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培育发展块状经济,壮大农村经济支撑。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该区已形成十大块状经济,且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实木地板销售收入超75.8亿元;元器件及电磁线销售收入达55.2亿元;电梯销售收入13.8亿元。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一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314元,增长14%。据调查农民收入的7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当地的特色块状经济。如旧馆镇与和孚镇的重兆村这几年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块状经济。这给两地的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据农户自己的反映,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这两地也成为该区私家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二是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个私经济的发展,块状经济的壮大,使许多农民从田间地头走出来,据统计,2005年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20600人。据调查,该区农村中纯农户的数量这几年大量下降,据了解,旧馆镇的纯农户不到10%。三是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南浔块状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一些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如南浔木业的发展推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地板城和家私广场等专业市场;双林镇的毛纺产业推动了当地毛纺市场的发展,现该镇成为浙北最大的毛纺集散交易市场。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客商云集南浔,以往握锄种地的南浔农民坐地当起了“小老板”。同时,块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务工者,促进了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块状经济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南浔镇的一些村通过出租村集体房屋,旧馆镇潘家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加快了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进程。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该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2005年全区新增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7家“双五一千”企业。中林南星 湖州 合板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水饲料水产养殖中心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该区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如“青藤葡萄”获得省精品水果展金奖:“中水甲鱼”、“华鑫康大米”,“茂业鱼干”获得省农博会金奖;“青藤葡萄”、“方示黄花菜”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在练市裘皮加工业的推动下,以练市镇、善琏镇为中心的獭兔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全区獭兔饲养量达70万只。以千金镇为主的温氏鸡养殖户发展到了800户,肉鸡饲养量达1250万羽,销售收入达1.11亿元,实现利润1387.5万元。以练市镇为中心的黄花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菱湖镇为中心的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全区温室龟鳖饲养量1785万余只。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千金镇的三峡移民马发兴一家以前主要靠政府补贴生活,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现马兴发一家从事温氏养鸡,全家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摆脱了贫困。三是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我区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4家。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各类专业户,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广阔的大市场联结在一起。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成立降低了农户种植、养殖、经营的市场风险。温氏养鸡就是通过中介组织的牵头,农户和温氏集团有了产销的联系,农户不用为养殖鸡的销路而担心,避免了市场的风险。练市镇农户种植的黄花菜就直接销给方氏农庄。四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村经济新亮点。我区充分发挥南浔古镇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湖水景、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渔家乐”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南浔镇“湖州青藤绿色生态科技精品农业观光

园”建设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该园区由业主创建,分设水果区、垂钓区、旅游度假区等多个功能区。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徐缘渔庄”渔家乐项目,坐落于和孚镇荻港村,占地面积206亩,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南浔镇“龙吟休闲观光园”、“半亩地农家乐”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三)建设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村整体面貌。该区加快生态区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一是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区累计完成1915个自然村整治,受益人口26.28万,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64.46%。2005年南浔镇横街村等6个被评为省市小康示范村。以调查的省级小康示范村——和孚镇荻港村为例,该村主干道路100%硬化,路灯安装率达100%,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28%,并新建占地20多亩的农民公园。二是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清水河道建设为抓手,推进河道整治。2005年全区已建设清水河道101公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完成投资1651万元,改善受益人口3.9万人。三是大力推进“康庄工程”建设。在2005年8月份全面完成了自2003年7月份开始建设的130条总计317.5公里“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村村公路黑色化,全面完成了237个港湾式停车场建设,有96%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公交车。四是推进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完成南浔镇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布点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长效管理工作“回头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利益。一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理赔业务、卫生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全区已有37.52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96.92%。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参保人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2005年落实参保人数1194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126人。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落实参保人数13902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352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不够到位。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甚至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只是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的“新农村”或80年代的“小康社会”,他们只是认为统一拆房、统一建房就是新农村,只是想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来建设新农村。

(二)农民增收特别是纯农户的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滞缓,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带动作用不强。该区个别镇二三产发展缓慢,农民就业渠道少,劳动力转移不快,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脆弱。新区成立以来,社会事业各项建设任务都很重,资金投入较大,区财政相对困难,尽管如此,区财政还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资金,加上从市里分得的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创新基金,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投入显得还很不够。各镇由于市本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镇财政收入来源并没有增加,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

(四)村庄规划建设滞后。土地整理时,对村庄的规划没有从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加上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很严格,一部分村发展个私经济由于没有地可建设厂房,导致当地二三产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

(五)农民建房问题。村庄中缺少统一的宅基地,影响了村庄的布局,使建筑显得散、乱,进而影响村庄的环境,并对整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南浔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已严格控制,有些村村民已有四、五年没有建房,这影响到一些农民的正常生活,成为社会

不稳定因素。

三、建议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深入的宣传,使农民真正认识什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自力更生,通过发展生产,建设自己的家园。各地各级政府都应该自觉主动地去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都应该去努力推动这个过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发展生产力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鼓励和引导个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以二三产业带动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具有我区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大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全力培育一批联结基地广、行业带动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

(四)加快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的落后,在社会事业方面尤甚,教育、文化、卫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对于农村村貌的整治,脏乱差的改变,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改变脏乱差现象。

(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服务组织,规范引导发展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完善金融机构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抵押制度,同时,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农产品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土地补偿款分配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完善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和异地置换的办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单纯的村庄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全会《建议》中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在农民辛勤劳动和政府政策扶持的结合下去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多干雪中送炭的事,少花锦上添花的钱,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使农村面貌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改善,让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南浔古镇的保护性开发

1、南浔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

南浔旅游资源文化沉淀之丰厚,景点内涵之丰富,建筑装饰之精巧,镇市规模之恢宏,与其它江南古镇相比,均居于首位。经过前几年的保护修复,古镇旅游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大多数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还需进一步保护开发。

(1)南浔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情况

南浔镇从20世纪末开始进行旅游开发,为切实推进南浔古镇旅游的发展,成立了湖州

南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旅游公司),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600万元。注册时湖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出资900万元(隶属于市建设局),湖州市南浔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出资500万元(隶属于市建设局),湖州市南浔城建发展总公司出资200万元(隶属于南浔镇政府)。2003年7月,湖州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将其900万元股份划转至湖州市南浔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至此,湖州市南浔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现隶属于区城交局)股份为1400万元。

2001年4月,公司开始起动修复南浔古镇,至2004年2月底,共投入1亿多元资金,拆除了与景观不协调的水塔、烟囱等建筑物10余处,修复了部分古镇风貌,“三线”下埋5千多米,开挖河道100多米,砌石护岸300多米,改造新建石桥4座,古镇修复搬迁居民住房300多间,面积10000多平方米,涉及居民近千人。恢复了传统的木器、丝行、米行、轿行等老字号商店,改造了南浔剧院并增加了古戏台。通过收购、拆除、改建、修复等使南东、西街南段基本反映了清末民初的南浔原貌。

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南浔古镇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古镇旅游取得了长足进步,修复开放了多个景点,为南浔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到群众的好评。但由于受体制、管理权限、资金等因素影响,南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区人民政府从2月份开始组织有财政、法院、旅游等部门组成的小组对公司进行帐目清理。至2004年2月底,老旅游公司帐面负债7170万元,自有资产经国资委评估1800万元。老旅游公司严重资不抵债,已无力筹集资金用于古镇修复开发建设,同时大量的工程欠款已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而古镇保护性开发已不容再次延误、错失机遇,寻求新主体参与南浔古镇保护性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2)刻不容缓的古镇保护性修复

南浔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由于历经沧桑,南浔古镇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古镇内居民密集且住房条件差,且居民以老人居多,保护能力弱,加之电线线路老化,使用明火等问题使古镇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污水直排,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使古镇环境污染难以根本消除。水系受到破坏,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填河改路”的影响,填掉了北市河、栲栳湾河,从而严重破坏了南浔古镇十字水系,使浔溪之水流速缓慢,河道不畅。河道污染越来越严重。70、80年代由于受发展空间的影响,古镇区内建了不少多层建筑,出现了乱搭乱建的现象,还存在不少企业、工厂,与古镇区整体环境风貌非常不协调。南浔是园林之镇,清代最盛时大小花园有12座之多,密度冠于全国。而今,除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庭院保存较为完整外,颖园尚存,述园踪迹可寻,适园只剩下一座长生塔,宜园仅留遗址供人凭吊,面积20亩的庞家花园只存孤零零两口大池塘,昔日湖光山色尽相映的优美风光已是荡然无存。南浔是“江南大宅门”,宏屋巨宅,享有盛誉,历届政府也十分重视古镇保护工作,但古镇中需要保护的量实在太大,眼前残酷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7000平方米的庞家大宅断壁残檐,破败不堪;被法国建筑家齐哈称作完全是法国土鲁兹式的、在中国小镇重现真是奇迹的西洋楼梁木崩坏,墙体开裂,房屋将倾;金绍成旧居大厅千孔百疮,“二进”灰飞烟灭,“三进”满目疮痍;张石铭旧居虽几经修缮,但6000平方米中仍有塌损面积300平方米。而门窗不全,楼面腐烂,木雕、石雕、砖雕破损、残缺的更是比比皆是。还有闻名遐迩,急需修缮的丝业会馆、广惠寺等等。这些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建筑如不马上修复,将一一消逝,永不复存。豪宅名园,将成为明日黄花。到时即使花了钱也未必能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保护南浔古镇,抢救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据测算,若仅仅是保持现状,即修复保存尚好的旧

居、“三线”下埋、适当动迁旧居中的居民,消除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则需要资金约3亿元;若要达到环境基本和谐,即拆除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周围之不相协调建筑,修复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则需要更大量资金。

2、选择上海博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是区委、区政府做出的慎重选择

南浔古镇保护与开发已刻不容缓,工作任务重、时间紧。2003年1月新区建立后,区委、区政府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非常重视,进行了多次研究,认为依靠南浔自身的力量对南浔古镇进行保护开发是难以实现的。引进国内企业的巨额资金,及早使古镇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取得地方和企业共同获利的双赢局面,这是已被证实的一种最佳方案。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际出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进行修复保护已不大可能,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引进外来资金成为解决将古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主要途径。为此,我区提出了建立“政策支持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效益促发展”的多元化保护与开发投资机制的战略决策。选择上海博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大公司)作为南浔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是由于它的众多优势条件。

(1)博大公司有充足的人才。博大公司聚集了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他们有丰富的资本运作和参与各种大项目的管理经验,并有针对性地面向全国招用了一批古镇保护性的高级人才,其中有参加过上海“一大”会址和淮海路修复的专家,有参加过上海朱家角古镇修复的专家。这些人才能胜任我们古镇保护的需要。

(2)博大公司有强大的投资实力。选择博大公司作为南浔古镇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产业优势。博大公司是浙江烟草局设在上海的一家国有投资控股型有限责任公司,有浙江数家烟草企业为股东,资金实力雄厚且能确保项目投入。博大公司与国内主流媒体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通过媒体构筑南浔古镇的宣传平台。它与旅游界关系密切,可以使南浔成为国内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个节点而直接受益。

(3)博大公司有先进的理念。博大公司具有保护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文化的强烈意识和决心。经过对江南古镇群的全面而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后,认为南浔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而目前状况又急需保护,并认为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积极主动地提出对南浔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工作中也是本着保护第一的观点,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单位进行设计和保护施工。其开发理念注重保护工作,符合我们古镇保护的需要。

3、南浔古镇保护开发项目总体情况

区委、区政府对该项目非常慎重,就该项目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并就该项目合作事宜及时向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多次专题研究该项目。2003年9月17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关于上海博大投资南浔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情况,会议肯定了我区引进外来投资者组建公司,实施南浔古镇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做法。2003年10月15日,市委第9次常委会就南浔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认可了区委、区政府引进外来投资者加快南浔古镇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做法,并充分肯定了上海博大投资南浔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对推动南浔古镇保护和湖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003年10月18日,经市政府鉴证,双方正式签约,用五年时间,

总投资23亿元,联合保护性开发南浔古镇。

(1)公司及项目基本情况

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旅游公司)由博大公司与湖州南浔欣欣城建发展有限公司(国有公司,代表区政府)发起组建,于2003年12月24日正式在工商局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博大公司出资2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区人民政府通过南浔欣欣城建发展有限公司出资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运作,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任务是贯通旅游线路,恢复和修缮沿线原有风貌与景观,完善旅游区综合配套。建设总投资估算约11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一期工程意向以水道为主体,设计“8”字环形水路游览线,串联各个景点。对旅游线路上的一些重要节点将依据南浔古镇原有风貌及江南大宅门的思路进行大力度恢复和修缮。一期工程完成后,功能配套基本到位、氛围营造基本实现、在南浔古镇原有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性修复的同时,实现南浔古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古镇整体功能性的开发和完善。预计总投资约12亿元,计划3年时间完成。二期工程的主要项目是修复东园、宜园等景观,在宝善街西市河两侧,修复一批具有本土特点的旧宅。工程完工后,南浔古镇风貌将得以再现,原有私家花园、古老建筑将基本实现全面恢复和修缮,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旅游景区更加成熟,旅游产业形成可观规模。

(2)古镇规划基本情况

新区成立后,区委、区政府对古镇的保护非常重视,为了加大古镇保护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今年初区政府又委托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2002年编制的《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进行了更深、更细层次的修编,具体到古镇上的每条河、每幢房子。组织市文保专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又新挖掘了17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物建筑和31处近代优秀建筑列入规划之中。规划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后经专家评审,向南浔社会各界经图版展示和网上二种形式公示,征求意见并修改后,于2004年11月经省政府浙政函(2004)166号《关于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复同意。同时,古镇保护性开发一期工程的概念性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为主,汇同加拿大PPA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现正在反复征求意见过程中,规划完全依据《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而编制。

(3)拆迁工作基本情况

为切实树立南浔古镇对外的形象,拟在香山桥边建造古镇主入口,依据《湖州城市总体规划》(含南浔区中心城区及古镇区)、《湖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含南浔区中心城区及古镇区)和《南浔古镇保护规划》对该区域实行实施拆迁,依照法定程序实施,手续齐备。拆迁主体是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南浔镇房屋拆迁事务所组织实施,我区拆迁办负责业务指导。在拆迁过程中,切实考虑群众利益,妥善解决了过渡房和同步启动安置房建设,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到目前为止,共209户拆迁户中,已签约150户,全部是通过上门宣传、做思想工作,群众自愿签约的。

拆迁范围内的全部基本都是与景观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如罗克皮件厂、老人民医院、兴发五金厂和十年未建成的烂尾楼川菱宾馆等,这些建筑都在国保单位建控地带内。其中有5户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分别建于解放前夕,据文物部门、房管部门调查,根本不足百年(古镇内国保单位张石铭旧宅、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均不足百年),结构简单、普通,既无建筑保护价值也无人文历史保护价值,且零乱分布于现代建筑群中。老房子大多经过改建甚至严重改建。在拆除过程中,始终坚持先经文物部门鉴定,摄像保存后再实施拆除手续,现一户一档资料全部保存。

4、政府加强监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协议明确,所有古镇建设性详细规划都必须符合《湖州城市总体规划(南浔部分)》、《湖州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南浔部分)》、《南浔古镇保护规划》和《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都必须经区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并广泛征求意见后,严格按法定程序审批后方可实施;古镇所有的保护和修复均应在市、区文物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新旅游公司负责所有项目的融资, 确保建设资金的按期到位,负责进行南浔古镇保护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推广。若违约,区政府有权收回旅游经营权。为加强对古镇保护的监督、管理,区政府在新区建立不久就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在南浔古镇保护性开发中,聘请国家级专家阮仪三教授为顾问,同时从全国各地聘请了十多位从事古镇修复、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南浔古镇的保护。

南浔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是一张宏伟的建设蓝图,项目的实施,必将推动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南浔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南浔人民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使南浔成为繁荣昌盛,文明祥和的乐园。(人民网湖州12月24日电)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经常在新闻和课本上看到,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通过这次回家的调查,在自己老家生活中也没有人提到这样的词汇,但是家乡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了,这不仅仅只是在生活水平上,人们的思想,闲暇时光,法律意识等等也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提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就通过这次我回家的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小事都能看到家乡变化,可以见证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及成就。 暑假刚刚放假,我想回家玩几天然后出来兼职,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平时不怎么在家的爸爸妈妈说也回来,因为伯伯生病了,说回来看望他,也可以回来看看我,我上午坐车回家下午就到了家,心里想着,现在的火车真好,要是坐汽车我肯定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把家里整理好之后,妈妈打电话回家了,说他们快要到村口了,我当时就被震惊了,“什么?这么快就到了?!”,回来我问爸爸说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啊?你们做的飞机吗?爸爸当时打击我说“傻孩子,现在不是有高铁吗,你还是大学生呢”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要知道爸妈也就是我大学这两年出去的,他们的变化真的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更让我觉得“不适应”就是妈妈,她一个农村妇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突然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普通话,这估计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普通话。 我想之所以爸妈会跟我见面也是国家富强的结果,带动科技的进步,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取得的进步,也说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准备出去转转在不远的隔壁村听到震耳的音乐,我们上前去看,结果看到几个村里的大妈在一起跳广场舞,脸上挂的那种笑容没有感觉到他们因为一点生活上的压力,在我的记忆力曾经的他们在闲暇的时光不是织毛衣就是整天担心家里这事或者那是没有做完,这时候我村子里面的一个人看到妈妈,来了跟妈妈打招呼,我从来都觉得农村里面的寒暄才是最纯真的,没有一点杂质,现在的“新农村”既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也有那种淳朴的感觉。 在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天已经黑了,以前这样的傍晚不带着手电筒是不敢走路的,怕地上有坑坑洼洼的把自己绊倒了,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是“村村通”,都是平整的路面。现在的“新农村”远远不是像以前说的小洋楼那么简单了,现在家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洗澡很方便,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曾经村子里面的人会坐在一起乘凉,现在村头有自己的广场,所以不担心关系会疏远。 “诚信,友善,自由,和谐”,我想这些虽然宏观,但至少在我的村子里可以看到,一幅全新的面貌,这些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村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性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天妈妈做好早餐叫我这个懒虫起来吃饭,这时候的爸妈早已经洗漱完毕了,我问爸妈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爸爸说今天去你伯伯家看望他,吃完饭我们就准备去伯伯家,可是他家在过去有点远,要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十几里路都是用走的,现在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

小孟镇王海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王海村位于小孟镇东南端,耕地面积1778亩,人口1186人,分5个村民小组,党员44人,200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万元。自1998年以来,连续10年被评为兖州市“五个好党支部”,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兖州市文明小康示范村,自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和省级林业示范村。 我村生产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全村耕地通过世行三期农业开发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标准,电缆铺设和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村建有高标准政务、财务公开栏、计划生育宣传栏、科技信息发布栏、新人新事新风栏、读报栏,文化大院红红火火。村内建有幼儿园、小学一处,初中入学率100%,学前一年儿童入学率100%。多年来,全村无“三访案件”、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生活区、生产区划分完整清晰,布局合理,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安装了路灯、排水设施完善,四旁实现了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村级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实现了书记、村主任一人兼,两位成员交叉任职,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村民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的议事监督职能作用,村级政务、财务按时公开,群众监督渠道畅通有效。

二、创建内容 1、加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突出农业招商引资,重点招引蔬菜、生猪、奶牛等深加工龙头企业,新建规范猪场1个;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800亩;玉米秸秆和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杜绝焚烧秸秆现象;千方百计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2.3万元,满足村级管理和公益事业的需要,人均村收入达到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2、以“五治三通五建三化”(集中治理残墙、危房、治理柴草乱垛、治理垃圾乱倒、治理污水乱泼、治理畜禽乱跑;通电化、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建沼气池、建文化大院、建卫生所、建老年休闲场所、建乡村超市;绿化、美化、亮化)为突破口,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使全村呈现出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和谐景象。 3、以群众性集体活动为主,投资1万元规范完善文化大院,组建文化队伍70人,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加大平安建设力度,排查矛盾,营造安定的生活环境,实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 4、结合“三级联创”进一步加强两委干部及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务管理规范透明,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党员自富带富的能力,实现村

新农村简介

XX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武乡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9公里,距贾豁乡人民政府4公里,西北部和榆社县毗邻.XX村是贾豁乡第一大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378户,1297人,耕地面积3065亩,山大.坡广.沟深,土地肥沃,宜耕.宜林.宜牧. 二.XX村的命名以及海神庙建筑历史 XX村命名:因村南石坡上有一股冬暖夏凉的泉水,故得名XX.海神庙位于XX村东坡之阳,是祭祀后赵石勒的场所.海神庙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因大庙建筑和古碑毁灭,,始建年代无据可证.现仅留存大门口两侧一段石墙和北面大殿的后墙址. 三.农.林.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XX村山大坡广沟深,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于耕作,适合谷子.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近年来村里大力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旱地西红柿.豆角种植300多亩,优质谷子种植800多亩,.旱地西红柿\豆角\优质谷子种植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林业以优质核桃种植为主,现有核桃面积700亩,硕果累累的秋天,招来四面八方的商客来收购核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养殖业依靠山大坡广的优势,村民以养羊为主,全村羊存栏1000多只,每年提供大批商品羊,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益.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成就 2010年XX村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推进村,XX”村支”

两委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以村级活动场所改建为依托,以提高村级文化品位为基础,以打造石勒皇帝和海神庙文化为基点,建起了石勒文化广场,村级小花园,园内建有”圣泉亭”.前进雕塑.凉花架.扇形花池’XX村”四议两公开”村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利用凉花架场所建起了廉政文化宣传墙.改建了村级图书室.村级小学校和村级卫生所.白化墙面5000多平方米,种植绿化树3000多株,硬化4.5公里XX至西风烟自然村道路,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级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乡的前列.2011年将在村主要街巷安装30盏路灯,硬化村巷道路,实现便利,新建30多户沼气池,让村民用上干净的沼气,降低村民生活成本,为改善村级环境卫生,改造农户羊圈全部建在村外,促进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好的途径. 五.招商引资促发展 XX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干群关系融洽,民风淳朴,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的战斗堡垒.村支部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村里在外创业人员来XX村投资办企业,村里将以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形式,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政策,为你提供蔬菜.干水果种植场所,共谋XX改革发展大计.

2020年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把金沙村建设成“富裕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秀美之村”,成为全市新农村示范村中的精品,从而推进全镇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建设新农村事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聚全镇之力,引八方之援,在金沙村掀起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热潮,经过五年努力,金沙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及村容村貌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成为我镇“三农”工作核心驱动力,推动我镇其它15个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及小康事业建设进程。 一是建设“富裕金沙”。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辣椒、烟叶、玉米种植和肉牛、黑山羊养殖、渔业等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到年度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村级经济以每年8的幅度增长。其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在5年内,金沙村达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并以年8的幅度递增;剩余劳动力中的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80以上的劳动力经过了职业技能培训,人人均有一技之长。90以上的农户有致富门路,其稳定收入占到年度纯收入70以上。再次,农民生活大为改善。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经济、适用、美观的楼房,住房布局和占地面积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落到实处,完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二是建设“秀美金沙”。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整洁、环保,所有空坪隙地全部绿化;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农网改造100完成,数字电视和通讯入户率达100,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家家户户均能用上自来水或纯净水,沼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100。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基本完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有洁净明亮的村部、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文化体育娱乐中心以及远程教育点,公共管理设备运转和管理维护步入正常。 三是建设“文明金沙”。通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文明创建活动进组进户,合作医疗率和计划生育合格率均达100;家庭和睦,邻里相助、人人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绝迹;村风淳朴,无打架斗殴、无买码赌博、无违法犯罪、无刑事案件。 四是建设“和谐金沙”。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牛羊养殖协会、菜篮子协会等),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达50;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号召力强,成为先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各种活动经常开展,不出现任何村级债务。 二、实施步骤 一是成立班子,形成中流砥柱。成立镇建设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周征同志亲自担任组长,朱建辉同志任常务副组长,郑志红、徐放明、仇登峰、韩红霞、翁中阳等同志任副组长,戴建兵、周军、徐四仁、任定国、李静、周建青、周吉文、余德清、周志兵及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国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建立干部联系制度,在金沙村的每一个项目都有1名干部具体联系,有1—2个部门单位作扶助后盾单位。 二是深入发动,营造浓厚氛围。2月中旬—3月中旬,认真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乡村干部、党员骨干会,统一思想,全面发动,并制订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三是精心规划,绘好编制蓝图:3月中旬—4月中旬,由有资质的规划部门编制建设规划,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上级批准实施。编制规划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经济发展,贯彻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地方特色。具体做到村内的生产、社会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教育、文化、卫生、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四是认真实施,追求一流效果。4月份规划制订后,按照编制规划实际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组织,加快实施。重点抓好“五新一好”。 (一)、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1、公路建设。在5年内,构筑两横四纵的公路网络,通组公路硬化率达到100,通户道路的硬化率达到50。其中与乡西路相接,新建长约300米,宽约6米的水泥路直达余子塘钓鱼休闲基地,并在新建路边植入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均高的树木,在路口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沙村”的门楼或“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沙村欢迎您”的大型文化石或文化碑,并在门楼侧或文化石(碑)基标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沙村建设规划图”。 2、水利建设:抓好周公塘、余子塘、金沙塘的扩容及水泥护坡,抓好全村所有渠道的维修、加固,对所有的干

山后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山后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山后村位于高山镇东部,有18个村民小组,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3875人,总户数1047户,是个五星级党总支,总支部有党员75人,分布于3个党小组,全村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左右。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山后村各项工作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跨越。 创新载体,党建先行。积极开展“支部+协会+基地”服务新农村”活动,因地制宜地创新了“支部+协会+基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创业就业协会、农技协会、村建管理协会、志愿者协会、文化娱乐协会、计生协会一共六个协会,打造了两个基地。通过三加联动,结合“创五好评星级”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党总支部充满活力,为山后村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提供了组织保障。 便民服务,真情为民。两委每人分包一个自然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把“村委会”变成“村民服务中心”工作思路,创新“一点一窗”和“一点多窗”便民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好盖章、好办事、好诉求的问题。村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之后,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共为群众办理各种服务项100多件,接受农民技术咨询200多人次,解决群众难题50多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完善设施,环境改善。集资120万修缮山后小学,集资32万整

修村委大楼,集资100多万铺设及整治贤邦大道、前北路等多条道路。设立17个垃圾箱,9个垃圾池。集资175万修建的环村河道工程已完成,共兴修了两座启闭机,永久固化河道总长2100米,集资10万元完善排洪涵管等配套设施。拆除了100多座破旧的小厕所,集资2万元,修建了两座大型的公共厕所,其他的厕所也还将陆续修建。集资3万进行灯改,新立了17根立电柱,对已经损坏的路灯进行更换。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前期已栽种了600株盘架木,各项建设使得我村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明显好转,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招商引资,强村富民。引进的长青蔬菜和丰绿养殖基地项目,实际利用闲置土地580多亩,为我村40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0元,有效带动我村农民增收。基地每年按土地参股亩数给农民分红,既保证了农民每年的收入,同时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以出外务工、经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编制单位:中共繁城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繁城县财政局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目录 1、关于呈报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的请示 2、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3、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4、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豫发【2009】28号)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豫财农【2010】189号)精神,结合我县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认真考察、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陈店乡陈店村为繁城县2010年度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村,并认真详细地编制了项目申报材料,填写了《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一、基本情况 繁城县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之中,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如今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同时,繁城县也是农业大县,下辖10乡6镇,435个行政村,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9.87万人,耕地面积81.72万亩。 陈店乡位于繁城县正北方15公里处,境内三岗二洼,总面积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901亩,下辖3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94个村民组,总人口5.01万人,乡内道路四通八达,颍冢公路穿境而过,东接311国道,西接郑南公路,有百强文化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 申报材料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编制单位:中共繁城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繁城县财 政局编制日期:2010 年10 月22 日

目录 1、关于呈报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的请示 2、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3、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4、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住 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 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豫发【2009】28 号)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豫财农【2010】189 号)精神,结合我县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认真考察、科学 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陈店乡陈店村为繁城 县2010 年度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村,并认真详细地编制了项目申报材料,填写了《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一、基本情况繁城县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之中,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如今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同时,繁城县也是农业大县,下辖10乡6镇,435 个行政村,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81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9.87万人,耕地面积81.72 万亩。 陈店乡位于繁城县正北方15 公里处,境内三岗二洼,总面积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901亩,下辖30 个行政村,62 个自然村,194 个村民组,总人口5.01万人,乡内道路四通八达,颍冢公路穿境而过,东接311 国道,西接郑南公路,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新农村建设方案文档

2020 新农村建设方案文档Document Writing

新农村建设方案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研究,我部决定在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试点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面向村民的信息服务。为切实把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建设完善村(场)级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面向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实际的思想,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

国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示范村(场)的实际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坚持实干。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建设和服务工作。 (三)求得实效。要根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四)农民得实惠。要通过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场)入户,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三、建设目标 从年9月起,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因地制宜建立起基本适应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需要的信息服务站,再用1~2年的时间,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使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文化生活的好伙伴,示范村建设管理的主要抓手、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依托。 四、重点任务 (一)信息服务站建设。计划年10月底前完成达到"四个一"标准的信息服务站建设,年底前正式运行。在信息站所在场所悬挂"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信息服务站"牌匾。"四个一"即:有一名信息员(主要从村、场干部中产生),一处场所(主要设在村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把**村建设成“富裕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秀美之村”,成为全市新农村示范村中的精品,从而推进全镇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建设新农村事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聚全镇之力,引八方之援,在**村掀起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热潮,经过五年努力,**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及村容村貌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成为我镇“三农”工作核心驱动力,推动我镇其它15个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及小康事业建设进程。 一是建设“富裕**”。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辣椒、烟叶、玉米种植和肉牛、黑山羊养殖、渔业等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到年度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村级经济以每年8%的幅度增长。其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在5年内,**村达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并以年8%的幅度递增;剩余劳动力中的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80%以上的劳动力经过了职业技能培训,人人均有一技之长。90%以上的农户有致富门路,其稳定收入占到年度纯收入70%以上。再次,农民生活大为改善。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经济、适用、美观的楼

房,住房布局和占地面积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落到实处,完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二是建设“秀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整洁、环保,所有空坪隙地全部绿化;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农网改造100%完成,数字电视和通讯入户率达100%,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家家户户均能用上自来水或纯净水,沼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100%。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基本完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有洁净明亮的村部、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文化体育娱乐中心以及远程教育点,公共管理设备运转和管理维护步入正常。 三是建设“文明**”。通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文明创建活动进组进户,合作医疗率和计划生育合格率均达100%;家庭和睦,邻里相助、人人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绝迹;村风淳朴,无打架斗殴、无买码赌博、无违法犯罪、无刑事案件。 四是建设“和谐**”。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达50%;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号召力强,成为先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各种活动经常开展,不出现任何村级债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