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探讨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金属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设计一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与延伸:1. 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学生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学生互相评价,促进课堂氛围的提高。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复习实验大通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大通关 (6)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小凯进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正确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图中1234F F F F 、、、分别表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还需要测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并用到液体的密度B .21F F <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小了C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43G F F =-排液D .若1342F F F F -=-,则说明本次实验结果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2.某同学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NB.步骤乙中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1NC.步骤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2ND.步骤乙中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2N3.如图所示将一铁块用细绳悬挂起来,并逐渐将其浸入水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块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4.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
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桌上有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细线、各种符合要求的金属块。
小华同学要利用这些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证明: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与金属块的重力无关。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弹簧测力计调零,在大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
②找到两个质量相等铜块和铁块(ρρ>铜铁),测出重力G ,并记录数据。
③分别把铜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 ,并记录数据。
阿基米德原理集体备课教研记录

阿基米德原理集体备课教研记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课型与课时:科学探究型课2课时三、重点: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
难点:设计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溢水杯、烧杯、水。
五、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顺序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因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好。
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问题,再教学生进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题,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实施。
中间可以不要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渡。
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内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
关于浮力的大小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环节。
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无关。
这要经历分析论证、实验验证两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呀!生:喜欢。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相传,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
但是,这个国王相当多疑,t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王冠中的金子。
国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纯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损坏王冠。
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桶后,随着身子进入浴桶,他发现有一部分水从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还光着身子,便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王宫。
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发现真理时的喜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他这一声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
同学们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生:想。
阿基米德原理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的一个物理原理,它描述了物体在浸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工程设计、航海航空、水上运动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一、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阿基米德原理得名于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据传,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时,接受了一个任务,即判断国王的王冠是否为纯金。
当时的状况是,国王所提供的一定质量的金冠被怀疑掺杂了其他金属。
阿基米德陷入困惑,但当他洗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启示,他发现自己在浸入水中时,水位上升,而这个现象让他联想到金冠的质量判断。
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表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除掉的液体的重量。
换句话说,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液体时,液体对该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排除液体的重量。
这个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1.浮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阿基米德原理。
船体的体积足够大,可以排除掉足够多的水,使得浮力大于船只的重量,从而保证了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
2.在工程设计中,阿基米德原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造桥梁或楼房时,需要计算建筑物的重量和地基的承重能力。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计算出建筑物受到的浮力,从而判断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承重要求。
3.水上运动项目也充分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
例如,冲浪、滑水等运动需要借助浮力来支持人体在水上的平衡。
同时,潜水运动中的潜水艇也需要以浮力原理为基础,控制潜艇的浮沉状态。
4.在航空航天领域,阿基米德原理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热气球利用加热导致热气的膨胀,从而减轻了热气球的密度,使其浮在空中。
同时,飞机的升力原理中也包含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
总结:阿基米德原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9年级探究型参考文献怎么写的阿基米德原理

九年级探究型参考文献:阿基米德原理一、引言阿基米德原理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一个重要物理原理,它揭示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这一原理在工程、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浮力定律和杠杆平衡中的应用。
二、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解释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液体中时,它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这个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F(浮力)=ρ(液体密度)gV(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在浮力定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原理。
例如,将一个金属块放入水中,测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然后计算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从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三、杠杆平衡阿基米德原理还可以应用于杠杆平衡。
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时,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的浮力和重力必须相等。
这个原理可以用杠杆平衡的公式表示:浮力(向上的力)=重力(向下的力)。
在杠杆平衡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原理。
例如,将一个杠杆放在水中,一端悬挂一个金属块,另一端悬挂一个与金属块体积相同的浮块。
如果杠杆平衡,那么金属块的浮力和浮块的浮力必须相等。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杠杆平衡中的应用。
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工程设计:工程师在设计船舶、潜艇和其他水下设备时,需要考虑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只有了解浮力的产生和大小,才能确保设计的设备能够漂浮并保持稳定。
2. 航空航天:飞机和其他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需要考虑到空气的密度和流速对升力的影响。
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设计出更高效的飞行器。
3. 物理学: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器材:1.实验室台秤/弹簧测力计2.密度杯3.单根毛毡线4.水5.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金属球、木块、塑料球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a.准备一个密度杯,并使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将其质量测量下来,记录下来。
b.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使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将每个物体的质量测量下来,记录下来。
2.测试密度杯的浮力:a.将密度杯放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其质量。
b.在一个盛水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确保水能覆盖住密度杯。
c.将密度杯慢慢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下台秤或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d.计算密度杯所受浮力,并与密度杯本身的质量进行比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测试不同材质物体的浮力:a.将各个不同材质的物体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下台秤或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b.计算每个物体所受浮力,并与其本身的质量进行比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1.密度杯的浮力测试结果表明,密度杯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水的重量,与密度杯的质量无关,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2.不同材质物体的浮力测试结果表明,物体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
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其浮力都与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相等。
这就是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能够浮起来的原因。
该实验展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也是设计和制造浮标、船舶等浮动物体的基础。
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
在空气中,物体的浮力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深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限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理解,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探究物体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课程是关于探究物体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体浮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
4.学生能够明白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密度、位于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有关。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2.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及应用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4.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密度、位于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式1.讲授方式2.实验探究3.讨论交流五、教学流程1.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例子入手,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个浸泡在水中的物体是会浮在水中还是沉入水底,让学生猜想这与什么有关?2.知识点的讲解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材料或图片对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讲解。
可以简单地解释说“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等于液体中排出的重量”、“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等等。
3.理论掌握介绍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共同探讨当物体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浮力的情况,并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
4.实验探究邀请学生参加以下浮力实验,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a)实验材料:一碗水、一个袋子,一枚铅球。
b)实验步骤:① 将一些水倒入碗中,将袋子装满水。
② 将钢球放入袋子内,让学生观察背包的情况。
③ 让学生把球从袋子里拿出来。
拿着铅球,让学生观察袋子内的水位上升。
④ 让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一下铅球的体积、重量和袋子中的水位变化,以进一步巩固对原理的理解。
5.总结经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并提出问题,以便让老师进行指导。
六、教学评估1.教学后,测试学生在掌握该主题方面的水平。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阿基米德原理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的一个物理定律,它用来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原理的表述是:被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大碗,将碗填满水;然后,找一个量斤器或者天平,并把它们置于一个稳定的平面上。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几个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比如一个木块、一个铁球和一个塑料球,这样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浮力差异。
确保每个物体都可以完全浸入水中。
首先,我们将木块放在量斤器上,并记录下其质量。
然后,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观察木块沉入水中的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测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水的重量。
将量斤器的读数减去木块所受到的重力,即可得到浮力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重复同样的步骤,先测量铁球的质量,再将铁球完全浸入水中,观察铁球沉入水中的情况,并计算铁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最后,我们将同样的操作应用于塑料球,同样记录它的质量,完全浸入水中,观察它的浮力情况,并计算浮力的大小。
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它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被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的原理是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我们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来验证原理。
通过比较每种物体的浮力,我们可以发现浮力与物体自身的重力成正比。
这就证明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还可以延伸,比如我们可以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浮力差异。
我们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液体,比如盐水或酒精等,进行实验来观察浮力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来进一步验证原理,因为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总之,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验证该原理的正确性,并且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探索更多物体在液体中的行为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出浮力特点的规律,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溢水杯、细线、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水、大烧杯、小烧杯。
探究过程
如课本图8-30所示,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的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①此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②物体所受浮力是多少?③如果将物体缓慢地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④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或质量、重力)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记录
依照以上过程进行试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⑴、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石块重G= N。
⑵、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N,由此可知石块所受浮力F浮=G- G′N。
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 N。
⑷、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 G排。
⑸、浮力的大小与和有关,而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