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笔记四十三】奥巴马新政的三个争论点.
奥巴马就职演说总结

奥巴马就职演说总结概述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他的政府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呼吁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当前的挑战和问题。
他强调了重建经济、社会平等、改善国内外形象以及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演讲内容尊重并重视美国的历史,表达了一个包容、进取和团结的国家形象。
重要观点1. 挑战和机遇并存奥巴马指出,面临经济危机、战争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同时,也有机会克服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的梦想。
他号召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并把握机遇实现国家的繁荣。
2. 经济重建奥巴马把经济重建作为他的政府首要任务之一。
他强调了发展绿色能源、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的重要性。
他承诺通过重建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社会平等奥巴马强调了社会平等的重要性。
他呼吁消除种族和性别歧视,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他强调了美国多元文化的价值,并承诺推动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
4. 国际形象和全球合作奥巴马承认了美国在过去的几年中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受损。
他呼吁修复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同时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困问题上。
关键发现1. 奥巴马的政策重点奥巴马在演讲中明确了他的政府将致力于经济重建、社会平等和恢复国际形象。
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提高教育水平、修复国际关系等。
2. 奥巴马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奥巴马强调了包容、进取和团结的核心价值观。
他相信只有通过团结一致,消除歧视,才能实现国家的梦想。
他还强调了自由和公平的重要性,并承诺推动社会平等。
3. 演讲具有历史意义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被认为具有历史意义。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他的演讲呼应了美国的种族平等运动,并展示了美国历史中团结和勇气的重要性。
进一步思考1. 演讲的影响力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演讲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和核心价值观对美国的政策和公众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演讲内容也被广泛传播,激励了全国各个阶层的人们。
解析奥巴马“金融新政”-以攻为守

解析奥巴马“金融新政”:以攻为守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金融新政”,引发了世界证券、汇率、主要生产资料以及期货市场一连串异常波动,令期盼中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其背景、后续走向和对中国及江西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背景作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面临国际国内两场经济博弈。
在国际经济博弈中,奥巴马代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定者、受益者和维护者,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对手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基础四国”等新兴国家,这些国家依托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既有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内争取更大利益的诉求,更期望加速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变革,并在规则的变革中力争更多的话语权,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经济博弈中,奥巴马必然代表他的选民也就是美国中下阶层普通民众的经济诉求,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对手是实力雄厚的金融寡头阶层,他们利用“经济人”的“非理性”,依托并不断强化信息的不对称,以金融创新之名、用复杂的数学工具创造金融衍生产品,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关度不断降低,在疯狂追求巨额利润的同时裹挟民众和政府,巧妙转嫁金融风险。
当然,奥巴马所面临的这两场经济博弈也有主次之分。
与美国历任总统一样,奥巴马更加重视国内经济博弈,在国际经济博弈中的种种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以解决其国内经济问题为目的,无论是国际贸易的“逢中必反”,还是人民币汇率的“老调重弹”,目的都是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
当然,奥巴马所面临的这两场经济博弈并非完全孤立的,他在国际经济博弈中又必须借助金融寡头阶层的经济实力和融资渠道,以及其在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理论上的话语权。
由于奥巴马政府在这两场经济博弈中的立场和处境大相径庭,以及对金融寡头阶层的这种依赖,其出台的各项政策总显得犹豫和困难重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寡头宣称金融系统面临全面崩溃,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动用巨资来“拯救”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机构,然而,不仅奥巴马的“医改计划”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作为回报,反而在2010年初,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宣布获得巨额自营利润并披露高额分红计划,令奥巴马耗费纳税人巨资的“金融拯救行动”成为笑柄,其掌控美国经济的能力遭受质疑。
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作为美国建国二百三十多年来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政府受到的关注的目光比起以前的任一位总统都要多,而且希望的眼神也更迫切。
在他上任伊始,也许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庆祝这场历史性的胜利。
布什留给奥巴马的是这样一副场景:美国也许正在陷入25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和至今最棘手的金融危机。
而留给奥巴马拯救美国经济的时间,已经不多。
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所有的美国人都期盼着,他是这个时代的罗斯福,他能给美国一次带来新的腾飞。
仍旧记得,那时在人山人海的芝加哥,那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他说:“这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旅程。
我们仍旧是全球最繁荣强盛的国家。
这场危机爆发时,我们的劳工生产力并未减弱。
我们的心智一样创新,我们的产品和劳务和上周或上个月或去年相比,一样是必需品。
我们的能力并未减损。
但是我们墨守成规、维护狭小利益、推迟引人不悦的决定,这段时期肯定已经过去。
从今天起,我们必须重新出发、再次展开再造美国的工程……”然而,奥巴马上任09年,经济下滑无疑是全球的头号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说:“美国处在深刻的衰退阴影中,奥巴马就任后,形势将跟现在一样糟糕,甚至更糟。
”奥巴马的第二个挑战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上一届政府大举介入金融机构及其他民间资本领域后,新政府需要平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新政府介入市场的力度以及拿捏水准,将决定美国金融系统究竟是浴火重生还是一蹶不振。
第三个挑战是贸易政策。
相比麦凯恩,奥巴马在贸易问题上带有更多“保护主义”色彩,倾向于重新审视与别国的贸易协议。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可能增多。
由此,奥巴马的新政拉开了序幕。
历届美国总统上任时,对待中国的态度问题也是一个重点。
奥巴马在当选时曾说,“我和中国特别有缘,是华人的姻亲”。
其中不少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家庭关系,但是与麦凯恩相比,这句话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有力的定心丸。
他的焦点之一就是对华贸易。
经济学讨论之总统事迹影响

西方经济学讨论课材料一.奥巴马新政背景及原因2008年竞选成为美国56届总统,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美国目前对内面临着金融危机,对外又有伊拉克、阿富汗等问题,但是现在根本的问题是金融方面问题,几十年来,美国不管是国家消费、公共消费还是私人消费,就是依靠天文数字的赤字和印美元。
由于正当是全球化的时候,他们吧很多实体经济都输送到国外,光靠好莱坞和微软来守护经济超级大国,以及华尔街多年来没有严格的监控等等,很多方面都面临问题。
奥巴马的优势正在于,他在经济衰退的初期就开始接管国家经济。
而罗斯福是在经济危机达到很深的程度后才上任的。
也许刚开始奥巴马看来是弱势的,但实际上他的表现,他的思想还是很强势的,民主党从一开始就没有支持希拉里,就支持奥巴马。
二.奥巴马实施的政策1. 奥巴马新政毫无疑问,罗斯福当年的目标,就是今日奥巴马的目标;罗斯福当年所取得的成功,正是奥巴马指向所在。
早在竞选期间,奥巴马就主张投入大笔资金修建基础设施,而在就任之后立即决定冻结白宫高级职员的工资,并且提倡公务员奉献精神,就这两点就可以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影子。
现今银行业危机更加复杂,更加全球化,奥巴马团队正酝酿一系列措施以解决银行也面临的僵局。
措施包括剥离个别企业银行中抵押贷款支持的不良资产,将它们部分全部国有化。
2.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布什时代,美国外交的特点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布什所言,我要打伊拉克,你支持我,就是我的朋友;反对我,就是我的敌人。
结果是,再打了阿富汗、绞死萨达姆后,美国的国际形象降到二战后最低点。
奥巴马早在竞选时。
就向欧盟暗送秋波,而欧盟各国也大力为奥巴马摇旗呐喊。
就任总统后,奥巴马调整布什时期的策略,在外交战线上采取战略收缩态势,开始广结善缘。
以对话沟通取代单边主义,以平等伙伴取代牛仔作风。
反观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展现出于小布什外交迥然不同的形象:摒弃单边主义,回归多边主义;强调国际合作,认为美国不能单独解决世界性问题,但世界性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美国;展现“柔软”的外交手段,奉行“微笑外交”、“握手外交”,去欧洲和拉美作“倾听之旅”,强调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摒弃“非敌即友”的简单原则,化敌为友,与老对手走对话和合作之路,一堆话代替对抗;以“硬实力”和“软实力”支个重要素相互结合的“巧实力”为基础,但尽量避免谈及采用军事手段的强硬姿态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教育新政及启示

四是扶持特许学校经 费倍增计划与教师绩效
工资计 划 。这个 颇具 社会 争议 的奥 巴马教育 改革政
署通 过 , 国全 国性 教育 政策 以法 律 的形 式正 式形 策 共 有 两 点 : 一 , 美 第 将使 联 邦 政 府 对 各 州 特许 学 校 成, 在法 律上 正式 确立 了联邦 政 府对 全 国教育 的领 的拨款增加1 ; 倍 第二 , 将支持对教师实行与实绩挂 导地 位t 2 ] 。而该 法 的颁 布 , 也标 志着美 国全 国性教 育 政策 的正式 形成 。 管这 一成 就也 凝聚 有数位 前任 尽
育理念 和教 育政 策更具 有划 时代 的意义 。如果 说奥
巴马 的“ 变 ” 改 目前 尚停 留在 口头 上 , 实践 证 明 , 布
一
、
前任总统布什的教育政策与社会评价
什 的教育政 策却 确确 实实 改变 了美 国f l 1 。
布什 在任 期 间 ,在 企业 界 和 民众 的支 持下 , 各
及 外 交政 策 上 被 视 为 无 能 。他 大 力 推 动 国家 向右 二 , 加强责任制换取各州更大的 自主权 ; 第三 , 对落
收稿 日期 :0 9 0 — 2 2 0 — 4 0
作者简介 : 山(9 6 )男 , 李水 15 一 , 黑龙 江佳木斯人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 中心研究员 , 阳农业 大学 、 沈 湖南 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 研究方 向 : 农村( ) 业 教育 , 民( ) 农 村 职业教育 , 东北亚 比较教育 ,三农” “ 问题 , 新农村建设 。
20 年 第 1 09 6期 第 3 卷 0 总 58 7 期
职业 技 术教 育
VOC AT ONAL I AND T ECHNI CAL EDUCATI ON
奥巴马施政纲领分析

奥巴马施政纲领分析2012-11-06奥巴马与罗姆尼在大选前的几场辩论中重申了自己的施政观点。
我们从经济政策、社会保障、能源政策、国际问题、军事政策几个方面,梳理了双方了各自观点的异同。
奥巴马:扩大支出增加税收VS 罗姆尼:削减赤字降低税收奥巴马强调,过去的30个月里,自己已经在私营领域新增了500万个工作机会,汽车行业在回暖,房地产业亦然。
在支出方面,奥巴马倾向于扩大教育和基础设施支出。
在税收方面,奥巴马将提高工资、资本利得、分红、利息和房地产的最高边际税率,特别是强调增加对富人的税收。
在对外贸易上,奥巴马推迟了三项自他入主白宫以来一直等待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罗姆尼有过成功的从商经历。
他说,在贝恩资本集团工作期间,他就已经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他倡导自由市场,反对政府过多干预,主张削减赤字。
他称,如果胜选,将在2016年之前把公共开支限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这一比例在2012年为23%;但同时,他提出要降低公司税率与个人税率,并将对美国跨国公司的税基从全世界改为地方。
“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为中产阶级家庭加税。
”他说。
在对外贸易上,罗姆尼主张对中国贸易行为和货币政策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奥巴马:强制全民医保VS 罗姆尼:市场化医改奥巴马在首场辩论时称,自己倒是很喜欢“奥氏医改”这个名字。
“奥氏医改”法案于2010年在国会通过,又在26个州遭到法律诉讼,最终,众议院通过了废除该法案的议案。
“如果废除我的医改方案,情况将会是每位老年人看病时都要多花600美元。
”在奥巴马看来,全民医保是为让数百万民众可以不必因缺钱而失去治病的机会,医改法案的核心条款是联邦政府有权强制个人参保。
罗姆尼表示,他若当选总统第一天就要推翻该法案。
他强调,如果这部法案不废止,将大大挤占其它联邦政府项目的经费空间。
由他副手提出的“瑞安医改”强调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
与奥巴马不同,他在堕胎合法化及同性婚姻上持反对态度。
奥巴马:清洁能源VS 罗姆尼:传统能源奥巴马着重阐述自己的清洁能源政策,强调美国的未来。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历史和政治成就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历史和政治成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全名巴拉克·胡塞恩·奥巴马,于2009年至2017年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他创造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和政治成就,影响并引导了美国的社会和国际格局。
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奥巴马总统的历史和政治成就。
1. 教育和医疗改革在奥巴马总统的领导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医疗保障与医疗补助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被人们称为“奥巴马医保”。
该法案旨在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减轻人们的财政压力。
通过该法案,奥巴马总统将医疗保障延伸至数百万无医保的美国人,并要求保险公司禁止拒绝病人、取消合同或拒绝赔付。
这项政策对于改善普通民众的医保情况,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奥巴马总统还致力于教育改革。
他的政策之一,是倡导所有学生将来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美国能力法案”(America’s College Promise Act)。
根据该政策,政府将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免费的社区大学学位或职业技术学校学位教育。
这项政策为那些没有享有足够教育资源或负担不起高价学费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了教育普及化和职业技能提升。
2. 环境保护奥巴马总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曾经推出过多项环境保护政策。
他倡导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在2015年协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表现了美国领袖的气质和远见。
此外,奥巴马总统还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排放有害气体的政策,比如《清洁电力计划》(Clean Power Plan),其旨在减少发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加速转向可再生能源。
在奥巴马总统的领导下,美国大幅削减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取得了良好成果。
3. 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奥巴马总统是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基督徒,他的信仰也影响了他的执政理念。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社会开始强调道德和宗教价值观的重要性,比如呼吁民众关心弱势群体、推广人权和平等,并呼吁结束针对不同族裔和性别的歧视。
奥巴马总统第二任就职演讲稿:重点观点分析

奥巴马总统第二任就职演讲稿:重点观点分析重点观点分析2013年1月21日,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大厦前的国会广场举行了第二次就职典礼。
他在演讲中谈及了许多美国面临的问题及其对未来的展望。
本文将对演讲中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美国社会和国际事务的影响。
1.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应对财政和经济危机的几个关键举措奥巴马总统在演讲中谈及了美国自经济危机以来所取得的进展,但他也指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他担心,这样的进展可能会让美国的人民认为一切都已好起来了,从而放弃努力。
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几个具体的应对措施。
他呼吁加强支持雇佣人群的计划,以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人重新回到工作中。
他强调制定更好的刺激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他呼吁所有层级的政府和商界领袖团结一致,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和机会,以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这些举措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有助于加快美国经济的复苏。
2013年的失业率已从2009年的峰值7.9%下降至5.5%,证明奥巴马提出的政策是正确的。
2.奥巴马总统强调全球和平与合作演讲中,奥巴马总统强调了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他表示,为了确保全球和平,需要采取其他国家与组织合作的方式,倡导开放、透明和互相尊重的国际关系。
他同时表示,这种合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消除恐惧和不理解的根源,并推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他还指出,美国需要践行对外贸易等的开放策略,寻求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并努力消除全球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这些观点在美国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奥巴马总统的外交政策集中于推广多样化、开放和更加包容的国际体系,努力使美国与其他国家协调相关问题,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繁荣。
3.奥巴马总统强调了社会平等和公正演讲中,奥巴马总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社会平等和公正。
他提到了包括妇女和少数族裔在内的边缘群体所面临的挑战,呼吁保护他们的权利并打破领奖障碍。
他还强调了改进美国教育系统的重要性,为所有人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儿童保育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笔记四十三】奥巴马新政的三个争论点
梦的衣裳个人图书馆
进行财政刺激,减税还是增加政府开支呢?如何平衡长期增长与短期增长的矛盾?增加政府开支,如何既“迅速”又“有效”?【《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陈晋】奥巴马1月20日就任美国第44届总统的前后,大多数经济学家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825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Plan)。
实体经济持续下滑,美联储的基准利率(银行间拆借Federal Funds的利率)已经趋近于零,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有限,所以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势在必行。
这是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
减税还是增加开支但是,如何进行财政刺激呢,通过减税还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呢?这是经济学家中的主要分歧之一。
标准的宏观经济教科书中都讲到凯恩斯的财政刺激理论。
凯恩斯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最根本解释就是总体需求不足;在私营企业和个人不愿意投资和消费的时候,政府必须增加开支来弥补需求的不足;政府多花一块钱会带动私有企业和个人投资和消费,从而制造大于一块钱的经济需求和供给。
这个扩大效应叫做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在经济模型中通常设置为m。
m 有多大是辩论的主要焦点之一。
哈佛大学宏观经济教授曼昆非常关注估算m的各种研究论文,不同的研究显示不同的结果。
m越小,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就越小。
经济学家Bob Hall and Susan Woodward认为m大约是1。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家Valerie Ramey认为,m大约是1.4。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增大开支的效应应该大于减税的扩大效应,因为政府开支是百分之百的开销,而人们可以把由于减税而增加的收入一部分用于储蓄,所以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会小于政府开支。
在经济衰退时期,要增加总需求就是要鼓励消费。
按照这个思路,减税的策略应该向低收入人群倾斜,因为一般来说,穷人的储蓄率要低于富人的储蓄率。
但是,新上任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Christina Romer和她的先生David Romer合写的论文显示,通过减税的扩大效应大约是3。
如何解释政府增大开支的效应小于减税的扩大效应呢?曼昆说,一种解释就是减税,在增加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和消费的同时,还可以增大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从而比增大政府开支更有效地带动私营企业和个人的投资。
这种减少个人所得税和给予用投资抵一部分税的政策(investment tax credit)有同样的效果。
所以,曼昆建议,奥巴马的经济团队不要被凯恩斯的分析框架所禁锢,而要注重这些实证结果,适当加大在财政刺激政策中减税的成分。
他猜测由于Christina Romer是新上任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所以最终的刺激计划中减税的成分会相对多一些。
长期增长还是短期增长关于凯恩斯理论的另一个争论焦点,就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哈佛大学经济教授 Robert Barro认为,政府通过借债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是零,也就是所谓的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o Equivalence)。
政府发的债券迟早是要还的,即使不是现在的人,他们的儿子孙子也是要还的。
如果现在的人是理性的,他们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留给后代帮他们还钱。
他们特意减少的消费就会完全抵消政府借钱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常被引用的凯恩斯的一句话是,“从长远看,我们都死了(In the long run,we’re all dead)。
”凯恩斯的批判者们用这句话来指责他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曼昆在他的《纽约时报》的专栏中指出,凯恩斯自己没有孩
子,所以不用为子孙后代着想。
有一幅漫画的内容是一些国会议员排列起来郑重宣布,“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子孙后代,因为没有他们我们是不可能通过这么多的拯救市场计划的。
”注重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例如哈佛大学的Dale Jorgenson教授和Robert Barro教授,认为增加政府花销只能刺激短期的消费,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与事无补。
他们主张减少公司所得税(corporate tax)和资本税(capital gains tax),鼓励投资和资本的积累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治本良药。
哈佛大学国际经济教授Richard N. Cooper一向反对这个主张,他说,“这种政策建议反映了一种错误的不合时宜的世界观。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资本的积累,所以他们注重投资,进而注重储蓄。
这种观点适用于19世纪,但不适用于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为主的21世纪。
今天的社会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其发展动力是人的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所以储蓄和投资不是限制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原因。
办教育——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善投资创业的环境——鼓励年轻人创业;这些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 “迅速”与“有效”在增加政府开支方面,经济学家们的另一个主要分歧,是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把钱花出去。
“迅速有效”本身就是矛盾。
要缓解危机,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即抢在经济实体本身复苏之前把钱花出去,以减少疼痛加快复苏。
拖延只会延长痛苦,如果时机掌握不好,还会加快经济周期后期的通货膨胀。
但是任何有效的花钱方案,尤其是投资公共设施,都需要选项、利弊分析、计划、策划、实施、监督、验收等等一系列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
曼昆说,我可以花100美元雇你在我家后院挖一个坑,再埋上;你可以花100美元雇我在你家后院挖一个坑,再埋上。
由此GDP虽然增长了,但完全是无用功。
既要做有用功,又要快,两者兼顾,就难上加难。
在进入政府以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在《金融时报》的一系列专栏中一再强调要利用危机,利用现在要花的钱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健康打基础,而不是仅仅短期地刺激消费。
在他看来,能源(包括环境)、教育、医疗和公共设施都是对美国经济长治久安至关重要的方面,“在这些方面的投资会有超乎寻常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回报。
”他说。
萨默斯还说,要治理二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财政刺激政策一定要足够得大,足够得快;这需要政策决策者足够大胆果断,也需要迅速而巧妙地与国会沟通周旋。
“采取措施太小太少的风险远远大于采取措施太大太多的风险。
”但是,如何在萨默斯认为重要的这些方面快速的投资是一个大问题。
抢时间也是那些倾向减税而不是增加政府开支的经济学家的一个主要理由。
因为只要在国会通过以后,减税是把钱花出去的一个很快的途径,而且钱的用途是由个人和企业自行决定,政府不需要选项,监督,验收等等一系列步骤和环节。
他们还担心政府的一些部门一旦有了钱和花钱的权利,就创造了很多腐败的机会(rent seeking)。
所以萨默斯在最近的《华盛顿邮报》(2008年12月28日)中说,政府在执行这次的财政刺激政策中要空前的透明,接受国会和公众的严格监督。
如何快速有效地花钱使经济学家们大动脑筋。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Martin Feldstein撰文说,应该增加国防开支,补充由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而损耗的军用设备和物资储备,这样既可以在短期内利用过剩的军备产能,增加政府开销,也可以加强长期的国防安全。
根据凯恩斯理论,所有新增加的政府开支应该是一次性的,经济一旦好转刺激政策就没有了。
增加政府工作人员或部门会永久增加政府开支,不符合凯恩斯理论。
相信“小政府”的保守经济学家,例如哈佛大学经济教授Edward
Glaeser,担心奥巴马政府会利用暂时的经济危机制造永久性的“大政府”。
Glaeser教授更倾向对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直接减税,这样既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增加消费,又可以避免“大政府”和官僚带来的浪费,拖延和不可避免的官官相护,官商勾结。
哈佛大学环境专家Michael McElroy教授建议对所有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建筑物增加保暖设施,节约能源,增加能源使用率。
他认为这是花钱快,见效快的好方法。
1月27日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研究表明,国会讨论825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的第一部分3656亿美元当中,只有8%的预算在今年花出,32%的预算在2010年花出,大部分会在2011年及以后的几年花出。
(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和研究很有权威性,因为专业性很强而且不受政治党派的影响。
)而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本身很有可能在2011年左右恢复到危机以前的状态,不再需要财政刺激了。
奥巴马政府财政刺激策略在和经济本身的复苏周期赛跑,结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