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精品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5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玩具导入新课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课件2】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出示:【课件3】生字:豁凛疙瘩棍悟裁筹橡雕跺颓沮趴屉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课件4】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鏖战沮丧悻悻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出示:【课件5】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 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
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第1篇】《10.竹节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竹节人》,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法和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单元视角:《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六上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题材、不同文体有梯度地培养学生“有目的阅读”的意识。
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对三、四、五年级“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和提升,体现了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2.文本视角:《竹节人》是儿童文学作家范锡林的一篇散文,课文通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后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
课文语言幽默,充满童趣。
在文本结构编排上,又与普通精读课文有所不同:课前导读——直接给出了三个阅读任务,明晰阅读目的。
课后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为完成任务你是怎样阅读的,并给出了三个阅读方法的示例。
希望学生有意识的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有相关的阅读经验,具备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问、预测、提高阅读速度”这些阅读策略在平时的学习中涉及并运用过。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以往学习方法的一次综合、提升,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取合适的材料,运用适宜的方法,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分析,围绕语文关键要素的落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其中目标2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谁来说一说?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发现课文前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2.理解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课文及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课文及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一⑦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四、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教案#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教案#导语页,齐读单元#教案#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板书:有目的地阅读(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分组前指导:要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阅读时关注的内容一样吗?采用的阅读方法一样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快速浏览课文选择内容)2.分发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PPT出示阅读要求:(1)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
(2)对照任务,反复细读文段。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单。
(四)交流阅读收获,提升语文素养任务一、竹节人制作指南1.介绍完成的制作指南,你们是如何阅读的?主要关注了哪些内容?预设一:我们小组在完成制作指南时重点关注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细细的阅读、圈画关键词梳理出了制作指南准备材料和制作步骤部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竹节人》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猜它是谁?出示:竹节人玩具,你玩过吗?2.谈话导入: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习生字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呆头呆脑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疙瘩抽屉疲倦冰棍橡皮跺脚颓然沮丧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用形近字识字。
5.多音字:卡。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形象最深?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迅速确认话语信息核心,即关键词句。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阅读的时间。
2.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预设:回忆竹节人斗竹节人制作竹节人观看老师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3.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呢?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吧!(1)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预设: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竹节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风靡、前功尽弃、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熟悉生字词。
2.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自己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
2.启迪学生对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童年是一本精彩的书,怎么看也看不够;童年是一条七彩的路,怎么玩也玩不够。
你还记得童年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玩的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童年的快乐吧。
学习时,默读课文,了解竹节人制作过程,完成玩具制作指南。
结合课文,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豁”的“害”横画左伸右缩,“谷”撇收捺舒展。
“凛”:注意右边是“回”,右下是“示”。
“棍”注意右下的“比”要托住上部。
“裁”:笔画要紧凑,成横稍斜,右部斜钩要伸展。
注意左下是“衣”。
(2)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昆:混(混蛋)—棍(木棍)寿:筹(统筹)—涛(波涛)且:祖(祖国)—沮(沮丧)—租(租房)—阻(阻止)—组(组合)—粗(粗心)(3)词语理解。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前功尽弃(成语):以前的功夫完全白费。
也指事情在接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功,功夫。
弃,失掉。
威风凛凛(成语):形容威武雄壮,很有气派,声势逼人。
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节人》精品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2.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核心问题: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案纸,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
1.声音响亮,朗读标题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
1.师: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
明确: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2.师:你们见过竹节人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明确:第3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
灵活机动:“纳鞋底”“缝衣服”的区别(纳: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
请1-2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师:你们的童年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明确: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
补充材料: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
而我们的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
4.师: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趣。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稍后举手交流。
(2-3名同学)
明确: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
年纪——拟人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形状相似,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一不小心,掉笔”)
(2)“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
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
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表现出竹
节人的威风凛凛。
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
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板书:想象画面)
三、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
1.师: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
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通过时间、人物)
明确:“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上课时老师的表现(老师大步流星),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明确: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趣。
3.师: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写,分明是什么?
明确: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玩竹节人的经过。
四、回家作业
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来
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板书设计
《竹节人》
范锡林
时间
地点画面想象
人物联系实际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