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3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北京科技大学-冷却
物化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报告实验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乌氏粘度计测量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粘度法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原理、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且没有一个确定的值,故实验测定某一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实际为分子质量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质量(即平均摩尔质量)。
根据测定原理和平均值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常分为数均分子质量、质均分子质量、Z 均分子质量和粘均分子质量。
对于同一聚合物,其测得的数均、质均、Z均或粘均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往往不同。
人们常用渗透压、光散射及超离心沉降平衡等法测得分子质量的绝对值。
粘度法能测出分子质量的相对值,但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故是人们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
纯溶剂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内摩擦效应之总和;而高聚物溶液粘度η是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以及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三者总和。
因此,通常高聚物溶液的粘度η大于纯溶剂粘度0η,即η>0η。
为了比较这两种粘度,引入增比粘度的概念,以sp η表示:sp η=001r ηηηη-=- (3-1) 式中r η为相对粘度,sp η表示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内外摩擦效应,只留下溶剂分子与高聚物分子之间、高聚物分子相互间的内摩擦效应,其值随高聚物浓度而变。
Huggins(1941年)和Kraemer (1983年)分别找出sp η/C (称为比浓粘度)以及ln r η/C (称为比浓对数粘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sp C K C ηηη=+ (3-2)2ln /[]''[]r C K C ηηη=+ (3-3)实验发现:对同一高聚物,两直线方程外推所得截距[]η交于一点;常数'K为正值,''K 一般为负值,且两者之差约为0.5;[]η值是与高聚物分子质量有关的量,并称之为特征粘度。
水的冷却速度实验报告

水的冷却速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冷却速度,探究影响水冷却速度的因素,为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热传递问题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水的冷却过程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向周围环境散失热量。
当水与环境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的水传递到低温的环境中,导致水温逐渐下降。
三、实验器材1、电子温度计:测量水温,精度为 01℃。
2、恒温水浴锅:提供初始高温的水。
3、量杯:盛放实验用水。
4、秒表:记录时间。
5、保温杯、玻璃杯、塑料杯:用于对比不同材质容器对水冷却速度的影响。
6、风扇:加速空气流动,研究空气流速对水冷却速度的作用。
7、冰块: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四、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体积的水用量杯分别量取 100ml、200ml、300ml 的水,倒入三个相同材质的玻璃杯。
将这三组水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 80℃。
2、测量初始水温从恒温水浴锅中取出盛有 100ml 水的玻璃杯,迅速用电子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为初始温度 T₀。
同时启动秒表,每隔 1 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水温,直至水温降至30℃。
3、重复步骤 2,分别对 200ml 和 300ml 的水进行测量和记录。
4、对比不同材质容器将 200ml、80℃的水分别倒入保温杯、玻璃杯和塑料杯中。
按照上述测量水温的方法,记录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5、研究空气流速的影响取 200ml、80℃的水倒入玻璃杯,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按照常规方法测量并记录水温变化。
再取同样条件的 200ml、80℃的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放置在风扇前,开启风扇中档风速,测量并记录水温变化。
6、探究低温环境的影响准备两个相同的容器,各盛 200ml、80℃的水。
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入装满冰块的大容器中,另一个放在室温环境中,同时测量并记录水温变化。
五、实验数据记录1、不同体积水的冷却数据|水的体积(ml)|时间(min)|水温(℃)||||||100|0|800||100|1|725||100|2|650||||||200|0|800||200|1|760||200|2|720||||||300|0|800||300|1|775||300|2|740|||||2、不同材质容器的冷却数据|容器材质|时间(min)|水温(℃)||||||保温杯|0|800||保温杯|1|785||保温杯|2|770||||||玻璃杯|0|800||玻璃杯|1|760||玻璃杯|2|720||||||塑料杯|0|800||塑料杯|1|750||塑料杯|2|700|||||3、不同空气流速的冷却数据|空气流速|时间(min)|水温(℃)||||||无风|0|800||无风|1|760||无风|2|720||||||风扇中档风速|0|800||风扇中档风速|1|730||风扇中档风速|2|680|||||4、不同环境温度的冷却数据|环境条件|时间(min)|水温(℃)||||||室温|0|800||室温|1|760||室温|2|720||||||低温(冰块)|0|800||低温(冰块)|1|700||低温(冰块)|2|600|||||六、实验结果分析1、水的体积对冷却速度的影响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初始温度和环境条件下,水的体积越小,冷却速度越快。
冷却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常见应用及使用方法

冷却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常见应用及使用方法物理实验中,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物理实验中的冷却需求,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冷却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常见应用及使用方法。
一、液氮冷却技术液氮冷却技术是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冷却方法之一。
液氮温度为-196℃,可以实现对材料和设备的极低温冷却。
对于一些需要低温测量的实验,如超导材料和低温物理研究等,液氮冷却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液氮的应用方法通常是将液氮倒入一个容器中,将需要冷却的样品或设备放入容器中进行冷却。
在使用液氮冷却技术时,需要注意装液氮的容器要有良好的绝热性能,以减少液氮的蒸发损失。
二、制冷机冷却技术制冷机冷却技术在物理实验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压缩制冷剂来实现冷却。
它可以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适用于实验室中对恒定低温环境的需求。
使用制冷机冷却技术时,需要将需要冷却的样品或设备放入制冷机的冷却室中。
通过调节制冷机的温度范围和工作方式,可以达到所需的冷却效果。
制冷机的使用需要注意空气循环和散热问题,以保证制冷效果和设备的稳定性。
三、气体冷却技术气体冷却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冷却方法,它通过高压气体的膨胀来实现冷却效果。
气体冷却技术适用于大部分实验室实验中的冷却需求。
气体冷却技术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
通常是通过将高压气体通过特定的喷嘴或喷雾系统喷射到需要冷却的样品或设备上。
由于气体的膨胀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因此可以实现对样品或设备的冷却。
气体冷却技术需要注意气体选择和压力控制以及冷却时间的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四、热电制冷技术热电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材料的热电效应来实现冷却的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对一些小尺寸或需要局部冷却的样品或设备。
热电制冷技术使用方便、灵活,并且可以提供较低的温度。
使用热电制冷技术时,需要将热电制冷器与需要冷却的样品或设备相连接,并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电流。
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可以达到所需的冷却效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班级: **********实验日期: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3(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v1.0 可编辑可修改△H△H 1=0绝热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 为△H 1和△H 2之和,即:△H=△H 1+△H 2 绝热系统,Q p =△H 1所以,在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H=△H 2=K (t 1-t 2)=-K(t 2-t 1) 式中K 是量热计与KNO 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 2-t 1)为KNO 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 溶解。
设将质量为m 的KNO 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 3的摩尔质量为M ,则在此浓度下KNO 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 =△HM/m=-KM/m ·△t 溶解 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加热=Q 。
若加热电压为U ,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IU τ 所以K =IU τ/△t 加热真实的△t 加热应为H 与G 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 与t G 之差。
三、 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 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 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2称取~(精确到量热器+水+ KNO 3量热器+ KNO 3水溶液量热器+ KNO 3水溶液±)。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1 实验的目的 (3)1.2 实验的要求 (3)2. 实验原理 (4)2.1 实验的理论基础 (5)2.2 实验所需的化学原理 (6)3. 实验仪器与材料 (7)3.1 主要仪器的使用说明 (8)3.2 所需化学试剂和材料的清单 (8)4. 实验步骤 (9)4.1 实验前的准备 (10)4.1.1 仪器的检查与调整 (11)4.1.2 材料的称量和准备 (12)4.2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13)4.2.1 步骤一 (13)4.2.2 步骤二 (14)4.2.3 步骤三 (14)4.3 数据记录与收集 (15)4.3.1 数据记录的方法 (16)4.3.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7)5. 观察记录与数据处理 (18)5.1 实验现象的详细记录 (19)5.2 数据的处理方法 (20)5.2.1 数据处理步骤 (21)5.2.2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23)6. 讨论与结论 (23)1. 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学习物质的分子动理论,理解温度、压强和浓度等因素对气体性质的影响,并能够应用理想气体定律等方程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学习液体和固体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容和熔点,理解物质的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实验数据推算物质的能量变化过程。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学会使用电位滴定等方法测定溶液的pH值,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光化学反应,学习光谱分析技术,理解光的吸收和发射现象以及电子能级的跃迁理论。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讨论和总结,并且能够撰写实验报告的所有必要部分,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准备前,学生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相关教材,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准确的数据,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实验结束后,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物化实验部分实验报告

。 n1
冲淡热 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剂加到某浓度的溶液中使之冲淡所产生的热效应。冲淡热也可 分为积分(或变浓)冲淡热和微分(或定浓)冲淡热两种。 积分冲淡热 在恒温恒压下, 把原含 1mol 溶质及 n01mol 溶剂的溶液冲淡到含溶剂为 n02 时的热效 应,亦即为某两浓度溶液的积分溶解热之差,以 Qd 表示。 微分冲淡热 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剂加入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以
图 1-3
恒温水浴灵敏度曲线示意图
Ts 为设定温度,波动最低温度为 T1,波动最高温度为 T2,则恒温水浴的灵敏度为:
物理化学实验 3 |
S
T2 T1 2
三、仪器与药品:
玻璃缸(配电加热圈和搅拌) 数字贝克曼温度计 蒸馏水 1个 1支 秒表 数字温控仪 1个 1台
四、实验步骤:
1. 将蒸馏水注入水浴槽中, 根据恒温水浴组装的原则按图 1-1 分别将所需各部件按要求装备好。 2. 使用数字温控仪设定水浴温度为 30℃,选择合适的回差。 3. 加热器功率调节为强,待水浴温度快速达到设定的温度后将功率调节为弱。 4. 将数字贝克曼温度计调制“温差”档位,设定基温为 40℃。 5. 使用秒表计时,每隔 15s 读取并记录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读取 4 个温度波动的周期。 6. 将水浴温度设定为 40℃,按以上步骤读数并记录,该温度下读数间隔为 10s。
Q Q Q n n1 n n2 1 n2 2 n1
(6)
式(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 n2 除之
Q Q n1 Q n2 n1 n2 n 2 n 2 n1
物化实验实验报告与数据分析

物化实验一 实验报告1. 摘要弹式量热计,由M.Berthelot [1][2]于1881年率先报导,时称伯塞洛特(Berthlot bomb )氧弹。
目的是测∆U 、∆H 等热力学性质。
绝热量热法,1905年由Richards 提出。
后由Daniels [3]等人的发展最终被采用。
初时通过电加热外筒维持绝热,并使用光电池自动完成控制外套温度跟踪反应温升进程,达到绝热的目的。
现代实验除了在此基础上发展绝热法外,进而用先进科技设计半自动、自动的夹套恒温式量热计,测定物质的燃烧热,配以微机处理打印结果。
利用雷诺图解法或奔特公式计算热量计热交换校正值∆T 。
使经典而古老的量热法焕发青春。
1mol 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称为燃烧热,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终点产物CO 2(g )和H公式:(2.1.1)求水当量C J 及萘的燃烧热Q VQ J V -样 (2.1.2)第一次燃烧,以苯甲酸作为基准物,求水当量C J (热量计热容),单位为J ⋅K -1。
第二次燃烧,测被测物质萘的恒容燃烧热Q V ,利用(2.1.1)式再求算Q p 。
两次升温值都利用雷诺校正图求∆T 值。
或用奔特公式校正∆T :1关键词:燃烧热 氧弹式热量计 水当量 误差传递 2. 仪器与试剂氧弹热量计 1套 氧气钢瓶 1只 压片机 1台 容量瓶 2000mL 1个 万用表 1个 烧杯(1000mL 2000mL ) 各1只专用燃烧丝(中间绕几圈成电炉丝状) 10~15cmHR —15B 多功能控制箱 1台 可与微机连接并打印输出 苯甲酸(A ⋅R )1.0~1.2克 萘(A ⋅R )0.6~0.8克 均压成片状。
经典式: 贝克曼温度计现代式: 铂电阻+电桥代替贝克曼温度计 新式氧弹与压片机半自动: 热敏电阻探头,数显型或微机型外夹套恒温式。
全自动式:铂电阻传感,WZR -1微电脑精密快速自动热量计,自动数据处理。
半自动式:WHR —15A (B )数显型氧弹式(B 型可配微机)热量计主机部分:3. 预习与提问(1) 什么是燃烧热?其终极产物是什么?(2) 实验测仪器常数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水当量是什么含义?(3) 氧弹式热量计测燃烧热的简单原理?主要测量误差是什么?如何求Q p ? (4) 为什么说高精度的燃烧热数据较之生成热数据更显得必要? 4. 操作注意 准备工作:①检验多功能控制器数显读数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