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小小说结尾鉴赏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小小说结尾鉴赏PPT优秀课件
参考原文结尾:“他在抢救一些送往西藏的急需药品 时,被一块巨大的冰砸去了双臂,而今那些药品已 按时送到了,而他却躺在病床上学着用脚来对付一 切,还再三叮嘱我要把这钱送来,至于这双手套, 他再也用不着了。”
点评:小说结尾,出奇制胜,除了“诚信”之 外,更可感受到强者的生命之音。
延伸: 出人意料的结尾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1、精心布局全篇
利用巧合,巧而成书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巧设悬念,暗布疑阵 --《工作方法》 铺陈误会,前伏后应 --《呼唤》 运用蓄势,着力突转 --《恨》 2、突破常理地结尾(逆向思维)
突破常理无非是运用逆向思维或者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 将切入的角度稍稍偏开人们思维习惯的方向而已。当一 个故事在接近收场的时候,再写出几笔绝的,使得从头 道来的故事临近尾声却又兀然的山回路转,预示出别一 番情景,仿佛还有新的故事可讲述、可想象、可回味, 但又确确实实地结束了,“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 中”。
欣赏《人情,被竞争压迫着》,讨论分析 划横线字部分,即结尾的特点及在全文中 的作用
总结:
1、铺垫对比,突破常理
2、结尾反思,更贴近话题,深化主题,
人情被竞争压迫着。
小结:
1、小小说的三大特点: 立意奇特、情节完整、结局出人意料
2、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 魂所在,结尾的写作技巧是为了体现小小说的 主旨。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作文结尾的手法
2021/3/10
检查预习
1、关于小小说 2、小小说的三大特点
立意奇特 情节完整 结局出人意料
鉴赏小小说结尾出人意外的特点
• 请阅读《书法家》和《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分组 讨论这两篇小小说结尾的特点
• 总结:出人意料

2024版《桥》PPT优秀课件

2024版《桥》PPT优秀课件
通过对比和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03
02
01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质朴自然
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生动形象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
通过描绘洪水肆虐的场景,营造紧张氛围。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情节紧凑
通过老汉的牺牲精神,传达出人性的光辉和崇高的道德境界。
《桥》PPT优秀课件
目录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文本解读与赏析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艺术手法鉴赏与审美体验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CHAPTER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省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省龙烟铁矿西二区小学、河北宣化第四中学就读。1970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锅炉工、修理工、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干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职务。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绍到国外。曾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奖。1984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1986年毕业,曾在《冶金报》《冶金地质报》任记者。1996年调入河北作家协会至今。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历史意义
《桥》是一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展现社会背景和揭示主题思想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桥》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同时,《桥》也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鉴赏 课件21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鉴赏 课件21张
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
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
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 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 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 的。
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 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 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 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
二、答题模板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间),在……(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首先写了……,其次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
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从内容上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主题、发展情节服务;二是在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 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例题:(2022全国乙卷) 探究《“九一八”致弟弟书》中小说 的叙述魅力

小说鉴赏方法(课堂PPT)

小说鉴赏方法(课堂PPT)
在情理之中。 • 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②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美
好愿望。 • 4、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②从人物塑造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 ③ 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规范答案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 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
考点之四:把握小说的主题
•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 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
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 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 保加利亚旅游的!”《第九节车厢》2011浙江卷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 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 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 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太阳。太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 了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 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鉴赏小说的语言》课件

《鉴赏小说的语言》课件
《鉴赏小说的语言》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了如何鉴赏小说的语言,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到技巧和辨析,帮助 读者深入理解小说的艺术。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一种虚构故事的文学体裁,通过语言来表达想象、情感和人物形象, 为读者提供娱乐、启发和思考。
小说的作用是什么?
娱乐
小说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 象和情感体验,让人们从现 实世界中得到片刻的放松和 喜悦。
通过恰当的措辞和用词,使语言更加准确、有 力,增强文采和表现力。
小说语言的辨析
实言与谎言
小说中的语言既可以是真实的描述,也可以是虚构的情节,读者需要辨析真实和虚构之间的 界限。
真情与假情
小说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既有真实的情感表达,也可能包含虚假的情感修饰。
真实与虚构
小说既可以描写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可以创造虚构的世界和情节,读者需要分辨事实和虚 构之间的差异。
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小说的语言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采。
3 评价小说的标准
从真实性、生动性、精确性、细致性和创造性等角度评价小说的语言水平和艺术效果。
小说语言的特点
1 言语的生动形象
小说通过生动的形象化语言,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物的形象。
2 细腻的描写
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触动读者的心灵。
小说语言的技巧
比喻
通过比较陌生事物与熟悉事 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传达丰 富的意象和情感。
拟人
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 特质和行为,以增强描写的 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比
通过对相似事物或相反事物 的对比,突出主题和形容事 物的特点。
想象
通过想象力来创造出丰富的情景和形象,激起 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高考复习小小说的鉴赏 PPT课件 2

高考复习小小说的鉴赏 PPT课件 2

读下去。
• 如《睡美人》。小说一开头就说女A角失踪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呢? 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因为女A角的突然失踪, 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
• ③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踪,是为了让
贤,从而表现了女A角善于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使 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领 悟 内 涵 , 分 析 艺 术 出评价。
表现力;理解作品反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
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 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
世 界 , 探 索 作 品 蕴 含 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
神。”“命题材料以 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
• 作用:激起士兵的反战情绪,

揭示作品的主题。
拓展练习:
• 将军泪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③衬托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自然环境描写突显出大
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 生,毁灭生命的主题。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第一句话写天
气突然放晴,气候转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洗澡作铺垫。

• (渲染气氛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恐怖的环境, 渲染了夏瑜就义前的悲凉气氛。

高中语文微型小说阅读鉴赏课件

高中语文微型小说阅读鉴赏课件
形象、画面中,传达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 生活的本质意义,引起人们心灵的共振,这 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微观小说”、 就需要由小见大,从微知著。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
微,篇幅短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 密,指的是结构严密。 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珍珠与砂
有一粒砂,见到周围的伙伴钻进蚌的体内后,都变成了珍 珠,羡慕不已,于是下决心向它们学习,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它请求一只蚌让自己钻进它的贝壳里,梦想着变成一粒美丽的 珍珠。没过多久,砂的周身被蚌分泌出的白色粘液包裹起来, 越裹越紧,让它透不过气来。砂想,原来变成珍珠的过程这么 痛苦,我再也不要做什么珍珠了。砂终于禁不起痛苦的磨练,被 蚌吐回了海底,而它的伙伴们都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珍珠与砂的价值天壤之别,可细想想,它们之间相差的又 只是短短的那么一段过程和经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 每个人原本都能成为一粒美丽的珍珠,却往往因为种种个性上 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偏差,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和慧质,而仅仅是 一粒砂。为什么不现在就除去人性中的弱点,使自己更加完美 呢?你也是一颗珍珠,就应该照亮自己的人生。
这篇作品如果按时间为序,其情节流程本 应该是这样的:1. 因迷路而走进了沙漠;2. 肇教授为了鼓励大家不要绝望,要有信心走 出沙漠,就用一壶沙假装为一壶水;3.“我” 为了这壶水和3个同伴进行了紧张的对峙;4. 在艰难的对峙与妥协中,他们坚持到了黄昏; 5.他们终于发现了绿洲。
而本文的情节流程却是:3—1—4— 5—2。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情节 结构上的特点,分析小说的 主要人物形象,感悟小说的 思想意蕴。
创设情境导入
“守住信 念”、“怀 抱希望”
余纯顺不堪干渴魂归罗布泊 考察队_______ 走出大沙漠

小说阅读鉴赏课件实用

小说阅读鉴赏课件实用
•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 ③突出人物形象。 •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1
• 小说的结局
•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
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
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
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
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
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2
•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 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 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 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 性格。
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0
• 小说常用的开头 •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
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 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 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 呢?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 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 愿望。
24
•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 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 再创造。
25
五、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