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庐山的云雾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写字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3庐山的云雾

语文学科备课教案1 2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本文中呈现了几个教学亮点:一、紧扣关键词,体会变化美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千姿百态”进行体会。
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出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白这段先总后分的描写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时代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悟课文的语言美。
庐山云雾的形态还有很多很多,最后媒体展示云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说形态,加深对云雾特点的感悟。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关键词放进语言环境中,层层深入,从字面到含义,到想象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读、议议、品品,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进了学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
二、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美《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
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品庐山云雾“瞬息万变”时没有很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图片,重点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没有通过品读很好的感悟,对文中的省略号也未展开一定的想象,来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庐山的云雾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知道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庐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运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庐山云雾的认识。
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庐山的宣传片,让学生对庐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提问:“你们对庐山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庐山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云雾的形成原因。
设置问题:“庐山位于哪个省份?”“庐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庐山云雾是如何形成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庐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云雾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庐山云雾的知识,互相交流学习。
提问:邀请学生回答关于庐山云雾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绘一幅庐山云雾的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庐山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云雾形成原因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热点专题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字词:秀丽、幽谷、云雾、漫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重点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字词:秀丽、幽谷、云雾、漫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重点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 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 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 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 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2. 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
3. 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 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 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 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 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 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 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 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腾、云飘驾飘雾欲 仙飘的飘感欲觉仙。
庐山的云雾千千姿姿百百态态。那 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 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 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 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 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 是巨大的天幕。
云雾______;
云雾缠绕半山,它像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像___________;
云雾遮挡山峰,它像
;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 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 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 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 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 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 是巨大的天幕。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一、谈话导入: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姿态、遮挡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写字教学(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品读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生习作
庐山的云雾(节选)作者:王蕾
忽然,人群中发出“起雾了,起雾了”的喊声。我 举目望去,只见云雾从山底悄悄地漫了上来,一朵朵如 锦似絮,织成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遮住了天,铺满了地, 围绕着山,盖住了水,眼前的一切都只显露出一片灰蒙 蒙的轮廊。云雾越积越厚,汇成了一片云海,庐山成了 茫茫雾海中的一座浮岛。忽聚忽散的云,时而像奔腾的 骏马,时而像放牧的羊群,时而像飞腾的蛟龙……真是 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这就是庐山有名的云海奇观。那 云雾似海洋一般无边无际,游人们在云雾中融入化出, 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啊!多么壮观的庐山云海。
新知语文
10、庐山的云雾
作品介绍
进入
庐 山
的
云 雾
• 图片欣赏 • 课文学习 • 相关资料 • 实践作业
庐 山
图片欣赏
三叠泉
云海
图片欣赏
黄龙潭冰瀑
碧龙潭瀑布
图片欣赏
雾 凇
雨 凇图片欣赏Fra bibliotek云海 瀑布云 云 海 夕照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 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 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 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 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 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 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 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 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 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 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 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 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 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 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 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 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 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 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 山……
实践作业:
当小导游—— 请你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 为同学们和老师简单介绍家乡的一 处风景名胜。
愿同学们在学习课文 之后都有收获!
设计、制作: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陈静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自做课件《庐山的云雾》主要用于学习 课文,欣赏优美图片,拓展知识,起到辅 助教学的作用。 课文描绘的庐山云雾秀丽多姿、 神奇多变的景观,可以利用欣赏图片产生 直观感受,形象地理解课文。 课件里的庐山概况、诗词品读、 学生习作、实践作业,都是为补充课文, 拓展知识服务的。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 人流连忘返。
相关资料
• 庐山概况 • 诗词品读 • 学生习作
庐山概况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 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 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 而得名。它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 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 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 峰海拔1474米。 庐山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 险、秀”闻名于世。山中云雾缭绕,多飞泉瀑 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 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 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