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合集下载

2009年主要农产品供求分析

2009年主要农产品供求分析

2009年主要农产品供求分析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0年第1期编者提要:近来关于食品价格波动的报道有点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部分蔬菜价格变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和预期。

那么,怎么从产供关系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2009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和未来预期呢?本刊上期刊登的《2009年农村经济形势怎么样》一文中,对上述问题从宏观背景上作了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本期杂志,我们力图从中、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和研究读者十分关注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

据农业部农研中心的专家们分析,2009年,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受需求下降和国内外差价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降幅较大。

展望后市,在国家政策有力的调控下,水稻、小麦价格可能小幅走高,大豆、棉花等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生猪、肉鸡等产品价格还可能小幅回升。

来自农业部农研中心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小组的深度分析表明: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也引发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波动,玉米、大豆、棉花等产品出现了卖难,市场价格也连续下跌,农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为2009年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收储政策和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双重因素的支撑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价格保持相对平稳,受需求下降和国内外差价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降幅较大。

展望后市,在国家政策有力的调控下,水稻、小麦价格可能小幅走高,大豆、棉花等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生猪、肉鸡等产品价格还可能小幅回升。

以下,我们从不同农产品品种的角度来具体进行分析:A.稻谷产量增加,价格高位运行2009年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创出近八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另据预计,全年中晚稻产量16320万吨,比上年增加290万吨左右,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

2009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2009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2009年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四季度)中储粮总公司信息部(第11期) 2010年1月11日一、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供需形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通过增加各项种粮补贴、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临时收储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保证种粮收益,增加粮农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增加,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16亿亩,较上年增加1400万亩,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今年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提高了复种指数及东北、西北地区面积增加较多。

从粮食种植结构看,2009年小麦、稻谷和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减少。

小麦、稻谷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大幅提高了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东北四省(区)播种面积提高;2008年大豆种植收益下降较多,东北主产区减少了大豆播种面积。

今年夏粮和早稻获得丰收,产量较上年提高。

根据统计局数据,夏粮产量2467亿斤,增产52亿斤,为历史次高水平。

其中,冬小麦产量预计达到2180亿斤,高于上年水平。

预计早籼稻产量667亿斤,增产35亿斤。

秋粮生产受到干旱、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但由于播种面积较增加较多(高产的稻谷、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单产较低的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秋粮仍获得丰收。

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10530亿斤,较上年略减。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国内大宗商品需求。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国内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明显下滑。

但粮食消费具有刚性,受实体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向上,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出现明显回升。

从全年看,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需求总量较上年仍略有增长。

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消费量10830亿斤,较上年增加40亿斤,增幅3.7‰。

连年丰收,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供求缺口进一步减小,主要口粮已做到自给。

2009粮食工作总结

2009粮食工作总结

2009粮食工作总结
2009年,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一年里,我们积极推动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储备,提高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粮食流通和消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2009年的粮食工作。

首先,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18亿吨,比上年增加了30.1万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农
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其次,粮食储备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加大了粮食储备的建设力度,
完善了粮食储备体系,确保了粮食储备的安全和稳定。

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2009年的粮食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粮食生产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也仍然存在,粮食流通和消费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粮食工作,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2009年的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规范粮食流通和消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中国粮油市场形势展望

2009年中国粮油市场形势展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保持农产品 价格合理水平。 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 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 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 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2009 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 购价。” 在农业连续 5 年增产的高基数上,特别是 2008 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全球主要粮油 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保持粮食稳定发
2008 年下半年以来粮价大幅下行,对国内粮 食市场影响巨大, 非国有粮食企业退出购销市 场, 部分粮食主产区再次出现卖粮难的现象,价
2009 年第 7 期源自19期货天地Futures World
格下滑势头明显, 严重损害了产区农户种粮效 益。 为解决这一现象,今年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再 次启动,并增加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品种。 从目 前国家收储的数量来看,自 2008 年到现在,国家 共在粮食主产区投放玉米收储任务 4 000 万 t、稻 谷 2 250 万 t、大 豆 600 万 t、菜 籽 150 万 t,合 计 7 000 万 t,加上当年小麦托 市 收 储 量 ,国 家 收 储 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21%(表 1)。
国家统计局 3 月 1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 月 份我国 CPI 同比下降 1.6%,自 2002 年 12 月以来 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主流分 析认为美国在信贷收缩和房市调整打击下深陷 “U” 型 衰 退 , 并 在 “U” 底 部 停 留 多 个 季 度 , 发 达 国 家经济在 2009 年将非常低 迷 ,2010 年 有 望 微 弱 复苏。 相比世界其他经济体而言,由于有稳定的 经济基本面,即居民高储蓄、政府低负债以及庞 大的外汇储备, 我国依然是全球最稳健的经济 体。 但是,我国经济仍面临比 1998 年亚洲金融危 机时更为严峻的挑战。 自 2008 年第四季度我国 已进入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困难时期,国内经济 已从通胀风险转向通缩隐忧。 1.2 惠农政策不变,国内粮价逆势上行

2009年中国粮食形势展望和对策探讨

2009年中国粮食形势展望和对策探讨

2009年中国粮食形势展望和对策探讨粮食增产隐忧不可忽视作为生产周期比较长,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大的我国粮食生产,保证持续增产丰收难度很大。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分析,2009年我国粮食增产增收仍然有不少隐忧。

一、多发自然灾害困扰粮食生产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极大的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受多种多样自然灾害侵袭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

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据有关机构研究,我国自然灾害近年来呈加重发生态势。

自然灾害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看,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加重的(1960年和1961年的特殊年份除外),2000年达到最高。

其中,1991年至2003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分别在8亿亩、4亿亩、1亿亩的高位上波动。

1998~2003年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大约是500亿公斤。

2004年因灾损失粮食305亿公斤,2005年因灾损失粮食345亿公斤,2006年因灾损失粮食447亿公斤,2007年因灾损失粮食539.5亿公斤,2008年1-9月因灾损失粮食243亿公斤。

粮食生产既具有年度的周期,更具有年际间的明显周期。

一般来讲,我国粮食生产大约5年一个周期。

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获得丰收,这样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未来5年我国粮食能否继续增产丰收,目前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2009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玉米

2009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玉米

2009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玉米市场分析及展望2009年玉米市场回顾2009年,政策收购和北方旱情是玉米市场的两条主线。

始于2008年底的东北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在上半年支撑国内玉米价格,而8月份的旱情催生的减产预期,则刺激下半年玉米价格持续走强。

进入2010年后,市场和政策的博弈将决定玉米行情走势,一方面减产预期持续作用、通胀影响扩大等市场因素有望推动玉米价格上行;另一方面政策调控则会力求市场稳定。

预计2010年玉米价格将在高位震荡运行。

(一)北方旱情导致国内玉米减产由于2009年春播时期玉米大豆比价关系利好,东北产区不少农民改种玉米替代大豆,再加上近些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持续作用,2009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9/010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为304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9.万公顷,增幅为2.%。

然而8月份东北产区出现的严重旱情打断了我国玉米连续6年增产的预期,尽管后期抗旱力度增加,再加上天气好转,旱情影响有所减弱,然而减产的趋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辽宁的大部分地区、吉林的西部、内蒙古的中东部旱情严重的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使得全国平均单产水平有所下降。

预计2009/2010年国内玉米产区为16300万吨,比上年度产量16591万吨减少291万吨,减幅为1.%,但从近10年的产量数字来看,2009年我国玉米产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分省情况来看,东北产量明显下降,华北黄淮产量稳中小幅增长。

其中预测黑龙江产量为1860万吨,吉林1826.万吨,辽宁992.6万吨,内蒙古1324.8万吨,河北1487.7万吨,山东1945.6万吨,河南1624.5万吨。

(二)玉米消费呈现逐步回暖之势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是我国玉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刺激了饲料消费,其中玉米饲料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消费在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因为玉米酒精、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发展比较盲目,出现了大量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的情况,国家也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生产布局、生产规模等方面对玉米工业消费进行了适当的限制,随后,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量增速减缓,目前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量大概在4000万吨左右。

2009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2009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际市场 背景 下 ,我 国食 用 油供 给相对 充裕 。
1 国 家 收 储 政 策 和 生 产 鼓 励 政 策 . 2 目前 油 脂 加 工 企 业 原 料 和 成 品 库 存 均 比较 充 裕 ,
国内油 脂 市场 供应 是有 保 障 的。另 外 ,2 0 0 8年 以来 , 国家 对 大 豆 、油 菜 籽 实 行 临 时 收 储 政 策 ,在 保 护 农 民利 益 的 同时 ,国家 掌握 了大 量 油 料 库存 。2 0 0 8年 国家先 后 3次 下达 1 0 t 籽 收购 计 划 ( 合菜 籽 5万 菜 折
不 到 总需 求 的 一 半 。这 些 榨 油 原 料 主 要 是 油 菜 籽 、 大 豆 、花 生 和棉 籽 ,另 外还 有 一 些小 品种 油料 作 物 。
20 0 9年 我 国 进 口大 豆超 过 4 0 0 0万 t ,折 成 豆 油 7 0 7 万 t .加 上 国内 自产 油 料 榨 油 ,仍 然 有 80万 t 右 0 左 的缺 口 ,这 一 部分 主要 依 赖 进 口。 即使 不 考 虑 国 际
性 , 在 油 料 收 购 领 域 实 施 临 时 收 储 政 策 , 对 稳 定 和
市 场在 价 格 方 面的 优 势 , 国 内市 场 供 给 的 6 % ̄ 0 0 7% 也 要 依 赖 从 国 际 市 场 进 口 ,这也 是 我 国食 用 油 市 场 价 格 总 是 跟 随 国 际 市 场 浮 动 的 原 因 。 在 高 度依 赖 国
于 20 0 8年 3 %左 右 由于 国 内市场 的 高度 对 外依 赖 , 国 内食 用 油 价 格 走 势 与 节 奏 无 不 与 国际 市 场 紧密 相 关 ,全 球 经 济 0
回 暖 .原 油价 格 涨 跌 以 及 美元指 数 升 降 ,都 在 影 响 国 际 市场 油料 和 食 用 油 市场 的运 行 。 关键 词 :食 用 油 ; 油料 ;生 产 ;消 费 :进 出 口 ;价 格 ;政 策 ;展 望

中国粮油市场2009年11月份分析报告

中国粮油市场2009年11月份分析报告
收 稿 日期 : 0 9 1— 5 2 0 — 2 1
达 19 0元 / 。河南和安徽两省大部分地区小 麦价 ,8 吨 格相对平稳 , 幅在 2  ̄4 元 / 涨 0 0 吨之间。由于 目前市 场 粮源 由竞价交 易主导 , 交易底价提 高后到厂价格 使 也 随之上涨 ;而且, 放量不均 衡也造 成部分 区域供 投 求形势偏 紧, 引发 区域 间价格差距扩大 。 1 . 2贸易加工库存减 少, 市交 易止跌反 弹 托 1 月, 1 最低收购 价小 麦周平均 投放量为 16 4万 7. 0 吨, 较上月 略减 2 6万吨; . 3 周专场 平均成交 量为 4. 23 O 万吨, 较上周减少 2 . 万吨; 62 1 成交均价较上月提高 1. 8 5 元 / 为 180 4元 / 平均成交率 为 2. 较上 吨, ,5. 8 吨; 3 %, 9 月减少 l-个 百分点。月内四次 投放量分别为 19 4 4 3 7. 5 万吨、7_1 19 万吨、7 . 万吨和 16 1 3 18 8 5 6. 万吨; 7 专场竞价 交易分别成交 3 . 7 5万吨、21 3. 2万吨、8 3 吨和 5 . 4. 万 4 06 0 万 吨;成 交率 分 别 为 2 . 1. 2 . 和 3%。1 0 %、7 %、71 9 9 % 0 1 月份前半月成交量延续上月下滑走势 , 第三周开始 止跌 反弹。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各级 贸易商对后期麦价上涨 预期不高, 持续 出货导致小麦库存逐渐减低 ; 而正常补 充库存加上季节性消费回暖, 使成交量开始走高。 1 . 口小麦恢复交 易, 3进 底价 下调 压制优麦 停 拍近 4个月 国家 临时存储进 口小麦于 1 月 2 1 5 日起恢复竞 价交易 , 多数品种底 价下调。从成交结果 看, 划 投放 5 .8 吨 , 际成 交 4 .3 吨 , 计 0 万 5 实 87 万 成交 率 达 9 %, 6 成交 均价 均高 于交易底 价 , 中法麦 成交 其 均 价 与底 价差 值达 2 3元 / 1 吨。依 据 目前 国 内优质 麦 市场 情况 , 可推 断这将对我 国优麦市场造成 一定影 响 。首 先, 口麦 价格 会 直接 对 国产 优麦 造成 打击 ; 进 其次 , 国产优 麦市场 份额也将受到进 口麦冲击;第三, 优麦与普麦价差再次缩小 , 优质不优 价” “ 将影响到未 来小 麦种植品质提高。由于从拍卖到流通仍需一段时 间, 上述这些影响或将在一段时期后才会逐渐显现 。 1 冬 麦整体情 况 良好 , . 4 雨雪气候影响有 限 今年我 国秋 冬种粮食 整体情况 良好 , 面积稳 中有 增 。据农业部信 息, 预计今 年全 国秋冬种粮 食作物面 积 比上年增 加 3 0多万亩 , 中冬小麦 面积 比上年略 9 其 增 。播 种质量 明显 提高 , 苗情 长势好 于常年。全国小 麦 主产 省 中, 南预 计小 麦播 种面 积约 7 8 3万亩 , 河 ,9 较上 年略有 增加 ;山东省约 5 3 0万亩 , 上年增 加 ,5 较 约5 0万 亩 : 苏省 约 3 18万亩 , 上年 增 加 约 6 江 ,7 较 4 万 亩, 安徽 省 约 3 5 8 亩 , 上 年增 加 约 2 ,4 万 较 7万亩; 河北省约 3 6 0万亩 , ,1 良种覆盖率为 9 %。 8 1 月 中旬冬 麦主产 区普 降大雪 , 1 由于 时值 出苗 、 分蘖、 长根关键 时期 , 低温 雨雪天气补充 土壤水分 , 增 加土壤墒情 , 有利于小麦 安全越冬 。但 降雪降温时 间 比常年明显 提早, 苗情较弱 , 不利于 分蘖 , 冬小麦正 对 常生长将造成 一定影响 。 1 . 口减 少 , 口为 零 , 球 小麦 供 应 充 足 5进 出 全 据海 关 总署统 计 ,0月份 我 国共进 口小麦 1 4 l .5 2 万 吨, 9月 份 减少 61 吨, ~ 1 较 . 3万 l O月我 国累计 进 口小麦 5 . 4万吨;1 97 8 0月份我 国依 旧没有小麦出 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四季度)中储粮总公司信息部(第11期) 2010年1月11日一、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供需形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通过增加各项种粮补贴、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临时收储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保证种粮收益,增加粮农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增加,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16亿亩,较上年增加1400万亩,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今年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提高了复种指数及东北、西北地区面积增加较多。

从粮食种植结构看,2009年小麦、稻谷和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减少。

小麦、稻谷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大幅提高了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东北四省(区)播种面积提高;2008年大豆种植收益下降较多,东北主产区减少了大豆播种面积。

今年夏粮和早稻获得丰收,产量较上年提高。

根据统计局数据,夏粮产量2467亿斤,增产52亿斤,为历史次高水平。

其中,冬小麦产量预计达到2180亿斤,高于上年水平。

预计早籼稻产量667亿斤,增产35亿斤。

秋粮生产受到干旱、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但由于播种面积较增加较多(高产的稻谷、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单产较低的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秋粮仍获得丰收。

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10530亿斤,较上年略减。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国内大宗商品需求。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国内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明显下滑。

但粮食消费具有刚性,受实体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向上,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出现明显回升。

从全年看,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需求总量较上年仍略有增长。

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消费量10830亿斤,较上年增加40亿斤,增幅3.7‰。

连年丰收,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供求缺口进一步减小,主要口粮已做到自给。

分品种看,2009年小麦、稻谷、玉米总量平衡有余,油料仍需大量进口。

国内粮食供需平衡表单位:亿斤二、小麦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预计2009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约3.63亿亩,同比增加。

其中,冬小麦约3.34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春小麦约2900万亩,较上年有所增加。

去冬今春,北方冬麦主产区发生严重旱情,对小麦前期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在各级政府抗旱努力下,并随着后期旱区降水增加,旱情影响明显缓解。

5月初,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调查评估认为,受旱小麦基本恢复,干旱对今年产量影响不明显。

预计2009年全国冬小麦产量2180亿斤,高于上年水平,春小麦产量也高于上年水平。

综合来看,今年小麦有望再获丰收。

预计全年国内小麦总产约2330亿斤,较上年增加3.6%。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湖北、江苏部分地区和安徽少数地区在麦收期间出现持续降雨,发生较严重的芽麦情况,造成小麦质量下降。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全国不完善粒在20%以上的冬小麦数量160亿斤,约占全部小麦数量的6.9%。

总体看,受前期干旱和收获期间降雨的影响,今年冬小麦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自2006年小麦产量突破2000亿斤以来,国内供给能力已超过需求,小麦供需平衡后,年度结余数量逐步增多。

预计2009年国内小麦需求较上年稳中略升。

口粮方面,预计人均需求略有下降,总体需求保持基本稳定。

2009年,我国部分小麦产区因降雨造成小麦质量下降,一部分小麦仅能作为饲料和工业用粮,使2009/10年度饲料和工业用小麦消费数量小幅上升。

预计2009/10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2095亿斤,较上年度增加24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1610亿斤,饲料用粮约170亿斤,工业用粮约190亿斤,其他约125亿斤。

小麦供需平衡表(7/6月)单位:亿斤三、稻谷市场供需形势分析受国家大幅度提高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以及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影响,2009年稻谷播种面积增加。

预计2009年全部稻谷播种面积约4.50亿亩,同比增加1100万亩,增幅2.5%。

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9240万亩,中晚籼稻2.38亿亩,粳稻1.19亿亩。

从产量看,2009年国内早稻、中晚籼稻丰收;东北部分地区粳稻减产严重,质量普遍下降。

预计2009年全国稻谷总产3900亿斤,同比增加62亿斤,增幅1.6%。

其中早籼稻产量667亿斤,中晚籼稻2125亿斤,粳稻1108亿斤。

从需求情况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更趋多样化,人均口粮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国内大米市场需求总量平稳,但粳米消费比例逐步提高。

2009年国内稻谷市场仍维持总量平衡有余格局,但区域平衡和品种结构矛盾仍然存在。

预计2009年国内稻谷消费量3675亿斤,其中口粮消费3115亿斤,饲料用粮300亿斤,工业用粮175亿斤,其他用粮85亿斤。

从进出口情况看,受出口配额等限制,2009年国内稻谷(大米按70%折率)出口量预计23亿斤,同比减少4亿斤;因国内稻米继续增产,预计2009年国内稻谷进口量8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稻谷供需平衡表(日历年度)单位:亿斤四、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分析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其中东北、西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增幅较大,黄淮海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也有所增加。

根据各地农业部门和分公司调查数据,今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6950万亩,同比增加840万亩,增幅5.2%;黄淮海四个主产省(晋、冀、鲁、豫)玉米播种面积15170万亩,同比增加300万亩,增幅2.0%。

另外,今年西北地区的新疆、陕西等地大幅扩大了玉米播种面积。

预计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61亿亩,较上年增加1300万亩,增幅2.9%。

由于播种面积增加和天气情况较好,2008年国内玉米丰收,产量达到3318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受旱严重,黄淮海地区玉米长势也不如上年,玉米播种面积较上年有一定幅度增加,但预计产量低于上年水平。

预计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3190亿斤,较上年减少128亿斤。

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宏观经济形势对玉米消费影响较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慢,饲料和深加工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饲料协会信息中心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7家饲料企业的统计,1-5月份工业饲料产量119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1%。

据吉林和山东分公司市场信息人员了解,上半年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很多小型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并企稳向上,养殖产品和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也出现上涨,国内饲料和深加工业玉米需求明显回升。

预计2009/10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2920亿斤,比上年度增加20亿斤,其中饲料消费增加,工业消费下降。

2009年玉米虽有减产,但仍大于国内消费量,同时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临储玉米库存,因此2009/10年度国内玉米供应充足。

根据海关统计,1-11月玉米出口量仅9.3万吨,同比下降56.5%。

从进口看,由于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明显,也难以大量进口。

1-11月玉米进口量5.0万吨。

玉米供求平衡表(10/9月)单位:亿斤五、大豆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迅速回落。

由于国内大豆供给主要依赖进口,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大豆价格也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农民种植收益下降,因而减少了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

预计2009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32亿亩,较上年度减少500万亩,减幅3.6%。

由于播种面积下降和东北主产区遭遇干旱、低温阴雨天气,2009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

预计2009年全国大豆产量290亿斤,较上年减少21亿斤,减幅6.8%。

受经济复苏(需求增加)、国家收储数量较多(进入市场的国产大豆减少)、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等因素影响,2009年大豆进口增加。

根据海关数据,1-12月全国大豆进口量851亿斤,较去年同期增加13.7%,创历史新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2009/10年度国内大豆消费量将继续增长。

预计2009/10年度全国大豆消费量1060亿斤,同比增加40亿斤,增幅3.9%。

其中,压榨量850亿斤,同比增加30亿斤,增幅3.7%。

从进口情况看,由于国内大豆产量下降,预计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大豆供需平衡表(10/9月)单位:亿斤六、食用植物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2009年国内植物油供给呈现进口油脂油料增加,国产油籽加工的植物油市场供给减少的特点。

今年,国内大豆、花生、棉籽等出现减产;油菜籽虽然增产,但大量菜油进入国家临时存储,未进入市场。

今年国内油料市场供应对国际市场更加依赖。

根据海关数据,1-12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163.2亿斤,同比增加8.4%;大豆和油菜籽等油籽的进口也同比增加。

今年国内植物油生产更多的是加工进口油籽和植物油原油。

预计2009年国内植物油产量340亿斤,比上年增加30亿斤。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计2009年国内植物油需求量平稳增加。

另外,2009年国内植物油价格明显低于上年水平也有利于植物油消费。

预计2009年国内植物油需求总量490亿斤,同比增加20亿斤,增幅4.3%。

分品种看,2009年豆油消费量200亿斤,占总消费量的40.8%;菜籽油95亿斤,占19.4%;棕榈油120亿斤,占24.5%;其他食用植物油75亿斤,占15.3%。

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日历年度)单位:亿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