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08-14年中考语文题型及分值分布详细分析.doc
201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解析

201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解析一、题目及立意(一)题目:你是我的太阳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分析这一题目与2011年山东中考《我心中的太阳》有点相似,山东考题偏重于第一人称叙事或抒情,而今年我们的考题应该更倾向于第二人称的叙事或抒情,标题中的“太阳”象征着热量、温暖、关爱、方向、希望、精神、抚慰等正能量。
这里的“你”既可以是如老师、父母、长辈、亲人、朋友、同学等身边的人,还可以是与我有距离的名人、伟人等。
还可以是物,如书籍、大山、河流、名胜、大学等,也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如理想、渴望等。
这个题目强调和侧重的是“你”与“我”之间的关联,对我的影响、召唤、激发、引领、关爱、抚慰等。
仅仅写“你”或者是“太阳”是不切合题意的,应该在二类及以下评分。
(二)阅读材料,然后作文。
土附着在大地上就是土壤漂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尘埃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这是一首哲理诗。
面对这样的哲理诗,我们可以有许多思考:诸如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人生的态度和定位、位置与价值的关系、个人价值取向的选择等等。
一.细节描写让人物“活”起来细节描写能够解决刻画人物形象时单调、没有个性、不够生动这一常见的问题。
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小偷: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细节描写是在作文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细节描写是我们作文中的“亮点”,有了它,我们的作文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河南省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河南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及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塑.造/追溯.教诲./悔.恨贻.笑大方/百战不殆.B.泛滥./门槛.云霄./元宵.鲜.为人知/屡见不鲜.C.绮.丽/畸.形粗犷./空旷.随声附和./心平气和.D.取缔./真谛.急躁./燥.热鞠躬尽瘁./出类拔萃.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浩瀚无垠不屑置辩吹毛求疵郑重其事B.曲径通幽抑扬顿措不计其数委曲求全C.惟妙惟肖地大物博络绎不绝意气风发D.栩栩如生得天独厚怡然自得苦心孤诣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4.名著阅读。
(4分)班级举行“我愿与交朋友”的读书活动。
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寥沙保尔·柯察金我愿与__________交朋友,他是《》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是:(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08——2013年河南中招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20.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 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 现出来的?(3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2分)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1分)(共3分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大约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 后就离开了。
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 分) 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 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 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 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近几年)

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组编写)2015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积累与运用1、(2分)字音的辨析。
涉及多音字、形似字。
2、(2分)字形的辨析。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
易错的原因是对词语的不理解。
如平心而论、家具、震慑力等。
3、(8分)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能力。
涉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爱莲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部是《新课标》推荐篇目。
4、(4分)名著阅读。
二选一。
(1)涉及《西游记》《水浒》,要求简述主要情节。
(2)童话:《夜莺》(《安徒生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要求结合主要情节谈感受。
这道题由点切入,紧扣原著,考查了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意在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与名著真正的亲密接触。
从近年来名著阅读考查特点来看,考生只有真正阅读了名著,才有可能正确地作答。
5、(4分)语言的衔接与连贯。
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考查。
6、(7分)材料归纳概括及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
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滴水之恩》(16分)7、(4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稳中有变:按时间先后顺序表述。
8、(4分)考查人物的作用。
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分析。
变化:次要人物。
9、(4分)人物形象的分析。
必须结合相关情节进行。
形象+分析。
10、(4分)尾段的作用。
新题型: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二)《为什么不读经典》(13分)11、(4分)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12、(2分)考查首段的作用。
注意:对议论文而言,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13、(4分)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
其实就是对层次的把握,答题时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一些诸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
14、(3分)考查找恰当论据的能力。
万变不离其宗。
考生必须弄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一定要能证明论点。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塑造/追溯教诲/悔恨贻笑大方/百战不殆B.泛滥/门槛云霄/元宵鲜为人知/屡见不鲜C.绮丽/畸形粗犷/空旷随声附和/心平气和D.取缔/真谛急躁/燥热鞠躬尽瘁/出类拔萃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浩瀚无垠不屑置辩吹毛求疵郑重其事B.曲径通幽抑扬顿错不计其数委屈求全C.惟妙惟肖地大物博络绎不绝意气风发D.栩栩如生得天独厚怡然自得苦心孤诣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4.名著阅读。
(4分)班级举行“我愿与……交朋友”的读书活动。
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寥沙保尔·柯察金我愿与_____________交朋友,他是《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是:(50字左右)5.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014中招语文备考

变化 6、中心分析
【2013卷】1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 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 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 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 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 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童趣。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 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 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 放学回家所用时间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 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 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的
课内文言文主题分类 比较阅读分析
• 7、劝谕篇: •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 》《马说》 • 8、民间艺术篇: • 《口技》《核舟记》 • 9、生活情趣篇: • 《陈太丘与友期》《童趣》《咏雪》
变化8、说明文
【2013卷】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 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逻辑顺序(1分) 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 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肌肉记忆“不假 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 “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1分)(意思 对即可)(共4分)
概括 内容
表现 手法
考点梳理议论文阅读考点
题号 年份
1
2
3
4
筛选信息
2003年 品味语言 论据辨析 论证思路
2004年 中心论点 论据辨析 语段作用
2010年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据辨析 2011年 中心论点 补写论据 论证思路
品味语言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杨雪梅一、“积累与运用”第1题 C第2题 D第3题古诗文默写。
第(4)题很有时代感,由去年春晚的一个令人难忘的节目的名字《时间都去哪了》引入,把经典诗词中描写时光的词串联起来,题目出得很美,很妙。
出错类型:(1)难写字写错,如“戟”,把右边的“戈”写成“弋”(2)形近字写错,如“冈”写成“岗”,“销”写成“消”(3)同音字写错,如“燕”写成“雁”复习建议:(1)对于难写的字要建立正确的第一印象,并且要多练习。
(2)明确字义,就不会把“冈”写成“岗”。
(3)明确景物暗含的信息,如“燕”字常代表春天;“雁”常代表秋天、思乡、书信等信息,就不会混淆。
第4题名著阅读题对名著内容的考察比往年深入了,只有学生真正读了名著,了解细节,而不仅仅是做了些关于名著的练习题,就能做对做好的。
选作《西游记》中孙悟空名号得来缘由的学生,答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好好阅读名著,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使得情节混淆,表述混乱,错误百出;再者,《西游记》情节和得名原因不匹配。
0分卷例:两个名号没解释对一个。
分析:没好好阅读名著,胡编乱造。
1分卷例:要么只举一例,另一例还没有说全对;要么举两例,一错一半对。
解释不够准确。
2分卷例:要么只说对一例,另一例没有说对;要么举两例,每一例都太过简单。
3分卷例:只说对一例,另一例解说不够准确。
选作结合情节分析李逵性格的学生,出错原因有以下几种:0分卷例:情节没有展开描述,分析认物性格特征也不准确。
1分卷例:没有结合情节分析,且只写出一种性格特点。
2分卷例:只写出部分情节,性格特征只写对一种。
3分卷例:情节结合较好,得两分,只是性格只谈到一方面。
复习建议:(1)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外泛读名著,还要在课堂上精读精彩篇章,结合中招题型,自主设计问题,深读文本。
(2)加强审题训练,不要漏读题意,审错题意。
第5小题:逻辑不清,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
第6题:主要问题1、主谓结构不完整,容易丢失谓语动词“启动”。
河南省近三年中考语文题型变化整理分析

①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②错字为同音异形字和同音形近字 ③每项都是两个2字词语两个4字词语一个3字词语,每项有一个错误
①2道直接默写+2道理解型默写,8分 ②直接默写仅有两小句,而理解性默写有6小句 ③诗歌和文言文的考查比例为5:3
①考查语意表达、路线说明、对联拟写等语言运用题目,共3小题9分; ②三个小题设计在同一综合性活动中,彼此不孤立
①考查文章情节梳理和把握,共计4分 ②需要模仿示例结构进行简单概括
①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共计4分 ②要从不同情况下人物的应对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①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共计4分 ②考查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①考查课标内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单选题呈现,2分 ②文段来自《出师表》中,但考查的实词全部来自课标:顾、许、竭、益 ①考查课标内文言句子的翻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分 ②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实词和句式 考查课标内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①考查课标外文言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4分 ②出现了课标与课外文言语段的对比,但迁移的文言文和课内有一定联系 ①考查对词中“雁”的意象分析与词的背景认知、情感主旨和诗歌赏析 ②考查形式为两个简答,共4分 ③考查诗歌的主题为爱国与思乡
①从20年变化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来,21年的材料设置、题型设置基本保持稳定; ②考点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方法、写作思路、段落作用、材料辨析等题目; ③很明显,题目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从固有的设问形式走向深度分析阅读材料
①三年来两次考到《出师表》,两次考到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②考点基本固定:文言实词的理解、一词多义现象 ①题目形式保持不变,全都是对课标内文言句子的翻译考查。 ②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实词和句式 这个部分考点一直在变,修辞、情感到文意理解都有涉及,但好在全都是课标内文本的考查 ①全都是分析对比文言语段中人物的形象。②设题更加灵活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在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按题型分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积累与运用( 28 分);二、阅读( 42 分);三、作文( 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T1-2, 4 分考察字音字形,多为读音相同或不同,有无错别字。
要求学生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3500 个常用汉字。
T3, 8 分考察古诗文默写,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要求学生熟背古诗文80 篇,其中包括古诗文默写部分及后面的古文(课内文)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从08 年至 14 年这 7 年的中考语文卷来看,主要考察的的是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背诵,其中以八下分值最多。
T4, 4 分考察名著阅读部分,考察内容包括: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4、仿写。
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常考名著有:中国文学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童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林童话》、《格列佛游记》、《繁星·春水》、《名人传》...T5-6 , 12 分综合性学习考察学生语文基础综合运用能力,一般题型包括:句子排序,修改病句,新闻题材,材料分析等。
句子排序,只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以及一些关联词语的运用;修改病句要求学生掌握常考的八种病句类型,历年中考病句部分是重复再重复,翻来覆去就这几个类型,几乎要重复原题了(但 2013、 2014 年没考);新闻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材料分析一般是给出材料或图片,按要求概括内容。
注:以上除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名著考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外,其他题型都有简单的变动和调整。
分值也相应由 1-2 分上下浮动。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现代文阅读常考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从08年到 14 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记叙文是中考必考项,说明文和议论文每两年换一次(仅供参考)。
记叙文 T7-10 16 分常出 5 个题( 14 年 4 个),主要集中在十个题型里记叙文常考十大题型:1、标题含义与作用6、环境描写作用2、事件叙述与概括7、特殊段落或写作技法作用3、人物形象与作用8、观点类开放性试题4、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9、中心思想概括与哲理感悟5、人物心情或感情品析10、语言赏析说明文 /议论文 T11-14 12 分常出 4 个题,每个题型都会有相应的答题规律,难度与记叙文相比相对要小,主要掌握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就行。
说明文常见题型: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 /好处?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4 、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5 、本文 /本段 /** 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6 、 ** 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 、 ** 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8 、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9 、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10、 * * 代词指代什么内容?议论文常见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3、开头有什么作用?4、本文 /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本文 /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9、“★★ ”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10、为本文 / 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 /层次。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 /启发。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
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0、说说本文 / 本段 /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
21、说说本文 / 本段 /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
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三、古诗文阅读14 分文言文对比阅读T15-1810 分考点梳理:1、解释字词(重点实词,但虚词也会涉及)①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②古今异义词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③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绝哀转久绝停止消失④词类活用乘奔御风飞奔的马2、翻译句子翻译方法:增删留换调补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温故而知新旧知识的原因用来新知识应对策略:①以直译为主;③要字字句句落实,注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的意义④还要补充省略的成分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3、文本理解要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从中筛选出题干要找的信息4、比较探究联系上下文段,解读句意,相互比对,找出对应点考题: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3、课内语段的内容理解及要点的归纳,景物描写作用,思想感情的变化,论证方法及作用。
4、课内外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例: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苑·敬慎》)2、比较任务形象异同2014 河南《出师表》、《容斋随例: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笔》)3、比较写作手法异同例:两个语段分别是怎么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011 河南《小石潭记》、《游清溪记》)4、比较内容异同例:根据文段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2012 河南《邹忌讽齐王纳谏》、《资治通鉴·周纪一》)例:根据文段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2013 河南《桃花源记》、《雪窦游志》)古诗词鉴赏T19-20 4分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就古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1、品味炼字类① “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②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③ “某”字能否改为“某”字?④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2、名句赏析类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② 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③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3、主旨情感类①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③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想象描述类①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②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5、表达技巧类①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②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③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四、作文作文平分标准内容语言结构书写一类 46-50 分思想感情健康,立文从字顺,结构严谨,字体工整,书写规意深刻,内容充实,语言准确生动层次清楚范,卷面整洁中心突出二类 40-45 分思想感情健康,内文从字顺,结构严谨,字体工整,书写规容具体,中心基本表达较好层次比较完整范,卷面较整洁明确三类 35-39 分思想感情健康,内语言通顺,字迹清楚,有少量容尚具体,中心基结构基本完整病句少错别字,少量涂改本明确四类 30-34 分思想感情基本健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错别字康,内容不够具体,结构不够完整病句不太多较多,卷面不整洁中心基本明确五类 29 分以下思想感情不健康,语言不通顺,字迹不易辨认,错内容不具体,中心结构不完整别字多,卷面很不病句多不明确整洁没写题目扣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