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拔草李娟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都没有。

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

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

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

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

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

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

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

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

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

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

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

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

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

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

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

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

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

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

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的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高考语文散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题。

散文文本:《秋夜》(散文内容略)1.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象?(5分)2. 作者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3. 文中提到的“落叶归根”这一成语,作者赋予了它怎样新的含义?(5分)4. 请分析文中“秋夜”这一主题是如何贯穿全文的?(5分)5. 散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其效果。

(10分)二、写作(共20分)根据阅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写,但必须围绕散文的主题进行创作。

作文要求:- 紧扣主题,不得脱离散文内容。

-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 可以合理运用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参考答案:文中作者描写了秋天的落叶、秋风、月光等景象。

2.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3. 参考答案:作者将“落叶归根”这一成语赋予了对生命归宿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平静接受。

4. 参考答案:文中“秋夜”这一主题通过秋夜的宁静、深邃和神秘贯穿全文,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5. 参考答案: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将落叶比喻为生命的轮回,拟人化秋风的轻抚,排比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写作作文示例:《秋夜的沉思》秋夜,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一轮明月,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

正如散文中所描述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告别的季节。

落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我想起了散文中的“落叶归根”,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

每一片落叶,都曾是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繁盛,而现在,它们选择在秋天归于尘土,这是一种对生命循环的尊重和理解。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

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

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

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

“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

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

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

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盛李娟①我常常想,一百多年前,最早决定定居此处的那个农人,一定再无路可走了。

他一路向北,在茫茫沙漠中没日没夜地跋涉。

后来走上一处高地,突然看到前方视野尽头陷落大地的绿色河谷,顿时倒落在地,痛哭出声。

②他随身带着种子,那是漫长的流浪中唯一不曾放弃的事物。

他以羊肠灌水,制成简陋的水平仪勘测地势,垦荒,开渠。

在第一个春天的灌溉期,他日夜守在渠边。

每当水流不畅,就用铁锨把堵塞在水阀口的鱼群铲开。

③那时,鱼还不知河流已经被打开缺口,更不知何为农田。

它们肥大、笨拙,无忧无虑,争先恐后涌入水渠,然后纷纷搁浅在秧苗初生的土地上。

秧苗单薄,天地寂静。

阳光下,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

冬天,河面冰封。

人们凿开冰窟,将长长的红绳垂放水中。

虽然无饵无钩,仍很快有鱼咬着绳子被拖出水面。

它们愤怒却迷惑。

世界改变了。

④春天,鱼群逆流产卵。

鱼苗蓬勃,河流拐弯处的浅水里,如堆满了珠宝,璀璨耀眼。

若在此处取水,一桶水里有半桶都是细碎小鱼。

人们大量捕捞小鱼,晾干,喂养牲畜。

牲畜吃得浑身鱼腥气。

冬天,牲畜被宰杀炖熟后,肉汤都是腥的。

世界改变了。

⑤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

耕地不断扩张,沿着唯一的河流两岸上下漫延。

才开始它们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后来如吸吮鲜血般吸吮河流。

再后来,河流被截断,强行引往荒野深处。

在那里,新开垦的土地一望无垠。

无论在种子播下之后,还是农作物丰收之时,那片土地看上去总是空旷而荒凉。

而失去水源的下游湖泊迅速萎缩,短短几年便由淡水湖变成咸水湖。

从此,再也没有鱼了。

世界改变了。

⑥又过去了很多很多年,我们一家才来到这里。

我们面对的又是一片逾万亩的新垦土地。

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路也是新的,水渠也是新的,仿佛一切刚刚开始。

只有那条河旧了,老了,远在数公里之外。

河床开阔,水流窄浅。

而鱼又回来了。

它们彼此间一条远离一条,深深隐蔽在水底阴影处。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

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

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

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

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

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

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

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

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

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

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

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

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原文1: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

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

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

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

“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

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

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

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不愿上天堂[印度]哈里希·约哈里从前有个名叫拉拉的商人,他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每当圣徒经过他的城镇,他都提供衣食钱物。

一天,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受到了拉拉的热情接待。

拉拉以美食招待,并请他留宿家中。

圣徒很高兴,临睡前对他说:“拉拉,你的义行为你在天堂赢得了一席之地。

”“谢谢你这样说,大师,”拉拉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准备好。

”“今天就可以,”圣徒说,“我马上就能带你上天堂。

”拉拉看起来很痛苦:“哦,那是我最大的愿望,但是现在恐怕不可能。

”“为什么?”“如你所知我没有妻子,她几年前去世了。

我儿子才10岁,还需要我照顾。

还需要些时间他才能长大到接管我的生意,到那时我会很高兴接受你的邀请。

”“你要多长时间才能准备好?”拉拉想了一会儿说:“15年后他25岁,该能打点生意了。

那时我就可以去了。

”“就15年吧,”圣徒说,“到时我会返回,履行我的诺言。

”15年后,圣徒返回拉拉家。

门前躺着一条看门狗和一群小狗,当他敲门时,狗摇着尾巴欢迎他。

拉拉的老仆一开门,立刻认出了圣徒。

“欢迎您,先生!”仆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的老主人不在了,现在是他的儿子照料生意。

”“拉拉在哪儿?”“5年前他死于心脏病。

但是请进,先生,这房子跟从前一样,门永远为圣徒打开。

进来吃顿热饭吧。

”圣徒进了门,狗也跟了进来。

圣徒坐着等候时,想到没能送拉拉上天堂,感到非常悲哀。

他闭上眼睛冥想,他突然意识到拉拉已投胎为身边的母狗。

“拉拉!”他说,“你在干什么?”“儿子20岁时,我死于心脏病发作,”拉拉说,“当时他的新婚妻子怀孕了,虽然他生意做得很成功,我担心没有人保护房子和他的家人,所以决定回来做条狗。

”“我理解,”圣徒说,“现在你准备跟我走吗?”狗叹了口气:“非常感谢你返回履行你的诺言。

我极想跟你去,但恐怕现在不行。

这些小狗全靠我,两年后它们会长大,能保卫房子。

那时我就自由了。

”“好的,”圣徒说,“两年后我会返回。

”两年后圣徒重返拉拉家,三个孩子正在和几只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宅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气氛。

圣徒四处寻找,却找不到拉拉投胎的那只狗。

老仆迎接他时,圣徒问:“这些狗的母亲哪去了?”“一年前被贼杀死了,先生。

”仆人说,“你不知道它死前是怎样英勇地战斗。

请进来吃饭吧。

”仆人将狗和孩子们从圣徒身边赶开,去盛了碗饭。

只剩下鹦鹉在圣徒身边了,它突然开口说:“嗨!欢迎回来。

嗨!欢迎回来。

”圣徒陷入冥想,他确定拉拉投胎成了鹦鹉。

“嗨,拉拉,”他说,“你现在没有负担了。

房子受到保护,家人也过得很好。

是上天堂的时候了。

”他打开笼子,向鹦鹉伸出手。

“请别带我走!”拉拉说,“我在这儿挺好。

儿子儿媳都很喜欢我,他们会想我的。

孙子孙女们喜欢和我说话,用手给我喂食。

非常感谢你记得你的诺言,但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上天堂。

这个笼子就是我的天堂。

很遗憾让你白跑一趟,我不再想要任何不属于我的东西了。

如果无牵无挂没有责任,那我干吗还存在?”圣徒感到震惊,但他尊重拉拉的愿望,不再返回找这个没有时间上天堂的商人。

(选自《环球时报》)【探究练习】1.请谈谈第二段“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一句中“道行高深”在文中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拉拉这一形象的内在特点。

3.根据你的体会,分析“三个孩子正在和几条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院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一句的含意。

4.你认为哪句话最能揭示拉拉的生存目的?试结合拉拉做人、做狗、做鹦鹉的经历,解释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掏泔水池的人[伊朗]贾·沙赫朗正午了,小巷里响起了玛斯拉姆嘶哑的喊叫声。

这喊声在破裂的土坯墙壁和褪了色的矮小院门之闻回荡,轻微的回声又回到他那半聋的耳朵里。

多少年来,玛斯拉姆就是在这小巷中谋生的。

他孤独一人,没有任何亲眷,没日没夜走街串巷为人掏泔水池,经常喊着,“掏泔水池,只要管饭!”然而,他每天又哪里能有多少收入呢?昨天晚上他又没有吃一口饭,饥饿把他折磨得坐卧不安。

他走到池塘边时,不由得想起过去的悲惨生活。

有一次,他和伙伴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块儿,边抽水烟、喝茶,边讲述自己的经历。

但是,没有人愿意听他讲。

讲到有意思的事时,没有人笑;讲到心酸的事时,也没有人同情。

他在小巷中已经徘徊了几个小时,他感到疲惫,而且肚子也饿得难受极了,但他也只有大声喊叫“掏泔水池,只要管饭”。

他多么希望有人雇佣。

可到了正午,仍无人雇他。

骄阳炙烤着小巷,似乎墙壁、院门都吐着火舌。

没有人想到玛斯拉姆。

大概他的喊声根本没有传进人们的耳朵罢,更可能因为那时正是战争,恐惧代替了同情和怜悯。

战争的魔爪撕破了人们的脸面,而把自私、冷酷蔓延开来。

玛斯拉姆已经十分疲倦了,便在墙根的阴影下坐下来,喘喘气,突然,他的目光落到对面房子的墙壁上,从墙缝里飘出一缕淡淡的烟雾,袅袅上升,慢慢地消失在天空。

看来院里是在炒洋葱,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饥饿继续折磨着他,迫使他提起小铁筒,扶着墙壁站起身来,就像个瘫软的醉汉,摇摇晃晃地上了路。

他再一次聚敛起还残剩下的一点力气,从喉咙深处喊出:“掏泔水池,只要管饭。

”但除他自己以外,微弱得没有任何人能够听到。

他的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再走几步,就到他熟悉的垃圾堆了。

那些天他常来这里找东西吃。

在他的身旁站着一条狗,大概也想找块骨头。

这条狗一边嗅着,一边用爪子刨。

狗的竞争、饥饿的压力使玛斯拉姆产生了一种疯狂的热情。

两个饥饿的竞争者一个用爪子,一个用小棍贪婪地挖找着。

他和它的眼里都噙着泪水,互相监视着,并在心里诅咒着对方,玛斯拉姆看到狗已在垃圾堆的顶端挖了一个小坑。

这时,他看到狗在干自己的事,没有打扰他,他感到庆幸。

他趴在地上,像一个十分干渴的人用胸部紧贴着潮湿的土地,好像这股潮气也能解渴似的,刨着垃圾,挖找着食物。

忽然,他的眼睛一亮,嘴巴也吃惊地半张起来,如获至宝地扑向隐藏他的食物的地方。

他迅速地把一块长满绿毛的面包抓在手里,仔细地端详着。

当他确认这是一块面包时,便往嘴里塞,送到嘴边,又有点舍不得,觉得随便吃掉太可惜了。

于是他把那块面包搁在一旁,又开始换个地方刨他直刨到汗流浃背,力气用尽,再也没有找到第二块。

他完全失望了,才回过头来,像在梦中捕捉小鸟一样,高兴地把手伸向那块面包。

然而,在小巷的尽头他看到那条狗正叼着那块面包一拐一拐地走着。

他捡起一块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向那条狗掷去。

狗看到突然落在地上一块石头,跑得更快,拐个弯不见了。

玛斯拉姆的力气,像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一样,几乎全部用尽了,他没有力气追那只狗,只是咬牙切齿地低声在骂“他妈的……要是明天抓到……甭想……”他痛苦极了。

下午,太阳更加灼人,把小巷蒸烤得就像烤炉一样。

玛斯拉姆跌跌撞撞,他又胡思乱想……假如我的手有劲,腿也有劲,就能够逮住那条狗,掐住它的喉咙,用劲夺回那块面包。

玛斯拉姆又上路了,毫无生气且断断续续地喊道:“掏……泔……水……池,只……要……管……饭……”但是,这一次他的声音更加微弱,连他自己也听不见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用“正午”点明时间,用“小巷”中的“破裂的土坯墙壁和褪了色的矮小院门”点明环境,表明玛斯拉姆选择做这生意完全不恰当。

B.小说对从墙缝里透出来的洋葱香味的描写,突出了玛斯拉姆的饥饿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表明洋葱味燃起了他继续前行的希望。

C.玛斯拉姆的喊声无人理睬,主要是他因饥饿没有力气而声音太小,再加上这声音被正午时分人们的炒菜声所覆盖,听不到也是在所难免。

D.小说刻画玛斯拉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方法,“眼睛一亮”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他发现面包时的惊喜和对食物的渴望。

E.玛斯拉姆在垃圾堆里找到了一块长满绿毛的面包,可他却不吃,还要继续在垃圾堆里寻找第二块,最后面包被狗叼走了,表现了他欲望太强。

2.小说中的玛斯拉姆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简要分析。

(4分)3.小说中多次出现了玛斯拉姆嘶喊着“掏泔水池,只要管饭”的句子,但每次玛斯拉姆嘶喊的表现及人物心态都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5分)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