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课件PPT

背诵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事 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背诵。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司马光与一群小孩在院子里游 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 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 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 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没( méi )有
沉没( mò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意。 1.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___都____。迸:__向__外__溅__出__或__喷__射____。 句意:_其_他__的__小__孩__都__吓__跑__了__,__只__有__司__马__光__拿__ _着__石_头__把__水__缸__砸__破__,__水__流__出__来__了__,__小__孩__得__救__了__。 2.群儿戏于庭。 庭:_____院__子______。 句意:____一__群__小__孩__在__院__子__里__做__游__戏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B ) A.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B.遇事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朗读示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 之没,水水中迸↘↘。,众 儿//·皆得弃活去。↗,·光/持石/·击·瓮/破
院子里做游戏。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盛物的陶器,
淹没,沉下去。
口小肚大。
一个孩子爬到水缸
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
掉进缸中淹没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都。
放弃,扔掉。 打,敲打。 其他的小孩子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司马光与一群小孩在院子里游 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 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 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 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没( méi )有
沉没( mò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意。 1.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___都____。迸:__向__外__溅__出__或__喷__射____。 句意:_其_他__的__小__孩__都__吓__跑__了__,__只__有__司__马__光__拿__ _着__石_头__把__水__缸__砸__破__,__水__流__出__来__了__,__小__孩__得__救__了__。 2.群儿戏于庭。 庭:_____院__子______。 句意:____一__群__小__孩__在__院__子__里__做__游__戏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B ) A.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B.遇事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朗读示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 之没,水水中迸↘↘。,众 儿//·皆得弃活去。↗,·光/持石/·击·瓮/破
院子里做游戏。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盛物的陶器,
淹没,沉下去。
口小肚大。
一个孩子爬到水缸
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
掉进缸中淹没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都。
放弃,扔掉。 打,敲打。 其他的小孩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 (共30张PPT)部编版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件(共80张PPT)

资料宝袋
认识文言文: 在我 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 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 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 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 了吗?”,而用书而语言 进行表述,就是“饭 否?”。“饭否”就是文
字词乐园
会写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司庭登跌
zhònɡ qì chí
众弃 持
默读第二句话,参考注释,运用翻 译第一句话的方法,交流第二句话 的意思。
放弃 众人
司马光 击打
石头
砸破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全,都 离开 拿着
水瓮
涌出
得救
你知道水“迸”是什么样子吗?
瓮被砸破后, 水一下子就涌 出来了的样子。
根据第一句话的翻译方法,联系注释,
并补充内容,说说第二句话的句意吧!
思考: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 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比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他人慌乱离开,司 马光想到了办法并 成功救了小伙伴。
司马光聪明 机智,沉着 冷静,爱护
同伴
词语积累(形容人聪明的词语)
聪明伶俐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心灵手巧 七窍玲珑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 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课后 第三题)
儿得活
拓展延伸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 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 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嬉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 玉兔、桂树等。 ⑤然:这样。 ⑥瞳子:瞳孔。
zhònɡ
部编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 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一儿…… 一儿…… 一儿…… 众皆弃去。
水迸,儿得活
sī
24 司马光①
群儿( ),一儿( ),足跌
diē
( )。众( ),
光( ),水迸bèn(ɡ
注释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 [庭] 庭院。 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 [皆] 全都。 ⑤ [光] 指司马光。 ⑥ [迸] 涌出。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________ 的少年。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好办法救出小朋友?
找一根绳子或者树枝。 用力把瓮推倒。
找人过来帮忙。
sī
24 司马光①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
jiē qì
chí
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
bènɡ
,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 [庭] 庭院。 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 [皆] 全都。 ⑤ [光] 指司马光。 ⑥ [迸] 涌出。
光 传
活
之
持
众
足
庭
》
图文对对碰
一儿登瓮
群儿戏于庭
群儿戏于 庭
。
假山
树下
瓮旁
群儿戏于 庭
。
群儿_攀__于假山 。
群儿_藏__于假山 。
群儿_追__于树下 。
群儿_逐__于瓮旁 。
群儿_学__于 教室 。
群儿_戏__于 操场 。
群儿___于
。
群儿___于
。
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皆弃去
sī
24 司马光①
jiē qì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课件(共27张PPT)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 言简义丰
谈收获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 学到了什么呢?
拓展阅读
宋人有悯其苗之 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 之,苗则槁矣。
拓展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 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 其舟,曰:“是吾(wú) 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yǐ),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乎!
众为什么要放弃他离开他呢?难 道他们不想救他吗?联系生活实际说 说他们都会有哪些表现? 有的......有的......有的........
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
复述故事
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用上 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把这个故 事讲给同桌听,让他给点建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通句子。
sī
司马光
tínɡ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ɡ
之,水迸,儿得活。
mò(淹没)
没 méi(没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人物 /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看图片猜故事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 上册
复姓
sī
24 司马光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介绍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 言简义丰
谈收获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 学到了什么呢?
拓展阅读
宋人有悯其苗之 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 之,苗则槁矣。
拓展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 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 其舟,曰:“是吾(wú) 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yǐ),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乎!
众为什么要放弃他离开他呢?难 道他们不想救他吗?联系生活实际说 说他们都会有哪些表现? 有的......有的......有的........
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
复述故事
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用上 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把这个故 事讲给同桌听,让他给点建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通句子。
sī
司马光
tínɡ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ɡ
之,水迸,儿得活。
mò(淹没)
没 méi(没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人物 /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看图片猜故事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 上册
复姓
sī
24 司马光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介绍司马光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部编版)

课文的教育意义
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 助的精神
培养孩子互帮互助、团结友 爱的精神
培养孩子临危不惧、机智勇 敢的品质
培养孩子勇敢机智、临危不 惧的品质
课文的主题在现实中的应用
培养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的品质
培养关爱他人、 乐于助人的品质
培养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的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 共同成长的意识
课文语言特色
最终成功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缸,小孩得救
课文中的其他人物
人物一:司马光 人物二:小伙伴 人物三:父亲 人物四:母亲
课文结构
课文的段落划分
第一段:介绍司 马光砸缸的故事 背景和人物
第二段:描述司 马光砸缸的具体 过程
第三段:讲述砸 缸后的事件和结 果
第四段:总结故 事的意义和启示
课文的写作特点
记叙文结构: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故事 语言生动形象: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故事情节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课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团队协作中,要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课文的逻辑结构
引入:介绍司马光砸缸的背景
描述:详细描述司马光砸缸的过 程
探讨:探讨司马光砸缸的意义和 价值
结论:总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强调其教育意义和价值
课文主题
课文的主题思想
课文主要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强调了智慧和勇敢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还传达了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精神,让孩子们懂得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通过对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PPT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其 他课文都是白话文。文言文 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我们 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正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找出下面少年英雄的故事,读一读。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没有 [mò]淹没
课文赏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 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戏】游戏;玩耍。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足跌】失足。 【没】沉没。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 耍,一个小孩儿攀爬瓮。 一不小心跌进了瓮里。
我们可以找一根绳子或 者树枝把小朋友拉起来。
我会赶紧回家找爸爸过 来帮忙救小伙伴。
结构梳理
群儿戏 于庭
众皆弃去
一儿 落水光持石
击瓮破 之
水迸 儿得活
课后练习
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 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1.一个小孩跌入水中,许其他小孩都跑了,司 马光却没有,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答:表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完本课,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 身上获得的启示。
答: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 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 ②困难、危险面前既要机智, 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如果这种事发送在你身边,你还有什么办法 救出小朋友吗?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 孩爬到缸上玩,一不小心,失足掉到缸里。就在 这危急的时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 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 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 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部编版 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
气向大缸砸去。终于,水缸被他砸破,只
听得“哗啦”一声,缸水从砸破的洞口喷
涌而出。缸里的小孩得救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 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宋史·司马光传》
保守派
? 革新派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司马光一生有很多成就, 最伟大的就是编纂了《资治 通鉴》这部通贯古今的编年 体史书。除此之外,他在文 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 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他 还是当朝的宰相。
·
《 宋 史 司 马 光 传 》
24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4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山中斩杀蟒蛇
司马光12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司马池到外地上任,途径 陕西,路过秦岭。在经过一个栈道的时候,遇见一条巨蟒, 父亲和仆人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这时司马光临危不惧, 手持利剑上前,一剑扎进巨蟒的尾巴,巨蟒疼得浑身一震, 翻滚到了栈道下深不可测的谷底。
古文版:
白话文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 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大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缸上爬去,结果缸沿窄小,他没站住脚, “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缸中!瞬间,他
被缸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
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本此的请
弃 。 输 文 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 经过: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勇敢
临危不乱
当堂测试
登瓮 ,_____ 群儿戏于庭,一儿_____ 足跌 没水中。 众皆弃去 ,光_________ 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
课后习题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 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
4.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好。能在第一时间救出落水的孩子。 5.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 (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 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 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6.用图展示事情的整个过程。
课文解读
1.这群小孩在哪儿玩?请在文中找出句子。 表明玩耍地点的句子是“群儿戏于庭”。 2.其中一个小孩为什么落水? 爬上瓮,失足落水。
3.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其他孩子都抛弃那个落水的孩子跑了。司马光拿 起石头砸破了瓮。 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对朋友 不离不弃的孩子。
儿:代指落水的小孩。
得活:得以活下来。即获救。
朗读指导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停顿,体会司马光的聪 明、勇敢。朗读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 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文朗读
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登瓮,一失足
跌入瓮中,并没入水里。其他小孩都吓跑了,只有司
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得救了。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表达一 个意思,其他课文都是现代文。同样的词在古代和现 代的意思就不同,如“妻子”在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 子,在现代文中指的是妻子一人。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通读本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个小孩失足落入 水缸中,司马光动脑筋、想办法,最终拿起石头砸破 水缸救出落水小孩的事。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写法借鉴
人物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或把一个人物前后截
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人物某方面的特
点,给人以深刻印象。本文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将其 他小孩的惊慌失措和司马光的临危不乱、冷静应对作 对比,突出了司马光的聪明、勇敢。 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抓住 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
司马光
学习目标
1
2 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 形。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 正确断句。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主要内容。
4
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培 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知识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 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 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 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 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 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 史《资治通鉴》。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多音字
mò(淹没)(神出鬼没)
没
méi(没有)(没完没了) dé(得到)(得天独厚)
得
de(飞得高)(跑得快) děi(得亏)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戏:嬉戏,玩耍。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足:失足。 跌:身体失去重心而掉下去。 皆:全,都。 弃:放弃,抛弃。 迸:爆开,溅射。 破:使……破坏。
拓展延伸
形容淡定的成语。
面不改色 泰然处之 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 处变不惊 临危不乱
课堂小结
“司马光砸缸救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我们 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遇事应该沉着、冷静应对,运 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的道理。我们要向司 马光学习,做一个聪明、勇敢的人。
结构图示
起因:一儿足跌入瓮,没水中 聪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