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制作报告
模型制作课实训报告

一、前言模型制作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技巧和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训目的和意义1.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模型。
3.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对模型制作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模型制作原理的理解。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了解了本次实训的课程安排、所需材料和工具。
同时,我还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训内容(1)模型设计: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模型设计,确定了模型的尺寸、形状和功能。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如木材、塑料、金属等。
(3)制作过程: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按照模型制作的步骤,完成了以下工作:a. 划线、切割:根据设计图纸,在材料上划线、切割,确保尺寸准确。
b. 组装:将切割好的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确保模型的结构稳定。
c. 精修:对组装好的模型进行打磨、抛光等精修工作,提高模型的表面质量。
(4)模型测试:完成模型制作后,我对其进行了测试,确保模型的功能和稳定性。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以下是我对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1)收获:a. 学会了划线、切割、组装等基本技能。
b. 提高了审美能力,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
c. 培养了创新意识,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模型。
(2)反思:a. 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设计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b. 在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材料浪费,今后需要更加细心。
c. 在模型测试阶段,我意识到测试的重要性,今后要加强对模型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检验。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一个具体物品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了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模型制作是一种以实体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将设计理念和创意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模型制作涉及到比例、结构、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工具。
三、实验步骤与记录
1. 设计阶段:确定模型制作的物品,进行草图设计,规划比例、结构等。
2. 材料准备阶段:根据设计需求,准备所需材料,如纸张、胶水、剪刀等。
3. 制作阶段:按照设计图纸,逐步进行模型制作。
在此阶段,需要
注意细节处理和比例控制。
4. 修饰阶段:对模型进行修饰,如上色、添加细节等,以增强模型的视觉效果。
5. 总结阶段: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评估实验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成功制作出了各种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模型,如房屋、汽车、飞机等。
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了如何控制比例和细节处理。
同时,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互相配合和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建议在未来的教学中,多开展此类实践性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建议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以促进个人发展和成长。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1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模型制作专业:工业设计方向:产品造型班级:-----学生:XX学号:XXXXXXXX实验教师:XX实验开出单位:艺术设计学院报告日期:2012.6实验报告一、产品模型制作介绍简要介绍我们要做的是汽车模型,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形态构造和成型方法,用的材料是油泥和ABS板。
老师讲解完之后,我们开始动手了。
首先确定好自己要做的骑车外观,考虑到初学者的时间紧迫,况且对于初学者的实属不易。
所以就参照已有的汽车。
再联系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模型制作课程的标准。
其次做好汽车模型等比例的缩略图。
用ABS板做成三视图很重要。
侧视图。
俯视图。
和主视图,然后在已经做好的木质模型上做出大型。
把握好模型尺寸,1-2厘米的固定好。
然后开始覆盖油泥,油泥是只有在加热之后才会变软的混合物,将油泥放进烤箱等到油泥变软,在开始往上覆盖。
大型做好之后。
最后开始刮平,然后做细节。
精刮油泥—用小把的美工刀修刮油泥表面,使其更加的平整,精细二、油泥与工具介绍简要介绍油泥它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合成的粘土,用于产品立体造型设计,模型制作。
几乎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引起膨胀收缩,在工作环境20~25度的情况下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稳定性。
常温下质地坚硬细致,可精雕细琢。
适合精品原型。
需要在专业邮箱中烘烤加热后才可以使用,根据油泥的种类大概加热到45~50度的时候,有你自身会变软,进行大型的覆盖,冷却之后可用专业工具进行切削。
再放入烤箱可以重复使。
每根重量1kg,长41CM,直径5.0CM ,20公斤一箱,冬季常温下硬度73度,夏季常温下硬度67度,软化温度为45度。
不含硫。
产品设计时制作模型用的材料,使用时将油泥加热至中心变软即可。
常温下油泥有一定的硬度,切削性好,能用专用的油泥工具任意切削制成各种曲面模型。
做好的模型能永久不变形地被保存。
使用过的油泥用刮刀从模型上刮下后通过油泥回收机可再次使用。
特别适用于制作等比例和缩小比例的汽车、摩托车模型。
自制板块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缓慢地移动,从而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板块构造理论,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板块模型,通过模拟板块的运动来观察和探究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
2. 通过自制板块模型,直观展示板块的运动过程。
3. 分析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关系。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材料1. 透明胶带2. 彩色硬纸板3. 橡皮筋4. 小木棍5. 水彩笔6. 地图7. 胶水四、实验步骤1. 制作板块:将彩色硬纸板剪成大小不一的板块,用记号笔在板块上标明板块编号和边界线,用胶水将板块固定在透明胶带上。
2. 搭建支架:用小木棍和橡皮筋搭建一个支架,将板块固定在支架上,模拟地球表面的岩石圈。
3. 绘制板块边界:在支架上用记号笔绘制板块边界,模拟地球板块的实际边界。
4. 模拟板块运动:用手轻轻推动板块,观察板块的移动方向和速度,记录板块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5. 分析现象:观察板块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分析板块运动与地质现象的关系。
6. 绘制示意图:根据实验观察结果,绘制板块运动示意图,标注板块编号、边界线、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板块运动: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板块在支架上可以自由移动,模拟地球板块的实际运动。
2. 地震现象: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部分板块边界出现了断裂现象,模拟了地震的发生。
3. 火山喷发: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部分板块中心区域出现了火山喷发现象,模拟了火山喷发的过程。
4. 板块边界:实验结果显示,板块边界线上的地质现象较为明显,如地震、火山等。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自制板块模型实验,我们直观地展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加深了对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解。
2. 实验结果表明,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密切相关,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一、在实践中提升学生造型审美能力;二、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任务一、利用双色板、密度板、五合板等现有材料,通过切割、打磨、热成型等工艺制作一个鼠标模型,造型可以自己设计;二、利用黑色聚氨酯泡沐材料和油泥通过切割、加热等工艺制作一个吹风机模型,造型可以自己设计。
实验材料及工具材料:双色板、密度板、五合板、各种型号砂纸、油泥、彩色陶泥、黑色聚氨酯泡沫、木工胶、泡沫胶、亚克力胶;工具:木工小带锯、台式砂轮、电加热炉、钢锉、木工锉、台钻、油泥塑形工具、手工刀、小型车床。
实验步骤鼠标阳模制作:在密度板上画出鼠标大小方块,利用木工锯切割下来,可以根据所需厚度多切几块,切好后利用木工胶粘和在一起(木工胶粘和时间比较长,24小时左右),粘和好之后利用木工带锯切出大致形状,然后使用木工锉和钢锉仔细打磨出具体形状,形状出来后,为了使脱模更加顺利,还要利用各种型号的砂纸仔细抛光。
阴模制作:在五合板上切割出20×15大小的方块,利用制作好的阳模在木板的中间处描出鼠标的外形轮廓,然后用台钻沿着轮廓的外部打出间隙尽可能小的一串孔,再用手工刀切下中间的木板,取出之后用木工锉和砂纸将毛边打磨抛光,直到阳模放入之后和阴模周围保持两到三毫米的距离,除此还要做斜口以便双色板成型方便。
双色板的热成型:把裁切成阴模大小的双色板放到温度为150℃的电加热炉中加热到软化,迅速拿出盖在放好的阳模上,然后盖上阴模,盖的时候注意用力均匀,如果有折皱或者过量的刮痕的话要加以改进,可以利用双面胶!成型之后,要趁热脱模,脱模之后就可以把需要的鼠标部分给切下来,并把毛边打磨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做鼠标的按键了!按键的制作:按键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另一个模型上切割下来;另一种是在一个模型上画出之后直接挖出来一半,整体成型,挖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来,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滚轮的制作:滚轮可以用彩色陶泥或者尼龙棒制作,彩色陶泥制作的时候要注意洗手,先搓一个球体然后压扁,边可以滚上条纹,制作大小要注意。
模型制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今后的模型制作工作提供参考。
二、项目背景本次模型制作项目是为了参加某国际模型制作大赛,旨在展示我国模型制作技术的实力。
项目要求制作一款具有代表性的航空航天模型,模型需具备较高的精度、美观性和创新性。
三、模型制作过程1. 需求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首先对大赛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模型制作的目标和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型尺寸:根据大赛规定,模型尺寸为1:50。
(2)模型类型:航空航天模型。
(3)模型特点:具有较高的精度、美观性和创新性。
(4)制作材料:选用环保、轻便、易加工的材料。
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同类模型的优缺点,确定了本模型的设计方向。
具体如下:(1)外观设计:借鉴了国内外知名航空航天模型的外观特点,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造型。
(2)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维修和升级。
(3)功能设计:模型具备基本的飞行、降落功能,并增设了灯光、音乐等娱乐功能。
3. 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我们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了以下工作:(1)材料准备:选用环保塑料、ABS板材、有机玻璃等材料。
(2)加工制作:采用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手工雕刻等工艺,确保模型精度。
(3)组装调试:将各个模块组装成完整的模型,并进行飞行、降落测试。
4. 后期处理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我们对其进行了以下后期处理:(1)表面处理:对模型表面进行打磨、喷漆等处理,提高美观度。
(2)包装:设计精美的包装盒,确保模型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四、经验与教训1. 经验(1)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设计方向。
(2)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提高模型的美观性和创新性。
(3)注重材料选择,确保模型的质量和环保性。
(4)严格控制制作工艺,提高模型精度。
产品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产品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掌握产品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材料1. 器材:电脑、打印机、剪刀、胶水、螺丝刀、尺子等。
2. 材料:A4纸、泡沫板、木材、塑料板、金属丝等。
三、实验步骤1. 设计阶段(1)明确产品模型的设计要求,包括尺寸、功能、外观等。
(2)利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产品模型的初步设计,确定产品的主要结构和尺寸。
(3)将设计图纸打印出来,供后续制作阶段参考。
2. 制作阶段(1)根据设计图纸,将泡沫板、木材、塑料板等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
(2)使用胶水将切割好的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产品的基本框架。
(3)对产品框架进行打磨、抛光,使其表面光滑。
(4)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产品模型的细节部分,如按钮、按键、接口等。
(5)将金属丝等材料弯曲成所需形状,焊接或粘合到产品模型上。
(6)检查产品模型的整体结构,确保无遗漏或错误。
3. 测试阶段(1)对产品模型进行初步测试,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2)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3)再次进行测试,确保产品模型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一个产品模型,其外观、尺寸、功能均符合设计要求。
2. 分析(1)在设计阶段,通过CAD软件进行产品模型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2)在制作阶段,合理选择材料,掌握制作技巧,确保了产品模型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3)在测试阶段,对产品模型进行多次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了产品模型的性能。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产品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
2. 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发现了产品模型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4. 了解了产品模型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六、实验建议1. 在设计阶段,充分利用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掌握手机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手机的结构组成,以及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实验器材:1. 白卡纸2. 剪刀3. 美工刀4. 尺子5. 彩色笔6. 黏胶棒实验步骤:1. 使用尺子在白卡纸上测量并标出手机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
2. 根据测量的尺寸,在白卡纸上用彩色笔绘制出手机的形状。
3. 使用剪刀或美工刀沿着绘制的形状剪下手机模型的外形。
4. 根据手机的结构组成,在白卡纸上绘制手机的按键、摄像头等细节。
5. 使用剪刀或美工刀小心地剪下手机模型的各个细节。
6. 使用彩色笔给手机模型上色,将其涂成和真实手机一样的颜色。
7. 使用黏胶棒将各个部件按照手机的结构组装在一起,粘贴得牢固。
8. 完成手机模型后,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模型的完整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制作完成的手机模型应该具有完整的外形和各个细节,颜色鲜艳且符合实际手机的外观。
实验讨论:在制作手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绘制来了解手机的尺寸和形状,了解手机的按键和摄像头等细节。
通过制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锻炼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程度。
制作手机模型还有助于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美感,让我们更加了解手机的结构和设计。
实验总结:通过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我们了解到手机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需要经过测量、绘制、剪切、上色、粘贴等步骤来完成。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手机模型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手机的结构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组成员石膏模型照片 (1)
1.20130602109 夏菁 (1)
2.20130602110 闵展程 (2)
3.20130602126 沈路飞 (3)
4.20130602127 孙浩 (4)
5.20130602128 胡旭 (5)
二、ABS模型制作报告 (6)
1.方案分析 (6)
2.材料和工具 (7)
3.阳模、阴模的制作 (7)
4.下料 (9)
5.压模 (9)
6.粗加工 (10)
7.细加工 (11)
8.组合 (12)
9.喷漆 (13)
10.心得体会 (15)
一、小组成员石膏模型照片
1.20130602109 夏菁
Front
Right
Top
细节
1
Back
Left
Bottom
细节2
2.20130602110 闵展程
Front
Right
Top
细节2
Back
Left
细节
1
细节3
3.20130602126 沈路飞
第 4 页 共 16 页
4.20130602127 孙浩
第 5 页 共 16 页
5.20130602127 胡旭
二、ABS模型制作报告
1.方案分析
1)产品透视图(彩色)
①产品形体分析:
此款产品的整体造型为长方体,八个圆角过渡自然,正面的网面微凸,上方的按键条也是微凸,与音响的外壳有一条自然的分模线。
我们组分为四部分压模,前后以及上下(左右侧面分为上下2部分)。
②制作注意要点:
a.整体音响的八个圆角的弧度要自然
b.音响外壳与音响网眼正面并不是完全相连,有圈明显的分模线
c.压模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迅速,一定要使ABS板与阳模贴合
2)尺寸三视图(黑白)
2.材料和工具
1)下料
材料:高密度板(厚12mm)、ABS塑料板(厚2mm)
工具:钩刀、钢直尺、电锯、钉枪、曲线锯
2)加工阳模、阴模
材料:高密度板(厚12mm)
工具:锉刀、虎钳
3)压模
材料:高密度板(厚12mm)、ABS板(厚2mm)
工具:烘箱(150℃)
4)细加工
材料:ABS模型
工具:锉刀、砂纸、电钻
5)粘接
材料:ABS模型
工具:502胶水、原子灰腻子
6)喷漆
材料:ABS模型
工具:喷漆、美纹纸
3.阳模、阴模的制作
1)根据误差以及考虑到加工余地,计算出需要的高密度板尺寸,按图样尺
寸在板料上画线,裁取画线大小的高密度板。
裁取高密度板
2)用钉枪订合裁下的高密度板,用锉刀打磨阳模,使阳模光滑成型。
气钉枪制作阳模
加工阳模
3)用曲线锯切割高密度板,然后用锉刀打磨,裁去画线的部分制作阴模,同时一定要注意阴模与阳模配套,阳模的圆角弧度一定要与阴模的圆角弧度一致。
用电钻、曲线锯加工阴模
打磨阴模
4.下料
1)根据音响的尺寸下料,通常下料尺寸比盒盖平面展开尺寸大20mm左右。
直线的
下料是利用钢直尺和勾刀沿线压尺勾划,勾划数遍后,即可折断。
我们这组的模型一共需要压四下,所以一共要裁取四块ABS板。
下料
5.压模
1)将板料放入烘箱加热,加热至150℃
2)戴上手套将软化平板从烤箱内取出,把塑料板快速放置在阳模上,对准阳模
上方,向下匀速用力施压进行压制,使压模板压到底并过尺寸保证线。
处理这一步骤的过程应越迅速越好。
注意:ABS板加热后很烫,需要戴手套操作!
3)在压模的同时不停的摸,使ABS板完美贴合阳模。
4)成型硬化后即可脱模。
1) 将压制后的塑料放置在平台上,用曲线锯对塑件的多余废边进行大轮廓的锯切,在切的过程中要注意手不要被锯条切到。
用曲线锯切除多余废料
2) 如果切不动可以用电锯、手锯等工具辅助,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
注意:ABS 碎屑可能会被吹进人的眼睛,我们的组员夏菁就因此受伤,辛亏并无大碍。
用锯子切除多余废料
1) 首先是用锉刀将毛糙的边缘磨平,将模型边缘多余的部分磨去、修整。
用锉刀锉削毛刺、修整
2) 我们的模型在压模过程中,边上的弧度有点不规整,因此用吹风机重新塑造了一下。
用吹风机对弧度部分重塑
3) 然后进行模型上细节部分——按键条、USB 接口、耳机口以及网眼的制作。
其中最艰难的部分就是网眼的制作,一共消耗了一整支蜡烛、三把圆规以及一个上午。
4) 最后将几个细节部分打磨光滑。
加工USB接口、按键等
制作音响网面
8.组合
将音响壳与前后网眼部分手工拼接,先用502将其牢固得粘住,然后用腻子将凹凸不平以及不相连的侧面接口填平,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0分钟。
502粘接,并用原子灰腻子涂抹衔接边缘、填补缝隙等由于我们组在细加工的环节花费的很多的时间,进度落后于其他组,所以当天中午我们组的成员没有休息。
在其他组员吃饭的时候两位女生留下来抹腻子,其他组员回来后带来了午饭接替了女生的工作。
下图是两位女生在模型室吃饭休息。
9.喷漆
在腻子干透先用粗砂纸,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以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喷漆。
在喷漆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气愤而又好笑的事。
我们组正在晾干的按键条莫名失踪,最后在其他同学(赵何平)的人字拖鞋底发现它的“尸首”,被人踩裂。
按键条也成了整个作品的不完美点,令人遗憾。
按键喷漆、断裂之后用双面胶连接
喷漆的顺序是光油—油漆—光油,这样做的原因是能够让整个作品呈现出较好的反光质感。
在喷漆的时候要注意少量多次、均匀喷洒,喷完以后一定要等待15分钟左右,等表面的油漆干透再去触碰。
上光油、等待晾干
当一种颜色的喷漆上完以后,可以用美纹纸将其包裹住,然后再喷其他颜色
的部分。
但要注意的是,美纹纸的粘性过大,可能会将上好的漆粘掉,所以在用之前一定要在玻璃或其他地方粘几遍降低粘性。
粘贴美纹纸、喷漆
最后上光油
成品如图所示:
10.心得体会
虽然对于模型制作不是很熟练,制作花费的时间也很长,但是从中总结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这次ABS板音响的模型制作,让我们从中了解到了它的特性。
从切割、打磨、做模具到塑形,需要很大的耐心。
要做好整个模型,需要了解整个模型每个部位的细节。
在这次模型的制作中,首先是锻炼了我们对产品的形体把握能力,对整个产品的形体把握得准确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学生的造型审美能力,对于一个陌生的产品的造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是团队合作精神。
虽然团结友爱互助是已经讲到烂的主题,但真的是每一个团队必不可少的精神。
幸运的是,我们每一个组员都是勤劳开朗、不畏惧挫折的人,而且非常友爱。
每次做模型会有专门的人给其他组员买饮料解渴,中午给女生带饭,缺什么材料也是马上就去超市买。
模型制作能顺利结束少不了每一个组员的努力。
当然,这次ABS模型的制作过程也锻炼了我们危机处理能力。
我们组一共遇到三次重大危机,前期阴模板不合格从头再来、组员眼睛受伤以及按键条被踩断,但是没有人气馁,总是在几句抱怨以后迅速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从头再来,真正做到了临危不乱。
最后一点,模型制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们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让我们了解并熟练使用制作工具,最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耐心与细心。
当然了,在ABS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有缺点和不足之处。
在前期对模型的大小数据计算中出现了偏差,才会导致阴模不合格重新做的悲剧。
喷漆过程中的不注意才会让按键条被踩断。
这一切的事故其实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了。
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过于急躁。
在磨制和喷漆过程中太过心急,差一点就将模型弄坏,幸亏没造成什么过错。
总的来说,在这次ABS模型制作过程中,我们通过沟通与劳动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也将在学习生活中慢慢改进。
这次模型制作,感谢所有组员的自己参与与高度配合,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谢谢!
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