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教案

记忆教案
记忆教案

记忆有方

设计理念: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记忆来积累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记忆的参与。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内容增多,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学生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意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转向意义记忆为主。了解一下遗忘规律,掌握一点记忆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记忆的含义,以及自己的记忆特点

2、通过参与活动体会记忆方法的重要性,了解记忆的规律知道及时复习的重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的增强记忆效率

教学重点:了解记忆的特点,体会各种记忆方法对学习的帮助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教学方法:游戏,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名监狱看守交给一个犯人一封信,让他照着念。在历次演出中,犯人念的这封信都是全文写出的,但是这一次,扮看守的演员有意要和扮犯人的演员开个玩笑。他把一张一个字也没写的白纸递给犯人。扮犯人的演员一看便傻了眼,他已经记不起信的原文,于是,瞧了一会儿,谎称光线太暗,说了一声“请代读”,便把“信”又给了看守。扮看守的演员突然遇到杀来的回马枪,也同样背不下信的原文,他急中生智,说道:“是呀,光线确实太暗了,我得拿眼镜去。” 便托辞退下了台。不一会,看守戴眼镜重上,已经拿回了信的原文,并大声流利地为犯人朗读了那封信。

同学们,这个和记忆有关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是因为光线太暗才看不清信的吗?那么为什么念了很多遍的信没有记住?是他们记忆力有问题吗?

(二)基础知识讲解:

1.记忆的三个阶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所谓“记”指识记和保持,这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忆”是再认和回忆,这是记忆达到的目的,也是检验记忆的指标。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不超过2秒,长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数两叠钞票,在数到第二叠一半的时候,有人插进来和你说话,干扰了你的数数,这时你可能还记得第一叠钞票有多少张,但却不记得第二叠数到哪里了。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两个数的记忆有差别呢?现代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你把第一叠的钞票数放进了长时记忆,而把第二叠的钞票数只放在短时记忆中。

总结: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前提。想要牢记所学的知识,就是要想办法将新学到的暂时保存在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的知识转入长时记忆中。

2.记忆分类

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两种,机械记忆是对记忆内容的死记硬背,这对于记忆没有意义的东西非常重要,例如电话号码、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等。意义记忆是充分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记忆活动,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记忆的方法。

泰国的曼谷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用泰文表示共有167个字母,全称音译为拉丁文字,则有142个字母。汉语音译为“共台甫马哈拉坤,奔它哇劳狄希阿尤,他亚马哈底陆浦欧,叻辣塔尼布黎隆乌冬,怕那查里卫马哈海坦”意译为“天仙之都,供奉玉佛的皇都,攻不克的京城,幸福的京都,田比湿奴建的,因陀罗赐的都城。”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请同学记忆,然后请学生对比二种材料的记忆。

教师解释:对比二种材料,我们发现,尽管后面二首诗总字数比曼谷全称多,我们仍然觉得后者更容易记忆,因为它有意义和形象,能够激发我们的联想力,这就是意义记忆法。而记忆前者时,更多需要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总结,我们鼓励大家能够意义记忆的东西最好不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但是机械记忆的东西我们却可以采用意义记忆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要有目的的记忆

在讲记忆规律前,我们先说说记忆要有目的。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默写课文的作业,都说第二天测验,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期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同学要好得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更长久的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就记得长久些。同样,在一开始我们讲的那个故事中,演员没能记住台词也是因为没有目的性,或者说他没有想要把台词记在心里。

总结:在学习中要养成一种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

效果。

(四)记忆规律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你知道的记忆规律有哪些?

记忆规律一: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记

对策:赋予材料意义:

1.谐音法又叫换字法,是通过相同或相似字的变换,以达到记忆的目的。谐音越形象越新奇越能帮助记忆。

1.古代四书的名称: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谐音:“猛抡大钟”

2.八国联军“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谐音:“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3.战国七雄“齐、楚、韩、燕、赵、魏、秦

谐音:“七叔含烟找围巾”

2.形象法,利用事物的形象帮助记忆的方法

1.中国的版图像?

2.黄河的分布像一个什么字?

3.联想法:试着利用以下几个词语编写一个故事:

裤子牛肉电脑手机大象

天平烤肉架计算机木头花生

我穿上裤子出门买牛肉时,忘了关电脑,就打手机给大象,要它用天平搭一个烤肉架。到了商店,我用计算机换了一根木头与许多花生。

记忆规律二:处在中间的材料不易记

对策:重要的知识放在开头或结尾记,也可分段记忆。

记忆规律三: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对策:学习的东西要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多元记忆法:心理学实验表明:

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

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三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三天后能保持70%左右。

所以:最理想的记忆就是——听说读写练,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协同并用。

——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法

——过度学习法:平时的学习如能做到150%的过度学习程度,就会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如一首诗背8遍能记住,背12遍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这一限度其记忆也大概只能保持在这个水平上。

——列表或列提纲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

教学反思:关于记忆和记忆规律的讲述不是很清楚,这一环节学生的感受性不是很强,还有待琢磨。由于孩子有生本实验班的训练,讨论环节高效有序,在编故事环节时间有些长,应注意在孩子没有想到办法时,可以适当提醒和牵引,这样效果会更好。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要注意孩子回答问题的点,要抓到关键的点。

1.注意细节,加强临场应变能力。

2.注意课堂的节奏控制,要保证分享和行为训练的到位。

3.注意控制课堂气氛,避免在学生记忆过程中有人吵闹而干扰记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