正生活在过渡时期,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也就是青春期。
是人体生殖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到逐渐成熟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范围定为10—20岁,青春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生理变化呢?首先是有了月经,再次是出现女性第二性征,表现为乳房隆起,骨盆宽大、声调较高,皮下脂增厚和先后出现腋毛等,现以后出现性心理的变化,那么我们首先来认识青春期性生理——月经的保健。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青春期心理特点与调适》,详细内容如下:1.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2.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3. 青春期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4. 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心理素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重点: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调适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2. 讲解:(1)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
(2)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3)青春期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
(4)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扰,讨论如何应对。
4. 例题讲解:(1)小明进入青春期后,总是因为小事和父母争吵,怎么办?(2)小芳在青春期,对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如何帮助她建立自信?5. 随堂练习:(1)请列举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2)请分享一种你认为有效的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
强调青春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2.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3. 青春期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4. 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2)以“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1)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列出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
(2)开展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青春期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

2024年青春期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春期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主题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与自我认知”。
详细内容包括: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途径、积极心理建设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理,增强心理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建立积极心理。
重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自我认知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心理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心情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4. 举例:讲解积极心理建设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建立积极心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积极心理建设计划。
7.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特点2.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3. 自我认知的途径4. 积极心理建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我认知的心得体会。
答案示例: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自我认知的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我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认知,努力建立积极心理。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2. 拓展作业:阅读一本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书籍,下周分享读书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案模板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识到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心理困扰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2.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3. 青春期心理困扰的应对策略4. 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5.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青春期心理困扰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应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经验分享法:邀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分享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经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等。
2. 收集一些青春期心理困扰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4. 邀请专家或学生代表进行经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交流能力。
4. 经验分享反馈:收集学生对专家或学生代表经验分享的反馈意见,评估其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讲解2. 第二课时: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阐述3. 第三课时:青春期心理困扰的应对策略分析4. 第四课时: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介绍5. 第五课时:青春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调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青春期心理困扰的应对策略、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心理困扰,学会自我调适。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学习目的:通过讲解或阅读帮助中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特点,了解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一、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青春导语
青春,像刚刚冒尖的嫩芽,
前面是看不完的青春灿烂;
青春,像初离源头的潺潺小溪,
憧憬着大海的波浪滔天;
青春,像茁壮成长的马驹,
在万里征途上奔驰;
青春的脚步越来越近,
让我们勇敢地展开双臂,
去迎接那闪光的年华!
1、什么是青春期?
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身心发育特别迅速的阶段。
其年龄范围一般在10-20岁之间,女孩约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2、青春期身体发育有哪些变化?
(1).身体外貌产生巨大变化
(2).男女性征差异更加显著
3、男孩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喉结突出
出现暗疮或粉刺
嗓音变低
出现遗精
胡子、腋毛、阴毛生长
4、女孩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乳房开始发育
骨盆变宽
腋毛、阴毛生长
声音变细
出现月经
青春期的你心理上有了哪些变化?
1、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性,自尊心变强。
对父母和老师表现出反抗情绪和疏远意图,有事只想知己的同龄人交谈。
2、由于正处于性发育和性成熟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以至有时分辨不清是非。
怎样使青春期心理保持健康?
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具体方法,如发泄、倾诉、自我暗示等。
规范青春期的行为防止冲动和上当受骗
外出征求父母同意,不单独到僻静的地方。
不轻信陌生人,不搭车,不收礼物。
1.不到异性朋友家过夜,不吸烟,不喝酒,及临时配制的
饮料。
2.不出入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场所。
3.衣着不要太过暴露。
4.遇到性侵犯时不要惊慌,要大声斥责和呼救,拔打求救
电话。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孤独症强迫症多动症抽动症厌食症精神分裂症
考试综合症
预防考试综合征的方法
1、正确对待考试成绩,轻装上阵。
2、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用于进取。
3、考前认真复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复习期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大脑清醒参加考试。
5、复习期间,应适当进行减压活动,如郊游、体育运动,以消
除心理紧张。
6、考场上如感到紧张惊慌,要自我鼓励,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怯场”。
7、考试时感到心慌,可安静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或作深呼吸,使心里放松。
8、遇到难题,可跳过,着手做另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最后再做难题。
9、避免复习时采用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10、合理估计自己,避免对自己期望值过高。
预防多动症的方法
1、注意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父母应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3、早期智力开发不宜过量。
4、应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酸奶、糖。
5、应少食含铅、铝的食物。
如皮蛋、爆米花、易拉罐饮料等。
6、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
7、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8、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9、多食含锌、铁丰富的食物。
如鱼、蛋、瘦肉、肝等。
10、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