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教案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教案【考纲要求】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考情分析】高考中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物质的分类与方法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是否正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判定等,更多是考查了对物质成分的了解;二是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命题角度为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等为题材考查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制备及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学过程】考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②化合态(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2)混合物。
4.酸、碱、盐、氧化物(1)酸、(2)碱(3)盐、(4)氧化物。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答案:解析: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主要考查方面:一、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例1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⑤ D.全部【答案】C例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氯水④双氧水⑤水晶⑥水银⑦溴水⑧王水⑨石灰水⑩水煤气⑪蒸馏水⑫水泥【答案】④、⑥、⑪①、②、③、⑤、⑦、⑧、⑨、⑩、⑫[探规寻律]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1.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进行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从识记物质角度进行判断(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主要成分N2、O2等CO、H2H2、O2CH4H2、CH4等CO、CO2、N2等丙烷、丁烷等乙烯、丙烯等(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汽油主要成分NH3、H2OCl2、H2O盐酸、硝酸Na2SiO3溶液甲醛水溶液C5~C11的烃(3)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主要成分CaO、NaOH、KOH、H2OCa(ClO)2、CaCl2Na2O·CaO·6SiO2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Al、金属氧化物二、物质分类的标准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例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A项中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中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D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错误。
高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模块二专题四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考点点拨]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的信息迁移型试题[知识梳理]1.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部分非金属单质(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HX、H2O、NH3、H2S等)③酸性氧化物(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部分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CO、NO、N2O4、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醋酸钠等)。
2.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地壳中前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O-48.6%Si-26.4%Al-7.73%Fe -4.75%;Ca-3.45%;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1)常见混合物: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②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③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高三化学第三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案

高三化学第三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原子团等概念和定义2.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一、物质的组成 游离态:单质(宏观)元素化合态:化合物物质的组成 原子(X A Z ) → 原子晶体(微观)微粒 分子 → 分子晶体离子 → 离子晶体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也是构成分子的一种微粒。
原子X A Z 中,X 表示元素,Z 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A 表示质量数。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作用可以形成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SiC )等物质。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可以形成分子晶体,如有机物、酸类以及大部分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等物质。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作用可以形成离子晶体,如活泼金属氧化物、强碱、大部分盐和类盐(NaH 、CaH 2、Mg 3N 2等)等物质。
例1.下列各组表达式意义相同的是( D )A .-NO 2和NO 2—B .CH 3CH=CHCH 3和C 3H 8C .-COOH 和HCOO— D .-OH 和例2.下列指定微粒个数比为2∶1的是( A )A .Be 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 .H 21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C .NaHCO 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 .BaO 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例3.X A Z 与++X A Z 1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质子数一定相等,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 .一定有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二、物质的分类混合物 金属1.物质 单质纯净物 非金属 氧化物无机物 氢化物化合物 酸、碱、盐 烃有机物烃的衍生物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构成的物质中所含物质的种类不同。
高考化学二轮名师精品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 作者:
———————————————————————————————— 日期: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建议2课时完成)
[考试目标]
1.了解化学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制造分子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等进行归纳和概括
应用分类法和比较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性质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化学还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学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这样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考点聚焦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洁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互相关系。
4.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知识梳理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1.原子是。
考虑: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考虑: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考虑:质子数一样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二、物质的分类1.将物质分为纯洁物与混合物,是根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洁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组成纯洁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根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
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根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络〕。
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根据氧化物跟酸或者者碱反响的情况来区分的。
考虑: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展分类:一是根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根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高考化学第二轮指导复习教案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班级:姓名:学习时间:【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1.阅读并完成《创新设计》P1—2主干知识整合;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下列物质:金属铁、金属锌、木炭、CuO、CaCO3、H2SO4、NaOH、Ba(OH)2、NaCl、CuSO4有人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了分类如下,请在适当的位置指出他分类的依据【考纲点拨】掌握物质的分类,能正确表示常见的化学用语,了解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
【自主研究例题】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D.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便的方法例2.下列一些媒体中出现的说法,你认为科学的是()A.本饮料纯属天然,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新粉刷过石灰浆的房间释放出CO,严禁入内2C.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易燃易爆的车间严禁穿化纤类衣服教师点评:我思我疑:【高考链接】【例1】(江苏)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F一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C.NaCl 的电子式:D.N 2的结构式:【例2】(广东高考,5)参照《创新设计》P:5 对点训练5【例3】(江苏高考)参照《创新设计》P:5 例4【例4】(南京高三第三次模拟)参照《创新设计》P:6 对点训练8【归纳与思考】在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这一知识块中,包含着大量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概念的主要集中营,也是高考命制概念型试题的“原料库”,复习中应充分了解概念的形成、内涵、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抓“关键词”法、比较法、联系法等方法学好基本概念。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最新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考点战略】考点互联1.物质的组成宏观元素游离态:一种元素单独组成物质。
有的有同素异形体物质(元素组成)(100多种)化合态:若干种元素共同组成物质的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断运动;化学变化中被破坏组成微观微粒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组成)(多种)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停运动2.物质分类混合物:合金;溶液;浊液;胶体等金属:黑色、有色;重、轻;稀有、常见根据单质非金属组成稀有气体纯净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合成高分子物酸性氧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物化合氧化碱性氧化物(多数金属氧化物)质物物两性氧化物(如Al2O3)无机中性氧化物(如CO、NO)分化合物酸含氧酸、无氧酸类碱金属氢氧化物;一水合氨正盐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实质:构成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变化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规律: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变化化合反应:A+B=C基本分解反应:A=B+C类型置换反应:AB+C=AC+B主要分类:复分解反应:AB+CD=AD+CB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详见第二单元)离子反应或非离子反应(详见第三单元)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详见第二十四单元)考点解说1.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包括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一切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合成等。
2.物质的微观构成要注意层次性。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础都是原子,但从物质结构角度看,不能说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如SiO 2、稀有气体;有的物质则是每一组若干原子以强作用力结合成分子,分子之间再以弱作用力结合成宏观物质;还有的物质则由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再结合而成物质。
所以说,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
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
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化物,如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是两分子乙酸脱一分子水的产物,
它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所以C不正确。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和酸反应,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SiO2+4HF=SiF4↑+2H2O
D选项也不正确。
只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B
【例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氟利昂(如CC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化学反应为:
Cl+O3→ClO+O2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①在上述反应中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
②在叙述中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B.氧的同位素
C.同系物D.氧的同素异形体
解析由题中所给的有关的化学反应可知,在上述反应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臭氧分子转化成氧气分子,而它本身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
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为催化剂。
由此可知Cl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所以Cl为催化剂,在第一问中,D选项为正确答案。
O3和O2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