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1.《世说新语》内容:《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
其编纂者为刘义庆。
其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
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2.《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
共11篇:《东皇太一》《国殇》《礼魂》《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
其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
艺术成就: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人神杂糅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活的神灵形象。
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善于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景物、环境气氛与描写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音调铿锵,韵味悠长。
3.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近之处。
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及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6.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诗体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所谓新诗体,是与古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
7.诗经四家诗: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象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
8.《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
集古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诗》的《诗故训传》作注。
1.陶渊明的艺术渊源及艺术特点:特点:①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状,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悟出之理。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一.明代文学1.“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2.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志演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3.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题材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故事虚多余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水浒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4.《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特点:⑴虚与实的结合: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于实。
⑵非凡的叙事才能:P6 12⑶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全书共写了上百个斗争场面,各有个性,绝少雷同,充分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仅仅歌颂了力,更重要的是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⑷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P6 13⑸历史演义体语言:所用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有时直接引用一些必要的史料,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的语体风格。
5.《水浒传》的人物塑造:P7 166.高启:(1)文学地位:明初诗人中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因此他的不少作品烙上了某些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生活的动荡,对时局艰难的恐惶不安和个人前途命运的忧虑,使得他的不少作品流露出忧郁、彷徨、孤独的情绪,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2)文学成就: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
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7.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其创作主张继承了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因此作品多道学气。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纲要一、填空。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诗经》原名诗,到汉朝才定名为《诗经》。
3、按音乐特点划分,《诗经》中的作品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4、《诗经》中的三颂指,周颂、鲁颂、商颂。
5、《诗经》中诗的来源和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三说。
6、《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小雅·采薇》。
7、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战国策》一书中。
8、《春秋》三传指《公羊传》《穀梁传》和《春秋左氏传》。
9、《史记》中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
10《国殇》是《九歌》中祭祀阵亡将士的作品。
11、《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史“悲秋”主题。
12、邵公是《国语》中《周语上》篇中的人物。
13、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14、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汉代大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16、锲而不舍出自荀子的劝学篇。
17、《楚辞》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18、标志汉代大赋形成的枚乘的《七发》。
由于该赋的影响,后世形成一种专门的文体叫“七体”。
19、《橘颂》是我们文学史中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2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诗经》中的《黍离》。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
22、汉初政论文的主要作家是贾谊、晁错等人。
23、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收录在《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23、建安之杰指曹植。
沈约是新体诗歌理论的代表者。
24、被刘勰的《文心雕龙》誉为“魏晋之赋首”的作品是王粲的《登楼赋》。
25、正始诗人的代表作家有:阮籍和嵇康。
26、元嘉三大家指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27、被誉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的文人指庾信。
28、大、小谢指谢灵运、谢朓。
29、《芜城赋》的作者是鲍照,《小园赋》的作者是庾信,《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
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
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
任诞。
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
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
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任选8个)1、元和体: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3、晚唐体:诗人以僧人、隐士为主,其中著名的有潘阆、林逋等隐士,另有慧崇等九位诗僧,号称“九僧”。
“晚唐体”大致起于太宗朝,至真宗朝形成风气。
他们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效法贾岛,注重炼字炼句,往往在两联对仗上见出功夫。
但他们生活积累不足,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描写景物,或者抒发清苦幽僻的个人性情,变化不多,因而影响不大。
4、辛派词人: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5、郊寒岛瘦: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
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
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6、屯田家法:柳永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所谓屯田家法,就是柳永词的风格。
柳词以赋为词,用慢词铺叙、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皆直抒胸臆,运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等。
7、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此后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该派题材广泛,以铺叙,直抒为主要表现手法,敢于突破格律束缚,有恢弘沉郁之美。
8、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
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
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
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
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一.填空1.诗经的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小雅中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算在内。
根据音乐诗经划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75篇,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2.四家诗:齐、鲁、韩、毛,前三个为今文诗,毛家诗为古文诗(至今唯一流传的)3.诗经又可分为四始:《关雎》——国风始;《文王》——大雅始;《鹿鸣》——小雅始;《清庙》——颂始4.诗经中一首描写女子容貌漂亮的诗是《硕人》,描写了庄姜出嫁,赞美了庄姜的家世、美貌及仪从之盛5.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6.尚书非为四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7.战国策: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西汉刘向加以整理8《庄子》创作手法以寓言为主,大多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即“危言”、“重言”、“寓言”9.韩非的五蠹指“学者”(儒生)、“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商贾及工匠),这五种人有害于法治的实施,是国家的蛀虫,故称为五蠹10.屈原的作品有哪些:《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怀沙》、《哀郢》11.《九章》共9篇;《九歌》共11篇,是一组祭歌12《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未列篇名。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25篇,为《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下居》、《渔父》,而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
现在一般认为,《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等二十三篇为屈原所作,《远游》、《下居》、《渔父》伪托的可能性大13.描写女子美貌的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还有曹植的《洛神赋》二.名词解释(一)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平铺直叙。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散曲:元人多称之为“乐府”、“今乐府”,是与戏曲相对而言的。
是即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不同于有科白的戏曲。
在元代,散曲一跃而起与诗词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成为诗坛上的主要诗歌体裁。
作为一种新诗体,散曲形成于宋今时期,主要体裁有小令和套曲。
❤马致远,号东篱,元初作家。
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品位。
他的散曲以豪放为主,兼有俊逸的特点。
语言凝练优美,简洁明快,又能挥洒自如,机趣横生。
《天净沙·秋思》是写景抒情名篇,是秋思之祖。
前三句以九景设境,全属静字,颇得含蓄幽邈之味。
以景物点染“秋”,亦已景物表达“思”。
通过描写苍凉微茫的景色,表达旅人漂泊无依之感。
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与景。
“断肠”点明情感,“天涯”概括全景。
《双调夜行船·秋思》是元散套中的绝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杂剧:形成于金王朝,兴起于我国北方。
是一种体制严格的剧种,基本结构是四折一楔子,主要脚色有净、末、旦、杂等,以曲辞为主要部分,以宾白和科泛为辅助部分。
戏剧的三大繁荣期:元代杂剧的博兴,明中叶以后传奇的繁荣,清中叶以后花部的鼎盛。
❤关汉卿:号已斋,金末元初人,是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
作品按思想内容分:一、历史剧,发扬正气,歌颂历史英雄。
二、公案剧,揭露社会黑暗和官场腐朽,歌颂人民反抗。
《窦娥冤》三、表现妇女生活的社会剧和爱情剧。
《救风尘》《拜月亭》作品的艺术特点: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戏剧的完整。
三、重视舞台效果,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五、语言质朴本色。
《窦娥冤》的思想主题:通过描写一个蒙冤而已的妇女的满腔怨愤而使天地发生异常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的政治,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语言本色。
三、宣扬封建思想:忠孝节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窦娥:善良,刚强。
❤《西厢记》是元代成就最高的一部爱情剧。
是我国较早的以多场杂剧表现一个故事情节的戏剧。
王实甫,名德信,与关汉卿生活年代相同或稍晚。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唐《莺莺传》或《会真记》,男子负心,始乱终弃,宣扬女人是祸水。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初王实甫《西厢记》,“愿天下有情的终成了眷属”“从今至古,自有佳人,合配才子”。
《西厢记》的思想主题:通过描写崔张的爱情故事,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包办制度,歌颂自由恋爱和自主终生的婚姻方式,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思想。
1、崔张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之上的2、歌颂崔张自由恋爱自主终生3、崔张始终把爱情放在功名利禄之上。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通过人物性格展开错综复杂的情节,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2.将人物性格与情节开展相结合,展示了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3.心里描写细腻,描写了主要人物婉转的恋爱心里4.语言诗意浓郁,为文采派之首5.结构的变化:脚色的分配和结构的扩大。
崔莺莺:由青春心思到追求自由恋爱再到自由婚嫁表现了人物矛盾的心里,展现了从宋明理学的枷锁中走出来的过程。
张生:忠于爱情,但在追求爱情中有书生软弱的一面,对功名不曾忘怀。
红娘:有劳动人民的是非判断标准和正义感。
聪明勇敢爽朗善良。
❤《梧桐雨》以李杨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元代四大爱情故事: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也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神魔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说话始于唐,盛于宋。
说话四大家: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初具规模于元末明初,繁荣期为明中叶,完善期为清代。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罗贯中。
元末明初人。
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思想上崇尚天命论和唯心史观。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一、拥刘反曹1.刻画人物形象上完全站在刘备集团的立场上 2.全文结构上以蜀汉为矛盾的主导方面,以刘关张诸葛等为中心人物3.表达了人民拥护仁君反对暴君的普遍愿望二、人与人之间的义气 1.开宗明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2.在刻画人物的价值取向上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规范《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用类型化和绝对化的手法,增强人物间的差别2.以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来塑造典型,用细节、历史小故事、生活琐事加以补充3.用夸张、对比、渲染、烘托等多种手法塑造形象4.善于叙事,战争描写成就高5.语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生动。
三绝: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忠绝诸葛亮曹操:凶狠残暴,奸险狡诈,雄才大略❤《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思想内容:富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1.游戏中存至理2.对个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3.追求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4.整体性喻意和局部性象征。
《西游记》艺术特点:神幻小说的奇幻美和诙谐性1.极幻与极真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3.多角度多色调的描写人物形象4.语言轻松活泼,简洁明快,幽默风趣。
❤《金瓶梅》万历前中期,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思想内容: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1.由一家写及天下国家2.从暴露社会的矛盾到剖视扭曲人性3.它的悲剧性作者用色空和因果报应来解释。
《金瓶梅》艺术成就:是长篇白话小说的里程碑:1.寄意于时俗2.从歌颂到暴露3.人物的立体化4.结构的转变:由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5.妙在家常口头语西门庆:商人恶霸官僚三位一体。
1.多随机应变,尤善于攀炎附势2.不折手段的聚敛钱财,信奉并宣扬“金钱万能”3.极度的荒淫好色4.心狠手辣。
潘金莲:1.外貌美丽2.伎艺高超,伶俐可人,聪慧风趣3.情欲至上,良心泯灭。
❤《牡丹亭》汤显祖,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
在明代传奇作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在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它真实的反应了明代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进步的思想和愿望,受到当时人民的喜爱。
《牡丹亭》的主题思想:通过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的道路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的枷锁、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杜丽娘:热爱生活,忠于爱情,追求自由,坚持理想的妇女形象。
柳梦梅:既忠于爱情又热衷功名,既反映了进步思想又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必然局限性。
杜宝:政治上正直清廉,伦理上专横迂腐。
临川四梦的艺术成就:1.将浪漫主义的手法引入传奇创作2.梦境的普遍使用3.大量使用幻境4.着眼于人物的5.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聊斋志异》蒲松龄,科举蹭蹬、教书生涯、幕僚生活、喜爱民间文学。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一、揭露社会的黑暗,歌颂人民的反抗1.以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2.以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3.以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二、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1.考场黑暗,贿赂公行《考弊司》2.考官昏馈,贤愚不分《司文郎》3.考试荒唐,黜佳进庸《贾奉稚》4.考生心态,神魂颠倒《王子安》三、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1.深刻的社会内容2.崭新的爱情观,“真心”“至情”“知己之爱”四、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崂山道士》《画皮》。
《聊斋志异》艺术成就:1.以传奇法而以志怪2.故事曲折离奇,富于变化3.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冯梦龙,我国古代著名的,可以称为全能的通俗文学家。
“三言”:是冯梦龙编辑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的总称。
“三言”是宋元明的短篇话本和拟话本的一部重要总集,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人编辑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高潮的来临,同时也促进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
“三言”的思想内容: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1.鲜明的重商思想2.对金钱的崇拜和狂热追求3.“三言”商人重情义,多为勤劳致富,辛苦发财二、张扬纯真爱情和女性意识:1.肯定以“情”抗“礼”,张扬婚恋自主2.冲破贞节观念,主张男女平等3.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三、对贪官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二拍”:是指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可视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完全由作为讲唱文学的附属地位变成文学家的自觉事业。
❤柳永:第一个使词发生根本变化的。
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皆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门四学士:孙庭坚,秦观,张耒,兆补之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独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新而兼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易安体”形成了神“肥”形“瘦”清新俊逸的特点。
❤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特点。
诚斋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活法”为诗。