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质量控制标准

合集下载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一、放射学科组建的基本要求二、放射质控中心诊断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三、放射质控中心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四、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五、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一、放射学科组建的基本要求1 、从事放射诊断及投照人员素质要求:放射诊断医师必须为本专业或者临床专业大中专毕业,经过临床及本专业培训 (1 年以上) ,且要求有医师执照及执业注册证书方可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工作,技术投照人员原则上要求为本专业毕业人员,特殊情况医学相关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 (1 年以上) 如能胜任工作可适当放宽;三级医院必须有副主任及副主任以上职称的诊断医师和主管技师及主管技师以上的技术人员;二级医院必须有主治医师及主治医师以上的诊断医师和技师及技师以上技术人员;一级医院至少有一位中专或者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专业人员。

CT 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CT 上岗证;MRI 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MRI 上岗证。

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开展CT 检查必须开展增强检查,并要求有相应的抢救设备及抢救程序。

CT 或者MRI 开诊时相应的医生及技术员必须在上级或者同级医院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有进修合格证。

2 、仪器设备及场地要求:二级医院:①全身各部位摄影:应备有多台普通拍片机;②胃肠道造影、泌尿系造影、支气管造影设备,应备有胃肠造影专用X 线机;③透视设备:应备有X 线透视机。

机房及机房要求:根据放射防护要求:100mA 及100mA 下X 线机机房面积应大于25m2 ,100mA 以上X 线机房应大于36m2,双机头X 线机房应以两台X 线机作要求,机头距墙体距离应大于2m,带有多功能床及其他附属设备,如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等,应适当扩大机房面积,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四周X 线防护应大于0.5mPb 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mmPb 当量。

3 、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①各级岗位责任制度(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及技士),有考勤薄;②透视工作制度;③诊断报告书写制度;④X 线机操作及保养制度;⑤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有登记分析薄;⑥储片室工作制度,借片、还片制度;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⑧科室会议和学习制度;⑨交接班制度及质量控制制度等等。

消化系统钡剂检查规程

消化系统钡剂检查规程

消化系统钡剂检查规程食道钡餐检查规程1.0 目的明确食道钡餐操作规程,指导医师正确掌握食道钡餐的操作方法;2.0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行食道钡餐检查的各级影像诊断医师;3.0 适应症(1)疑食道癌、贲门痉挛、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道异物、食道先天性异常;(2)肺癌和食道癌不能以胸部照片及症状方面鉴别者;(3)观察是否有甲状腺块影压迫食道;4.0 禁忌症一般无禁忌症,即使有食道气管癌、纵隔食道瘘或疑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或危重病人不能进食,确定是否食道疾患病者也作本检查,此时应取卧位检查;5.0 工作规范(1)着装: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口罩;(2)依据医嘱查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床号或门诊号,并编排X线片序号;(3)准备: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调配造影剂为70-80%钡糊或220%w/v的稀钡,置于纸杯中备用;(4)开机,保证机器设备正常运行;(5)嘱病人站于检查台上,关好检查室门窗;(6)透视胸腹部,了解有无心肺疾病和纵隔情况。

(7)先嘱咐患者吞服少量钡剂,大致了解食道走行和有无明显病变,再分次吞服适量钡剂及产气粉作多轴位透视,仔细观察食道边缘、轮廓、粘膜、蠕动、贲门情况,并适时拍左、右斜位片,原则要求食道拍片不少于互相垂直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位置;对兴趣区域,可根据需要点片,以免遗漏病变;(8)保存及发送照片,若符合诊断要求,则检查结素,否则要继续检查;6.0 注意(1)检查方式:一般用对有梗阻症状病人,预先了解病人最近进食情况,酌量给何种钡剂,以免钡剂太稠导致梗阻而不能观察病变全貌;观察先天性病变或怀疑食管支气管瘘则用碘油;(2)透视观察或拍片必须包括咽部、胃底贲门部;(3)尽量吞服气体,以显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像,以利于发现早期食道癌。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规程1.0 目的明确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操作规程,指导医师正确掌握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的操作方法;2.0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的各级影像诊断医师;3.0 适应症有任何上腹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疑有胰腺囊肿及胰头癌等。

消化道造影检查规范

消化道造影检查规范
相(双对比、充盈相或半充盈相及加压相等)摄 片, 5. 分段摄完肠曲点片后,让病人再作360度翻转, 摄取全结肠旳仰卧位和俯卧位及立位片。
谢谢!
胃病变。 4、十二指肠淤积症。 5、慢性胃扭转。 6、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7、Peutz-Jeghers综合征。 8、胃类癌。
上性炎症,如急性胃肠炎。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禁忌证
1、急性肠道梗阻(尤其是梗阻程度严重或低位 梗阻者)。
2、急性胃肠道穿孔。 3、神志不清或其他不能自主吞咽者
复畸形、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 10、 胃石症、胃异物。 11、 胃及十二指肠憩室。 12、 巨大肥厚性胃病。 13、 胃及十二指肠迷走胰腺。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一般适应证
1、上腹部肿块(炎性、肿瘤),了解肿块与胃及十 二指肠关系。
2、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等占位病变。 3、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了解吻合口及其功能,残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摄片要求
1、一种完整旳上胃肠道双对比(低张)造影检 验,必须涉及充盈、粘膜、加压及双对比相片。
2、满意旳双对比相片应是腔壁线连续、无气泡、 无絮凝、胃粘膜构造(粘膜皱襞或胃小区)显 示良好、对比度满意。
3、全胃及十二指肠各部被分区、分段摄片。 4、规范化摄片(5片,13次曝光)。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双对比结肠钡剂灌肠造影
双对比结肠钡剂灌肠造影
主要适应证
1、结肠及直肠(壶腹部以上)良、恶性肿瘤。 如癌、淋巴瘤、绒毛状腺瘤、类癌等。
2、结肠炎症性疾病。如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 3、结肠息肉综合征。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督查记录单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督查记录单
15
影像密度
20


基础灰雾密度值D≤0.30
10
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
5
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5
数字


曝光剂量(曝光系数、指数)
符合设备提供商规定的参数范围
(提供参照的设备操作手册)
20
影像层次
25
腔壁线连续
5
无气泡
5
无凝絮
5
粘膜皱襞显示良好
5
对比度满意
5
技术操作
30
胶片
被检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病员姓名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督查记录单(成人)
(医院年月)
评片总数
一级片
二级片
三级片
10份
百分率
10份合计得分数
本项目平均分
X线片号
督查内容和分值




25
投照中心线正确,影像无失真变形情况
5
造影显示范围:食管至屈氏韧带
5
摄片数齐全。至少包括各解剖部位的11个体位相,如有局限性病灶,摄片至少二个不同相
10
无划痕
3
无水迹
3
无指纹
3
无漏光
3
无静电阴影
3
数字


标识内容:(1)年月日(2)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5)技术员代号(6)患者姓名(7)摄片体位
10
标识位置和排列:
右上:日期、时间、右侧;左上:检查号、姓名;右下:检查项目;左下:医院名称、技术员工号
10
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的伪影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

仰卧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身体放松,保持自然姿势 左侧卧位:患者左侧卧于检查床上,身体放松,保持自然姿势 右侧卧位:患者右侧卧于检查床上,身体放松,保持自然姿势 俯卧位: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身体放松,保持自然姿势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 口服适量钡剂 观察钡剂通过食管和胃部的情况 观察钡剂在食管和胃部的显影情况
变换体位观察其他部位
观察钡剂通过食管、贲门 的情况
观察钡剂通过胃、十二指 肠的情况
观察钡剂通过小肠、结肠 的情况
发现病变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记录病变部位的位置、大小、 形态等信息
观察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

判断病变部位的性质,如炎症、 肿瘤等
清理检查室内的钡剂残留
清洗检查使用的器械和用品
清理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 物
保持检查室内的清洁和卫生
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治 疗建议
告知患者钡餐检查的结果
解释治疗建议的原理和必要 性
提醒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和生 活习惯的调整
记录检查结果:详细记录患者的 钡餐检查结果,包括病变部位、 性质、程度等信息。
保密性:确保患者的钡餐检查结 果和其他相关资料的保密性,防 止泄露患者隐私。
• 总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确保胃肠道钡餐检查安全和准确的关键,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 心和警惕性。
在钡餐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 止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 确保患者安全: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 障等原因造成意外伤害。

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检查评分表

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检查评分表

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检查评分表在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医生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分。

这些评分表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客观记录,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检查评分表,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评分表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评分表的意义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评分表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估。

评分表中包括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评分表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2. 评分表的应用评分表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患者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医生的工作。

在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医生会根据评分表中的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评分表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评分表的应用,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评分表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评分表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能够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评分表的应用使医生不再凭主观感觉决定治疗方案,而是依据客观数据,从而避免了医疗误区,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我认为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评分表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回顾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检查评分表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客观记录,更是为了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024年度消化科科室质量控制方案

2024年度消化科科室质量控制方案

2024年度消化科科室质量控制方案一、前言为了提高消化科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科室内部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结合我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相关要求和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质量控制方案。

本方案将作为消化科年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等。

二、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2. 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 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 加强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三、组织架构1. 设立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医疗骨干等担任成员。

2.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落实和监督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3. 设立质控专员,负责日常质量控制工作。

四、工作流程1. 病例讨论:每天晨会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诊疗规范:严格按照诊疗规范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3. 定期培训:组织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4. 质量监控:质控专员对医疗质量进行日常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6. 持续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五、质量监控与评价1. 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对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4. 每季度进行一次医疗质量专项检查,确保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六、激励与惩罚1. 对在质量控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质量控制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七、总结本质量控制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细致的管理,提高消化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全体医护人员需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打造高品质的消化科医疗服务贡献力量。

八、附录1. 消化科质量控制方案实施细则2. 消化科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 消化科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4. 消化科质量控制培训计划注:本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图像观察消化道内腔病变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许多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食管癌、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癌等。

然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第一,医疗机构和设备。

医疗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设备和设施,包括内镜设备、器械和药品等。

这些设备必须得到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包括无菌操作室、内镜清洗消毒室和储物室等,以确保内镜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第二,医生的技术水平。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要专门的医生进行操作和解读,这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医生必须熟悉内镜器械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操作,并且能够正确解读内镜图像和病理结果。

第三,医疗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医疗过程必须规范和标准化,包括病史采集、检查准备、内镜检查和治疗操作等各个环节。

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制定适当的检查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在内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结果。

第四,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

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必须详细记录内镜检查和治疗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内镜图像、病变描述和诊断结论等。

医疗记录应当规范、准确和完整,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和有效的医疗信息,并为医生的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第五,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方式进行,如内部的医生讨论和评审,外部的专家评估和学术论证等。

通过不断评估和反馈,可以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总之,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具备一定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质量控制标准
1.通过X线透视钡剂显影,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及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检查前向患者讲明检查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3.检查前三天少吃产气及多渣食物,停服影响胃肠道功能及不透X线的药物,如秘剂、钙剂等。

便秘或结肠充气过多者,可用缓泻剂或灌肠。

4.检查前8小时禁食、禁水。

若胃内有大量潴留液应先用胃管抽吸。

5.检查结束后即可进饮食。

6.钡剂一般3天后方可排空,这期间不宜做腹部平片、超声等影像检查。

若患者出现便秘,可给胃肠动力药或泻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