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的成型工艺
高强度螺栓冷挤镦成形工艺及模具

高强度螺栓冷挤镦成形工艺及模具
高强度螺栓冷挤镦成形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成形方法。
该工艺使用冷挤压加工,通过将螺栓预热至适宜温度后,采用双头镦模进行冷挤压成型,最终制成高强度螺栓。
模具在高强度螺栓冷挤镦成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不同直径的螺栓需要不同的模具来匹配,模具的设计包括镦头结构、角度、半径、镦头高度等,需要考虑到成形工艺参数和材料选择。
冷挤压成形可提高螺栓的机械性能,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和原材料。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和航空等领域。
冷镦成型工艺

冷镦成型工艺1. 概述冷镦成型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用于制造高精度、高效率的螺栓、螺母、螺钉等金属零件。
冷镦成型通过在常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实现金属材料的进一步加工和形状成型。
2. 工艺流程冷镦成型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原料准备冷镦成型的原料通常为金属线材,常见的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在进行冷镦成型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氧化层、切割成合适的长度等。
2.2 模具设计冷镦成型需要使用专门的模具进行加工,模具设计的质量对成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模具设计包括模具形状设计、模具材料选择等。
2.3 加热处理在进行冷镦成型之前,有时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2.4 冷镦成型冷镦成型是整个工艺的核心步骤。
在冷镦成型机床上,金属材料通过进给机构进入模具中,通过工艺参数的控制,在一系列挤压、拉伸、剪切等力的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形成螺纹或其他形状。
2.5 后处理冷镦成型后,通常需要进行喷油、清洗、退火等后处理工序,以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硬度和机械性能。
3. 工艺优势冷镦成型工艺相较于其他金属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势:3.1 高生产效率冷镦成型工艺可以实现快速连续加工,每分钟可加工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零件,生产效率高。
3.2 低能耗冷镦成型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相较于热加工工艺,能耗更低。
3.3 降低废料率冷镦成型工艺采用线材作为原料,减少了废料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3.4 优质成品冷镦成型工艺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
4. 应用领域冷镦成型工艺在各个工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强度螺纹的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
5. 发展趋势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新材料的应用,冷镦成型工艺将越来越广泛应用。
未来,冷镦成型工艺将更加注重工艺参数的优化、模具材料的研发等方面,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螺栓加工工艺

螺栓加工工艺(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螺丝生产工艺(一)--退火一、目的:把线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再慢慢冷却,以调整结晶组织,降低硬度,改良线材常温加工性。
二、作业流程:(一)、入料:将需要处理的产品吊放炉内,注意炉盖应盖紧。
一般一炉可同时处理7卷(约吨/卷)。
(二)、升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升至规定温度。
(三)、保温:材质1018、1022线材在680℃-715℃下保持4-6h,材质为10B21,1039,CH38F线材在740℃-760℃下保持 h。
(四)、降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降至550℃以下,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
三、品质控制:1、硬度:材质为1018、1022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70,材质为中碳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80。
2、外观:表面不得有氧化膜及脱碳现象。
螺丝生产工艺(二)--酸洗一、目的: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并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薄膜,以减少线材抽线以及冷墩或成形等加工过程中,对工模具的擦伤。
二、作业流程:(一)、酸洗:将整个盘元分别浸入常温、浓度为20-25%的三个盐酸槽数分钟,其目的是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
(二)、清水:清除线材表面的盐酸腐蚀产物。
(三)、草酸:增加金属的活性,以使下一工序生成的皮膜更为致密。
(四)、皮膜处理:将盘元浸入磷酸盐,钢铁表面与化成处理液接触,钢铁溶解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如Zn2Fe(Po4)2·4H2o),附着在钢铁表面形成皮膜。
(五)、清水:清除皮膜表面残余物。
(六)、润滑剂:由于磷酸盐皮膜的摩擦系数并不是很低,不能赋予加工时充分的润滑性,但与金属皂(如钠皂)反应形成坚硬的金属皂层,可以增加其润滑性能。
螺丝生产工艺(三)--抽线一、目的:将盘元冷拉至所需线径。
实用上针对部分产品又可分粗抽(剥壳)和精抽两个阶段。
二、作业流程盘元经酸洗之后,通过抽线机冷拉至所需线径。
高强螺栓生产工艺

高强螺栓生产工艺高强螺栓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可靠性的紧固件,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高强螺栓的生产工艺。
高强螺栓的生产主要包括材料选用、预处理、成型、热处理、加工和表面处理等过程。
首先是材料选用。
高强螺栓通常选用优质的碳钢或合金钢作为原材料,碳钢可以达到8.8、10.9级别的强度标准,合金钢可以达到12.9级别的强度标准。
选材时需考虑螺纹轴承能力、韧性和成本等因素。
然后是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材料切割、空气琢磨和碱洗等环节。
首先对原材料进行切割,将长材料切割成适当长度,并通过空气琢磨对切割面进行清理。
接着将切割后的材料进行碱洗处理,去除表面的脏污和油污,以便后续的加工处理。
成型是高强螺栓生产的关键过程。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冷镦和热锻两种。
冷镦是将直径较细的原材料在冷镦机上通过一系列模具的作用,使螺栓的头部和螺纹一次成型。
热锻是将较为粗糙的原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模具进行定型。
热锻可以改善材料的织构和力学性能。
接着是热处理。
热处理对于提高螺栓的强度和硬度非常重要。
一般采用淬火和回火两个步骤进行热处理。
首先将成型后的螺栓经过淬火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强度。
然后经过回火处理,降低螺栓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硬度。
加工是对螺栓进行精细加工的过程。
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孔和磨削等工艺。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对螺栓进行尺寸精密加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性能。
最后是表面处理。
高强螺栓通常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镀锌、镀镍和磷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螺栓的抗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高强螺栓的生产工艺,通过合理的材料选用和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高强螺栓,满足各种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需求。
螺栓加工流程图(参考模板)

螺栓的生产工艺螺丝生产工艺(一)--退火一、作业流程:1、入料:将需要处理的产品吊放炉内,注意炉盖应盖紧。
一般一炉可同时处理7卷(约1.2吨/卷)。
2、升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升至规定温度。
3、保温:材质1018、1022线材在680℃-715℃下保持4-6h,材质为10B21,1039,CH38F线材在740℃-760℃下保持5.5-7.5 h。
4、降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降至550℃以下,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
二、品质控制:1、硬度:材质为1018、1022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70,材质为中碳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80。
2、外观:表面不得有氧化膜及脱碳现象。
螺丝生产工艺(二)--酸洗一、作业流程:1、酸洗:将整个盘元分别浸入常温、浓度为20-25%的三个盐酸槽数分钟,其目的是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
2、清水:清除线材表面的盐酸腐蚀产物。
3、草酸:增加金属的活性,以使下一工序生成的皮膜更为致密。
4、皮膜处理:将盘元浸入磷酸盐,钢铁表面与化成处理液接触,钢铁溶解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如Zn2Fe(Po4)2·4H2o),附着在钢铁表面形成皮膜。
5、清水:清除皮膜表面残余物。
6、润滑剂:由于磷酸盐皮膜的摩擦系数并不是很低,不能赋予加工时充分的润滑性,但与金属皂(如钠皂)反应形成坚硬的金属皂层,可以增加其润滑性能。
螺丝生产工艺(三)--抽线作业流程盘元经酸洗之后,通过抽线机冷拉至所需线径。
适用于大螺丝、螺帽、牙条所用线材。
螺丝生产工艺(四)--成型一、目的:将线材经冷间锻造(或热间锻造),以达到半成品之形状及长度(或厚度)。
二、作业流程:1、六角螺栓(四模四冲或三模三冲)(1)、切断:通过可动的剪刀单向移动,将卡于剪模内的线材切成所需胚料。
(2)、一冲:后冲模顶住胚料冲模挤压胚料,初步成型,之后后冲模将胚料推出。
(3)、二冲:胚料进入第二打模,二冲模挤压,胚料呈扁圆状,之后后冲模将胚料推出。
螺栓加工工艺及特点

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为:热轧盘条-(冷拨)-球化(软化)退火-机械除鳞-酸洗-冷拨-冷锻成形-螺纹加工-热处理-检验一.钢材设计在紧固件制造中,正确选用紧固件材料是重要一环,因为紧固件的性能和其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材料选择不当或不正确,可能造成性能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意外或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等,因此紧固件材料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冷镦钢是采用冷镦成型工艺生产的互换性较高的紧固件用钢。
由于它是常温下利用金属塑性加工成型,每个零件的变形量很大,承受的变形速度也高,因此,对冷镦钢原料的性能要求十分严格。
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用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技术条件》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及目标JISG3507-1991《冷镦钢用碳素钢盘条》的特点,以8.8级,9.8级螺栓螺钉的材料要求为例,各种化学元素的确定。
C含量过高,冷成形性能将降低;太低则无法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因此定为0.25%-0.55%。
Mn能提高钢的渗透性,但添加过多则会强化基体组织而影响冷成形性能;在零件调质时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故在国际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定为0.45%-0.80%。
Si能强化铁素体,促使冷成形性能降低,材料延伸率下降定为Si小于等于0.30%。
S.P.为杂质元素,它们的存在会沿晶界产生偏析,导致晶界脆化,损害钢材的机械性能,应尽可能降低,定为P小于等于0.030%,S小于等于0.035%。
B.含硼量最大值均为0.005%,因为硼元素虽然具有显著提高钢材渗透性等作用,但同时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
含硼量过高,对螺栓,螺钉和螺柱这类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工件是十分不利的。
二.球化(软化)退火沉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采用冷镦工艺生产时,钢材的原始组织会直接影响着冷镦加工时的成形能力。
冷镦过程中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可达60%-80%,为此要求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
螺栓生产工艺流程

螺栓生产工艺流程螺栓是一种常用的紧固件,其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材料准备、冷镦、热处理、螺纹加工、表面处理和包装等几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螺栓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材料准备。
螺栓的主要原材料是碳素钢或合金钢丝材,需要根据不同规格的螺栓选择不同直径和材质的钢丝材料,然后进行切割或拉拔成合适长度的工件。
接下来是冷镦。
冷镦是将钢丝材料通过拉伸机沿着轴线方向进行冷加工,将圆形截面的钢丝材料通过模具冷镦成螺栓的毛坯。
冷镦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工参数的控制,如冷镦力、冷镦长度和冷镦速度等,以保证螺栓的几何尺寸和力学性能。
然后是热处理。
热处理是对冷镦成型的螺栓进行退火、淬火和调质等热处理工艺,以使螺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其中,退火工艺可以消除冷变形应力,淬火工艺可以提高螺栓的硬度,调质工艺可以提高螺栓的韧性和强度。
接下来是螺纹加工。
螺纹加工是将热处理后的螺栓加工成具有螺纹的零件。
螺纹加工通常包括切割螺纹和滚压螺纹两种方式。
切割螺纹是通过螺丝刀具沿着螺栓轴线方向切削成型,滚压螺纹是通过专用的滚轮滚压进行成型。
螺纹加工需要控制好切削或滚压的力度、速度和深度等参数,确保螺纹的精度和质量。
然后是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螺栓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通常包括镀锌、镀铬、热浸镀锌等工艺。
这些工艺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螺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腐蚀和磨损。
最后是包装。
包装是将螺栓进行分类、计量和包装,并附上产品标识和质量合格证明等。
通常采用塑料袋包装或盒子包装,然后进行打包和储运。
以上就是螺栓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通过原材料准备、冷镦、热处理、螺纹加工、表面处理和包装等环节的操作,可以生产出具有一定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螺栓产品。
不同规格和要求的螺栓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的生产流程是相似的。
高强度螺栓制造工艺

高强度螺栓制作工艺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为:热轧盘条-(冷拨)-球化(软化)退火-机械除鳞-酸洗-冷拨-冷锻成形-螺纹加工-热处理-检验一,钢材设计在紧固件制造中,正确选用紧固件材料是重要一环,因为紧固件的性能和其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材料选择不当或不正确,可能造成性能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意外或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等,因此紧固件材料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冷镦钢是采用冷镦成型工艺生产的互换性较高的紧固件用钢。
由于它是常温下利用金属塑性加工成型,每个零件的变形量很大,承受的变形速度也高,因此,对冷镦钢原料的性能要求十分严格。
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用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技术条件》GB /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及目标JISG3507-1991《冷镦钢用碳素钢盘条》的特点,以8.8级,9.8级螺栓螺钉的材料要求为例,各种化学元素的确定。
C 含量过高,冷成形性能将降低;太低则无法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因此定为0.25%-0.55%。
Mn能提高钢的渗透性,但添加过多则会强化基体组织而影响冷成形性能;在零件调质时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故在国际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定为0.45%-0.80%。
Si能强化铁素体,促使冷成形性能降低,材料延伸率下降定为Si小于等于0.30%。
S.P.为杂质元素,它们的存在会沿晶界产生偏析,导致晶界脆化,损害钢材的机械性能,应尽可能降低,定为P小于等于0.030%,S小于等于0.035%。
B.含硼量最大值均为0.005%,因为硼元素虽然具有显著提高钢材渗透性等作用,但同时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
含硼量过高,对螺栓,螺钉和螺柱这类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工件是十分不利的。
二,球化(软化)退火沉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采用冷镦工艺生产时,钢材的原始组织会直接影响着冷镦加工时的成形能力。
冷镦过程中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可达60%-80%,为此要求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栓的成型工艺螺丝生产工艺(一)--退火一、目的:把线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再慢慢冷却,以调整结晶组织,降低硬度,改良线材常温加工性。
二、作业流程:(一)、入料:将需要处理的产品吊放炉内,注意炉盖应盖紧。
一般一炉可同时处理7卷(约1.2吨/卷)。
(二)、升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升至规定温度。
(三)、保温:材质1018、1022线材在680℃-715℃下保持4-6h,材质为10B21,1039,CH38F 线材在740℃-760℃下保持5.5-7.5 h。
(四)、降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降至550℃以下,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
三、品质控制:1、硬度:材质为1018、1022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70,材质为中碳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80。
2、外观:表面不得有氧化膜及脱碳现象。
螺丝生产工艺(二)--酸洗一、目的: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并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薄膜,以减少线材抽线以及冷墩或成形等加工过程中,对工模具的擦伤。
二、作业流程:(一)、酸洗:将整个盘元分别浸入常温、浓度为20-25%的三个盐酸槽数分钟,其目的是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
(二)、清水:清除线材表面的盐酸腐蚀产物。
(三)、草酸:增加金属的活性,以使下一工序生成的皮膜更为致密。
(四)、皮膜处理:将盘元浸入磷酸盐,钢铁表面与化成处理液接触,钢铁溶解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如Zn2Fe(Po4)2·4H2o),附着在钢铁表面形成皮膜。
(五)、清水:清除皮膜表面残余物。
(六)、润滑剂:由于磷酸盐皮膜的摩擦系数并不是很低,不能赋予加工时充分的润滑性,但与金属皂(如钠皂)反应形成坚硬的金属皂层,可以增加其润滑性能。
螺丝生产工艺(三)--抽线一、目的:将盘元冷拉至所需线径。
实用上针对部分产品又可分粗抽(剥壳)和精抽两个阶段。
二、作业流程盘元经酸洗之后,通过抽线机冷拉至所需线径。
适用于大螺丝、螺帽、牙条所用线材。
螺丝生产工艺(四)--成型一、目的:将线材经冷间锻造(或热间锻造),以达到半成品之形状及长度(或厚度)。
二、作业流程:1、六角螺栓(四模四冲或三模三冲)(1)、切断:通过可动的剪刀单向移动,将卡于剪模内的线材切成所需胚料。
(2)、一冲:后冲模顶住胚料冲模挤压胚料,初步成型,之后后冲模将胚料推出。
(3)、二冲:胚料进入第二打模,二冲模挤压,胚料呈扁圆状,之后后冲模将胚料推出。
(4)、三冲:胚料进入第三打模,通过六角三冲模仁剪切,胚料六角头初步形成,之后,后冲模将胚料推入第三打模,切料自六角头切断,六角头形成。
2、六角螺栓(三模三冲)3、螺丝(一般头型一模二冲)(1)、切断:通过可动剪刀单向移动,将卡于剪模内的线材切成所需胚料。
(2)、一冲:打模固定,一冲模将产品头部初步成型,以使下一冲程能完全成型。
当产品为一字割沟时,一冲模为内凹、椭圆槽,产品为十字槽时,一冲模为内凹四方槽。
(3)、二冲:一冲之后,冲具整体运行,二冲模移向打模正前方,同时二冲模向前运行,将产品最终成型。
之后由后冲棒将胚料推出。
三、热打1、加热:于加热设备将胚料需成型一端加热至白热状态,依据产品规格设定加热温度和时间。
一般3/4以下加热7-10秒,7/8-1"加热15秒左右。
2、成型:将加热后的胚料迅速移至成型机,通过后座,夹模固定,头模冲击胚料,加以成型。
可以根据胚料的长度调整后座的距离。
3、束杆:于束杆机上利用挤压将产品缩杆。
热打也称红打。
四、螺帽成型:(一)、作业流程:1、切断:由内刀模(410)与剪切刀(301)配合,将线材切成所需胚料。
2、一冲:由前冲模(111)、冲程模(411)、后冲棒(211)配合,将变形不平的切断胚料加以整形,并由后冲棒(211)将胚料推出。
3、二冲:运转夹(611)将胚料从一冲夹至二冲,由前冲模(112)、冲程模(412)、后冲棒(412)配合,更进一步将胚料整形,并加强第一冲的压平与饱角作用,之后由后冲棒(212)将胚料推出。
4、三冲:运转夹(612)将胚料从二冲夹至三冲,由前冲模(113)、冲程模(413)、后冲棒(213)配合,再次挤压胚料,以使下冲能完全成型,之后由后冲棒(213)将胚料推出。
5、四冲:运转夹(613)将胚料从三冲夹至四冲,由前冲模(114)、冲程模(414)、后冲棒(214)配合,将螺帽完全成型,并藉控制铁屑厚度来调整螺帽的厚度,之后由后冲棒(214)将胚料推出。
6、五冲:运转夹(614)将胚料从四冲夹至五冲,由前冲模(119)、脱料盘(507)配合,将成型完全的胚料冲孔,并使冲断的铁屑进入打孔模下仁,而最终完成螺帽的成型。
螺帽的头部标记在此过程形成。
螺丝生产工艺(五)--辗牙一、目的:将已成型的半成品辗制或攻丝以达到所需的螺纹。
实用上针对螺栓(螺丝)称为辗牙,牙条称为滚牙,螺帽称为攻牙。
二、辗牙:辗牙即是将一块牙板固定,另一块活动牙板带动产品移动,利用挤压使产品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需螺纹。
三、攻牙:攻牙即是将已成型之螺帽,利用丝攻攻丝,形成所需螺纹。
四、滚牙:滚牙是以两个相对应的螺丝滚轮,正向转动,利用挤压使产品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需螺纹。
滚牙通常用于牙条。
螺丝生产工艺(六)-热处理一、热处理方式:根据对象及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热处理方式。
调质钢: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50℃)弹簧钢:淬火后中温回火(420-520℃)渗碳钢:渗碳后淬火再低温回火(150-250℃)低碳和中碳(合金)钢淬成马氏体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一般规律是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但由于低、中碳钢中含碳量不同,回火温度对其影响程度不同。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可分别采取以下途径:(1)、选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进行低温250℃以下回火,以获得低碳马氏体。
为了提高这类钢的表面耐磨性,只有提高各面层的含碳量,即进行表面渗碳,一般称为渗碳结构钢。
(2)、采取含碳较高的中碳钢,淬火后进行高温(500-650℃)回火(即所谓调质处理),使其能在高塑性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强度,一般称这类钢为调质钢。
如果希望获得高强度,而宁肯降低塑性及韧性,对含碳量较低的含金调质可采取低温回火,则得到所谓“超高强度钢”。
(3)、含碳量介于中碳和高碳之间的钢种(如60,70钢)以及一些高碳钢(如80,90钢),如果用于制造弹簧,为了保证高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则采用淬火后中温回火。
(4)、脱碳:指黑色金属材料(钢)表面碳的损耗。
热处理后会有脱碳现象,轻微脱碳是允许的,脱碳层深度影响表面硬度。
脱碳层越深,表面硬度值越小。
具体检测依据GB3098.1二、作业流程:退火(珠光体型钢)1、预热处理:正火高温回火(马氏体型钢)(1)、正火目的是细化晶粒,减少组织中的带状程度,并调整好硬度,便于机械加工,正火后,钢材具有等轴状细晶粒。
2、淬火:将钢体加热到850℃左右进行淬火,淬火介质可根据钢件尺寸大小和该钢的淬透性加以选择,一般可选择水或油甚至空气淬火。
处于淬火状态的钢,塑性低,内应力大。
3、回火:(1)、为使钢材具有高塑性、韧性和适当的强度,钢材在400-500℃左右进行高温回火,对回火脆性敏感性较大的钢,回火后必须迅速冷却,抑制回火脆性的发生。
(2)、若要求零件具有特别高的强度,则在200℃左右回火,得到中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二)、弹簧钢:1、淬火:于830-870℃进行油淬火。
2、回火:于420-520℃左右进行回火,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
(三)、渗碳钢:1、渗碳:化学热处理的一种,指在一定温度下,在含有某种化学元素的活性介质中,向钢件表面渗入C元素。
分预热(850℃)渗碳(890℃)扩散(840℃)过程2、淬火:碳素和低合金渗碳钢,一般采用直接淬火或一次淬火。
3、回火:低温回火以消除内应力,并提高渗碳层的强度及韧性。
螺丝生产工艺(七)-表面处理一、表面处理种类:表面处理即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形成覆盖层的过程,其目的是赋以制品表面美观、防腐蚀的效果,进行的表面处理方法都归结于以下几种方法:1、电镀:将接受电镀的部件浸于含有被沉积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以电流通过镀液,使电镀金属析出并沉积在部件上。
一般电镀有镀锌、铜、镍、铬、铜镍合金等,有时把煮黑(发蓝)、磷化等也包括其中。
2、热浸镀锌:通过将碳钢部件浸没温度约为510℃的溶化锌的镀槽内完成。
其结果是钢件表面上的铁锌合金渐渐变成产品外表面上的钝化锌。
热浸镀铝是一个类似的过程。
3、机械镀:通过镀层金属的微粒来冲击产品表面,并将涂层冷焊到产品的表面上。
二、品质控制:电镀的质量以其耐腐蚀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其次是外观。
耐腐蚀能力即是模仿产品工作环境,设置为试验条件,对其加以腐蚀试验。
电镀产品的质量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1、外观:制品表面不允许有局部无镀层、烧焦、粗糙、灰暗、起皮、结皮状况和明显条纹,不允许有针孔麻点、黑色镀渣、钝化膜疏松、龟裂、脱落和严重的钝化痕迹。
2、镀层厚度:紧固件在腐蚀性大气中的作业寿命与它的镀层厚度成正比。
一般建议的经济电镀镀层厚度为0.00015in~0.0005 in(4~12um).热浸镀锌:标准的平均厚度为54 um(称呼径≤3/8为43 um),最小厚度为43 um(称呼径≤3/8为37 um)。
3、镀层分布:采用不同的沉积方法,镀层在紧固件表面上的聚集方式也不同。
电镀时镀层金属不是均匀地沉积在外周边缘上,转角处获得较厚镀层。
在紧固件的螺纹部分,最厚的镀层位于螺纹牙顶,沿着螺纹侧面渐渐变薄,在牙底处沉积最薄,而热浸镀锌正好相反,较厚的镀层沉积在内转角和螺纹底部,机械镀的镀层金属沉积倾向与热浸镀相同,但是更为光滑而且在整个表面上厚度要均匀得多。
4、氢脆:紧固件在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尤其在镀前的酸洗和碱洗以及随后的电镀过程中,表面吸收了氢原子,沉积的金属镀层然后俘获氢。
当紧固件拧紧时,氢朝着应力最集中的部分转够,引起压力增高到超过基体金属的强度并产生微小的表面破裂。
氢特别活动并很快渗入到新形成的裂隙中去。
这种压力-破裂-渗入的循环一直继续到紧固件断裂。
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应力应用后的几个小时之内。
为了消除氢脆的威胁,紧固件要在镀后尽可能快地加热烘焙,以使氢从镀层中渗出,烘焙通常在375-4000F(176-190℃)进行3-24小时。
由于机械镀锌是非电解质的,这实际上消除了氢脆的威胁。
另由于工程标准禁止硬度高于HRC35的紧固件(英制Gr8,公制10.9级以上)热浸镀锌。
所以热浸镀的紧固件很少发生氢脆。
5、粘附性:以坚实的刀尖和相当大的压力切下或撬下。
如果在刀尖前面,镀层以片状或皮状剥落,以致露出了基体金属,应认为粘附性不够。
螺丝表面缺陷一、打头容易产生之不良现象及原因分析1、偏心:二冲安装不良及调机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