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教师版.docx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教师版.docx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教师版.docx

2017 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王美蓉审核人:

班级 ______姓名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

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

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2、教师设计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作者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 姓氏一拆为二 ) ,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2、读课文至少 3 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读文并思考并试着解答问题。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了些什么?

(2)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们都做些什么?

(3)初一与除夕是怎样的“截然不同”?初一这一天人们在做什么?

(4)元宵节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记词语并用自备本抄写 2 遍。

初旬熬粥腊月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

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

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蜂拥而至

5、读拼音写词语。

f ěi cuìji ǎo bàn f ēnɡ zhenɡjiǎo zi

(翡翠)(搅拌)(风筝)(饺子)bi ān pào xi ǎo mài sìyuànáo yè

(鞭炮)(小麦)(寺院)(熬夜)

6、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间断( ji ān ji àn)万象更新(ɡē nɡɡè nɡ)掺和(hé huo)...

差不多( chāchà)正月( zhēnɡzhènɡ)水浒传(chuán zhu àn)...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

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 6、北京的春节)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 13 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哪些重要日

子的活动。

3、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主要写了哪些天的事

情呢?根据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一会儿全班汇报。 )

时间

腊月初八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

风俗习惯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4、这篇课文是按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时间顺序写的。

5、在课文中,以上内容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是详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是略写。

这样写的好处: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6、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如:热闹、喜庆、团圆、忙乱

等感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老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

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的朗读几遍课文,并

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搜集春节的来历及各地春节习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二、深入品析,感受习俗。

(一)教师导学: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的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在旁边做批注。

(二)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要内容交流)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

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 ,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农业展览会”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 2)泡腊八蒜(交流相关语句)

2、除夕。品读课文第7 自然段体会“除夕真热闹”。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xi 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 ”画出来。

(2)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改成拟人句)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宵亮着,在等候新年的到来, 而鞭炮笑了一天一夜。

( 3)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些活动?

人们的活动: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明、放鞭炮、吃团

圆饭、守岁。说明人们几乎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

(4)本段作者是从香味、色彩、声音和人们的活动这几方面来写出除夕的红

火热闹的。

3、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不同?

4、元宵。品读课文11 自然段。

(1)用“ ___”在文中画出写灯多的语句。

(2)找出本段的过渡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3)本段从数量和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目的是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又一个

高潮。

三、领悟文章表达特点。

1、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四、拓展链接:我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详有略地介绍一下自己家乡是怎样过春

节的。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浓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评价》第六课。

2、查阅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语言魅力。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 - 腊月二十三- - 除夕- - 正月初一- - 正月十五- - 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