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行标简介
国标 标准

国标标准国标,即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其授权组织制定、颁布和实施的标准。
国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国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规范产品质量和安全。
国标的制定过程经历了科学研究、技术探索、实践验证等多个环节,每一项国标都是在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国标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标准,更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对市场、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国标可以分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三种类型。
行业标准适用于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如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等;地方标准适用于某一地区的产品或服务,如城市建设规划等;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如消防安全标准、产品认证标准等。
国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国标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国家标准要求产品符合一定的品质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了产品在生产、使用和销售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其次,国标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国标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规范作用,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国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符合国标要求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证赢得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标的制定过程严格遵守规范和程序,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公正性。
国标的制定通常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包括组织专家、制定标准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审查修订等环节。
国标的制定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在尊重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保国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国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标的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有时会导致标准制定周期较长和成本较高。
其次,国标的实施和监督也需要加强,以确保标准能够有效落实和执行。
交通标识国标

交通标识国标摘要:1.介绍交通标识国标的定义和作用2.交通标识国标的发展历程3.交通标识国标的主要内容4.交通标识国标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5.我国交通标识国标的发展趋势正文:1.介绍交通标识国标的定义和作用交通标识国标,全称为《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关于道路交通标识系统的国家标准。
它主要规定了我国道路交通标识的设置、设计、制作、安装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交通标识国标的发展历程我国交通标识国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GB 5768-1986 版本,到后来的GB 5768-1999、GB 5768-2009 等版本,不断完善和更新。
最新的版本是GB 5768-2017,这个版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更加适应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
3.交通标识国标的主要内容交通标识国标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两大部分。
其中,道路交通标志主要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用于向驾驶员提供有关道路交通的各类信息。
道路交通标线主要包括道路中心线、车道线、减速让行线、人行横道线等,用于指示道路的使用和通行顺序。
4.交通标识国标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交通标识国标对于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道路交通标识的设置和使用,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的秩序和效率。
同时,交通标识国标还有助于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道路交通的国际化水平。
5.我国交通标识国标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标识国标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加注重人性化和智能化。
交通标识设计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智能化水平,如采用LED 等新型材料和技术,实现交通标识的动态显示和信息传递。
(2)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对接。
国家标准行业简介

重要术语释义
• 团队领导能力:率领和引导团队成员完成 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
• 经营决策能力: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 分析、比较、综合和优化选择的能力。
• 变革创新能力:捕捉新事物,提出新设想, 形成新方案,取得新成效的能力。
• 沟通协调能力:与他人或组织进行信息传 递和交流,使各方达成一致的能力。
• 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 各方商定同意纳入商品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 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标准的分类
•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 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 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 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 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 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经理 、职业经理人队伍 、经营管理人才 、企业 家 、职业经理人素养 、职业经理人素质 、通用 能力 、专业能力 、职业能力 、胜任特征 、团队 领导能力 、经营决策能力 、变革创新能力 、沟 通协调能力 、目标执行能力 、风险管控能力 、 战略管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文化建设能 力 、知识管理能力 、危机处理能力 、财务管理 能力 、资本营运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 、客户服 务能力 。
•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职业经理人考评的各类 机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内部考评可参照 使用。
《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主要内容
2、术语及定义 • 对本标准涉及的最核心和最基础的词汇进
行了定义。包括:考试、测评、结构化面 试 、非结构化面试 、文件筐测验 、角色扮 演 、即席演讲 、管理游戏 、人格测验 、 能力测验 、案例分析 。
◇ 编制目的和意义 • 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甄选、培育及使用
5项国标、45项行标

附件1:6项通信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采标情况1.YD/T 2781-2014 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定义及分类本标准规定了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信息内容和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和互联网服务。
2.YD/T 2782-2014 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分级指南本标准规定了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分级对象和分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和互联网服务。
3.YD/T 2783-2014 TD-LTE路测系统的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路测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以及路测系统各路测设备(路测终端、路测软件、扫频仪)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路测系统设备。
4.YD/T 2784-2014 TD-LTE路测系统的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路测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及路测系统各设备(路测终端、路测软件、扫频仪) 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路测系统设备。
1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采标情况5.YD/T 2785-2014 双栈宽带接入服务器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BNAS)在双栈接入的应用场景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双栈接入方式和应用场景的定义,以及用户认证、计费、授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BNAS)双栈设备。
6.YD/T 2786-2014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本部分规定了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采用的方法论,以及管理接口位置和采用的通信协议栈。
本部分适用于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系统。
2。
国标行标简介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促进汽车维修职业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提 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汽车维修行业 的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标准制定的简要工作过程
2004年1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研究、制定 了标准起草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工。 起草小组由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企 业、培训学校、大专院校等专家组成。
能力。 ❖ 具有处理机动车维修质量事故和质量纠纷的能力。 ❖ 能收集和整理技术资料,指导生产实践。 ❖ 能制定完善的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 具有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
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
❖ 岗位职责 ❖ 负责机动车维修进厂检验,确定维修项目,填写进厂检验单。 ❖ 负责机动车维修过程的质量监控,填写过程检验单,并指导
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
专业技能 具有经营和策划能力。 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 具有计划、统计、分术负责人
岗位职责
负责建立和实施企业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保证 体系进行监控及文件修订。
负责制定企业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文件,并组织实 施、检查和修订。
动车维修专业知识。 掌握机动车维修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知识。 熟悉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
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
❖ 专业技能 ❖ 能熟练使用机动车检测诊断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测
诊断。 ❖ 具有机动车故障分析诊断能力,组织解决机动车维
修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 ❖ 具有制定企业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文件的
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
❖ 任职资格
❖ 基本条件 ❖ 具有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的大专(含)以
上学历,或具有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的中 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 具有在机动车维修企业五年以上的工作实践。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
由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制定。
对没有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
由省、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企业的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企业内部适用。
行标是行标,国标是国标,不一样的。
按照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
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在地方辖区范围内适用。
(4)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卫生医疗互联互通国标及行标

卫生医疗互联互通国标及行标
卫生医疗互联互通国标及行标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该标准规范包括《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全国医院信息化评估标准规范》和《全国医院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指南》等。
其中,《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是指导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文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医院信息平台、医院信息集成和交换、临床管理、医院运营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全国医院信息化评估标准规范》是评估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标准性文件,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全国医院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指南》是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卫生医疗互联互通国标及行标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标、行标实施简介

标准的编号示例
GB 50093—201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898—2013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T 11345 — 201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 测等级和评定》 DL/T 5293-2013 试验报告统一格式》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
标准的分级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部、委) 下达制(修) 订计划、批准、公告公布实施;
电力行业标准:由国家能源局下达制(修)订计划、 批准、发布实施。
标准的代号与编号
标准代号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组成,其后用数字表示
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
互换配合标准
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推荐性标准
其余标准及行业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条文内容
必须是直接涉及: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人身健康 环境保护 能源资源节约 和其他公共利益 且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文
标准条文应按严格程度用词执行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况下均应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 样作: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可”
NB/T 31039—2012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
标准号的构成
标准代号
“GB”、“GB/T”、“DL/T”及“NB/T”
标准发布顺序号 “50093”、“50898”及“5293” 国家标准发布顺序号一般为5位数 行业标准一般为4位位数 标准发布年代号 “2006”、“2012”、“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3月和6月分别召开了由汽车维修行 业管理部门和汽车维修企业参加的座谈会, 阶段性对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各起草单 位根据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又认真的进行 了修改,并由协会统一进行了统稿。
2004年 8 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印发各 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负责企业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对机动车维修质量负责,组 织解决机动车维修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对机动车维修 质量事故和质量纠纷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负责制定本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方案并组 织实施,对技术成果组织推广运用。
负责制定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贯彻执行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
并组织实施。
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
任职资格 基本条件 具有大专(含)以上文化程度。 具有三年以上的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
实践。
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
专业知识 掌握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章及制度。 了解机动车维修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标准和
规范。熟悉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掌握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软件操作知识。 熟悉机动车后市场相关知识。
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
岗位职责 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及规范,依法经营企业。 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和企业
的发展全面负责。 负责制定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置企业内部管理机构,领导、协调、监督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负责建立健全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并组织实施。 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管理体系,
国标、行标简介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行业协会 张京伟
2008.10.26 广东 东莞
主要内容
一、国标《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 业资格条件 》简介 二、行标《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 业资格培训技术要求》简介 三、《考试大纲》的简要说明
一、国标《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 条件 》
标准出台的背景 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标准制定的简要工作过程 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出台的背景
国家标准GB/T16739.1—2004《汽车维修业开业条 件 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规定“ 4人员 条件 4.1 企业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检验、 业务、价格核算、维修(机修、电器、钣金、油 漆)等关键岗位至少应配备1人,……”;以及国 家标准GB/T16739.2—2004《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第2部分:汽车专项维修业户》也规定了各专项维 修的人员条件。为了规范汽车维修行业关键岗位 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交通部公路司 提出并委托本协会组织起草《机动车维修技术人 员从业资格条件》。
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
任职资格
基本条件 具有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的大专(含)
以上学历,或具有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 的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具有在机动车维修企业五年以上的工作实 践。
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
专业知识 熟悉与机动车维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
章及制度。 掌握与机动车维修相关标准和规范。熟悉
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
专业技能 具有经营和策划能力。 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 具有计划、统计、分析及基本的资金运作
能力。
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
岗位职责
负责建立和实施企业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保 证体系进行监控及文件修订。
负责制定企业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文件,并组织 实施、检查和修订。
2007年2月—5月根据标准审查会的审查意 见,并结合刚刚颁布的交通部九号部令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中有关机 动车维修人员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 形成报批稿。
2008年1月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7月1日实施。
四、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机 动车维修业务员、机动车维修价格结算员 和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等从业人员的岗位 职责、任职资格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人、机 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机动车维修质量检 验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钣金 (车身修复)人员、涂漆(车身涂装)人 员、车辆技术评估人员、机动车维修业务 员和机动车维修价格结算员等从业人员的 资格判定和审核。
从业资格条件
岗位职责
任职资格
基本条件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的能力。 具有处理机动车维修质量事故和质量纠纷的能力。 能收集和整理技术资料,指导生产实践。 能制定完善的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具有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
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
岗位职责 负责机动车维修进厂检验,确定维修项目,填写进厂检验
单。 负责机动车维修过程的质量监控,填写过程检验单,并指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促进汽车维修职业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汽车维修 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标准制定的简要工作过程
2004年1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研究、制 定了标准起草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 工。起草小组由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 维修企业、培训学校、大专院校等专家组 成。
2004年11月针对各单位的反馈意见,并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 和交通部公路司的要求,对《机动车维修 技术人员从业资格条件》进行了再次修改。
2005年《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颁发后, 又对《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2006年6月根据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 的有关意见形车维修专业知识。 掌握机动车维修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知识。 熟悉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
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
专业技能 能熟练使用机动车检测诊断设备,对车辆进行检
测诊断。 具有机动车故障分析诊断能力,组织解决机动车
维修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 具有制定企业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