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及古代军事思想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前进时期
1、 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屈辱投 降,军事保守,军事理论处于停滞状态。
2、 部分将领革新了军事思想内容。
3、 革新与保守斗争中军事思想有一定程 度的发展。返6页
二、中国古代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
(一) 作者介绍 (二)《孙容)
(一)作者介绍
孙子:名武、(又称孙武子)、字长卿、 齐国乐安人(山东惠民)。
生卒:大约生于公元前552年—542年, 与孔子同代人。
内容:战争观和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 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
任务:揭示战争的基本规律、研究武装 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按三种情况划 分)
按时代划分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 现代军事思想。
按阶级性质划分为:奴隶主阶级军事 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 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之道,不可不察也。幻灯片 19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 民与上下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 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 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五者,将莫不闻。知之 者胜,不知者不胜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1、生产力的进步,铁制兵器的出现是 军事思想成熟的物质条件。..图片
2、诸侯争雄,频繁战事是军事思想成 熟的历史社会条件。幻灯片 40
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科学涵义
1、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 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 2、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3、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4、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一)战争观 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 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二)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1、政治建设思想 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 2、民主建设思想 有秩序有领导的民主 3、战斗力建设思想 (四)、人民战争理论思想 (五)、国防建设理论
(四)军队建设理论 1、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2、强调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3、坚持质量建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地位作用
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是新时期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 设 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 济建设的关系 2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国防 3、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 强全民国防观念。 二 指导作用 是继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 设的最新科学指南。
第五节胡锦涛军事思想
求真务实精神是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 求真务实 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 要体现,是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 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的迫切要求,也是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部队 全面建设的现实需要。 要把从严治军 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 从严治军 作紧抓不放。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加强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 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 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真心实意 以人为本 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各级要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信 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治军带兵的 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增强新本领,实现 新进步。
第二章军事思想教学内容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来源与发展依赖于军 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 军事思想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才 可以形成,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
➢ 军事思想的发展需要通过人们的加工总结, 不断深化,形成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在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 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兵书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记录和结晶 ,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共计1304部)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 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3.秦至五代时期——发展时期 4.宋代至鸦片战争时期——成熟时期
(三)军事思想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第二章 军事思想
思考: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
“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 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就是说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争夺霸主地位;二是争夺土地、财产 和人口;三是积恨深怨;四是国家发生了 内乱;五是国家发生了饥荒。
春秋战国的军事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跳出了天命 观的桎梏,已经能较为理智地去对待战争。在战争中,突破了 “仁义用兵”的樊篱,认识到“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 ”; 在达成胜利的取向上,强调用和平、外交、智谋手段; 强调战争中政治、道义上的胜利。“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慎战。
则 ➢ 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
军事思想概述_新编大学生军事基础理论教程_[共9页]
![军事思想概述_新编大学生军事基础理论教程_[共9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1fe69a2b160b4e777fcf1d.png)
第二章军事思想学习目的:1.通过对军事思想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基本规律的学习,深刻领会军事思想的内涵与外延,重点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会应用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2.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国军队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国军队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与方法论。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一级学科,内容丰富广博。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人类自有阶级、有战争以来,在军事领域的一切问题,都是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
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明显的继承性,是古今中外一切军事斗争和军事问题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对战争实践和军队建设实践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指导作用。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大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同时,军事思想又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在奴隶社会开始的,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并且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军事思想也同样作用和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军事思想和军事领域所揭第二章军事思想 55示的一些事物的普遍规律,所形成的原则、概念和范畴,常常被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竞争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军事理论—第二章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 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下,把战争目的与作 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 2、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3、力求实现歼灭战,坚持歼灭战为主,消耗战为辅。 4、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 结合,并适时改变作战形式。 在长期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下,主动地、灵活地、有计 划地执行——战略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中的战役战斗 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战略防御中的战役战斗中的进攻战; 内线中的外线作战; 持久中的速决战。 变战略上内线持久的防御战为战役战斗上的外线速决的 进攻战。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 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 建设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 点 (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 法 (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 供全局性指导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 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二)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 是战争实践 (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 中发展 (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 展 (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 发展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 1.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 2.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3.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4.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强调人民战争要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适应。 强调人民战争的内容要与现代军事斗争和国防建设 的任务相一致。 强调人民战争的形式要与现代战争的特点相吻合。 强调从事现代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人必须具有很 高的素质。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第二课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二、军事思想体系与内容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一定政治目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武装斗争的军队就产生了。
为了赢得武装斗争的胜利,人们不断研究战争及与之相关的军队、国防等活动和问题,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人们逐渐得到了关于战争的根源、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对于战争及有关的军事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军事思想。
军事理论课·军事思想人类对军事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革、战争规模的扩大、激烈程度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而由浅入深的演进过程。
为此,军事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逐步提高、成熟、发展、乃至不断创新的过程。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二)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1、军事思想的含义2、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3、军事思想的分类1、军事思想的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阶级性军事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所奉行和推荐的军事思想必然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认识和立场。
因此,不同阶级、国家和政治集团必然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有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和战略战术,不同的军队组织原则和编制。
这种不同时代的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军事思想所反映的这些特征代表着这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继承性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制性地要求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因此,在战争中,人们必须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被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用,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3、军事思想的分类(1)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军事思想。
2.1 军事思想概述

中国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
春秋末年(公元前770-公元前403)的齐国人孙武将军所著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
军事思想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均秉承了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的基本特征。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军事思想”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人类军事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1)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是在奴隶社会。
教学教案首页
教学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军事思想的特征2.学习军来自思想的发展须解决的问题:
1.从兵器发发展来看军事思想的变迁发展
2.学习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主要教学内容:
一、军事思想的特征与分类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和同学互动
课内外练习:
认真阅读《孙子兵法》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
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德国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
(2)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军事思想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注重谋略,以智使力讲究谋略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商周之际的吕望(俗称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采用的翦商谋略,为世人称道;郑庄公养恶除患,曹刿蓄盈待竭破敌,弦高假命退敌,文种蒸粟误敌,孙膑围魏救赵等战例,无一不是精彩的谋略活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时代特征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战争频繁,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注重谋略,以智使力讲究谋略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商周之际的吕望(俗称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采用的翦商谋略,为世人称道;郑庄公养恶除患,曹刿蓄盈待竭破敌,弦高假命退敌,文种蒸粟误敌,孙膑围魏救赵等战例,无一不是精彩的谋略活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时代特征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战争频繁,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
著名的战争有镐京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
→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申张正义和保民,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在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以成威武之师;→在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战争实践中也已注意到以谋取胜;→在作战指挥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
☐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周王朝的衰落和各诸候国实力的膨胀,使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争霸、兼并、统一的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 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学术上“百家争鸣”,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
主要成就一、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将战争区分为“义”和“不义”,并由此确定了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已注意到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探讨战争的起因;在对战争与政治、经济、地理的关系和制胜因素的认识上,指出国家安危“在德不在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
二、形成了系统的建军理论选拔将帅要求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素质,要有威、惠、机、战、攻、守、无过等全面修养;军队的管理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把“士卒孰练”作为胜负的重要条件;军事法制出现了许多关于作战、内务、纪律等文献,同时强调以仁为本,恩威并用,赏罚严明。
三、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重视骑兵的地位和作用,在“攻城围邑”和“救守”之法上,也有习用器械、集兵攻城、错绝其道、阻援攻虚、守不失险、守必出之等论述;注重人事,反对“取于鬼神”,反对不切实际的仁义道德,认为战争可先知、先算、先胜,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主动、惑敌和因情用兵;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任势、我专敌分、兵情主速、奇正相生、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因敌制胜等基本原则;注重联盟战略,纵横捭阖,分化敌对力量;强调必攻不守,先机制敌,灵活应变;产生并发展了骑战、城战及不同地理、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原则。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公元前221-公元1840年)从秦王朝的建立到鸦片战争的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期间,以政治上的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和思想文化上的儒家学说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
第一阶段充实提高时期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 军事技术不断提高,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等配合作战较多;在继承先秦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阶段系统完善时期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朝前期 作战规模日益扩大,战争样式更加多样;以《武经总要》、《武备志》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军事类书相继问世; 有关军事训练、军事人物、兵制、守城、阵法、车营、火器、军事历史地理、海防边防等专题性兵书大量涌现。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17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的确立,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
在军事领域,诸如枪械、火炮、舰船、航空、坦克等新军事技术突飞猛进,新的作战方式不断出现,各类战争日益频繁。
西方近代军事著作克劳塞维茨劳埃德拿破仑若米尼西方军事思想在范畴与体系上逐步趋于完备进入17世纪之后,由于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以“观察、实验、搜集和积累材料”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再加上古典哲学的发展,为军事思想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工具;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西方,呈现出西快东慢的总体态势。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劳埃德(Henry Lloyd,约1720~1783),英国军事理论家战争制胜取决于“四要素”☞政治因素-对于战争胜负以及军队建设都有影响☞地理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的体制和精神面貌☞时间因素-快速性和机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计算因素-战前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计算来制定图上作战计划,并据此制定出战略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拿破仑一世(Napoleon I,1769~1821),法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拿破仑的书信、手令和日记等文献中摘录诸多名言,被后人辑成《拿破仑一世书信集》和《拿破仑军事语录》。
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思想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若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1779~1869),生于瑞士一市长之家。
曾任俄国皇帝的军事战略顾问达20年之久,为俄罗斯帝国军事学院奠基人之一。
若米尼的军事代表作《战争艺术概论》若米尼的主要军事思想☞战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战争有战略战术之分战略是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以及在战场上指挥大军的艺术,是把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或作战地区决定点上去的艺术;战术是指挥战斗的艺术。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普鲁士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主要著作:《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On War) 是其中的前3卷,后7卷为战史著作。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战斗☞战争是交战双方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是一种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也创立了崭新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
马克思(Karl Marx, 1818 ~ 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les, 1820 ~ 1895)战争的基本观点军队学说战略战术思想参考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1.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战争只有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才产生了具有掠夺性质的战争。
☞国家为了维护私有财产和镇压奴隶的反抗以及掠夺更多的奴隶,组建了职业的军队。
☞只要有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社会不同的阶级存在,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熄灭。
暴力是建立和维持一切国家的重要手段。
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
人民战争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弱军战胜强军的手段☞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只有将人与武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强大的战斗力;☞士兵是军队的基础。
杰出的将帅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是以广大士兵群众的作用为前提的。
军队是社会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体制: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军(民兵和游击队);☞兵役制:有征兵制、募兵制、志愿兵制、预备兵制等;☞兵种构成:有步兵、骑兵、炮兵等,又可以根据武器、装备、人员的特点和任务,进一步划分为重步兵和轻步兵,重骑兵和轻骑兵等。
马克思、恩格斯的军队学说军队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形式和作战方式都比较简单。
☞在14世纪初,随着火药传入西欧,火枪火炮逐渐取代了冷兵器,从而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十八世纪初,装有刺刀的隧发枪问世,与之相适应的线式队取代了原来的纵深队形。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起义者们使用了新式的线膛枪,为了同使用线式战术的英国军队作战;拿破仑在总结法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将美国人发明的战术完善起来,步兵、炮兵、骑兵的合编和纵队、散开队形和横队的配合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战术优势;19世纪下半叶,铁路的发展和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使作战双方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能把大量兵力集中到具有决定意义的各个方向,而且能在几个不同方向的宽大正面上同时展开行动;导致产生了一种新的作战方式,由按统一目的实施的一系列会战构成的战役。
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旺盛士气和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科学文化素质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的战略战术思想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但英军在印度作战的计划却是分散兵力;☞拿破仑的秘诀在于集中,而他的继承者的秘诀却在于分散。
进攻是夺取主动权的行动☞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只有进攻才能掌握主动,争取军队的行动自由;☞即使是处于防御地位的劣势军队,也要创造条件,积极采取进攻手段来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进攻者不能超越进攻的顶点,要适当地掌握进攻的限度,巧妙地适时地把进攻与防御和退却结合起来;☞追击是进攻的继续,能使敌人完全覆灭,获得更大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