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优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优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优选教案范文三篇《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优选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优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前置学习活动: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

(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二)强化初读整体感知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庐山的云雾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庐山的云雾课件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 戴在山顶上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 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 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 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 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 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 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 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
尤其
高峰
幽谷
瀑布
瀑布
溪流
云雾
那里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跟它增添了几分 神秘色彩。
14 庐山的云雾
jǐng xiù yóu huàn zēng 景 色 秀 丽 尤 其 幻 想 增加 tiān màn zī tài lóng 增添 浪漫 姿态 态度 笼罩 zhào mí máng pǐ fǎn 笼罩 弥漫 茫茫 一匹 返回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 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 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 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 飘悠悠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白色绒帽;那
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 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1、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课文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不 同的姿态?分别是什么呢?

小学语文三年级《庐山的云雾》课件

小学语文三年级《庐山的云雾》课件
针对图片和视频不够清晰的问题,可以尝试使用更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或者对图片 和视频进行优化处理,提高清晰度和观赏性。
针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的问题,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习状态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适时调整课件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 高教学效果。
05
板书设计
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
力。
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增强 学生的审美能力。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 境,增强对庐山云雾的感性认识,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品词析句、想象、表演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缺点
本课件在某些环节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某些图片和视频不够清晰,某 些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等。同时,由于课件是提前设计好的,有时候难以根据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修改。
改进措施
针对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课件内容,添加更多的解释和说明,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练习法
总结词
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 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03
教学过程
导入
猜谜语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 思考庐山云雾的神秘和美丽。
展示图片
通过展示庐山云雾的图片,让 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变幻莫测

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庐山 云雾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02
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字词:秀丽、幽谷、云雾、漫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重点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第3课 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第3课 庐山的云雾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题 西 林 壁 苏 轼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北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概况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传 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 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它位于九江市 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 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 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 秀”闻名于世。山中云雾缭绕,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 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 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 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 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 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 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 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 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变万化啊!你
瞧!这边的一团团,就像(
的一卷卷,又像( 聚集在一起,好像(
) ;那边
) 。一会儿,白云 ) ;一会儿,白
云排成一串串,仿佛(
)。
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变万化啊!你 瞧!这边的一团团,就像棉花一样毛
茸茸的;那边的一卷卷,又像海里浮
起的洁白浪花。一会儿,白云聚集在 一起,好像集市上赶集的人群;一会

《庐山的云雾》课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庐山的云雾》课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游览
神秘
遮挡
溪流
弥漫
缠绕
漂浮
天幕
漫步
增添
景色秀丽
流连忘返 腾云驾雾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一泻千里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一缕轻烟 四蹄生风 飘飘欲仙 随风飘荡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 , 有高峰,有幽谷, 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 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 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 飘欲仙的感觉。
流连忘返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 变幻无常 神秘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 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 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 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 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 大的天幕。
云雾笼罩山头,它像___________;
云雾缠绕半山,它像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像___________;
云雾遮挡山峰,它像
山头 山腰 山谷山 顶上的白色绒帽;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 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1.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2. 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
3. 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流连忘返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课文(通用9篇)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课文(通用9篇)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课文(通用9篇)《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形态美、变化多、时间长、壮观等特点以及云雾滋生的主要原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课文。

供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课文篇1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

(2)齐读。

(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

欣赏这样的美景,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

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

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练习题),希望能让您的学习工作更上一新新台阶,能让您的学习工作更上一新新台阶,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字词:秀丽、幽谷、云雾、漫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重点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来自于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文以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方式描写了祖国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

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

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

教学目标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会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十个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词语只读不写!并且根据相应的文本环境去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
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庐山,说到庐山咱们同学对它有哪些而了解?(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由学生介绍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2、教师相机总结(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庐山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句话都能读通顺。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
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2. 【出示投影:课后的八个四字成语】同学互相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你不太懂?师生共同解疑。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扫清词语的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庐山云雾给人带来的如梦如幻的奇妙感受打好基础。


3.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特别认真,老师发现这个词语很多同学都没有读准。

重点指导学习以下几个字:【出示投影】
(1)弥漫:注意这个字的声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飘”字是风字部,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彩。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在这个环节有两个任务:一是纠正读音、二是进行形近字的比较,从字义的角度进行辨析,加强学生理解。

我个人认为形近字的辨析是十分重要,孩子们在日常表达中会经常出现形近字混淆或者是音近字混用的情况。

我们也可以在初读环节中安排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写错、用混的字词。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板书:千姿百
态、瞬息万变】
2、默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的这两个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相关词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完成自学后,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喜欢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第二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什么是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2)那位同学愿意结合这个段落里的词语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①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请你试着读出云雾迷蒙的感觉。

出示投影(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看了这幅图,再读读这句话,谁还能接着说说。

带着这种体验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②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间的一条条玉带……
出示投影(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是啊,真是如临仙境,谁愿意读一读。

③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种景象真是只应天上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
④教师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句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姿态万千。

让我们把这美景、这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咱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谁愿意试着背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的和他一起来背。

⑤尝试背诵。

⑥总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萦绕在我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读和悟结合在一起,将文字与直观形象结合在一起。


·喜欢云雾的瞬息万变
(1)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云雾的瞬息万变?请女同学来读读这一段,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

①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快!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

②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末尾。

③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④总结: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

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这里的读写说的联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4.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庐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吧!【观看视频】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是啊,来到这里的游客都有流连忘返的感受。

【此处才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目的还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从整体上说说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配合视频,使得这种对庐山云雾的喜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出示投影(第一、四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对庐山云雾由衷的赞叹,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1.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

《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领略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