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张四方),传热

合集下载

化工基础(张四方) 第四章精馏

化工基础(张四方)  第四章精馏

2、α =1,pA*=pB*,yA=xA,即蒸气组成与液相组成相同,
故用普遍精馏方法分不开A、B。说明此溶液有恒沸点。
21
4-2 连续精馏
4-2.1 精馏原理
根据气液相平衡相图,混合液中 A组分的挥发度较大,在发生部 分气化和部分冷凝时,平衡的气 相浓度要比液相浓度大。这在tx-y图上看得很清楚,这就是分 离混合液的根据。 如右图,一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 凝后:y1>xF>x1 y1——加热原料液时产生的第一 个 气泡的组成。 x1——经过一次气化后原料剩下 的液体的组成。
1
第四章 精馏
本章重点及难点
掌握双组分理想溶液气液相平衡的各种表达形式; 掌握进料的不同热状况及其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掌握两组分连续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的图解法; 掌握回流比对精馏过程的影响及回流比的选择;
了解简捷法求理论板层数的方法;
2
3
4
概述
蒸馏基本概念
液体都具有挥发而变成蒸气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物 质的挥发性。蒸馏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 作。蒸馏分离的依据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挥发度(或
A
对理想溶液,因
pA pB , B xA xB
A A B B
p , p PA P x PB P x A A B B 易挥发组分PA大则νA大,故挥发度可描述组分的挥发物

性。
相对挥发度:是指溶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常以易挥发组 分的挥发度为分子。
吸收
16
4-1.2 相平衡相图
t -x (或 y)图(温度-组成图)
气相区 露点
两相区
t-x(y) 图表示在总压 P 一定的条件 下,相平衡时气(液)相组成与温 度的关系。 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将组成为 xf 的溶液加热至该溶液的泡点 tA,产 生第一个气泡的组成为 yA。 继续加热,随温度升高,物系变为 互成平衡的汽液两相,两相温度相 同组成分别为 yA 和 xA

化工基础第四章 传热ppt课件

化工基础第四章 传热ppt课件

1.固体热导率 金属材料 10~102 W/(m•K) 建筑材料 10-1~10 W/(m•K) 绝热材料 10-2~10-1 W/(m•K)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0(1a)t
对大多数金属材料a < 0 ,t 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a > 0 , t
2.液体热导率 0.09~0.6 W/(m·K)
t/n ── 温度梯度,℃/m或K/m; ── 导热系数,W/(m·℃)或W/(m·K)。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二、热导率
dtQ //dnA tq /n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物性参数
= f(结构, 组成, 密度, 温度, 压力)
金属固体 > 非金属固体 > 液体 > 气体
稳定传热:在传热体系中各点的温度只随换热器 的位置的变化而变,不随时间而变.特点:通过传热 表面的传热速率为常量,热通量不一定为常数。
稳态传热 Q ,q ,t fx ,y ,z t 0
不稳定传热:若传热体系中各点的温度,既随 位置的变化,又随时间变化。特点:传热速率、热 通量均为变量。通常连续生产多为稳定传热,间歇 操作多为不稳定传热。
冷流体t1 T2
(二)传热速率与热流密度
传热速率Q(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的 整个传热面传递的热量,单位 J/s或W。 热流密度q (热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 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J/(s. m2)或W/m2。
q Q A
(三)稳态与非稳态传热
非稳态传热 Q ,q ,t fx ,y ,z ,
b11A t1b2t2A 2tb333At1R t4i 总 总推 热动 阻力
各层的温差

化工基础(张四方),化学反应工程与反应器

化工基础(张四方),化学反应工程与反应器

5-3均相等温等容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一、不可逆反应 1、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A k1 P
dcA r k 1cA dt
1 cA0 1 1 t ln ln k 1 cA k 1 1 xA
2、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或两物 质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dcS rS k 2cP dt
5-4 均相反应器
理想置换
理想流动模型 物料在反应器 内的流动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多级理想混合模型 一、理想流动模型 1、理想置换:又称为活塞流或理想排挤,反应物料以一致 的方向向前移动,截面上各点的流速完全相等。 特点: ①在垂直流动方向的截面上,所有的物性都是均匀一致,即 截面上各点的温度、浓度、压力、速度均分别相同。 ②反应器内所有物料粒子的停留时间相同,物料在反应器内 的停留时间是管长的函数。 理想混合 扩散模型
③数学模型的应用
大设备的设计
放大的依据:相似论 (相似准数Re、Pr、Nu、Pe、Sc等)
研究的方法:
(1)经验归纳法:将实验数据用因次分析法和相似方法整 理而获得经验关联式。 (2)数学模拟法:将复杂对象合理简化成一个与原过程近 似等效的模型,然后对简化模型进行数学描述。
在化学工程中,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c A 0 cA t k0
二、可逆反应 反应正向和逆向都可以进行的反应,也称对峙反应。
k1, P k A
rA r1 r 2 k1cA k cP
三、复杂反应 A k1 P 1、平行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两个或以上的反应。
rA k1cA k 2cA (k1 k 2)cA
① ② ③ ④
对于间歇反应器:①、②项为零。 对于定态操作的连续反应器:不存在累积,④项为零。 对于半连续操作和非定态操作的连续流动反应器:四项均需考虑. 2、热量衡算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编著(第三版)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掌握:1. 化工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三传一反)。

可以为一个空或四个空。

2. 化工生产过程可认为是由(化学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所组成。

第7页。

3. 化工数据: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所有物理量都可以由(7)个基本单位导出。

会简单的换算。

了解: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化工以化学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化学通过化工来实现其研究价值。

区别:规模:“三传”(传动、传热、传质)对反应的影响;实现原料预处理和产物的后处理涉及了“单元操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等等工程问题。

2. 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放大法第二章 流体流动过程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 1. 流体是什么?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

2. 流体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压缩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知识点: 1. 概念:密度,比体积,重点是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为压力,用符号p 表示。

2. 压力中需掌握单位换算,以及绝对压力、真空度、表压、当地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atm 1(标准大气压)O mH mmHg Pa 2533.1076010013.1==⨯=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适用条件,19页2-9。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4.静力学方程在U形管上的压力测量。

重点是会选取等压面,等压面选取的条件是(静止的,连通的,同一种流体的同一水平面)。

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体积平均流速及它们之前的关系,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公式22页的2-15,2-16。

2.定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即为质量流量为常数。

23页的2-20。

3.背过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并理解每一项的物理意义。

化工基础(张近)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基础(张近)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流体流动和输送1、液体高度:, 器底所受的力:压强:指示液为CCl4,其读数:2、人孔面积:压力:槽壁面积:槽壁所受压力:3、4、6、(1)求空气的体积流量流通截面:体积流量:(2)求质量流量表压:绝压: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当时温度:空气密度:∴质量流量:7**、对容器A 孔口流速:体积流量:流出的总体积:液体降至0.5m处所需时间:剩余部分为非稳定流动,所需时间:对于容B由于B下端有短管,管内流体在流动中有下拉液体的作用,故需时间短。

8、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2-2,间列柏式,在操作条件下,甲烷的密度:水柱压差计读数:9、10、对孔板流量计:流量与流速度关系:,即,(1)当读数为80mmHg时,,即误差=1.2%(2)读数为20mmHg时,,即误差=4.9%(3)指示液为四氯化碳时,∴流量的相对误差与以上相同。

1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导管中苯的流速:12、忽略阻力,,,,将数据代入,得体积流量:13、,,, , ∴=,空气流量:质量流量:,∵,,,解得,,体积流量:14、当量直径:流速:湍流15、相对粗糙度:,查图得16、,,查图得H1=0,H2=10,v1=0,v2=2.2,P2=0,17、用试差法求流量,∵λ=f(Re),Re=f(v),难以直接求解。

由Re~λ图可见,对ε=0.001的无缝钢管而言,Re在2×104~1×107之间,λ值在0. 02~0.028之间,设λ=0.025,H1=5,H2=0,P1=P2=0(表压),v1=0,查图得λ=0.0235,苯的体积流量:qv=1.47×0.785×0.0282=0.91L/S(若设λ=0.024,qv=0.92L/S)校核:基本相符。

18、强烈湍流时,λ可看作常数。

,,10=1.2764×10-6/d5d5=1.2764×10-7,∴d=42mm19、(1)、(2)、(3)、20、(1)、,增加3倍(2)、(3)、,增加1倍21、(1)、, ,,,∴(2)、,,,,22、,查图,λ=0.034,∵ P1=P2=0,H1=0,动压头可忽略有效功率:轴功率:23、,H1=0,v1=0,H2=15,v2=0.74,P1=P2=0(表压)∴理论功率:轴功率:24、,∴主管中水的流量:支管中流量:25、支路管道26、40mm水柱=0.4kPa(表压),绝对压:101.3+0.4=101.4kPa 50℃空气密度:空气在导管中流速:, , 查图λ=0.026输送功率:效率:27、(1)、更换后,输出量为:扬程:(2)、两台并联两台并联后输出水量最多能达到20m3/h,但是在6.3m的扬程下,而不是25m。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规范标准答案第四章传热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规范标准答案第四章传热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规范标准答案第四章传热第四章传热热传导【4-1】有一加热器,为了减少热损失,在加热器的平壁外表面,包一层热导率为0.16W/(m·℃)、厚度为300mm 的绝热材料。

已测得绝热层外表面温度为30℃,另测得距加热器平壁外表面250mm 处的温度为75℃,如习题4-1附图所示。

试求加热器平壁外表面温度。

解2375℃, 30℃t t ==计算加热器平壁外表面温度1t ,./()W m λ=?016℃231212t t t t b b λλ--=(1757530025005016016)t --= ..145025********t =?+=℃【4-2】有一冷藏室,其保冷壁是由30mm 厚的软木做成的。

软木的热导率λ=0.043 W/(m·℃)。

若外表面温度为28℃,内表面温度为3℃,试计算单位表面积的冷量损失。

解已知.(),.123℃,28℃,=0043/℃003t t W m b m λ==?=,则单位表面积的冷量损失为()()../.q t t W m bλ=-=-=-2120043328358 003【4-3】用平板法测定材料的热导率,平板状材料的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水冷却,同时在板的两侧均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

若所测固体的表面积为0.02m 2,材料的厚度为0.02m 。

现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2.8A ,伏特计的读数为140V ,两侧温度分别为280℃和100℃,试计算该材料的热导率。

解根据已知做图热传导的热量 .28140392Q I V W =?=?=()12AQ t t bλ=-.().()12392002002280100Qb A t t λ?==-- ()./218W m =?℃【4-4】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层材料构成:耐火砖层,热导率λ=1.05W/(m·℃),厚度230b mm =;绝热砖层,热导率λ=0.151W/(m·℃);普通砖层,热导率λ=0.93W/(m·℃)。

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基础》第3章传热

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基础》第3章传热
加热方式 电阻加热 加热原理
电流通过电阻 较大的电热丝 或电热棒而产 生热量 电弧放电产生 热量 由电子束撞击 被加热物体而 产生热量
加热技术
主要设备
直接加热式电 炉
工业应用 干燥、蒸 馏
电弧加热 电子束加 热
直接加热式电 弧炉 炉体真空系统 和电子系统
熔炼特种 金属 熔炼各种 金属
6-1 高频加热与微波加热 高频加热:高频振荡器、工作电容器及被加热的物 体。 加热方式:在整个被加热的物体上同时进行加热, 内部的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加热均匀、快速。 而一般的加热是从外向里进行。 不足:热效率低,对无线电及广播会产生干扰。
三种类型换热器
(1) 直接混合式——将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混合的一
种传热方式。
(2)蓄热式——先将热流体的热量储存在热载体上,
然后由热载体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
(3)间壁式——热流体通过间壁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 化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第一节 热传导
1-1 热传导与傅立叶定律
热传导的定义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运
流层。在层流层,热量靠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在
过度层和湍流层,热量靠分子的流动和混合来传
递。直接按热传导的方式处理,显然不行,因为
湍流层不能按导热处理。于是人们尝试,虚拟一
个传热边界层δ,使得层流、过度流、湍流的全部
传热阻力集中在δ内。于是可以按平壁导热处理。
牛顿冷却定律
流体被冷却时q (T TW )
总热流量方程:
一、平面壁的总热流量方程式
A(T T / ) KAT 1 1
1

2
K称为基于内表面的总传热系数,它是表示导热
系数与给热系数的综合传热指标,是以内表面为 传热面积的K。 K只在微分管段为常数。但工程计算中,常由某 定性温度的物性来确定α1、α2,即将α看作常数, 因而此处亦可将K看成常数。

师范类《化工基础》PPT课件 第四章传热过程习题解答

师范类《化工基础》PPT课件 第四章传热过程习题解答

1 1 0 . 0 1 2 5 1 l n 2 0 0 00 . 0 1 15 0 0 . 0 1 1 1 5 0 0 00 . 0 1 2 5 1 1 0 . 0 1 1 1 0 . 0 1 2 5 1 l n l n 2 0 0 00 . 0 1 01 0 . 0 1 05 0 0 . 0 1 1 1 5 0 0 00 . 0 1 2 5
10121416182125化工基础化工基础collegematerialscollegematerials2011410第四章习题10wm1015wm109wm109150607001500240150208绝热砖的厚度要大于0208m化工基础化工基础collegematerialscollegematerials2011410第四章习题45wm1015wm1005wm1314120300128lnlnln450042015004800500884900048120ln31445004212000211998化工基础化工基础collegematerialscollegematerials2011410第四章习题490008811998ln3140150048119983153884538650048ln120ln12000211998314450042314120303865lnlnlnln4500420050048015008838650088ln11998ln11998746145373140050048314120300128ln0150048化工基础化工基础collegematerialscollegematerials2011410第四章习题0180mt15020130忽略蒸汽一侧和管壁的热阻就只考虑石棉层和空气一侧的热阻

既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为64.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传热中的一些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热量Q: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J 传热速率 常用q表示 是指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 W 传热速率也称为热流量,或热负荷
热流密度q: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速率,W· m 潜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发生相变化时伴随的热量变化J/kg 比定压热容cp:压力恒定时,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K时 所需的热量,J· -1· -1 K kg
均值。
二. 平面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对于稳定传热,导热速率q不随时间而变。

t2
t1
q dt
A 0 d

q t 2 t1 A
t1 t2
q
A

t1 t 2
t1 t 2 t 推动力 (A) R 热阻

R——导热热阻,传导距离δ越大,传热面 积和导热系数越小,传导热阻越大。
3 间壁式传热
在多数情况下,化工工艺上不允许冷热流体直接接触,故直接接触式 传热和蓄热式传热在工业上并不很多,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间壁式传热过 程。这类换热器的特点是在冷、热两种流体之间用一金属壁(或石墨等导热 性能好的非金属壁)隔开,以便使两种流体在不相混合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传 递。这类换热器中以套管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为典型设备。
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 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小。
气体的导热系数
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不利于导热,但有利于保温。 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 在相当大的压强范围内,气体的导热系数随压强变化极小 注意:在传热过程中,物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可能不相同, 因而导热系数也不同,在工程计算中常取导热系数的算术平
对数平均半径
2rm l t1 t 2 2l (t1 t 2 ) r2 r2 r1 ln r1
r2 r1 rm r2 ln r1
,Am和rm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 若筒壁较薄, 误差不超过4%,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z, t
2)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多层圆筒壁的传热,可以看成是各 单层壁串联进行的热量传递。 2l (t1 t 2 ) q 对第1层: r 1
1.传导传热
又称热传导,是借助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振动(非金属)、 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金属)而与相邻粒子碰撞来传递热量的 过程。在同一物体内或紧密相连的不同物体之间,只要存在 温度差,热量就会从温度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的部位。
在静止流体内部以及在作层流运动的流体层中垂直于流 动方向上的传热,是凭借流体分子的振动碰撞来实现的,这 两类传热过程也应属于传导的范畴。 ——可见,固体和静止流体中的传热以及作层流运动的流体 层中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传热均属于传导传热。
三.两流体换热的基本方式
直接接触式 换热方式 间壁式 蓄热式
1 直接接触式传热
在这类传热中,冷、热流体在传热设备中通过直 接混合的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又称为混合式传热。 优点:方便、有效,设备结构较简单,常用于热 气体的水冷或热水的空气冷却。
t
T 直接接触式
缺点:工艺上必须允许两种流体能够相互混合。
dt d
温度梯度,单位为℃.m-1,表示热流方向温度变化的 强度,温度梯度越大,说明在热流方向单位长度上 的温度差就越大。
导热系数λ:
物性之一:是物质导热能力的标志,与物质种类、热力学状态 (T、P)有关。 物理含义:代表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大小,即:当物体两个 面(等温面)间温差为1K,厚度为1m时,每经过1m2传热面积所能 传导的热量。故物质的越大,导热性能越好。在数值上等于单 位温度梯度下的传热强度,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一般,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的固体次之,液体 的较小,气体的最小。
①生产中原料的加热、成品的冷却或冷凝。
②控制化学反应所需要的一定温度范围而采取的加热、冷却或 保温。
③某些稀溶液的加热、蒸发结晶、干燥等操作或某些浓溶液的 冷却。
④生产中热量的合理利用和废热回收,以节省热能。
二.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传导 根据机理的不同,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 传热方式 热对流 热辐射
传热过程可依靠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同时进行。
推广到n层平壁有:

3 1 2 1 A 2 A 3 A
t1 t 4
q
t1 t n 1
R
i 1
n

t1 t n 1
n
i
i A i 1 i
多层平壁导热是一种串联的导热过程,串联导热过程 的推动力为各分过程温度差之和,即总温度差,总热阻为 各分过程热阻之和,也就是串联电阻叠加原则。
t1
L
1
2
t2
3
t3
t4
Q
1
对1-n层:
ln
2
r1
O
r1
r
r2
2l (t1 t n 1 ) q n ri 1 1 ln r i 1 i i
r3
r4
§2-3 对 流 传 热
2-3.1 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b
f

上图表示垂直放置的列管式热交换器中一根管的节点剖面示意图。
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不存在热对流,该方向上的热传递仅为流 体的热传导。
该层中温差较大,即 温度梯度较大。通过实验测定:
δ b内的温度变化占一侧流体温度变化的90%以 上。所以对传热速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层流内层以外的过渡区,流体质点的运 动开始出现混合,但仍有温度梯度存在,是热 传导和热对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b
f
在湍流主体内,流体质点剧烈混合,可认
为无传热阻力,温度梯度已消失。 由上所述,对流传热是层流内层的传导传 热和层流内层以外的对流传热的总称。
对流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处理,把对流传热 看作相当于通过厚度为δ 的传热边界层的热传导过程(将温 度梯度有显著变化的区域称为传热边界层),这一传热边界层 称为有效膜。有效膜中包括了真实的层流内层的厚度δ b和与 层流内层外的与其热阻相当的虚拟厚度δ f 。 b δ =δ b+δ f f 即把层流内层之外的热阻折合成的 厚度δf 。 必须指出:δf是不存在的,它完全 是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而假设的。 即:有效膜是虚拟的,而层流内层 是真实存在的。
2 1
2l (t1 t 2 )(r2 r1 ) A2 A1 t1 t 2 t1 t 2 q Am 2r2 l A2 r2 r1 (r2 r1 ) ln ln 2r1l A1
A2 A1 式中: Am A2 ln A1
为对数平均面积 ,
r2 r1
t 2 t3 t 2 q 2 2 A 2 2 q 3 3 A t3 t 4

2 A
t 2 R2 t 3 R3
3
3 3 A
t 3
1
2
3
t1 QR1 , t2 QR2 , t3 QR3
t1 t 2 t 3 q R1 R2 R3
化工基础
Elementary Chemical Engineering
第2章
本章主要内容:
传 热
1. 主要讨论流体传导传热、对流传热的机理和传热方程式
及其应用; 2. 冷热流体通过固体间壁进行换热的过程和计算; 3. 强化或削弱传热的途径; 4. 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2-1 概
一.化工生产中的传热过程
t1 t dt t dt do t2 n o
dt dQ A d d
负号表示传热的方向与温度升高的 方向相反
引入一个比例系数, 将上式变为一个等式
dQ dt dq A d d
——傅立叶定律
λ——比例系数, 称为导热系数。单位:w/m· k 在稳定导热时,导热量不随时间而改变,即单位时间内的导热 量为定值。
3.热辐射
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具体地 说,物体先将热能转变成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 进行传送,当遇到另一个能吸收辐射能的物体时,即被其 部分或全部吸收并转变为热能,从而实现传热。 根据赫尔-波尔兹曼定律: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 体均具有将其本身的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辐射出去同时接 受电磁波的能力。物体的辐射能力大致与物体的绝对温度 的4次方成正比。通常物体温度大于400℃时,才会有明显 的热辐射传递。 热辐射可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这是热辐 射与热传导、热对流的主要区别。
圆筒壁导热的特殊性: 1)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1、温度沿半径方向而改变 2、导热面积(A=2π rL) dt dt 随半径而变
三.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q A
dr
(2rl )
dr
z, t
分离变量积分,

t2
t1
q r2 dr dt 2l r1 r
r2 q t1 t 2 ln 2l r1
§2-2 传 导 传 热
一. 热传导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在一个均匀(各部位化学组成物 理状态相同)的物体内,如图, t1>t2,热量以传导方式沿着单方向 n(单向传导)通过物体。取热流方 向的微分厚度为dδ ,在dτ 的瞬间 内传递的热量为dQ。 实验证明,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与温度梯度及导热面积A成正比。
显热:
2
m c p t
五.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在传热体系中各点的温度只随换热器的位置的
变化而变,不随时间而变.特点:通过传热表面的传热速 率为常量,热通量不一定为常数。 不稳定传热:若传热体系中各点的温度,既随位置的变化,
又随时间变化。特点:传热速率、热通量均为变量。
通常连续生产多为稳定传热,间歇操作多为不稳定传热。 化工过程中连续生产是主要的,因而我们主要讨论稳定传 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